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发表评论(0)编辑词条
基本情况
全称:缅甸联邦
地理位置:位于东南亚,西南临安达曼海,西北与印度和孟加拉国为邻,东北靠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南接泰国与老挝。
国旗:缅甸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9:5。旗面为红色,左上角有一深蓝色的小长方形,里面绘有白色的图案——14颗五角星环绕着一个14齿的齿轮,齿轮中空,内有一株谷穗。红色象征勇敢和果断,深蓝色象征和平与统一,白色象征纯洁和美德。14颗五角星代表缅甸联邦的14个省、邦,齿轮和谷穗象征工业和农业。
国徽:缅甸国徽中心为一个由谷穗环绕的有14个齿的齿轮,上面绘有缅甸地图。谷穗两侧各有一个狮子,狮子被誉为缅甸的国兽,称圣狮,是吉祥的标志。顶端为一颗五角星,在其两侧和谷穗周围装饰着缅甸花卉;底部的饰带上用缅文写着“缅甸联邦”。
国歌:《消灭帝国》
国花:龙船花
国树:柚木(妙声鸟)
首都:内比都(Nay Pyi Taw,曾用名彬马那 Pyinmana),人口约80万人。内比都以前是缅甸中部的一个县级城市,位于仰光以北390公里处,距缅北第二大城市曼德勒约300公里,坐落在缅甸中部锡当河谷的一个小盆地内,周围都是丛林山区,是个易守难攻的地方。
语言:缅甸语为官方语言,还有民族语言。
货币:缅币,辅币:无,1000缅元=6元人民币(2008年10月,地下钱庄兑换率)。币值:现用10、20、50、100、200、500、1000面值缅币。
自然地理:缅领土有676581平方公里。位于中南半岛的西部,在西藏高原和马来半岛之间。海岸线长3200公里,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7℃。森林覆盖率50%以上。
主要节日
独立日:1948年1月4日
国庆日:1月4日
建军节:3月27日
泼水节(缅历新年):4月13日
浴榕节 4月下旬 缅历2月月圆日举行。将菩提树(榕树)视为佛的化身。在最炎热干旱季节给榕树淋水,有希望佛教弘扬光大之意
点灯节 10月 缅历7月月圆日。传说佛祖在雨季时到天庭守戒诵经3个月,到缅历7月月圆日重
返人间 凡间张灯彩迎佛祖归来。
敬老节 10月 缅历7月。传说众僧侣在雨季守戒3个月期后跪请佛祖训示。后人效法,在此期间举行敬老活动。
献袈裟节 10月中下旬至11月中下旬缅历7月月圆至8月月圆期间善男信女要向僧侣敬献袈裟。在8月月圆日点灯迎神,举办各种娱乐活动。此日又称“光明节”
作家节 12月上旬 缅历9月1日。古时举行拜神活动,从公元1782年起演化成敬拜和奖励“像神一样崇高的”大作家们。1944年缅甸作协正式确定为“作家节”
主要城市
仰光(Yangon)原缅甸联邦首都和现缅甸联邦最大城市,地处缅甸最富饶的伊洛瓦底江三角洲,是缅甸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缅甸内外海陆交通的总枢纽。有12条内河航运线通三角洲各地及伊洛瓦底江中上游,仰光港距海口仅34公里,是缅甸吞吐量最大的海港,缅甸全年进出口贸易的80%的货物都经过这里。全国的铁路和公路干线都汇集于此。市区总面积约352.86平方公里。仰光自然风光秀丽,景色迷人。世界闻名的仰光大金塔,始建于2500多年前,高达百米,塔顶镶着4300多颗宝石。整个高塔用20516张金片贴住,形成了昼夜金碧辉煌的外观。1852年建成的仰光港,是缅甸最大的港口,也是世界主要的稻米输出港之一。缅甸迁都后,拥有500多万人的仰光将作为直辖市,继续发挥它商业之都的经济中心作用。
勃生(Pathein)缅甸重要港市,伊洛瓦底省省会,是缅甸西南部门户,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勃生河左岸,南距河口120公里。东距仰光约150公里。人口14.4万人(1983)。历史悠久的大米贸易中心。有机械制造、造船、金属加工、碾米、制陶、锯木等工业部门。所产缅伞颇有名。出口以大米和柚木为主。万吨轮船可以进出;有铁路东北行,在礼勃坦附近与仰光-卑谬铁路接轨。七十年代又修建了通往仰光的高级公路。
内比都(Naypyitaw、Nay Pyi Taw)现缅甸联邦首都,是缅甸中部山区的一个战略重镇。内比都以前是缅甸中部的一个县级城市,现人口约80万人,位于仰光以北390公里处,距缅北第二大城市曼德勒约300公里,坐落在缅甸中部锡当河谷的一个小盆地内,北依山势,南望平川,铁路从其境内通过,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且周围都是丛林山区,是个易守难攻的地方。内比都有农业、林业和畜牧业3所大学,内比都曾是缅甸民族英雄昂山将军(现今被军政府软禁的反对派领导人昂山素季的父亲)发动独立战争的军事要冲及共产游击队大本营。主要居民为缅族,另有掸、克钦、克伦、克耶、德努、勃朗、勃欧等少数民族杂居于此,亦是前首都仰光与北方大城市曼德勒之间的一个重要的山区贸易城镇。
