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斯坦发表评论(0)编辑词条
一、简介
国名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Kazakhstan)。“哈萨克亚草原”的名称最早出现在公元前6~7世纪的波斯文献中。罗马大帝康士坦丁留给儿子的遗嘱中说:“……在那外围有着哈萨克亚大草原,再过搜蔷褪前⒗肌笨凳刻苟〈蟮凼?13 - 959年代之间称帝之,古代哈萨克人泛指今中亚一代的古代游牧部落,如塞人,乌孙,月氏等等…… 而这些古代游牧部落正是现代哈萨克人的祖先。现在在历史界存在一种错误的观念,那就是 “哈萨克历史从1456年的哈萨克汗国的成立开始。
国旗
哈萨克斯坦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旗地为浅蓝色,旗面中间是一轮金色的太阳,其下有一只展翅飞翔的雄鹰。靠旗杆一侧有一垂直竖条,为哈萨克传统的金色花纹图案。浅蓝色是哈萨克人民喜爱的传统颜色;花纹图案常在哈萨克民族的地毯、服饰中见到,它显示出哈萨克人民的聪明和智慧。金色太阳象征光明和温暖,雄鹰象征勇敢。哈萨克斯坦于1991年12月独立后采用此国旗。
国徽
哈萨克斯坦国徽呈圆形。圆面中间是哈萨克人的毛毡帐篷圆顶图案,两侧为骏马,上端是一颗五角星,下端的饰带上用哈萨克文写着“哈萨克斯坦”。
国花
郁金香(百合科,哈萨克语:Qizghaldaq)
国家政要
总统努尔苏丹·阿比舍吾勒·纳扎尔巴耶夫 Nursultan Abishuli Nazarbayev,1991年12月出任哈独立后首任总统,2006年1月再次当选,任期至2012年。
人口
1610 万(2009年 3月)。哈萨克斯坦是多民族国家,由131个民族组成,主要有哈萨克族(67%)、俄罗斯族、日耳曼族、乌克兰族、还有乌兹别克、维吾尔,鞑靼和朝鲜族。居民大多信奉伊斯兰教(逊尼派),还有东正教、基督教、佛教。哈萨克语为国语,俄语在国家机关和地方自治机关与哈语同为正式使用的语言。
首都
阿斯塔纳 (Astana),人口约70万。 阿斯塔纳在哈语中意为“首都”,在成为新首都之前,原名阿克莫拉(Aqmola),1997年12月10日正式取代阿拉木图(Almaty)成为首都,1998年5月6日改为现名。
货币
坚戈(中文又名探戈,腾格)。与人民币比率约为14坚戈=1人民币。 它在1993年11月开始使用,取代原来的俄罗 斯卢布。
自然地理
面积为272.49万平方公里。为地处中亚的内陆国,西濒里海,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内陆国。东南连接中国新疆,北邻俄罗斯,南与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接壤。多为平原和低地。属大陆性气候,1月平均气温-19℃至-4℃,7月平均气温19℃至26℃。西南部属图兰低地和里海沿岸低地。中、东部属哈萨克丘陵,东缘多山地。半荒漠、荒漠地带约占全境面积的60%。温带大陆性气候。平原地区年降水量约100~300毫米,山区可达800~1,500毫米。河网稀少。主要河流有额尔齐斯河(上游在中国阿勒泰)、锡尔河、伊犁河、楚河等。有巴尔喀什湖等湖泊。铀、铜、铅、锌、铬的储量丰富,还有煤、铁、石油、天然气、铝土矿、磷灰石等。
时间
中亚标准时间,
比格林尼治时间早6小时;比北京时间晚2小时,和乌鲁木齐时间一样。
新闻出版
截止2000年底,哈共有新闻媒体2500家,报刊1500种,广播、电视等电子媒体600家,各类通讯社15家。主要报刊有:《哈萨克斯坦真理报》(Aikyn Gazeti)、《主权哈萨克斯坦报》(哈文)(Egemen Qazaqstan)、《全景报》(周报)、《实业周报》和《商队周报》。拥有用俄、哈、维等多种语言播音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俄语播出占40%以上。国家级官方电台有2家,共4套节目,每天播出时间近80个小时。3个国家级官方电视台及20多个地方政府和非官方商业电视台每天转播俄罗斯9家电视台的节目。《哈萨克斯坦通讯社》(Qazaqparat)是唯一的国家通讯社。
国际域名缩写
.kz
长途电话代码
7
二、历史
大部地区原为哈萨克汗国领土。 十九世纪上半叶哈萨克汗国西部大部分地区逐步并入帝俄;而哈萨克汗国东部地区大帐(又称大玉,右部落)部落畏惧俄罗斯扩张,附清帝国。
