首页资讯商务会员钢材特钢不锈炉料铁矿废钢煤焦铁合金有色化工水泥财经指数人才会展钢厂海外研究统计数据手机期货论坛百科搜索导航短信English
登录 注册

按字母顺序浏览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热门关键字: 螺纹钢 铁矿石 电炉 炼钢 合金钢 转炉 结构钢
钢铁百科 - 钢之家

Shipbuilding发表评论(0)编辑词条

Shipbuilding

Shipbuilding is the construction of ships. It normally takes place in a specialized facility known as a shipyard. Shipbuilders, also called shipwrights, follow a specialized occupation that traces its roots to before recorded history.

Shipbuilding and ship repairs, both commercial and military, are referred to as the "naval sector". The construction of boats is a similar activity called boat building.
The dismantling of ships is called ship breaking.

History

Prehistory
Archaeological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humans arrived on New Guinea at least 60,000 years ago, probably by sea from Southeast Asia during an ice age period when the sea was lower and distances between islands shorter (See History of Papua New Guinea). The ancestors of Australian Aborigines and New Guineans went across the Lombok Strait to Sahul by boat over 50,000 years ago.


4th millennium BCE
Evidence from ancient Egypt shows that the early Egyptians already knew how to assemble planks of wood into a ship hull as early as 3000 BC. The Archaeological Institute of America reports[1] that the oldest ships yet unearthed, a group of 14 discovered in Abydos, were constructed of wooden planks which were "sewn" together. Discovered by Egyptologist David O'Connor of New York University,[2] woven straps were found to have been used to lash the planks together,[1] and reeds or grass stuffed between the planks helped to seal the seams.[1] Because the ships are all buried together and near a mortuary belonging to Pharaoh Khasekhemwy,[2] originally they were all thought to have belonged to him, but one of the 14 ships dates to 3000 BC,[2] and the associated pottery jars buried with the vessels also suggest earlier dating.[2] The ship dating to 3000 BC was 75 feet long[2] and is now thought to perhaps have belonged to an earlier pharaoh.[2] According to professor O'Connor, the 5,000-year-old ship may have even belonged to Pharaoh Aha.[2]


3rd millennium BCE
Early Egyptians also knew how to assemble planks of wood with treenails to fasten them together, using pitch for caulking the seams. The "Khufu ship", a 43.6-meter vessel sealed into a pit in the Giza pyramid complex at the foot of the Great Pyramid of Giza in the Fourth Dynasty around 2500 BC, is a full-size surviving example which may have fulfilled the symbolic function of a solar barque. Early Egyptians also knew how to fasten the planks of this ship together with mortise and tenon joints.[1]

The world's first tidal dock was built around 2500 BC during the Harappan civilisation at Lothal near the present day Mangrol harbour on the Gujarat coast in India. Other ports were probably at Balakot and Dwarka. However, it is probable that many small-scale ports, and not massive ports, were used for the Harappan maritime trade.[3] Ships from the harbour at these ancient port cities established trade with Mesopotamia.[4] Shipbuilding and boatmaking may have been prosperous industries in ancient India.[5] Native labourers may have manufactured the flotilla of boats used by Alexander the Great to navigate across the Hydaspes and even the Indus, under Nearchos.[5] The Indians also exported teak for shipbuilding to ancient Persia.[6] Other references to Indian timber used for shipbuilding is noted in the works of Ibn Jubayr.[6]


2nd millennium BCE
The ships of Ancient Egypt's Eighteenth Dynasty were typically about 25 meters (80 ft) in length, and had a single mast, sometimes consisting of two poles lashed together at the top making an "A" shape. They mounted a single square sail on a yard, with an additional spar along the bottom of the sail. These ships could also be oar propelled.[7]

The ships of Phoenicia seems to have been of a similar design. The Greeks and probably others introduced the use of multiple banks of oars for additional speed, and the ships were of a light construction for speed and so they could be carried ashore.


1st millennium BCE
The naval history of China stems back to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722 BC–481 BC) of the ancient Chinese Zhou Dynasty. The Chinese built large rectangular barges known as 'castle ships', essentially floating fortresses complete with multiple decks with guarded ramparts.


Early 1st millennium AD
The ancient Chinese also built ramming vessels as in the Greco-Roman tradition of the trireme, although oar-steered ships in China lost their favor very early on since it was in 1st century China that the stern-mounted rudder was first developed. This was dually met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Han Dynasty junk ship design in the same century.


Middle Ages
The shipbuilding industry in Imperial China reached its height during the Song Dynasty, Yuan Dynasty, and early Ming Dynasty. During the Song period (960–1279 AD), the establishment of China's first official standing navy in 1132 AD and the enormous increase in maritime trade abroad (from Heian Japan to Fatimid Egypt) allowed the shipbuilding industry in provinces like Fujian to thrive like never before. Some of the largest seaports in the world existed in China during this era, including Guangzhou, Quanzhou, and Xiamen.