曼德勒(Mandalay)全国第二大城市,中部地区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也是中部地区的军事重镇。曼德勒位于伊洛瓦底江中游东岸,海拔76米,人口458万人,地处中部干燥区,扼守伊洛瓦底江;雍笈牙王朝于1857年兴建的新首都。故都位于现城近郊。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大部分建筑被毁,仅存古皇城和城楼。工业有茶叶包装、丝绸纺织、酿酒、玉石琢磨、铸铜和金箔工艺等,还有造船、食品、木刻、金银饰等。为缅甸中部物资集散地和内地最大的交通运输中心。水路沿伊洛瓦底江可上溯至密支那、南抵仰光,有铁路南通仰光,北达密支那、腊戍,多条公路交会于此,郊区还有干妙塔齐机场。市内有达弗林城堡、故宫、庙宇、寺院以及古老的英国政府大厦等遗迹。郊区曼德勒山海拔260米,山顶庙宇建筑精致,山下白塔林立 山下广场。是缅甸佛教圣地之一,也是旅游胜地。文化教育中心,市内设有文理科院校,师范学院,技术中学、美术、音乐和戏剧学校,还有博物馆和现代化医院。当地的缅医、缅药驰名全国。
实皆(Sagaing)缅甸中部城市,实皆省首府。在曼德勒西南16公里,伊洛瓦底江右岸,与阿瓦以铁桥联系。人口约2万人(1983)。建于十四世纪,十八世纪下半叶曾一度(1760-1764)为缅甸首都。棉花、芝麻、盐、小米的集散地。交通中心,仰光-密支那铁路通过,另有铁路支线西通亲敦江东岸的蒙育瓦和耶乌。水路至仰光终年通航。
密支那(Myitkyina)缅甸联邦北部城市,是缅甸北部的边陲重镇,克钦邦的首府,距仰光919英里,距曼德勒487英里。密支那扼守伊洛瓦底江,东距中国边境约50公里。密支那是缅甸位置最北的河港和铁路线终点。
东枝(Taunggyi)缅甸东南部城市,掸邦首府。在塔泽以东100公里。人口10.8万人(1983)。市区位于海拔1436米的高原上,气候凉爽,东有林木葱郁的东枝山,西南十数公里处即著名的因莱湖。有铁路支线通塔泽,转仰光-密支那干线,横贯掸邦高原的塔泽-景栋公路也由此通过。
腊戍:缅甸北部城市。在曼德勒东北约230公里。人口约4万人,华人和华侨较多,是中缅陆上交通和贸易的中枢。附近产茶、多种有色金属矿及红玉等。铁路通曼德勒;公路南通东枝,北通中国云南,与畹町相距约130公里。
国家政要
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于1997年11月15日成立,系国家最高权力机构,由13人组成。三军总司令丹瑞大将任主席,三军副总司令兼陆军司令貌埃上将(Gen. Maung Aye)任副主席,国防部军情局局长钦纽中将(Lt Gen. Khin Nyunt)任秘书长。总理登盛(Thein Sein),2007年10月任职。
人口
5700多万人(截止2008年),其中华人华侨约300万人口。缅甸共有135个民族,主要有缅族、克伦族、掸族、克钦族、钦族、克耶族、孟族和若开族、华人(包括果敢族为6%),等,缅族约占总人口的65%。全国80%以上人口信奉佛教。约8%的人口信奉伊斯兰教(罗兴亚族,为阿拉伯,波斯商人後人)。缅甸语为官方语言,各少数民族均有自己的语言,其中缅、克钦、克伦、掸和孟等族有文字。官方语言为缅甸语,也有为数不少的人懂英语和汉语。89%的缅甸人信仰佛教,其他人信仰基督新教、天主教、印度教、伊斯兰教以及原始部落中的拜物教。
历史
缅甸历史可以上溯到5000年前,当时缅甸的伊洛瓦底江边的村庄已有人类居住。将缅甸划分成“上缅甸”和“下缅甸”是英国殖民统治后的人为划分。相传西元前200年,骠人进入依洛瓦底江的上游地区,并掌控中国和印度之间的通商之路。两世纪之后孟族来到锡唐河流域,而在849年缅甸人接管骠河流域并建立蒲甘城。
大事年表
825年-1757年:孟族国王统治南缅甸。
1044年-1287年:缅族国王由蒲甘城开始统治。
1278年:中国元朝设置“缅中行省”,管理缅甸东北部地区。后撤,并入“云南行省”。
1287年-1531年:掸族国王由阿瓦由缅甸中部开始统治。
1531年-1752年:缅族国王开始统治东吁。
1752年:缅甸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贡榜王朝建立(一译雍籍牙王朝、阿瑙帕雅王朝或瑞帽王朝、瑞波王朝)
1762年:缅甸木邦的土司率领自己的部队以及贡榜王朝的军队约2000人侵入中国孟定和耿马两内地土司的管辖区域,劫持了孟定的土司,焚烧了耿马土司的衙署和一些当地的民居。正式点燃了中缅两国边境冲突的导火线。
1765年 :缅甸对中国边境的骚扰规模骤然升级,缅兵进入车里土司多处地方勒索钱粮和掳掠民众。其原因在于,当时缅甸正和其历史上的死敌暹罗交战,制定了沿清迈、万象一线进攻暹罗的方针,而车里正处于其进军路线的旁侧,需要大量的钱粮以及劳力为军队的进军做后勤保障。
1788年:四月,缅甸国王孟云为应付周边暹罗等国的压力,主动改善对华关系,派出使节奉表纳贡。
1824年:英国发动第一次侵缅战争,迫使缅甸割地赔款(见英缅战争)。
1875年:西部克伦尼邦被确认为主权国。
1885年(清朝光绪十一年):英国发兵灭缅甸,并入英帝国所下属的印度,成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份。中国清朝政府命驻英公使曾纪泽向英国抗议无效。
1886年(清朝光绪十二年六月):中国被迫与英国签订《中英缅甸条约》,中国承认缅甸为英国所有,英国仅答应代替缅甸照例入进贡中国。
1890年-1947年:掸邦、佤邦成为英帝国的保护国。克钦邦、钦邦则为分开的行政区。
1937年:缅甸脱离英属印度,成为英帝国的缅甸本部(英属缅甸)。
1942年:昂山和奈温所领导的缅甸独立军引领法西斯主义日军占领缅甸。
1945年:全缅抗日胜利,英帝国主义者重返缅甸,企图继续进行殖民统治。
1947年:通过《彬龙协定》,缅甸本部、掸邦、克钦邦、钦邦等共同向英帝国争取共同独立。同年,昂山将军被暗杀。
1948年1月4日:缅甸脱离英国六十多年的的殖民统治,缅甸联邦诞生,苏瑞泰为首任缅甸总统。