公元前5~10世纪在现哈萨克斯坦领土上建立过以土米热斯女王为首的塞人的汗国,其中的尖子帽塞人就是现代哈萨克人的祖先。公元前1世纪左右又建立了乌孙汗国,并与当时的汉王朝建立了平等的外交关系。公元6世纪中叶~8世纪建立了突厥汗国。9~12世纪曾建奥古兹族国、哈拉汗国。11~13世纪契丹人和蒙古鞑靼人相继侵入。15世纪末成立哈萨克汗国,分为大帐、中帐、小帐。16世纪初基本形成哈萨克部族。18世纪三、四十年代,小帐和中帐并入俄罗斯帝国。19世纪中叶以后,哈全境处于俄罗斯统治之下,而哈萨克人聚居的东部地区归属中国。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哈萨克人民脱离俄罗斯统治,于11月建立苏维埃政权。不久俄国红军追击白匪入境哈萨克,1920年8月26日建立归属于俄罗斯联邦的吉尔吉斯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1925年4月19日改称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1936年12月5日定名为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同时加入苏联,成为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1990年10月25日,哈萨克最高苏维埃通过了国家主权宣言。1991年12月10日更名为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同年12月16日通过《哈萨克国家独立法》,正式宣布独立,21日加入独联体。
三、政治
宪法规定哈是“民主的、非宗教的和统一的国家”;为总统制共和国,总统为国家元首,是决定国家对内对外政策基本方针并在国际关系中代表哈的最高国家官员,是人民与国家政权统一、宪法不可动摇性、公民权利和自由的象征与保证。国家政权以宪法和法律为基础,根据立法、司法、行政三权既分立又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平衡的原则行使职能。总统为任期7年。总统任命的总理、副总理以及外交、国防、财政、内务部长和安全委员会主席需经最高苏维埃同意。议会是国家最高代表机构,行使立法职能,由上下两院(参议院和马利日斯)组成,上院任期6年,下院任期5年。主要职能是:通过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并对其进行修改和补充;同意总统对总理、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总检察长、国家银行行长的任命;批准和废除国际条约;批准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家预算计划及其执行情况的报告等。在议会对政府提出不信任案、两次拒绝总统对总理任命、因议会两院之间或议会与国家政权其他部门之间无法解决的分歧而引发政治危机时,总统有权解散议会。议员由选民以直接投票的方式选举产生。
四、经济
以石油、采矿、煤炭和农牧业为主,加工工业、机器制造业和轻工业相对落后。大部分日用消费品依靠进口。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的矿藏有90多种。煤、铁、铜、铅、锌产量丰富。1984年产煤12,570万吨,商品铁矿石2,400万吨。钨储量占世界第一位,铬和磷矿石占第二位。铜、铅、锌、钼和磷的储量占亚洲第一位。此外,铁、煤、石油、天然气的储量也较丰富。已探明的石油储量达100亿吨,煤储量为39. 4亿吨,天然气储量为11700万亿立方米。森林和营造林2170万公顷。地表水资源530亿立方米。湖泊和水库7600多个。耕地大部种植以春小麦为主的粮食作物,还产棉花、甜菜、烟草等。畜牧业亦盛。收场占农业用地80%。羊只总头数和羊毛产量在经济中均占重要地位。以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管道运输和航空运输也较重要。主要城市有 阿斯塔纳、阿拉木图、卡拉干达、奇姆肯特、巴甫洛达尔等。
哈萨克斯坦是世界产棉大国,棉花种植区域遍布全国各州,但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西部沙漠多,自然条件差,可耕地面积小。目前哈萨克斯坦可耕地约450万公顷,而其中棉花种植面积就约占三分之一,达150万公顷,年产籽棉400万吨。棉花产量占世界第四位,出口占第二位,棉花是哈国主要出口创汇产品之一,约占出口收汇的34%。