Viking longships developed from an alternate tradition of clinker-built hulls fastened with leather thongs. Sometime around the 12th century, northern European ships began to be built with a straight sternpost, enabling the mounting of a rudder, which was much more durable than a steering oar held over the side. Development in the Middle Ages favored "round ships", with a broad beam and heavily curved at both ends.

18th century
The introduction of cannons onto ships encouraged the development of tumblehome, the inward slant of the abovewater hull, for additional stability[citation needed], as well as techniques for strengthening the internal frame. These considerations, as well as the demand for ships capable of operating safely in the open ocean, led to the documentation of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practice in what had previously been a secretive trade, and ultimately the field of naval architecture. Even so, construction techniques changed only very gradually; the ships of the Spanish Armada were internally very similar to those of the Napoleonic Wars over two centuries later.


19th century
Iron was gradually adopted in ship construction, initially in small areas needing greater strength, then throughout, although initially copying wooden construction. Isambard Brunel's Great Britain of 1843 was the first radical new design, built entirely of iron, using stringers for strength, inner and outer hulls, and bulkheads to form multiple watertight compartments. Despite her success, many yards only went so far to use composite construction, with wooden timbers laid over an iron frame (the Cutty Sark is so constructed). Steel supplanted wrought iron when it became readily available in the latter half of the 19th century. Wood continued to be favored for the decks, and is still the rule as deckcovering for modern cruise ships.


Modern shipbuilding industry
The global shipbuilding industry is currently dominated by South Korea, which is by far the world's largest shipbuilding nation in terms of tonnage and number of vessels built, in spite of high labour cost, producing more ships than the entire world output combined in 2008. This is largely due to its highly advanced shipbuilding technology and high productivity and efficiency of its shipyards. The world's largest shipyard in Ulsan operated by Hyundai Heavy Industries is so efficient that a new $80 million vessel slips into the water every four working days.[8] South Korea's "big three" shipbuilders, Hyundai Heavy Industries, Samsung Heavy Industries and Daewoo Shipbuilding & Marine Engineering, dominate global shipbuilding, with STX Shipbuilding, Hyundai Samho Heavy Industries, Hanjin Heavy Industries and Sungdong Shipbuilding & Marine Engineering also ranking among the top ten shipbuilders in the world. In 2007, STX Shipbuilding acquired Aker Yards, the largest shipbuilding group in Europe, renaming the company to STX Europe in 2008, further strengthening South Korea's dominant position in the industry. China is a fast emerging shipbuilder and poised to overtake South Korea in the distant future but is mainly producing low-cost basic vessels at the moment, while Japan lost its leading position in the industry to South Korea in 2004, and its market share has fallen sharply. The entire European countries' total market share has fallen to only a tenth of South Korea and the outputs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other countries have become negligible.