1948年-1958年:以吴努为首的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成为缅甸联邦的执政党。
1958年-1960年:奈温将军强迫吴努让其成立“看守政府”。
1960年-1962年:吴努的缅甸联邦党(由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廉洁派改名)在1960年缅甸大选获胜而执政。
1962年-1974年:奈温夺取政权,废除联邦宪法,成立“缅甸联邦革命委员会”,排除民选制度,开始军人独裁统治。
1974年-1988年:奈温颁布新宪法,承认若开邦、钦邦、克钦邦、克伦邦、卡耶/克伦尼邦、孟邦、掸邦为行政单位。奈温将军脱下军装,自任“缅甸社会主义纲领党”主席,“缅甸联邦革命委员会”改称“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国务委员会”,“缅甸联邦”改国号为“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确立一党专政。
1988年:全国群众起义之后,苏貌1988年发动军事政变。奈温退居第二线,执政党由“缅甸社会主义纲领党”更名为“缅甸民族团结党”,成立“缅甸联邦恢复法律和秩序委员会”坚持一党专政。
1989年:缅甸当局将其英文国名从“Union Of Burma”改为“Union Of Myanmar”。
1992年:丹瑞将军取代苏貌将军,继续一党专政。
1997年:丹瑞将军改“缅甸联邦恢复法律和秩序委员会”为“缅甸联邦和平与发展委员会”,继续一党专政。同年,苏貌将军病逝。
2002年:吴奈温在软禁中去世。
2005年11月7日:因战略思维,缅甸政府宣布首都由仰光迁都至内比都。
2007年8月中旬:仰光爆发2007年缅甸反军政府示威,是缅甸二十年来规模最大的抗议游行,参加人数大约数十万人。游行本为抗议油价高涨,后转为要求民主的反政府示威游行,至9月26日军政府开始镇压,致数人死亡。
2008年2月9日:军政府宣布将在五月举办公民投票通过新宪法,并在2010年举行民主选举来成立新政府。
2008年5月3日:特强气旋风暴纳尔吉斯袭击仰光等人口稠密城市,约2.2万人死亡,4.1万人失踪。
2009年8月8日:果敢八八事件,交战一方为果敢特区政府,另一方为缅甸联邦政府。
政治
缅甸联邦是一个军政府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及冷战时期,缅甸由吴奈温将军一直专政。1990年12月,人民议会选举出来的代表们组成了一个以恢复缅甸的民主制度为主要任务的缅甸联邦国家联合政府。该政府为流亡政府,现由山温所带领。缅甸联邦国家联合政府实际上只拥有相当有限之权力,且被缅甸军政府宣布为非法组织。
当今缅甸军政府的领导人为丹瑞,他同时是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的主席,是缅甸的独裁者。丹瑞拥有所有的决策权,包括任命及解除部长和内阁成员的权力,以及处理缅甸在国际政治上的权力。
缅甸的前总理钦纽在2004年10月19日被梭温替代,后者被视为丹瑞的亲信,而梭温又因健康因素,于2007年5月卸职赴新加坡治疗(至10月12日病逝),现由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秘书长登盛出任总理。在缅甸除了卫生部、教育部、劳工部和国家计划和经济发展部外,大多数的部长和内阁都由军队官员控制着。
缅甸的主要政党包括全国民主联盟和掸族民主联盟,不过他们的活动大都被政府所约束。其他还存在着一些代表少数民族利益的政党。在缅甸,几乎不允许有政党政治,因此多数政党皆列入非法组织。缅甸民族团结党代表军队,乃由一个名为缅甸联邦巩固和发展协会的组织所支持。根据包括人权观察和国际特赦组织在内的一些组织的报告,缅甸有着非常严重的人权问题。例如,在缅甸没有独立的司法部门,也不允许有与军政府不同的政治意见。政府并管制互联网,封锁与军政府言论相左的网页,其中包括大多数反对党和民主党派的网页。
1988年缅甸军武装镇压了人民对于经济不振和政治迫害不满的抗议活动。1988年8月8日,军队朝游行示威者开火,该事件被称为8888暴动。1988年的抗议活动为1990年的人民议会选举铺了路,然而这次选举结果随后被军政府宣布无效。在此次近30年来的首次选举中,由昂山素姬所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以超过60%的选票赢得了超过80%的国会席位。但是,昂山素姬却在选举后遭到军政府的长达六年的软禁,并数次入狱,其后仍被软禁。昂山素姬因身为缅甸的民主推动者获得了国际的赞誉,在1991年更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但自1990年的选举至今,昂山素姬仍多次前后被政府软禁,军政府对于她人身的控制与监视一直没有停止过,现今她依然被软禁中。尽管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曾向丹瑞请求释放昂山素姬,以及有来自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压力,在2006年5月27日缅甸军政府仍再延长了对昂山素姬一年的软禁。虽然该政府正面临着国际上的孤立局面,他们仍旧宣称此为1975年国家保护法案授予的权力,即理论上政府有关押任何人的权力。缅甸的问题首次被联合国安理会提及是在2005年12月召开的一次非正式研讨会上。东南亚国家联盟在对缅甸政府表示失望之余,成立了东南亚国家联盟内部国会缅甸核心小组会议之外,尚陈述了缅甸缺乏民主的问题。
