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商务会员钢材特钢不锈炉料铁矿废钢煤焦铁合金有色化工水泥财经指数人才会展钢厂海外研究统计数据手机期货论坛百科搜索导航短信English
登录 注册

按字母顺序浏览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热门关键字: 螺纹钢 铁矿石 电炉 炼钢 合金钢 转炉 结构钢
钢铁百科 - 钢之家

蒙古发表评论(0)编辑词条

  蒙古是亚洲东北部一个高原地区的泛称。广义上的蒙古包括中国的内蒙古和新疆的一部分、蒙古国,以及俄罗斯联邦的部分区域,如图瓦共和国、布里亚特共和国、赤塔州等。这些地区在大清朝及中华民国初年时都是中国的一部分。很多人将蒙古等同于蒙古国是不正确的,蒙古包括内蒙古和外蒙古,蒙古国专指外蒙古。本词条着重介绍蒙古地区,而蒙古国词条请参见:蒙古国。

词源
  “蒙古”是蒙古族的自称。原为蒙古诸部落中的一个部落的名称,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演变逐渐 成为这些部落的共同名称。据文献记载,蒙古族属于东胡系,是由室韦部落的一支发展而来的。大约在公元7世纪以前蒙古族就居住在额尔古纳河一带,后来西迁到了鄂嫩河上游 不尔罕山(大肯特山)和克鲁伦河一带。在我国唐代史籍中称为“蒙瓦”,《辽史》中称为“萌古”。
  ——“蒙古”的原意是勇敢或朴素。另有一种释义法,即将该词分解,即为“我”与“炉灶之火”两个词合成,结合起来就是“我们同火人”。蒙古族是游牧民族,每到一地同炊共饮,故有此称。
  蒙古一词,在古东胡语中,意为“永恒之火”
  室韦一达怛人的语言,保持东胡后裔语言和方言的特点,这种语言和方言,应当叫作原蒙古语。《元朝秘史》中保留的一些原蒙古语的词汇和语法现象可以证明,这种原蒙古语与后来经过突厥化的古蒙古语有很大差别。
  在古代蒙古语中,"蒙古"这个词是"质朴、无力"的意思。
地区简介
  蒙古地区在汉朝以前的主要居民乃匈奴人。匈奴被西汉击溃之後,蒙古地区先后由柔然、突厥、回纥等民族控制。宋朝时期蒙古人迁入该地。唐朝时首次纳入中国版图,后为中国辽朝版图。蒙古初时受到金朝统治,但随着金朝的衰落,在13世纪初,蒙古人的领袖成吉思汗铁木真统一了这一地区的所有蒙古各部,建立了大蒙古国。后来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夺汗位导致帝国分裂,忽必烈统治的范围包括这一地区、现中国领土的大部分以及周边某些地区,辖境改称元朝。元朝时蒙古地区全部纳入中国版图。明朝始终无力收复蒙古地区。明朝时期在中国的蒙古人大多退回塞外,主要生活在这一地区,直至清朝覆灭。
  清朝时,蒙古地区再次纳入中国版图,除了贝加尔湖东部和南部的现在的布里亚特共和国、赤塔州等约70多万土地割让给俄罗斯外,其余蒙古地区都是中国领土。内外蒙古被统称为塞北。今蒙古国(外蒙古)清朝称喀尔喀蒙古,或漠北蒙古,并设有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今内蒙古之南部地区并入内地省份,其馀部份清朝留为「盟」、「道」,皆未建省。1911年外蒙古叛军,在沙皇俄罗斯鼓动下,驱逐清政府官员,侵入内蒙古,在全国人民的强烈要求下,袁世凯出兵收复内蒙古,但没有收复外蒙古。民国建立後,国府将内蒙古分为五省(兴安、察哈尔、热河、绥远及宁夏),而外蒙古则称蒙古地方。1920年代,外蒙古从中华民国分裂出去而独立,随後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在苏联俄罗斯红军的帮助下,外蒙古叛军击垮驻扎在外蒙古的中国北洋军队,当时的中国中央政府(北洋政府)发表严厉声明,拒绝承认外蒙古独立,但由于当时中国陷于内战中,北洋政府没有派军队收复外蒙古。1919年11月7日,由于俄国白军与红军均陷入苏联国内战争而无暇顾及外蒙古,中华民国总统徐世昌和政府首脑段祺瑞遂决定出兵外蒙,派徐树铮率兵进入外蒙古库伦,挟持“内阁理”巴德玛·多尔济,软禁哲布尊丹巴活佛,并召陈毅回京,全面否定《中俄声明》。同年11月17日,外蒙古正式上书中华民国大总统徐世昌,呈请废除俄蒙一切条约,蒙古全境归还中国。南方孙中山护法军政府亦致电庆贺。11月22日以《中国大总统公告》下令取消外蒙古自治,恢复旧制。