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商务会员钢材特钢不锈炉料铁矿废钢煤焦铁合金有色化工水泥财经指数人才会展钢厂海外研究统计数据手机期货论坛百科搜索导航短信English
登录 注册

按字母顺序浏览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热门关键字: 螺纹钢 铁矿石 电炉 炼钢 合金钢 转炉 结构钢
钢铁百科 - 钢之家

狭义相对论发表评论(0)编辑词条

象征相对论效应的图

  狭义相对论是由爱因斯坦在洛仑兹和庞加莱等人的工作基础上创立的时空理论,是对牛顿时空观的拓展和修正。 爱因斯坦以光速不变原理出发,建立了新的时空观。进一步,闵科夫斯基为了狭义相对论提供了严格的数学基础, 从而将该理论纳入到带有闵科夫斯基度量的四维空间之几何结构中。

牛顿力学是狭义相对论在低速情况下的近似。 伽利略变换与电磁学理论的不自洽

  到19世纪末,以麦克斯韦方程组为核心的经典电磁理论的正确性已被大量实验所证实,但麦克斯韦方程组在经典力学的伽利略变换下不具有协变性。而经典力学中的相对性原理则要求一切物理规律在伽利略变换下都具有协变性。在这样的背景下,才有了狭义相对论

 

目录

[显示全部]

历史背景及重要实验基础编辑本段回目录

  19世纪末期物理学家汤姆逊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讲到“物理学大厦已经建成,以后的工作仅仅是内部的装修和粉刷”。但是,他话锋一转又说:“大厦上空还漂浮着两朵‘乌云’,麦克尔逊-莫雷试验结果和黑体辐射的紫外灾难。”正是为了解决上述两问题,物理学发生了一场深刻的革命导致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诞生。

  早在电动力学麦克斯韦方程建立之日,人们就发现它没有涉及参照系问题。人们利用经典力学的时空理论讨论电动学方程,发现在伽利略变换下麦克斯韦方程及其导出的方程(如亥姆霍兹,达朗贝尔等方程)在不同惯性系下形式不同,这一现象应当怎样解释?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在1905年终于由爱因斯坦创建了狭义相对论。

  相对论是一个时空理论,要理解狭义相对论时空理论先要了解经典时空理论的内容。

  所以要认真看以下的内容,有利于对相对论的理解。

 

“以太”概念及绝对参照系编辑本段回目录

  在麦氏预言电磁波之后,多数科学家就认为电磁波传播需要媒质(介质)。这种介质称为“以太”(经典以太)。“以太”应具有以下基本属性:

  (1)充满宇宙,透明而密度很小(电磁弥散空间,无孔不入);

  (2)具有高弹性。能在平横位置作振动,特别是电磁波一般为横波,以太应是一种固体( G是切变模量 ρ是介质密度);

  (3)以太只在牛顿绝对时空中静止不动,即在特殊参照系中静止。

  在以太中静止的物体为绝对静止,相对以太运动的物体为绝对运动。引入“以太”后人们认为麦氏方程只对与“以太”固连的绝对参照系成立,那么可以通过实验来确定一个惯性系相对以太的绝对速度。一般认为地球不是绝对参照系。可以假定以太与太阳固连,这样应当在地球上做实验来确定地球本身相对以太的绝对速度,即地球相对太阳的速度。为此,人们设计了许多精确的实验(包括爱因斯坦也曾设计过这方面的实验),其中最著名、最有意义的实验是迈克尔逊——莫雷实验(1887年)。

 

麦克尔逊找以太的实验编辑本段回目录

  为解决这一矛盾,物理学家提出了“以太假说”,即放弃相对性原理,认为麦克斯韦方程组只对一个绝对参考系(以太)成立。根据这一假说,由麦克斯韦方程组计算得到的真空光速是相对于绝对参考系(以太)的速度;在相对于“以太”运动的参考系中,光速具有不同的数值。

  实验的结果——零结果

  但斐索实验和迈克尔孙-莫雷实验表明光速与参考系的运动无关。

 

麦克尔逊——莫雷实验编辑本段回目录

  实验目的:寻找电动力学规律成立的绝对参考系,即与以太静止的参照系。

  实验假设:

  (1)假定电磁场方程在绝对惯性系中严格成立(地球上认为近似成立)。

  (2)在“以太”中光速各项同性,且恒等于C,而在其它参照系中,光速非各项同性(由伽利略变换可知(3)假定太阳与以太固连,地球相对于以太的速度就应当是地球绕太阳的运动速度。

  实验装置: M为半反半透膜, 为补偿板。M = ,M = 。设地球相对“以太”的相对速度为v(在地球上认为太阳、以太相对地球速度也为v)。光在MM1M和MM2M中传播速度不同,时间不变,存在光程差,因此在P中有干涉条纹存在。当整个装置旋转900以后,由于假定地球上光速各向异性,光程差会发生变化,干涉条纹也要发生变化,通过观察干涉条纹的变化可以反推出地球相对以太的速度 。