造船  

    旧时渔民造船,当地多为木船。开工要择吉日良辰,须用三牲福礼敬请天地神灵,向大木师傅敬酒。新船梁头定位时要披红挂彩;装淡水的“水舱”梁头合拢处要祈银洋(或铜板、铜钱),并用银钉(或铜钉)钉合,渔民称它为“船灵魂”,亦称“水灵魂”。最后一道工序装“船眼睛”,叫“定彩”。定彩仪式很隆重,也要择定吉日良辰,并按金木水火土五行,用五色线扎在作为银眼珠的银针上,由船主将它嵌进船头,然后用崭新的红布将它蒙住,这叫“封眼”。在船尾板上贴上“海不扬波”的横幅。新船下水时,船主揭去红布,称“启眼”。敲锣打鼓、鸣放鞭炮。由身强力壮、父母双全(有福气)的几十名青壮年将船体徐徐“赴水”(推入水中),谐音“富庶”,以示吉利。赴水时,东家站在船头上向船匠师傅和围观者分抛馒头,谓之“发福”。
  现代造船的工艺流程
  一、船体放样
  1.线形放样:分手工放样和机器(电脑)放样,手工放样一般为1:1比例,样台需占用极大面积,需要较大的人力物力,目前较少采用;机器放样又称数学放样,依靠先进技术软件对船体进行放样,数学放样精确性较高,且不占用场地和人力,目前较为广泛的采用机器放样。
  2.结构放样、展开:对各结构进行放样、展开,绘制相应的加工样板、样棒。
  3.下料草图:绘制相应的下料草图。
  二、船体钢材预处理:对钢材表面进行预处理,消除应力。
  1.钢材矫正:一般为机械方法,即采用多辊矫夹机、液压机、型钢矫直机等。
  2.表面清理:a.机械除锈法,如抛丸除锈法喷丸除锈法等,目前较为广泛采用;b.酸洗除锈法,也叫化学除锈,利用化学反应;c.手工除锈法,用鎯头等工具敲击除锈
  三、构件加工
  1.边缘加工:剪切、切割等;
  2.冷热加工:消除应力、变形等;
  3.成型加工:油压床、肋骨冷弯机等。
  四、船体装配:船体(部件)装配,把各种构件组合拼接成为各种我们所需的空间形状。
  五、船体焊接:把装配后的空间形状通过焊接使之成为永久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六、密性试验:各类密性试验,如着色试验、超声波、X光等。
  七、船舶下水:基本成形后下水,设计流水线以下的所有体积均为浸水体积。
  1.重力下水:一般方式为船台下水,靠船舶自重及滑动速度下水;
  2.浮力下水:一般形式为船坞;
  3.机器下水:适用于中小型船舶,通过机器设备拖拉或吊下水。
  八、船舶舾装:全面开展舾装系统、系泊系统、机装、电装、管装等方面的工作。
  九、船舶试验:系泊试验、倾斜试验,试航(全面测试船舶各项性能)。
  十、交船验收。
  我国的造船工业
  一、现状
  船舶工业是现代大工业的缩影,是关系到国防安全及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产业。船舶工业不但为水运交通、能源运输和海洋开发提供装备,而且又是海军舰船装备的主要提供者,也是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战略性产业之一。就现在来看,船舶工业也将要成为我国的一个支柱产业。经过改革开放后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船舶工业已成为我国为数不多的几个具备了较强国际竞争能力的外向型产业之一,成为世界船舶工业的一支重要力量。
  我国船舶工业造船产量已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三位,在世界船舶工业中所占份额由2000年的6%提高到2005年的20%。到2015年我国的船舶产量将达2400万载重吨,达到“世界第一”。造船业高速发展主要有以下一些诱发原因:一是中国对铁矿石等原料的巨大需求,导致散装货船供不应求;二是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原油进口国,政府要求原油进口50%要自己运输,导致对油轮需求增大;三是中国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造成集装箱船紧张。
  2006年8月16日,国务院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十一五”期间,中国将重点建设环渤海湾、长江口、珠江口区域三个现代化大型造船基地。作为船舶工业行业主管部门,国防科工委在“十一五”期间将着力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快三大造船基地建设,优化产能发展与布局;二是加大新船型开发力度,着力增强核心竞争力;三是全面建立现代造船模式,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四是集中解决船舶配套瓶颈,努力提高本土化率。该规划对船舶工业的发展将会起到一个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目前我国船舶工业已基本形成包括科研、设计、生产、配套、修理在内的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具有设计建造各种吨位的常规船舶和多种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的能力。据最新统计,全国有各种规模的造修船和配套企业近2000家,职工人数近40万人,其中,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480家,职工人数31.5万人。全国有5千吨级以上干船坞35座、浮船坞11座、船台53座,造船能力近500万载重吨;年产钢质机动船舶约300多万载重吨,占世界造船市场份额约为5%~7%。