哈萨克斯坦纺织工业基础薄弱,发展缓慢,本国加工能力仅占其棉产量的15%左右。哈萨克斯坦独立后一直坚持减少原料性产品出口、扩大深加工、提高其附加值、增加就业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而轻纺业是哈发展的重点领域。
经济发展特点
1、私有化进程快。现私有经济已占国家经济总量的80%以上;
2、对外来经济依赖性很强。自建国收到的外来投资按人均在独联体国家占第一位。
3、对外来商品依存度很高。特别是高科技产品、生活日用品、轻工产品基本被美国、德国、日本、韩国、中国、土耳其的商品所替代。市场需求旺盛,物资集散辐射面广。
五、军事
总统对武装力量实施领导。和平时期由国防部通过总参谋部对武装力量实施领导。国防部负责组织国防建设、制定和 实施军队建设和发展规划,为部队提供资金、物资技术和装备保障。总参谋部为平时和战时的主要军事指挥机构,负责部队的训练、动员和作战指挥。下设陆军、空军二个军种。另有民族安全委员会边防总局、共和国近卫军、内务部队等其它军事力量。
六、外交
实行以巩固独立和主权为中心的务实、平衡的外交政策,重点是俄罗斯、美国和中亚国家。将自己定位为“中等地区大国”。作为无核国家加入了核不扩散条约,签署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与中国关系
1991年12月27日,中国承认哈萨克斯坦独立。1992年1月3日,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建交。
七 行政区划
全国共分为2个直辖市和14个州,分别为: 阿斯塔纳市、阿拉木图市、北哈萨克斯坦斯坦州、科斯塔奈州、巴甫洛达尔州、阿克莫拉州、西哈萨克斯坦斯坦州、东哈萨克斯坦斯坦州、阿特劳州、阿克纠宾斯克州、卡拉干达州、曼格斯套州、克孜勒奥尔达州、塔拉斯州、阿拉木图州、南哈萨克斯坦斯坦州。
八 文化名人
阿拜(Abay Ibrahim Qunanbayuli),哈萨克诗圣,原名伊布拉希姆·库南巴耶夫(1845年-1904年),生于哈萨克斯坦。哈萨克伟大的诗人、作曲家、哲学家、经典作家。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把他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予以纪念。
关于阿拜的书籍有:
《阿拜箴言录》(1994年),译者粟周熊 《阿拜—哈萨克草原上的北极星》,作者郑振东 《阿拜之路》是穆合塔尔·阿乌埃佐夫(1897年-1961年)根据哈萨克诗圣阿拜·库南拜奇特而悲壮的生活道路创作的历史小说,向世人展示了阿拜为振兴哈萨克民族创立的历史功勋。《阿拜之路》是世界文学名著,被誉为哈萨克民族的百科全书,有人把《阿拜之路》称作“哈萨克民族的红楼梦”。1942年《阿拜之路》第一部上卷出版,1947年第一部下卷出版并获前苏联国家最高文学奖。1952年第二部上卷出版,1956年第二部下卷出版,全书于1959年获列宁文学奖。《阿拜之路》已被译成116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
地理
哈萨克斯坦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家,地形为东高西低,西部是图兰低地和里海沿岸低地,西北面和北面分别是俄罗斯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延续平原。中部渐见丘陵,东部和东南部为山地,也是帕米尔高原向北的延续。
主要的水体包括巴尔喀什湖、斋桑泊等。与乌兹别克斯坦共分咸海,西临里海(世界最大的内陆湖),多数湖泊为咸水湖。境内的河流多数为内流河,主要有额尔齐斯河、锡尔河、鸟拉尔河等。
哈萨克斯坦的半荒漠和荒漠占全国面积60%,在荒漠地区的年降水量不足100毫米。全境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天寒 冷夏天炎热,但山区高峰亦有终年积雪,年降水量可达1000毫米。气候各个地区相差很大,首都阿斯塔纳,冬天最底温度可达-40℃以下,常有4、5级大风,原首都阿拉木图气温则最底达-20℃左右,极少有风。