  理论计算:(按照经典理论)

  已知在地球上光沿x轴正向速度为C+v ,在 系中光速为C,且各向同性,光沿x轴反向速度为C-v, 光沿y轴正、反向相速度均为

  光沿MM1M的传播时间:

  光沿MM2M的传播时间:

  光程差为:

  仪器转动90°后:

  由于光程差不同,旋转后干涉条纹应当移动。

  移动个数:

  在麦—莫1887年实验时用 (纳黄光)

  若认为地球相对以太速度为地球相对太阳速度 则 个。实验精度为0.01个。

  实验结果:干涉条纹移动上限为0.01个,这样反推出地球相对以太速度大约为: 。以后又做了许多实验,结果相同。可以认为条纹没有移动,即地球相对以太静止(后来的许多次类似实验,精度越来越高,1972年激光实验为 )。这一结果引起很大轰动,但仍然有许多人不认为是理论计算有问题,而是在经典时空框架下解释实验结果

 

洛仑兹坐标变换编辑本段回目录

  洛仑兹变换是描述狭义相对论空间中各参考系间关系的变换。它最早由洛仑兹从以太说推出,用以解决经典力学与经典电磁学间的矛盾(即迈克尔孙-莫雷实验的零结果)。后被爱因斯坦用于狭义相对论。

  另一种产生说法: 马赫和休谟的哲学对爱因斯坦影响很大。马赫认为时间和空间的量度与物质运动有关。时空的观念是通过经验形成的。绝对时空无论依据什么经验也不能把握。休谟更具体的说:空间和广延不是别的,而是按一定次序分布的可见的对象充满空间。而时间总是由能变化的对象的可觉察的变化而发现的。1905年爱因斯坦指出,迈克尔逊和莫雷实验实际上说明关于“以太”的整个概念是多余的,光速是不变的。而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念是错误的。不存在绝对静止的参照物,时间测量也是随参照系不同而不同的。他用光速不变和相对性原理提出了洛仑兹变换。创立了狭义相对论。

  狭义相对论是建立在四维时空观上的一个理论,因此要弄清相对论的内容,要先对相对论的时空观有个大体了解。在数学上有各种多维空间,但目前为止,我们认识的物理世界只是四维,即三维空间加一维时间。现代微观物理学提到的高维空间是另一层意思,只有数学意义,在此不做讨论。

  四维时空是构成真实世界的最低维度,我们的世界恰好是四维,至于高维真实空间,至少现在我们还无法感知。我在一个帖子上说过一个例子,一把尺子在三维空间里(不含时间)转动,其长度不变,但旋转它时,它的各坐标值均发生了变化,且坐标之间是有联系的。四维时空的意义就是时间是第四维坐标,它与空间坐标是有联系的,也就是说时空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

  维时空不仅限于此,由质能关系知,质量和能量实际是一回事,质量(或能量)并不是独立的,而是与运动状态相关的,比如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在四维时空里,质量(或能量)实际是四维动量的第四维分量,动量是描述物质运动的量,因此质量与运动状态有关就是理所当然的了。在四维时空里,动量和能量实现了统一,称为能量动量四矢。另外在四维时空里还定义了四维速度,四维加速度,四维力,电磁场方程组的四维形式等。值得一提的是,电磁场方程组的四维形式更加完美,完全统一了电和磁,电场和磁场用一个统一的电磁场张量来描述。四维时空的物理定律比三维定律要完美的多,这说明我们的世界的确是四维的。可以说至少它比牛顿力学要完美的多。至少由它的完美性,我们不能对它妄加怀疑。

  相对论中,时间与空间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四维时空,能量与动量也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四维动量。这说明自然界一些看似毫不相干的量之间可能存在深刻的联系。在今后论及广义相对论时我们还会看到,时空与能量动量四矢之间也存在着深刻的联系。

  1632年,伽利略出版了他的名著《关于托勒密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书中那位地动派的“萨尔维阿蒂”对上述问题给了一个彻底的回答。他说:“把你和一些朋友关在一条大船甲板下的主舱里,让你们带着几只苍蝇、蝴蝶和其他小飞虫,舱内放一只大水碗,其中有几条鱼。然后,挂上一个水瓶,让水一滴一滴地滴到下面的一个宽口罐里。船鱼向各个方向随便游动,水滴滴进下面的罐口,你把任何东西扔给你的朋友时,只要距离相等,向这一方向不必比另一方向用更多的力。你双脚齐跳,无论向哪个方向跳 过的距离都相等。当你仔细地观察这些事情之后,再使船以任何速度前进,只要运动是匀速,也不忽左忽右地摆动,你将发现,所有上述现象丝毫没有变化。你也无法从其中任何一个现象来确定,船是在运动还是停着不动。即使船运动得相当快,你跳向船尾也不会比跳向船头来得远。虽然你跳到空中时,脚下的船底板向着你跳的相反方向移动。你把不论什么东西扔给你的同伴时,不论他是在船头还是在船尾,只要你自己站在对面,你也并不需要用更多的力。水滴将象先前一样,滴进下面的罐子,一滴也不会滴向船尾。虽然水滴在空中时,船已行驶了许多柞(为大指尖到小指尖伸开之长,通常为九英寸,是古代的一种长度单位)。鱼在水中游向水碗前部所用的力并不比游向水碗后部来得大;它们一样悠闲地游向放在水碗边缘任何地方的食饵。最后,蝴蝶和苍蝇继续随便地到处飞行,它们也决不会向船尾集中,并不因为它们可能长时间留在空中,脱离开了船的运动,为赶上船的运动而显出累的样子。”