全国有3000吨以上修船坞约100座,总坞容量313万载重吨;修船产值约50亿元左右,占世界修船市场份额约为3%。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以及积极进行自主研制开发,我国的主要船用设备技术水平迅速提高,基本形成了包括中、低速柴油机、船用辅机、仪器仪表等在内的比较完整的船舶配套工业体系。我国造船产量已连续六年居世界第三,占世界市场的份额为5%~7%。十多年来,我国船舶已出口到包括美、英、德、日、法、加等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0年船舶产品出口金额达16.35亿美元,在全国机电类产品出口中名列第一。我国船舶工业迅猛发展的成就已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根据中国船舶工业研究中心的数据,在2006年至2010年,中国对船舶的总需求量,将达到3100万载重吨,平均每年约620万载重吨。2010年至2020年,总需求量将达到4200万载重吨。2005年,中国船厂总共完成造船量1200万载重吨,其中中船集团完成500万载重吨,占42%,中船重工完成315万载重吨,占26.3%,其他船厂共占31.7%。
  二、主要企业
  中国船舶制造业基地有3个,分别位于长三角(以上海为中心)、珠三角(以广州为中心)和环渤海地区(以大连为中心),目前实力最强的是长三角。根据国防科工委所统计的数据,我国船厂有三千多家,具有一定规模的是387家,可以说数量多、水平低、小而散,由于行文的关系我不可能都一一介绍,我重点介绍一些大型的船厂。
  先谈大连,大连市的船舶工业在中国的船舶工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有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建造产品最齐全、最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船舶总装企业,就是以前的大连造船厂,1990年原造船厂分为大连造船新厂和大连造船厂,我们习惯上称作“新厂”和“老厂”,两个厂子2005年12月9日合为一家,称作“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上属单位是中船重工。现在接手的多是油船、老厂接手的多是军船,以造军品为主,另外也接不少民船,因为海军的舰船有相当一大部分出自老厂,所以又被誉为“海军舰艇的摇篮”。2004年大连新厂入选了英国《劳氏》船级社的世界大型船厂,排行第七位。现有三十万吨级大坞两座,新厂的九百吨龙门吊被称作亚洲第一吊。现在合并之后把老厂附近的渔轮公司、黑嘴子港买了下来,把邮政码头租了下来,把老厂称为“一工场”,新厂称为“二工场”,这就是说还有“三工场”,“四工场”,他们的目标是建立一座现在化的船舶总装厂。2006年低,根据最新的统计资料,大连船舶重工已经成为了全国最大、世界第六大的造船企业。
  中远集团的修船厂在大连湾,也就是“大连中远船务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修船厂,还有我国最大的三十万吨级浮船坞,2003年中远总公司以曾被《劳氏亚洲海运》杂志评为亚洲四个“最佳修船厂”之一的南通远洋船务公司为核心,整合了大连、广州等地的中远修船资源,在南通成功组建被誉为中国修船业“航母”的中远船务工程集团有限公司,2007年8月6日,大连中远造船工业有限公司在旅顺开发区羊头洼正式挂牌成立,主要工程为建设一座包括两个30万吨级船坞在内的国际一流水准现代化造船厂。
  大连辽南船厂(海军四八一零(海军4810)工厂,即旅顺大坞)是李鸿章建立北洋水师的时候建立的,现已成为旅顺海军基地最大的军工生产单位,修建的船舶包括了各种军船,从驱逐舰到护卫艇再到海警的巡逻艇,还有一些海军特种船,另外也接手少量民船包括远洋运输船、渔船和特种船等。造游艇很出名的大连松辽船厂(即解放军七八一四(陆军7814)工厂),隶属于沈阳军区工厂管理局,是一个陆军船艇的修造基地,为全军陆军船舰修造能力最强的厂家,算是中型企业,建造得船舶包括成品油轮、登陆艇、高速双体船、全封闭救生艇等特种船,这个船厂船舶下水的方式比较特别,使用升船机下水。大连松辽玻璃钢船艇有限公司是大连松辽船厂控股的企业,是国内设计研发能力最强、生产规模最大、技术工艺最先进、产品档次最高的玻璃钢豪华游艇生产企业,其生产的“松辽·斯莱泊蒂”牌游艇已成为国内乃至东南亚市场上的名牌。该厂在2003年成立大连松辽斯莱泊蒂游艇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松辽斯莱泊蒂系列豪华游艇的销售工作,走在大连沿海街上,都会看到一个豪华游艇的展厅,这个展厅展示的豪华游艇就是这家船厂的产品。企业在普兰店市的大连海湾工业园将建立全国最大的玻璃钢船艇建造基地。大连的其他船厂都是中小船厂了,比如修渔船最多的辽渔集团的辽渔船厂,使用的是船排下水,常给俄罗斯、日本修理渔船。另外值得我们关注的是,2006年底韩国STX集团在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内投资设立船舶工业基地,累计投资规模将达到4.1亿美元,这将又是一个大型造船基地。