教育
全国共有中、小学校40505所,在校学生为755万,比1988年新增建中、小学校7000多所。目前,缅甸共有大学154所,比1988年增加122所。大学在校生为90多万。教育分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学前教育包括日托幼儿园和学前学校,招收3—5岁儿童;基础教育学制为10年,1—4年级为小学,5—8年级为普通初级中学,9—10年级为高级中学;高等教育学制4—6年不等。
名人
辛西雅医生:在泰缅边境成立医院救援缅甸难民的医生,曾获诺贝尔和平奖提名。
昂山素姬:缅甸非暴力提倡民主的政治家,1990年获得萨哈罗夫奖,翌年又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吴丹:1961年11月3日至1972年任联合国秘书长,因为个人原因在第二届任满后退休。
吴努:第一任缅甸总理,在1948年至1962年执政,其后于1988年建立全国民主联盟,全国民主联盟的四位创办人之一。
著名缅甸华人
胡文虎:著名商人,星岛日报创办人。
坤沙:原名张奇夫,有“鸦片大王”称号。
徐四民: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常委。
朱玲玲:1977年香港小姐冠军。
彭家声:缅甸掸邦第一特区主席,果敢民族民主同盟军总司令。
罗星汉:缅甸果敢军事人物。
行政区划
全国分七个省和七个邦。七省:伊洛瓦底省、马圭省、曼德勒省、勃固省、仰光省、实皆省和德林达依省,是缅族主要聚居区。七邦:克钦邦、掸邦、钦邦、克伦邦、克耶邦、孟邦和若开邦,多为各少数民族聚居地。
新闻出版
报纸均为官办,全国发行的报纸有3种:《缅甸之光》缅文版、《缅甸新光》英文版和1992年9月复刊的《镜报》。地方性的报纸有仰光出版的《首都报》、曼德勒出版的《曼德勒报》和《雅德那崩报》3份。此外,全国还有约140种杂志和期刊,较著名的有《妙瓦底》、《秀玛瓦》、《威达意》、《视野》和《财富》等。1997年11月,华文报纸《缅甸华报》创刊,是全缅唯一允许公开发行的华文报刊,后停办。缅甸通讯社为国家通讯社。官办的“缅甸之声”是唯一广播电台,建于1937年。目前用缅甸语、英语及八种少数民族语言广播。全国有两个电视台,“缅甸电视台”建于1980年,“妙瓦底电视台”创办于1995年3月27日。目前,缅全国各地共有电视转播站177个,全国各省邦大部份地区都能收看电视节目。
经济
缅甸是一个落后国家,人民所得约780美元 缅甸是个农业国,超过六成劳动人口从事农业,农产品有稻米、小麦、甘蔗等。森林覆盖达50%,林区产硬木和贵重柚木。工业有碾米、木材、石油开采、小型机械制造、矿产等部门。矿产有锡、钨、锌、铝、石油、钢玉及玉石,其中红宝石及翡翠之质量全球最高。
1940年代自英帝国独立后,缅甸曾是亚洲富国之一,然而,由于军人任意干涉行政,建立军政府,扼杀民选制度,导致缅甸人心惶惶、经济停滞不前,加上又受到国际制裁,至2003年GDP96亿美元,国民平均GDP仅180美元。缅甸工业相当薄弱,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近几年一直在1%上下徘徊。缅甸创汇来源少,外债已高达60亿美元,而外汇储备只有数亿美元。外汇逆差居高不下,缅甸政府根本无力还贷和实施进口替代战略。2004年缅甸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缅币与美元的自由市场比值到达970:1。
从长远看,21世纪初的缅甸经济总体水平,并没有在二次大战之后有大幅的提高,反而比二次大战前还低,据比较权威的一种估算,1936年缅甸国内生产总值(GDP)已达 121.97亿美元(当时人口1570.8万),人均年收入776美元。据2004年11月的统计数字,缅甸国民人均年生产总值仅356美元,人均年收入自然比这个数字更低,显然远远不及二战前的人均年收入776美元。由此可发现,缅甸的经济发展几乎陷入停顿。
外交
缅奉行独立、积极的外交政策,不依附于任何大国和国家集团。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各国友好相处,重视发展同邻国的睦邻友好关系。
中缅双边政治关系回顾
中缅两国是友好邻邦,两国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源远流长。自古以来,两国人民就以“胞波”(兄弟)相称。两国于1950年6月8日正式建交。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缅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六十年代,两国本着友好协商、互谅互让精神,圆满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为国与国解决边界问题树立了典范。长期以来,中缅坚持睦邻友好,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保持良好合作,双边关系稳步发展。
中缅领导人有着互访传统。刘少奇主席、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等老一辈中国领导人都曾访缅,缅甸吴奈温主席、吴山友总统和吴貌貌卡总理等也多次访华。周总理九次访缅和吴奈温十二次访华被两国人民传为佳话。