国名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Kazakhstan)。“哈萨克亚草原”的名称最早出现在公元前6~7世纪的波斯文献中。罗马大帝康士坦丁留给儿子的遗嘱中说:“……在那外围有着哈萨克亚大草原,再过搜蔷褪前⒗肌笨凳刻苟〈蟮凼?13 - 959年代之间称帝之,古代哈萨克人泛指今中亚一代的古代游牧部落,如塞人,乌孙,月氏等等…… 而这些古代游牧部落正是现代哈萨克人的祖先。现在在历史界存在一种错误的观念,那就是 “哈萨克历史从1456年的哈萨克汗国的成立开始。
国旗
哈萨克斯坦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旗地为浅蓝色,旗面中间是一轮金色的太阳,其下有一只展翅飞翔的雄鹰。靠旗杆一侧有一垂直竖条,为哈萨克传统的金色花纹图案。浅蓝色是哈萨克人民喜爱的传统颜色;花纹图案常在哈萨克民族的地毯、服饰中见到,它显示出哈萨克人民的聪明和智慧。金色太阳象征光明和温暖,雄鹰象征勇敢。哈萨克斯坦于1991年12月独立后采用此国旗。
国徽
哈萨克斯坦国徽呈圆形。圆面中间是哈萨克人的毛毡帐篷圆顶图案,两侧为骏马,上端是一颗五角星,下端的饰带上用哈萨克文写着“哈萨克斯坦”。
国花
郁金香(百合科,哈萨克语:Qizghaldaq)
国家政要
总统努尔苏丹·阿比舍吾勒·纳扎尔巴耶夫 Nursultan Abishuli Nazarbayev,1991年12月出任哈独立后首任总统,2006年1月再次当选,任期至2012年。
人口
1610 万(2009年 3月)。哈萨克斯坦是多民族国家,由131个民族组成,主要有哈萨克族(67%)、俄罗斯族、日耳曼族、乌克兰族、还有乌兹别克、维吾尔,鞑靼和朝鲜族。居民大多信奉伊斯兰教(逊尼派),还有东正教、基督教、佛教。哈萨克语为国语,俄语在国家机关和地方自治机关与哈语同为正式使用的语言。
首都
阿斯塔纳 (Astana),人口约70万。 阿斯塔纳在哈语中意为“首都”,在成为新首都之前,原名阿克莫拉(Aqmola),1997年12月10日正式取代阿拉木图(Almaty)成为首都,1998年5月6日改为现名。
货币
坚戈(中文又名探戈,腾格)。与人民币比率约为14坚戈=1人民币。 它在1993年11月开始使用,取代原来的俄罗 斯卢布。
自然地理
面积为272.49万平方公里。为地处中亚的内陆国,西濒里海,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内陆国。东南连接中国新疆,北邻俄罗斯,南与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接壤。多为平原和低地。属大陆性气候,1月平均气温-19℃至-4℃,7月平均气温19℃至26℃。西南部属图兰低地和里海沿岸低地。中、东部属哈萨克丘陵,东缘多山地。半荒漠、荒漠地带约占全境面积的60%。温带大陆性气候。平原地区年降水量约100~300毫米,山区可达800~1,500毫米。河网稀少。主要河流有额尔齐斯河(上游在中国阿勒泰)、锡尔河、伊犁河、楚河等。有巴尔喀什湖等湖泊。铀、铜、铅、锌、铬的储量丰富,还有煤、铁、石油、天然气、铝土矿、磷灰石等。
时间
中亚标准时间,
比格林尼治时间早6小时;比北京时间晚2小时,和乌鲁木齐时间一样。
新闻出版
截止2000年底,哈共有新闻媒体2500家,报刊1500种,广播、电视等电子媒体600家,各类通讯社15家。主要报刊有:《哈萨克斯坦真理报》(Aikyn Gazeti)、《主权哈萨克斯坦报》(哈文)(Egemen Qazaqstan)、《全景报》(周报)、《实业周报》和《商队周报》。拥有用俄、哈、维等多种语言播音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俄语播出占40%以上。国家级官方电台有2家,共4套节目,每天播出时间近80个小时。3个国家级官方电视台及20多个地方政府和非官方商业电视台每天转播俄罗斯9家电视台的节目。《哈萨克斯坦通讯社》(Qazaqparat)是唯一的国家通讯社。
国际域名缩写
.kz
长途电话代码
7
二、历史
大部地区原为哈萨克汗国领土。 十九世纪上半叶哈萨克汗国西部大部分地区逐步并入帝俄;而哈萨克汗国东部地区大帐(又称大玉,右部落)部落畏惧俄罗斯扩张,附清帝国。