  辽宁省境内的其它都是中小船厂了,但是下面的这个船厂是个大厂:葫芦岛的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原辽宁渤海造船厂)造军船尤其是核潜艇最出名了,这我不多说。同时也接手很多油船和集装箱船,其投资建造三十万吨级船坞零七年七月底已经正式投入使用,并同时建造首艘29.7万吨级超大型油轮(VLCC),这是给给南京长江油运公司建造的四艘大型油船的第一艘。对于刚毕业的学生来说,渤海船舶重工的诱人之处除了单位本身之外,还有一点就是签了合同便能够发一万多元的安家费,这样的待遇在全国其他船厂都是找不到的。在丹东有几个修造游船、快艇的船厂,比如说有宽甸满族自治县鸭绿江船舶修造厂、丹东煜阳玻璃钢游船厂、东港市的丹东大宇船厂等等,由于港口规模的扩建还建立了大东港区建设指挥部造船厂。目前营口的辽宁船舶工业园(原营口渔轮厂、营口造船厂的基础上扩建而成)在辽宁省环渤海经济区异军突起,大连毅腾房地产集体有限公司是辽宁船舶工业园的控股公司,主要从事造船和船舶配套的船舶产业,2007年9月,第二艘万吨级货船下水。
  环渤海沿岸的船厂不少,比如天津市,最出名的李鸿章选址于天津大沽海口附近的“大沽船坞”,这就是后来的大沽造船厂,今日的天津市船厂。天津新港船厂是华北地区最大的船舶修造企业,包括前不久修建的国家重点工程烟大铁路轮渡项目,由于城市发展的需要,新港船厂也面临搬迁,搬迁后的新港船厂占地面积260万平方米,相当于原船厂的5倍。设计安排建造50万吨级船舶船坞一座,是目前中国最大吨位的船坞之一,新港船厂有一座30万吨级船坞。天津还有天津新河船厂等船厂;河北省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山海关船厂是一个大型一企业,拥有中国最大的VLCC(大型油轮)型修船坞。
  山东从目前来看多是中小型船厂,但是现在有评论说山东以后将成为造船第一大省。全球第二大造船企业,韩国三星重工业株式会社投资建设的三星重工业(荣成)有限公司将落户山东省荣成市。韩国大宇造船海洋(山东)有限公司位于烟台,是韩国大宇造船海洋株式会社(DSME)于2005年在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独资创建的大型船舶制造企业。烟台有莱佛士船业有限公司,就是改制以前的烟台造船厂,这是中国唯一一个由外资控股、100%按国外先进模式进行管理的公司,总部在新加坡,建造的船舶以海洋工程、游艇、浮船坞为主。大型的船厂还有青岛北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北船重工”),2004年7月,中船重工集团与青岛市政府签订全面合作协议,决定在青岛海西湾建设造修船基地,作为中船重工集团下属公司的北船重工公司迅速展开造修船基地的筹建工作,两座30万吨、15万吨的两座修船坞已于2005年7月建成投产。青岛海西湾造修船基地正在建造中国迄今为止坞容量最大的两座分别为30万吨和50万吨的造船坞,建成投产后,可建造超级油轮、海岬型散装货船、8000箱集装箱船、海上石油钻井平台等,计划于2009年4月1日完工,工期为25个月。目前,北船重工公司已与河北远洋运输公司签署了4艘18万载重吨散装货船的建造合同,将分别于2009年底和2010年上半年交付。山东省黄海造船有限公司(黄海船厂),以造渔船为主,包括拖网渔船、金枪鱼钓船等。另外还有中小船厂比如灵山船厂、威海船厂(目前正在搬迁扩建)。另外还有山东威海的海军的4809厂、海军的另一个船厂4808厂在青岛,除此之外还有还有4808工厂威海修船厂。西霞口船业有限公司隶属于中国西霞口集团公司,是一家集修船、造船于一体的大型企业。以建造和修理各类渔船、货船、油船和工程船舶为主。
  上海的大型船厂最多,在上海长兴岛的一个造船基地将是中国最大的造船基地。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下属五大造船中心之一,既造军用船舶、民用船舶,又造大马力船用柴油机和大型钢结构(比如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的塔尖、杨浦大桥、南浦大桥)的综合型特大型企业集团,这就是以前的沪东造船厂和中华造船厂重新组合后的造船企业集团。提起沪东中华就不能不说LNG船,该船被誉为被喻为造船皇冠上的“明珠”,而沪东中华也是我国第一个能够建造LNG船的船厂;2007年9月,我国第一艘自行设计建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大型集装箱船8530TEU集装箱船交船,设计建造这艘船的船厂又是沪东中华!相比较上海的其他船厂都陆续搬迁至崇明岛、长兴岛,沪东中华的地理优势很明显,而且未来几年不会搬迁;沪东厂在浦东、中华厂在沪东厂黄浦江对面的浦西的复兴岛上,在崇明岛也有一个沪东中华的分段制造基地,另外长兴二期2009年将开始建设,预计2012年投入生产,二期就是沪东中华的,中船集团要把而起打造成为“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生产基地”。提到沪东中华,还要说一说沪东重机股份有限公司,沪东重机原隶属于沪东中华,是我国沈产规模最大、技术能力最强的大功率中低速船用柴油机生产基地。2007年8月6日,沪东重机的股票一飞冲天,成为我国唯一一支突破200元大关的股票,震惊中国股市,这也显出了中国船舶工业的强势姿态。目前沪东重机已经脱离沪东中华,列入中船集团序列,股票名称也改名为中国船舶。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更是国家重点投资的,是我国目前建设规模最大、技术设施最先进、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大型船舶总装厂,该厂有两座船坞,一号船坞能建造五十万吨级超大型船舶,是中国最大的船坞;二号船坞适用于建造三十万吨级原油轮和大型海洋工程,两大船坞各配置六百吨龙门起重机一台。就工资待遇来说,外高桥的工资、待遇在全国船厂中都可以说是最高的,而且年终奖也很高。