2001年12月,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对缅甸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访缅,在中缅关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双方确定了农业、人力和自然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合作领域,并签署了有关双边合作文件。此次访问为中缅传统睦邻友好关系在新世纪不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近年两国高层互访团组还有:国务委员兼外长钱其琛(1993年2月)、李鹏总理(1994年12月)、李瑞环政协主席(1995年12月)、吴邦国副总理(时任,1997年10月)、胡锦涛副主席(时任,2000年7月)、李岚清副总理(2003年1月)、吴仪副总理(2004年3月)以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2009年3月)先后访缅。缅方苏貌主席(1991年8月)、丹瑞主席(1996年1月和2003年1月)、貌埃副主席(1996年10月、2000年6月和2003年8月)、钦纽总理(2004年7月)分别访华。梭温总理2004年11月来华出席在南宁举行的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
2005年是中缅建交55周年。4月,胡锦涛主席和丹瑞主席在雅加达亚非峰会期间会晤。7月,梭温总理出席在昆明举行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第二次领导人会议,温家宝总理会见。11月,梭温总理出席在南宁举行的第二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曾庆红副主席会见。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访缅。12月,梭温总理和温家宝总理在吉隆坡10+3领导人会议和东亚峰会期间会晤。两国外长年内互访。
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邀请,缅甸总理梭温于2006年2月正式访华,于同年11月出席在南宁举行的第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并顺访湖北、广西。
2007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铁映对缅甸进行友好访问,缅甸三军总参谋长杜拉瑞曼访华。2月,唐家璇国务委员对缅甸进行工作访问。6月,缅“和发委”第一秘书长登盛访华,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顾秀莲访缅。
2009年应缅甸和平与发展委员会第一秘书提哈都亚丁昂敏吴上将的邀请,中共中央政局常委李长春于3月25日至29日访问缅甸。
中缅双边经贸关系和经济技术合作
近年来,中缅经贸合作取得长足发展,合作领域已从原来单纯的贸易和经援扩展到工程承包、投资和多边合作。双边贸易额有较大幅度增长。据中国海关统计,2006年中缅双边贸易额14.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7%,据缅方统计,中国已成为继泰国之后,缅甸第2大贸易伙伴。中方对缅主要出口纺织品、钢材、成品油、摩托车等。从缅主要进口原木、锯材、天然橡胶、纸浆等。
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中方统计,2006年,中国企业在缅开展承包劳务完成营业额2.8亿美元。截止2006年底,中国企业在缅开展承包劳务完成营业额26.3亿美元。
双边经贸协定:1971年中缅签署贸易协定,双方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1994年,中缅两国政府签署《关于边境贸易的谅解备忘录》。1997年中缅两国政府签署《关于成立经济贸易和技术合作联合工作委员会的协定》。2001年中缅两国政府签署《关于鼓励促进和保护投资协定》。
中缅其它领域的交往与合作
中缅两国外交部一直保持良好合作。1992年双方建立外交磋商机制后,已举行七次副外长级外交磋商。1998年1月,双方签署《中缅两国政府关于互免持外交和公务护照者签证协定》。1993年中缅就恢复互设总领馆达成协议,缅甸驻昆明总领馆和中国驻曼德勒总领馆分别于同年9月和1994年8月重新开馆。1997年3月两国签署《中缅两国边境地区管理与合作协定》,并就边境地区禁毒开展了合作。2006年5月两国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缅甸联邦政府关于禁止非法贩运和滥用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的合作协议》。