同时取消《中俄声明》和《恰克图协定》,北京政府在库伦设立“中华民国西北筹边使公署”.1924年5月31日,中国和苏联签订《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也叫《中苏协定》。 主要内容:一、废除中俄间一切不平等条约;二、苏联放弃帝俄在中国的一切租界、租地;三、苏联放弃庚子赔款的俄国部分;四、苏联取消帝俄在中国的治外法权和领事裁判权;五、中东铁路同意由中国赎回。六、承认外蒙古是中国领土,中国在外蒙古有完全的永久的主权在苏联(俄罗斯)和美国的压力下,1946年的中国中央政府(国民党政府)暂时承认外蒙古独立,但在1950年代后又不承认。在台湾陈水扁当局时期承认外蒙古独立。外蒙古独立是指外蒙古于20世纪初期从中国独立出去的一直影响到现在中国的巨大历史事件,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之一。1944年外蒙古的唐努乌梁海地区并入苏联,其中的大部成为图瓦共和国,图瓦现仍为俄国的一部分。1960年代苏联开始在外蒙古驻扎20多万军队和部署大量导弹,相当于苏联全部导弹的三分之一,军队不断增加,包括派军队到蒙古,总数达到了一百万人。严重威胁中国,配合苏联从东北、华北、西北8000多公里边界线上威胁中国,中国政府在毛泽东领导下,被迫积极战备,保家卫国。至於内蒙古则在1947年成立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
  蒙古人民共和国于1992年改名蒙古国。蒙古国属于东北亚的内陆国家,位于俄罗斯与中国之间。虽然蒙古国未与哈萨克斯坦接壤,但它的最西端却与哈萨克斯坦的最东端仅数公里之遥。乌兰巴托作为蒙古国首都和最大的城市,拥有该国38%的人口。蒙古国的政治体制为议会共和制。
  蒙古一词地理上指蒙古高原,如“蒙古黄羊”。历史上通常指大蒙古国或蒙古帝国、四大汗国、帖木儿帝国等蒙古人建立的国家,如“蒙古西征”。现实中指蒙古国或蒙古族。
  八旗蒙古
  八旗蒙古是社会组织形成:八旗蒙古萌牙于1621年,始建于1633年,完成于1635年。与八旗满洲、八旗汉军全部隶属于同一社会组织形式“八旗”之下。
  八旗蒙古是军事组织形式:八旗蒙古与八旗满洲、八旗汉军是清代八旗组织中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满清的亲军,其基本职能还应是一种军事组织。
  蒙古的盟旗设置与八旗蒙古:皇太极把“旗”的编制推广到整个蒙古地区,后又由旗组成“盟”,蒙古的“盟”、“旗”建制与八旗蒙古不同,其主要职能是管理本旗的民事与行政。
  1583年(明万历十一年),清王朝的奠基人,满族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清太祖努尔哈赤,以祖上遗甲十三副起兵征讨尼堪外兰,开始了统一全国的大业。
  从1583年至1615年(明万历四十三年)经历了32年战火磨炼的努尔哈赤正式建立了在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八旗制度。
  八旗蒙古萌芽始于1621年(天命六年)。此时蒙古旗人被编入八旗满洲:“镶黄旗满洲都统国柱佐领。系勋旧佐领。国柱始祖顾尔布什,原系蒙牛夸尔夸贝子。太祖皇帝时,率部众来归(1621年,天命六年),封为“驸马”,授为三等子,将部属之众成立佐领,属于白虎赖管理。
  康熙九年分为两个佐领时,将部属满洲三十家、蒙古十家,分与察哈尔蒙古诺门达来之子,一等侍卫和尚管理”。引文表明此时八旗满洲中己出现了蒙古牛录。
  1633年(天聪七年,明崇祯六年)时先只编有“蒙古二旗”;称为“右营”和“左营”,1634年又将这两个旗的人丁划归代善、济尔哈朗等所辖的满洲八旗中。到1635年(清天聪九年,明崇祯八年),经过三次大规模的征讨察哈尔,漠南蒙古大部分归顺后,皇太极将原属于满洲八旗之外的原有蒙古牛录再加上新来的内外喀喇沁蒙古合编成八旗蒙古”,人数约七千八百多人。旗色官制与“八旗满洲”同。据记载:当时蒙古壮丁共有16953人,分编为十一旗、其中,古鲁思辖布、俄木布楚虎尔和耿格尔、单把四人所辖的三旗有9123人“仍然隶属于原来的‘八旗满洲’下”。这就是说八旗蒙古的建立是始于1633年,完成于1635年,晚于八旗满洲(始建于1601年,完成于1615年),早于八旗汉军(始于1631年,清天聪五年,仅一旗,完成于1642年)。建制时间尽管不同,但无论是八旗满洲也好,八旗蒙古也好,八旗汉军也好,全部隶属于同一社会组织形式“八旗”之下,统由清最高统治者统帅。特别是在清世宗胤禛高度中央集权以后,更是如此。可以概括为:皇权→旗政→人兵(满,蒙、汉、布特哈……)这个形式,正如《八旗通志·序》上说的:“太祖……肇建八旗,以统满洲、蒙古、汉军之众”一样。换句话说:八旗制度,包括八旗蒙古,是“以旗统族”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