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前身是在洋务运动中诞生的,也就是清朝创办的“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江南造船厂造的军船很多,50年代我国第一代潜艇;60年代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艘万吨级远洋货轮等船舶也都是江南厂造的。由于上海世博会的原因,江南造船厂正在搬迁至崇明岛,搬迁工作预计于2008年全部完成。所谓上海长兴岛的造船基地,也就是说江南造船厂在长兴岛上一期工程的“三条线”,这是中船集团重点投资的两大基地之一。江南长兴一号线是由外高桥和江南厂共建的;江南长兴二号线是有沪东中华和江南厂共建的;三号线就是江南厂本身,叫做江南重工。中船江南长兴造船基地一号线建造的第一艘巨轮———29.7万吨VLCC(超大型油轮)于2007年5月21日开工建造,它是上海造船工业有史以来建造的最大吨位的油轮。它的开工建造标志着长兴基地一号线开始进入全面生产阶段,本艘船还是国内第一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VLCC船型。二号线首制船5100TEU集装箱船也已点火开工,这标志着中国最大造船基地——长兴基地三条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造船生产线全部正式投产。中船江南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是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独家发起,以其下属的钢结构机械工程事业部为主体的上市公司,作为中国未来第一造船基地——“中船长兴造船基地”的核心配套加工中心,江南重工制造基(地位于中船长兴造船基地三号线区域)是继长兴基地一期工程一、二、三号线开建之后的又一重大建设项目,该基地建成后,将成为大型LNG船、LPG船用液罐制造中心和各类船舶轴舵系加工中心。江南重工将力争成为中国最大造船基地的配套中心,并且是具有相当国际竞争优势的综合大型钢结构及装备制造企业。因为江南长兴上岛,又格外的上岛补助(每天五十元),所以刚毕业的本科生到江南长兴造船基地之后,到手的工资就能达到将近三千元,这个收入还是比较可观的,但是因为长兴造船基地刚刚建成,其他设施尚未完善,所以条件要比不上岛相差很多。
  上船澄西船舶有限公司,它是由原上海船厂、澄西船舶修造厂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重组建成而成的,还包括修船、造船和海洋工程转井平台。这家船厂以前的地理位置很好,位于陆家嘴,由于陆家嘴的整体规划和扩展公司发展的需要,从2005年开始船厂已经全部搬迁至崇明岛造船基地。地处黄浦江沿岸的解放军4805厂(申佳船厂)是一个海军的修造船厂,可以维修包括海军的所有船舶,另外兼修造民船,是我国海军的最大的修造船厂,这家船厂的下水方式也很特别,是我国第一家采用升降机下水的船厂。中海长兴国际船务工程有限公司是中海集团在2003年对原上海粤海长兴船务工程有限公司(GD长兴船厂)完成收购重组后成立的大型修船企业,1997年初开始建设,位于上海市长兴岛南岸,中海长兴是中海集团为自己的船队所建立的造船基地,它将充分发挥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配套功能。中海集团属下的另一家修船企业中海工业立丰船厂也位于黄浦江畔。上海中远船务工程公司位于国际航运中心的上海,具有30多年丰富的各类远洋船舶的坞修、航修和抢修工程经验,已成为上海地区远洋船舶修理的主要基地。
  江苏位于长江三角洲我国一大造船基地附近,所以造船工业在我国也占有重要位置。最出名的当属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其是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与日本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合资兴建的大型造船企业。南通惠港造船有限公司,主要从事从事建造各类中小型船舶及船用铜质螺旋桨。南通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位于中国经济发展的龙头长江三角洲之长江北岸,其销售额和经济效益在国内同行业还始终保持领先地位。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位于江苏省江阴市,是全国修船龙头企业,修船产量位于我国修船厂第一位,船厂承了原澄西船舶修造厂的生产经营业务,主要从事船舶修理,船舶改装,船舶建造,钢结构制作,起重机制作等,该船厂有五座浮船坞,最大的是一座17万吨级浮坞。江苏扬子江船厂有限公司于1999年改制成立(现企业性质是民营企业,2007年4月扬子江船业在新加坡成功上市,这一上市成就了四个第一:是中国企业在新加坡上市企业首次融资规模第一;是中国民营造船企业第一家上市公司;是在新加坡上市的中国企业发行市盈率第一;是新加坡上市的第一家全球发行的中国股票),是以造船为主,同时进行拆船和加工大型金属结构件业务得综合性企业,同样位于中国江苏省江阴市境内,企业有40年造修船历史,建造万吨级货船、集装箱船、油船、汽车渡船、客轮、拖轮、渔轮和挖泥船、救捞船、起重船等各类船舶;拆解15万吨以下得废钢船。江苏新世纪造船股份有限公司(原靖江造船厂)位于长江三角洲江阴长江大桥下游10公里处,与开放港口张家港隔江相望,此处具备建造30万吨以下各类船舶的自然条件,公司创建于1970年,2004年7月改制为民营股份制企业。船厂有一座配有600吨门吊的30万吨级干船坞,1996年,江苏新世纪造船股份有限公司开创了全国地方船厂建造万吨轮的先河。新时代造船公司由江苏新世纪造船股份有限公司和新加坡公司合资成立,拥有50万吨级船坞、800吨龙门吊,这样的设施在全国都是一流的。苏州江辉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是一个中外合资企业,以生产大中型玻璃钢高速客船和游艇为主,兼其他玻璃钢、金属、机电工程及修船等业务。