中缅文化交流历史悠久,两国建交后交往更加频繁。1960年,缅甸总理吴努曾率领由文化、艺术、电影等代表团组成的400多人大型友好代表团访华,1961年,周恩来总理率领530多人大型代表团回访缅甸,成为两国文化交流史美谈。近年来,两国在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两国文化、历史、新闻、体育代表团交往不断。1996年1月,两国文化部签署了文化合作议定书。1994年和1996年,中国国宝文物佛牙舍利两次应邀赴缅供奉,受到了缅甸政府和各界群众的热烈欢迎。
两军关系稳步发展。近年来,两军领导人保持互访的势头,国防部长迟浩田(1995年7月)、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1996年4月)、总参谋长傅全有(2001年4月)、总参谋长梁光烈(2006年10月)等军队领导人先后访缅。缅甸陆军司令丹瑞中将(1989年10月)、三军副总司令貌埃上将(1996年10月和2003年8月)、陆军参谋长丁吴中将(1994年11月和2000年4月)、三军总参谋长杜拉瑞曼上将(2002年12月和2007年1月)、第一秘书长兼防空总局局长梭温中将(2004年7月)等军队领导人分别访华。
历史
缅甸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可以上溯到5000年前,当时缅甸的伊洛瓦底江边的村庄已有人类居住。相传西元前200年骠人(Pyu)进入依洛瓦底江的上游地区,并掌控中国和印度之间的通商之路。两世纪之后孟族来到锡唐河(Sittang River)流域,而在849年缅甸人接管骠河流域并建立蒲甘城(Pagan)。
1044年形成统一国家后,经历了蒲甘、东坞和贡榜三个封建王朝。英国于1824-1885年间先后发动了3次侵缅战争并占领了缅甸,1886年英国将缅甸划为“上缅甸”和“下缅甸”,成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1937年缅脱离英属印度,直接受英国总督统治。1942年日军占领缅甸。1945年全国总起义,缅甸光复。后英国重新控制缅甸。1947年10月英国被迫公布缅甸独立法案。1948年1月4日缅甸脱离英联邦宣布独立,建立缅甸联邦。1974年1月改称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1988年9月23日改称“缅甸联邦”。
缅甸是著名的“佛教之国”,佛教传入缅甸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1000多年前,缅甸人就开始把佛经刻写在一种叫贝多罗树的叶子上,制成贝叶经。正如李商隐诗中提到“忆奉莲花座,兼闻贝叶经”。在缅甸4640多万人口中,80%以上信奉佛教。缅甸的每一个男人在一定时期内都必须削发为僧。否则,就会受到社会的蔑视。佛教徒崇尚建造浮屠,建庙必建塔,缅甸全国到处佛塔林立。因此,缅甸又被誉为“佛塔之国”。千姿百态、金碧辉煌的佛塔使缅甸成为旅游胜地。
蒲甘王朝(1044—1287)
蒲甘王朝是由阿努律陀国王(King Anawrahta,1044年-1077年在位)于1044年建立,为缅甸第一个统一的帝国,以小乘佛教为国教。阿奴律陀国王相继征服掸族和孟族,也不断扩展领土。在阿朗西都国王(King Alaungsithu,1111年-1167年)掌政时,小乘佛教逐渐成为主流,并在13世纪初期达到顶盛。当时建造的3000余座寺庙尚有100座保存至今。1287年元朝统治者忽必烈率领元军大举入侵而结束了蒲甘王朝。此后,缅甸进入了掸族时期。
东吁王朝(1531-1752)
1531年缅人莽应体(Tabinshwehti,1531年-1550年)二度统一缅甸,成立东吁王朝而自称为王,并于1546年建立首都勃固城(Pegu)。之后莽应龙(Bayinnaung)即位,因多次与实力强大的泰族阿瑜陀耶王国(大城王国)(Ayutthaya)交战而耗尽了资源,最后因勃固城于1599年被阿卡族占领而迁都阿瓦(Ava)。东吁王国最终在1752年没落。1753年,缅人雍籍牙(Alaungpaya)出现,赶走当时攻占阿瓦的孟族人,并建立大光城。
贡榜王朝(1752年-1885年)
1782年-1819年是波道国王(King Bodawpaya)主政的专制时期,因其多次企图入侵泰国的野心,使得当时占有印度的英国不免忧心缅甸可能造成的威胁。
殖民时期(1885年-1948年)
英国和缅甸间的紧张局势在1824年-1826年以及1852年两次的英缅战争中达到高峰。英国在这两次的战争中均获得胜利,最后攻占勃固城并将此地称为下缅甸。在英国人进入缅甸後,上缅甸的经济也显著好转。1886年,英国再度赢得第三次的英缅战争,此时英国将缅甸纳为印度的一省,并将政府设于仰光。
在英国的殖民统治时期,缅甸的交通和教育获得大幅改善。英国人致力开发水路,使得无数蒸气船得以航行于依洛瓦底江。铁路和道路也获兴建和改善以弥补水路的不足。此时,大量的印度移民涌入导致劳工廉价,造成地方经济受到威胁。因此缅人开始产生对印度人的仇视,以致在1930年爆发反印度人的暴动。
1936年,在英国统治下首次也是唯一一次的选举中,巴莫博士(Dr. Ba Maw)当选为英国控制下政府的首相,1937年,英国创建一套独特的缅甸宪法,同意缅人可以控制自国内政。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本在1942年5月占领缅甸,成立以巴莫为首的缅甸执行政府。在日本的支持下,反对英国殖民政府、渴望独立的昂山将军(Gen. Aung San)组织了缅甸独立义勇军,1942年他率军与日军一起参加了对英军的战斗,然后在日军支持下宣布缅甸从英国独立。1943年,巴莫与昂山等人受邀访问日本,他们回国重组缅甸政府,昂山成为国防部长。1944年,昂山开始支持美英的同盟国一方,并组织「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以对抗日军。1945年日本投降后,宣布缅甸独立是有效的。战后的缅甸仍受英国控制,昂山则在1947年7月遇刺身亡。昂山的继承人德钦努(Thakin Nu)继续领导独立运动,在英国议会1948年1月4日正式承认缅甸独立之后,于1948年初正式成立了缅甸联邦。
