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的余热处理发表评论(0)编辑词条
对于带肋钢筋生产而言,则通常采用轧后穿水冷却的方法提高强度。该方法又称轧后余热处理或轧后余热淬火。其过程如下:终轧后处于奥氏体状态的钢筋穿过冷却水先进行表层淬火形成马氏体,然后心部的余热再传至表层使马氏体回火转变成回火马氏体(自回火),在随后的空冷时心部的奥氏体再降温而转变为铁素体珠光体组织。
利用轧后穿水冷却的方法能显著提高钢筋的强度和韧性,同时该方法简便易行,是一种经济的、在线性、利用余热的热处理方法,已经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成分上必须保证一定的碳当量以便在表层形成所需厚度的马氏体层。对于大规格的产品尤为重要。因此,20MnSi(约0.2%C、1.5%Mn、0.6%Si)成为采用这种工艺的主要钢种。
GB 13014-91规定可采取Si-Mn钢的余热处理工艺生产混凝土结构用钢筋(KL400),有资料指出,0.17%~0.25%C,0.4%~0.8%Si,1.2%~1.6%Mn的钢余热处理流程下,其力学性能可达到Re≥440MPa、Rm≥600MPa、A≥14%。
德国和英国普遍采用穿水工艺生产可焊接高强度螺纹钢筋,称之为连续轮缘回火工艺,0.15%≤C≤0.25%,Si、Mn含量较低,与微合金化方式不同,节省铌、钒等元素,降低钢筋的成本。应用这一工艺技术,可以经济地用一个化学成分生产10~32mm高强度钢筋。技术的关键在于控制好终轧温度,是取得不同等级的细晶粒和平衡温度的先决条件。
与“钢筋,余热处理,螺纹钢”相关的词条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