  八旗蒙古与八旗满洲、八旗汉军是清代八旗组织中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满清的亲军,其基本职能还应是一种军事组织。
  每逢行军作战,“地广则八旗并列分八路。地狭则八旗合一而行,队伍整肃,节制严明”。例如,1642年在八旗的主要组织规模刚形成之后,十月,皇太极调用空前雄厚的兵力,第四次入犯明境,命阿巴泰为“奉命大将军”,“率内满洲、蒙古、汉人二十四固山各固山额真官军一半,外番蒙古兵一半往征明国。毁边关入,纵横无敌”,通燕京,下山东,克城“共八十八”,“俘人畜九十二万三百”。明人称为“壬午虏变”。这里所指的“二十四固山”,即含八旗蒙古。不仅入关前(1644年前)八旗蒙古承担着军事上征战,厮杀的使命,即便入关后也是如此。
  清朝定都北京,北京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屯驻在北京及附近的八旗兵丁称为“京旗”,而被派遣到全国各地的重要城市和军事据点驻防的称为“驻防八旗”。今据1851年(咸丰元年)曾国藩说:“八旗劲旅,以强半翊卫京师,以少半驻防天下”。又据光绪《会典》所记佐领数目:满洲681,蒙古204,汉军268,共有1153个佐领,每佐领姑以200人计算总数在22万人以上。又据京旗占60%,驻防占40%的比例来估计,知八旗蒙古中驻京八旗蒙古在24480人,驻防八旗蒙古在16320人。
  继八旗蒙古的建立,皇太极把旗的编制推广到整个蒙古地区,把蒙古分为内蒙古和外蒙古。内蒙古二十四部,陆续编为四十九旗,这种旗主要职能是管理本旗民事与行政。以后,由若干个旗组成一个“盟”(朝廷指定的会盟处),作为中央对旗的监督机构,“不能干预各旗事务,也无权发布政令”,“盟长主要是(各旗)会盟的召集人”。内蒙古四十九旗,设哲里木、卓索图、昭乌达、锡林郭勒、乌兰察布、伊克昭六盟。通过盟旗制度实行分而治之,把广大蒙古人民固定在各自的区域中。
  内蒙古各旗也有兵丁,但就其性质而论,近乎于民兵。尽管内蒙古许多部旗在清统一或维护统一的战争中出力甚多,但战后,他们又在一个固定的地域中生产、生活了,而不同于入关后职业性的八旗军。内蒙古各旗设扎萨克(旗长),多为世袭,向上对口是处理少数民族(以蒙古族为主)事务的理藩院和驻防节制将军。而八旗中,每旗一都统,直对军机处。内蒙古六盟四十九旗,外蒙古八十六旗(设于康熙三十年——1691年)的颜色没什么规定,因为他们无论如何善战,也是杂牌军。
  蒙古旗与蒙古八旗易混者为现在还有的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内的镶黄旗、正镶白旗、正兰旗的名称与现行体制同。上述三旗在清时也的确是蒙古八旗的建制和驻防地域。此八旗为康熙十四年(1675年)置,称口外游牧察哈尔八旗,初为总管级,属在京蒙古都统兼辖。乾隆二十六年,改置都统(八旗都统为从一品大员),驻张家口。现在,此八旗中只保留四旗三名(正镶白旗二旗合名),右翼的四旗已经不存在了,地域当在乌兰察布盟的凉城、卓资、察右前、察右中、察右后、集宁、化德各旗县之地。
  蒙古八旗的编立,表明了八旗制度的基本完善和全面确立,不但极大的扩充了清政府的兵源,有利于和明朝的作战,而且也从根本上加强了对东北各民族行政统治和管理。促进了全国各地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进一步壮大了后金——清王朝的实力。

与“蒙古,国家,中国”相关的词条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蒙古 国家 中国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您希望联系哪位客服?(单击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