1044年
形成统一的国家。
1886年
英国将缅甸划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
1937年
英国又将缅甸从英属印度划出,由英国总督直接统治。
1942年
日军占领缅甸。
1945年
日本投降后,英国重新占领缅甸。
1948年1月4日
建立缅甸联邦。
1974年
改称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
1988年9月23日
改称缅甸联邦。
1988年9月
成立国家恢复法律和秩序委员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
1990年5月27日
缅甸举行首次多党制大选。但军政府不移交权力于政党。
1997年11月15日
缅甸成立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取消国家恢复法律和秩序委员会。
2005年11月7日
缅甸政府突然宣布由仰光迁都至内比都。
2007年9月20日
缅甸爆发大规模民众游行示威要求民主改革,举世注目。缅甸人口识字率达到93.8% 创新高。
2008年5月2日
缅甸遭受强热带风暴“纳尔吉斯”袭击。截至8日下午3时,约有13.3万人遇难或失踪,1.4万人受伤。据知情人士推测,失踪者大多恐难以生还,最后遇难者人数肯定超过10万人。
2008-05-25
受灾群众超全国人口的一半,遇难人数过12万。
2008年05月26日
缅甸宣布新宪法在全民公决中获得通过, 根据新宪法,缅甸国名将为“缅甸联邦共和国”,首都为内比都,缅甸实行总统制,总统为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同时还是包括三军总司令在内的国家国防和安全委员会的主席。缅甸实行多党制、市场经济制度,奉行自主、积极、不结盟的外交政策,不允许外国在缅甸驻军。
缅甸军队1988年在国家经历数月动荡后接管国家政权,同时废除了原有宪法。1993年,军政府开始召集国民大会,启动制宪进程。2003年8月,军政府宣布旨在实现民族和解、推进民主进程的七点民主路线图计划,2004年恢复举行中断8年的制宪国民大会。2007年9月,国民大会完成使命。2008年2月,缅甸官方正式宣布将于2010年根据新宪法举行多党制全国大选。
地理概况
缅甸是一个气候温和,自然景色秀丽的国家。这里有着葱郁的密林,雾气缭绕的群山,还有那静静流淌在山间的小河,处处都流露着这个国家的天然和质朴。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缅甸一年四季气候宜人,而这里的诱人景致也随气候变化而不停变幻。缅甸文坛上流行的十二季节诗就是来描写大自然所呈现的这种丰富多彩。
缅甸位于亚洲东南部、中南半岛西部,其北部和东北部同中国西藏自治区和云南省接界,中缅国境线长约2185公里,其中滇缅段为1997公里;东部与老挝和泰国毗邻,缅泰、缅老国境线长分别为1799公里和238公里;西部与印度、孟加拉相连,缅印、缅孟的国境线分别为1462公里和72公里。缅甸南临安达曼海,西南濒孟加拉湾,海岸线总长2655公里。
缅甸的形状就像一块钻石,从南到北长约2090公里,东西最宽处约925公里。缅甸南端的维多利亚角处于北纬10度,北端葡萄以北的缅中边界线居于北纬28度,缅甸大部分地区都在北回归线以南,属热带。缅甸最西部的孟都处于东经92度线附近,东端的缅老界河湄公河在东经101度线附近。首都仰光和第二大城市曼德勒都在东经96度线上,缅甸的标准时间就以东经96度为准。
缅甸面积约67.85万平方公里。东北与中国毗邻,西北与印度、孟加拉国相接,东南与老挝、泰国交界,西南濒孟加拉湾和安达曼海。海岸线长3200公里。地势北高南低。北、西、东为山脉环绕。北部为高山区,西部有那加丘陵和若开山脉,东部为掸邦高原。靠近中国边境的开卡博峰海拔5881米,为全国最高峰。西部山地和东部高原间为伊洛瓦底江冲积平原,地势低平。伊洛瓦底江全长2150千米,流贯南北,富灌溉航运之利。东北部的萨尔温江境内长1660千米。大部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7度。曼德勒地区极端最高气温逾40度。1月为全年气温最低月份。平均气温为20度以上;4月是最热月,平均气温30度左右。降雨量因地而异,内陆干燥区500-1000毫米,山地和沿海多雨区3000-5000毫米。
缅甸的矿藏资源丰富,有石油、天然气、钨、锡、铅、银、镍、锑、金、铁、铬、宝石等。
缅甸的森林覆盖率为50%左右,全国拥有林地3412公顷。盛产柚木、鸡翅木、黄花梨、铁刀木、藤、竹等,是世界柚木产量第一大国。
粮食作物以生产大米为主,素有“稻米之国”美称。还盛产玉米、棉花、甘蔗、花生等。
矿产概况
缅甸地处东南亚,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边界,从远古开始的强烈地质活动造就了缅甸今日全球珠宝的盛产国的地位,蓝宝石顶级成色中的皇家蓝(Royal blue),红宝石的顶级成色——鸽血红( Pigeon blood),均产自此国,所以缅甸的国石也定为红宝石。此外,优质的尖晶石、碧玺、橄榄石也在缅甸出产。