公元前5~10世纪在现哈萨克斯坦领土上建立过以土米热斯女王为首的塞人的汗国,其中的尖子帽塞人就是现代哈萨克人的祖先。公元前1世纪左右又建立了乌孙汗国,并与当时的汉王朝建立了平等的外交关系。公元6世纪中叶~8世纪建立了突厥汗国。9~12世纪曾建奥古兹族国、哈拉汗国。11~13世纪契丹人和蒙古鞑靼人相继侵入。15世纪末成立哈萨克汗国,分为大帐、中帐、小帐。16世纪初基本形成哈萨克部族。18世纪三、四十年代,小帐和中帐并入俄罗斯帝国。19世纪中叶以后,哈全境处于俄罗斯统治之下,而哈萨克人聚居的东部地区归属中国。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哈萨克人民脱离俄罗斯统治,于11月建立苏维埃政权。不久俄国红军追击白匪入境哈萨克,1920年8月26日建立归属于俄罗斯联邦的吉尔吉斯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1925年4月19日改称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1936年12月5日定名为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同时加入苏联,成为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1990年10月25日,哈萨克最高苏维埃通过了国家主权宣言。1991年12月10日更名为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同年12月16日通过《哈萨克国家独立法》,正式宣布独立,21日加入独联体。
三、政治
宪法规定哈是“民主的、非宗教的和统一的国家”;为总统制共和国,总统为国家元首,是决定国家对内对外政策基本方针并在国际关系中代表哈的最高国家官员,是人民与国家政权统一、宪法不可动摇性、公民权利和自由的象征与保证。国家政权以宪法和法律为基础,根据立法、司法、行政三权既分立又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平衡的原则行使职能。总统为任期7年。总统任命的总理、副总理以及外交、国防、财政、内务部长和安全委员会主席需经最高苏维埃同意。议会是国家最高代表机构,行使立法职能,由上下两院(参议院和马利日斯)组成,上院任期6年,下院任期5年。主要职能是:通过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并对其进行修改和补充;同意总统对总理、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总检察长、国家银行行长的任命;批准和废除国际条约;批准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家预算计划及其执行情况的报告等。在议会对政府提出不信任案、两次拒绝总统对总理任命、因议会两院之间或议会与国家政权其他部门之间无法解决的分歧而引发政治危机时,总统有权解散议会。议员由选民以直接投票的方式选举产生。
四、经济
以石油、采矿、煤炭和农牧业为主,加工工业、机器制造业和轻工业相对落后。大部分日用消费品依靠进口。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的矿藏有90多种。煤、铁、铜、铅、锌产量丰富。1984年产煤12,570万吨,商品铁矿石2,400万吨。钨储量占世界第一位,铬和磷矿石占第二位。铜、铅、锌、钼和磷的储量占亚洲第一位。此外,铁、煤、石油、天然气的储量也较丰富。已探明的石油储量达100亿吨,煤储量为39. 4亿吨,天然气储量为11700万亿立方米。森林和营造林2170万公顷。地表水资源530亿立方米。湖泊和水库7600多个。耕地大部种植以春小麦为主的粮食作物,还产棉花、甜菜、烟草等。畜牧业亦盛。收场占农业用地80%。羊只总头数和羊毛产量在经济中均占重要地位。以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管道运输和航空运输也较重要。主要城市有 阿斯塔纳、阿拉木图、卡拉干达、奇姆肯特、巴甫洛达尔等。
哈萨克斯坦是世界产棉大国,棉花种植区域遍布全国各州,但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西部沙漠多,自然条件差,可耕地面积小。目前哈萨克斯坦可耕地约450万公顷,而其中棉花种植面积就约占三分之一,达150万公顷,年产籽棉400万吨。棉花产量占世界第四位,出口占第二位,棉花是哈国主要出口创汇产品之一,约占出口收汇的34%。