  长江沿岸的船厂很多,多造长江内河船,多是中小型船厂。武昌造船厂是中国内地最大的现代化综合性造船企业。安徽省有芜湖造船厂。有位于湖北省武汉市的中国长江航运集团青山船厂,属于国家大二类企业。还有江西江州联合造船有限责任公司,地处长江中游的江西省瑞昌市。还有位于湖南常德的常德达门船舶有限公司是荷兰达门造船集团的子公司。重庆还有重庆造船厂。位于江苏省南通市,处在长江三角洲的沿海的韩通船舶重工有限公司(是由韩国投资方与南通市海洋水建工程有限公司共同发起新建的一家大中型船舶修造合资企业。江西省九江市的江西江新造船厂是中型企业,修建的船舶包括有军船也有民船,军船、民船都以快艇、高速艇为主。隶属于中国长江航运集团(长航集团)的南京金陵船厂位于南京长江大桥桥下,来往南京长江大桥的朋友都会一览金陵船厂风采,
  浙江省在全国的造船业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说浙江的造船厂,就不能不说说舟山,因为舟山以后必将成为浙江最大的造船基地。舟山中远船务是中远船务下属的一个2004年新建的船厂,新加坡胜科海事集团参股30%,超过20亿元规模的总投资,拥有30万吨级和50万吨级干船坞各一座。他们的目标也是要成为“中国第一、世界一流”的大型修船基地,该厂进一步优化中远船务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修船资源布局。青岛顺和海运有限公司将在岱山、衢山岛上兴建三十万吨级大坞,还有其他等设施,总投资达10亿元;中船集团也出资1亿元与舟山顺盛水利建筑公司合作新建十五万吨级的干船坞。浙江扬帆船舶集团曾经是浙江省最大的船舶制造企业,沈家门渔港对面的鲁家峙岛上是浙江扬帆船舶集团新厂,据称是浙江省最大的船舶制造基地。海军第4806工厂也在浙江省舟山市。舟山金海湾船业有限公司是上海舟基(集团)有限公司独家投资,集修船、造船、海洋工程、船舶改装于一体的大型船舶工业企业,紧邻国际航线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港区,这家船厂成立于2004年,拥有一座30万吨级造船坞及其他规模不等的修造船坞,同时配备一台800吨龙门吊,值得一提的是该船厂在建的一座五十万吨级的船坞是我国在建的最大的船坞。舟山市鑫亚船舶修造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船舶修造和钢结构设计制造,拥有二十万吨级船坞一座。
  福建省的船厂也很多。厦门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是一个大型船厂,建造的船型还是比较多的,2007年6月14日,该公司为英国ZODIAC航运公司批量建造的十艘49000车为汽车匀速穿的第五艘完工交付,比合同期整整提前了98天(船台、码头共205天),开创了该型船建造奏起的最新纪录。福建东南造船厂(原福建省渔轮修造厂),曾经是全国五大渔轮修造基地之一,主要以生产渔船和小型货船为主。后来产品逐步走向多样化,现工厂迁至马尾,兼并省海洋渔业企业船厂,也是福建省船舶设计建造的骨干企业。诞生于洋务运动的福建船,也就是福建马尾造船厂,现在是股份制企业,企业名称是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是福建省最大的造船企业。福建省白马船厂是福建省四大骨干船厂之一,始建于1965年,地处福建省福安市,现已经发展成为集军用舰船修造保障,2.5万吨级以下民用船舶修造、改装,港口钢结构码头、引桥、陆用大型钢结构件、玻璃钢艇船建造、以及各种船用配件等多种产业为一体的“主业突出、多种经营”的综合生产型企业,除中小型船台船坞外,该船厂还有另一种下水方式——船排下水,拥有船排7道,总长590米。福建华东船厂位于深水避风良港—福建省罗源湾北岸,算是一个大型船厂,是十分理想的国际性修造船基地。船厂拥有一座30万吨级船坞。解放军四八零七厂(海军4807厂)也在福建省福安市。
  位于珠江三角洲的广东省,也是我国的另一大造船基地。特别值得说的是中船集团除了上海长兴岛基地之外,投资的另一大型造船基地就是广州龙穴造船基地。广州中船龙穴造船有限公司是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所属的现代化大型船舶总装企业,是中国三大造船基地之一的龙穴造船基地的核心企业,位于广州市南沙区龙穴岛,邻近香港、澳门,目标产品为超大型油轮(VLCC)、大型集装箱船、大型矿砂船(VLOC)、大型液化气船等各类民用船舶。一期工程有两座30万吨级造船干坞。中船龙穴造船控股的是广州文冲船厂有限责任公司(国家大型企业),是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旗下华南地区重要造船企业,主要建造三万吨以下船舶。