交通
缅甸有铁路4463千米,公路38000千米,内河航道10271千米,伊洛瓦底江是主要通航干线。仰光、毛淡棉、勃生为主要海港。航空有民用飞机22架、民用机场45个国内航线总长4500千米,国际航线4000千米。
游客在缅甸的交通工具仍以租车为宜,一般而言车资包括司机费和油费,在市区以天数算,在郊区以公里数算,建议最好透过旅行社代劳,以免被敲竹杠,有空不妨也试一试三轮车、马车,但须事先「议价」为宜。
旅游
美食
缅甸缅族人喜食椰浆饭及拦有姜黄粉、椰丝、虾松的糯米饭;每餐必食一种叫“雅比”的鱼虾酱;菜肴喜放咖喱。缅甸克钦族人喜吃兽肉,他们习惯用火烤食,烤熟后撒上盐、用手撕食。缅甸克伦族人,无论男女老幼都吸烟斗。酒列是日常必备之物,任何仪式上,人们都要以酒助兴。缅甸人一般早晨爱吃西餐,午、晚喜食中餐;餐台喜欢备有辣椒油和辣椒酱等调味品。他们用餐习惯一人一把匙和一个汤盘,他们不习惯用碗。用餐“工具”是右手,抓食取饭灵巧方便。他们乐于菜齐后一起上桌用餐。
购物
缅甸的工艺品大多是手工制造的,价格合理,是最好的纪念品,漆器、木雕和牙雕、挂毯银器、铜器、丝绸和棉织品、以及传统服装、肩包,都是受欢迎的物品。在缅甸珠宝中心和其它有许可证的珠宝商店中可以买到世界闻名的缅甸红宝石、翡翠、蓝宝石和珍珠。
旅游签证材料
1. 护照原件(需半年有效以上)
2. 2寸护照照片4张
3. 身份证复印件
缅甸习俗
取名
缅甸人有名无姓,通常在自己的名字前面加一冠词,以示性别、年龄、身份和地位。青年男子自称“貌”(Maung,意为弟弟),表示谦虚,对幼辈或少年也称“貌”,对平辈或兄长则称“郭”(Ko,意为哥哥),对长辈或有地位的人则称“吴”(U,意为叔伯)。如某男子叫“昂基”(Aung Gyi),随着他的年龄和地位的变化,被称作“貌昂基”(Maung Aung Gyi)、“郭昂基”(Ko Aung Gyi)或“吴昂基”(U Aung Gyi)。
此外,还有在自己名字前冠以“德钦”(Thakin,意为主人)、“波”(Bo,意为军官)、“耶波”(YeBo,意为同志)、“塞耶”(SaYar,意为教师和医生)的。
缅甸妇女不论已婚与否,一般在名字前加“玛”(Ma),表示谦虚;对幼辈或平辈也称“玛”(意为姑娘),对长辈或有地位的则称“杜”(Daw,意为姑、姨、婶)。如有一位叫“丹敏”(Tan Min)的女子,随着她的年龄和社会地位的不同,人们可称她为“玛丹敏”(Ma Tan Min)或“杜丹敏”(Daw Tan Min),她本人自称“玛丹敏”(Ma Tan Min)。
有统计,缅甸人取名所用的字总共不到100个,用这些字互相拼凑,取其声韵顺口悦耳即可。因而缅甸人重名的很多,为表示区别,往往在名字前或名字后加上籍贯或工作单位、职业名称等。
生活禁忌
缅甸人有“右为贵,左为贱”,“右为大,左为小”的观念。因此,缅甸人有“男右女左”的习俗。此外女人不能枕着男人的胳膊睡,否则男人就会失去“神力”,整日萎靡不振。
缅甸人视头顶为高贵之处,所以不能用手触摸他人头部,即使是十分可爱的孩童也不能抚摸其头。
与朋友同行,不能勾肩搭背。给长者递接物品时,不能用右手,右手被视作是不洁净的。
缅甸人视太阳升起的东方为吉祥的方向,认为东方是释迦牟尼成佛的方向,所以缅甸人家里的佛龛都供在室内东墙上。因此睡觉时,头必须朝东忌讳朝西,否则是对佛的玷辱,会招致不幸。缅甸人还认为西方是死神居住的地方,古代缅甸国王斩杀犯人时,都是出宫殿西门,所以睡觉绝对不能头朝西睡。缅甸人把东面和南面称为头顶部,把西面和北面称为脚尾部。家中长者的座位在头顶部,晚辈的座位在脚尾部。
在缅甸,女子穿的筒裙(缅语称“特敏”(TaMane))被视为不吉祥之物,不充许晾晒在超过人头的地方。因此男子忌讳在晾着衣服的绳索或杆子下穿行。如男子穿行,则男子身上的“神力”会丢失,并会倒霉一辈子。故此,到佛塔寺庙朝拜的信女,不得登攀塔座,只能跪在塔下瞻拜许愿,如要向佛塔、菩萨身上贴金,需交由男子代办。
婚姻禁忌
缅暦4月15日至7月15日三个月为佛教僧侣安居期间,缅甸人不许举行婚礼。此外,缅甸人也忌讳在缅暦9月、10 月、12月内结婚。他们认为,在9月结婚,将会不育,一辈子无儿女。在10月结婚,会破产。在12月结婚,夫妻会两地分居,不得团聚。出席缅甸人的婚礼, 不能穿蓝色、灰色和黑色的衣服,否则会带来不吉利。
数字禁忌
缅甸人忌讳9、13和尾数是零的“补”数(10、20、30、40、50、60、70、80、90)等数字,也忌讳9人共同远行,认为9人同行必有灾祸,若是9人同行则需带一块石头,以破9的数位。受西方文化的影响,缅甸人认为13这一数字不吉利,因此不会买有编号13的房子和车子。缅甸商人忌讳补数,因为补数带有零的数字,零即为输,故视补数不吉利。在缅甸,若汽车牌照的总计为补数,如10、20、30……等就很难卖出去。
缅甸翡翠原石产地
缅甸翡翠矿区主要位于缅北孟拱西北部的乌龙河上游,长约250千米,宽约15千米,面积三千余平方千米。各个矿山不同坑口所产翡翠各具特色,质量好坏不同,因而识别赌石场口(即采坑口),对推断赌石质的好坏,有很大的帮助。行业有一句名言,即“不识场口,不玩赌石”。故在选购翡翠原石时,一定要懂得料的产地和特征,否则就无条件做赌石生意。
与“缅甸,国家”相关的词条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1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