哈萨克斯坦纺织工业基础薄弱,发展缓慢,本国加工能力仅占其棉产量的15%左右。哈萨克斯坦独立后一直坚持减少原料性产品出口、扩大深加工、提高其附加值、增加就业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而轻纺业是哈发展的重点领域。
经济发展特点
1、私有化进程快。现私有经济已占国家经济总量的80%以上;
2、对外来经济依赖性很强。自建国收到的外来投资按人均在独联体国家占第一位。
3、对外来商品依存度很高。特别是高科技产品、生活日用品、轻工产品基本被美国、德国、日本、韩国、中国、土耳其的商品所替代。市场需求旺盛,物资集散辐射面广。
五、军事
总统对武装力量实施领导。和平时期由国防部通过总参谋部对武装力量实施领导。国防部负责组织国防建设、制定和 实施军队建设和发展规划,为部队提供资金、物资技术和装备保障。总参谋部为平时和战时的主要军事指挥机构,负责部队的训练、动员和作战指挥。下设陆军、空军二个军种。另有民族安全委员会边防总局、共和国近卫军、内务部队等其它军事力量。
六、外交
实行以巩固独立和主权为中心的务实、平衡的外交政策,重点是俄罗斯、美国和中亚国家。将自己定位为“中等地区大国”。作为无核国家加入了核不扩散条约,签署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与中国关系
1991年12月27日,中国承认哈萨克斯坦独立。1992年1月3日,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建交。
七 行政区划
全国共分为2个直辖市和14个州,分别为: 阿斯塔纳市、阿拉木图市、北哈萨克斯坦斯坦州、科斯塔奈州、巴甫洛达尔州、阿克莫拉州、西哈萨克斯坦斯坦州、东哈萨克斯坦斯坦州、阿特劳州、阿克纠宾斯克州、卡拉干达州、曼格斯套州、克孜勒奥尔达州、塔拉斯州、阿拉木图州、南哈萨克斯坦斯坦州。
八 文化名人
阿拜(Abay Ibrahim Qunanbayuli),哈萨克诗圣,原名伊布拉希姆·库南巴耶夫(1845年-1904年),生于哈萨克斯坦。哈萨克伟大的诗人、作曲家、哲学家、经典作家。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把他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予以纪念。
关于阿拜的书籍有:
《阿拜箴言录》(1994年),译者粟周熊 《阿拜—哈萨克草原上的北极星》,作者郑振东 《阿拜之路》是穆合塔尔·阿乌埃佐夫(1897年-1961年)根据哈萨克诗圣阿拜·库南拜奇特而悲壮的生活道路创作的历史小说,向世人展示了阿拜为振兴哈萨克民族创立的历史功勋。《阿拜之路》是世界文学名著,被誉为哈萨克民族的百科全书,有人把《阿拜之路》称作“哈萨克民族的红楼梦”。1942年《阿拜之路》第一部上卷出版,1947年第一部下卷出版并获前苏联国家最高文学奖。1952年第二部上卷出版,1956年第二部下卷出版,全书于1959年获列宁文学奖。《阿拜之路》已被译成116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
地理
哈萨克斯坦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家,地形为东高西低,西部是图兰低地和里海沿岸低地,西北面和北面分别是俄罗斯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延续平原。中部渐见丘陵,东部和东南部为山地,也是帕米尔高原向北的延续。
主要的水体包括巴尔喀什湖、斋桑泊等。与乌兹别克斯坦共分咸海,西临里海(世界最大的内陆湖),多数湖泊为咸水湖。境内的河流多数为内流河,主要有额尔齐斯河、锡尔河、鸟拉尔河等。
哈萨克斯坦的半荒漠和荒漠占全国面积60%,在荒漠地区的年降水量不足100毫米。全境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天寒 冷夏天炎热,但山区高峰亦有终年积雪,年降水量可达1000毫米。气候各个地区相差很大,首都阿斯塔纳,冬天最底温度可达-40℃以下,常有4、5级大风,原首都阿拉木图气温则最底达-20℃左右,极少有风。
与“哈萨克斯坦,国家”相关的词条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
收藏到: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