  友联船厂(蛇口)有限公司是招商局工业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之一,主营各类远洋船舶、钻井平台的修理和改造以及海洋钢结构工程。公司位于深圳西部港区,是中国十大修船厂之一,也是华南地区最大的修船厂之一,该厂拥有两座三十万吨级(其中一座超三十万吨级)船坞、一座四万吨、一座八万吨级浮船坞,香港还有一座十八万吨级浮船坞。广州中船远航文冲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是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通过其属下的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与远航集团有限公司在原广州文冲船厂有限责任公司修船业务的基础上,于 2006年1月1日合资成立的大型修船企业,其中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持股54%,远航集团有限公司持股46%。延承原广州文冲船厂有限责任公司修船业务,公司具有近 50年的修船经验,是中国最早承接外轮修理的船厂之一,也是中国南方先进的大型修船基地,现有20万吨级修船坞一座。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是华南地区最大的现代化造船综合企业,广船国际以造船为核心业务,专注于灵便型船舶产品的开发和建造,主要建造、修理六万段以下船舶。中远船务五大修船基地之一的广州中远船务在广州,拥有15万吨级浮船坞一座。广州中船黄埔造船有限公司是百年大厂,我国南方重要的军民品研制企业,以建造军品、高速船以及近海工程项目、钢结构工程、大型港口机械等为主,专注于特种船的研发,拥有华南地区最大的室内船台和造船车间,拥有12000吨举力浮船坞。解放军第四八零一工厂(海军4801厂)也在广州,主要承接千吨级以下舰船的修理,制造玻璃钢摩托艇、舢板,翻修大马力柴油机等船用配套产品和非船用产品。广东省湛江市海滨船厂又名解放军第四八零四工厂(海军4804厂),是部队船厂,也承接修理商船,该厂是湛江目前最大的船厂、技术力量雄厚、设备先进,是海军装备保障的重点企业化工厂,国家大型二档综合企业,主要修理、设计改装三万吨以下船舶,有可修理3.5万吨级船舶的船坞一座,1983年4月投产,当时为华南地区最大的船坞。另有横移式船排1座,排道11条,可同时容纳1500吨以下船舶10多艘上排修理。深圳江辉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1981年,是我国最早生产豪华客船、游艇的中外合资企业,也是国内最大的玻璃钢船舶生产与出口基地。位于浙江省台州市的国营海东造船厂,建造的船舶有民船也有军船。广东省其他的船厂大都市中小船厂了,这类船厂不一一介绍了,比如新中国船厂有限公司、广州市渔轮修造厂等。
  南方在广西和海南的船厂都是中小船厂,我简单的介绍一下。解放军四八零二工厂(海军4802厂)在海南省三亚市,以修理军船为主,拥有500吨级船排及5000吨级干船坞各一座。西江造船厂是专业生产高速艇的国家大二型企业,位于广西柳州市。中船桂江造船有限公司广西梧州市,在该地区同行业中属于大型企业。
  此外,我国还有很多船舶研究所,比如在江苏省无锡市的702所的船舶拖曳水池是全国最大的,长450米,拖曳速度可以达到每秒二十米,在全世界也属于前几名,是我国船舶工业和国防工业的骄傲。上海的708所也是个很出名的船舶研究所。还有713所是著名的军工研究所。武汉船舶设计研究院(701所)、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院(719所)等。长江船舶设计院是交通系统最大的船舶设计研究单位,建院已有五十年的历史,主要从事各类海洋及内河的民用船舶(长江船舶)、军辅船舶和港口起重机械的研究与设计。广州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GUMECO)建院是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CSSC)在华南地区最大的科研设计单位。主要从事海洋工程、船舶产品、机电产品、钢结构工程设计、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以及船厂技术改造、技术咨询等业务。除此之外我国还有很多船舶设计研究院,在此不一一列举了。
  我国的造船企业分南北两方。1982年5月我国成立了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就是“中船总”,负责中国造船工业的发展,下属若干个研究所,比如中船总708所(现中船集团708所)等。并在1999年正式分成中国船舶工业集团[简称中船集团(CSSC)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简称中船重工(CSIC)两大集团公司。南方企业由中船集团负责,比如沪东中华造船集团;北方企业有中船重工负责,比如大连船舶重工。两个大的造船集团上属单位是国防科工委。除此之外,我国还有一大造船系统,这就是海军系统,也就是以“48”开头的船厂,比如说解放军(海军)4810厂、陆军7814工厂等,海军的编号是从南方到北方依次编号为“0”到“9”。另外,目前我国船舶行业常常说的“三足鼎立”是指中船集团、中船重工和地方造船企业。

 

与“shipbuilding,造船”相关的词条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shipbuilding 造船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您希望联系哪位客服?(单击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