  萨尔维阿蒂的大船道出一条极为重要的真理,即:从船中发生的任何一种现象,你是无法判断船究竟是在运动还是停着不动。现在称这个论断为伽利略相对性原理。

  用现代的语言来说,萨尔维阿蒂的大船就是一种所谓惯性参考系。就是说,以不同的匀速运动着而又不忽左忽右摆动的船都是惯性参考系。在一个惯性系中能看到的种种现象,在另一个惯性参考系中必定也能无任何差别地看到。亦即,所有惯性参考系都是平权的、等价的。我们不可能判断哪个惯性参考系是处于绝对静止状态,哪一个又是绝对运动的。

  伽利略相对性原理不仅从根本上否定了地静派对地动说的非难,而且也否定了绝对空间观念(至少在惯性运动范围内)。所以,在从经典力学到相对论的过渡中,许多经典力学的观念都要加以改变,唯独伽利略相对性原理却不仅不需要加以任何修正,而且成了狭义相对论的两条基本原理之一。

  

狭义相对论的两条原理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狭义相对论的奠基性论文《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关于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他写道: “下面的考虑是以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为依据的,这两条原理我们规定如下:

  1.物理体系的状态据以变化的定律,同描述这些状态变化时所参照的坐标系究竟是用两个在互相匀速移动着的坐标系中的哪一个并无关系。

  2.任何光线在“静止的”坐标系中都是以确定的速度c运动着,不管这道光线是由静止的还是运动的物体发射出来的。”

  其中第一条就是相对性原理,第二条是光速不变性(人为假定的)。整个狭义相对论就建筑在这两条基本原理上。

  爱因斯坦的哲学观念是,自然界应当是和谐而简单的。的确,他的理论常有一种引人注目的特色:出于简单而归于深奥。狭义相对论就是具有这种特色的一个体系。狭义相对论的两条基本原理似乎是并不难接受的“简单事实”,然而它们的推论却根本地改变了牛顿以来物理学的根基。

  后面我们将开始这种推论。

 

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编辑本段回目录

  相对论是20世纪物理学史上最重大的成就之一,它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两个部分,狭义相对论变革了从牛顿以来形成的时空概念,提示了时间与空间的统一性和相对性,建立了新的时空观。广义相对论把相对原理推广到非惯性参照系和弯曲空间,从而建立了新的引力理论。在相对论的建立过程中,爱因斯坦起了主要的作用。

  爱因斯坦是美籍德国物理学家。1914年任德国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所长和普鲁士科学院院士,1933年因遭纳粹政权迫害迁往美国,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主任。1905年,在他26岁时,法文科学杂志《物理年鉴》刊登了他的一篇论文《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这篇论文是关于相对论的第一篇论文,它相当全面地论述了狭义相对论,解决了从19世纪中期开始,许多物理学家都未能解决的有关电动力学以及力学和电动力学结合的问题。

  提起狭义相对论,很多人马上就想到钟表慢走和尺子缩短现象。许多科学幻想作品用它作题材,描写一个人坐火箭遨游太空回来以后,发现自己还很年轻,而孙子已经变成了老头。其实,钟表慢走和尺子缩短只是狭义相对论的几个结论之一,它是指物体高速运动的时候,运动物体上的时钟变慢了,尺子变短了。钟表慢走和尺子缩短现象就是时间和空间随物质运动而变化的结果。狭义相对论还有一个质量随运动速度而增加的结论。实验中发现,高速运动的电子的质量比静止的电子的质量大。

  狭义相对论最重要的结论是使质量守恒失去了独立性。它和能量守恒原理融合在一起,质量和能量可以互相转化。如果物质质量是M,光速是C,它所含有的能量是E,那么E=MC^2。这个公式只说明质量是M的物体所蕴藏的全部能量,并不等于都可以释放出来,在核反应中消失的质量就按这个公式转化成能量释放出来。按这个公式,1克质量相当于9X10^3焦耳的能量。这个质能转化和守恒原理就是利用原子能的理论基础。

  在狭义相对论中,虽然出现了用牛顿力学观点完全不能理解的结论:空间和时间随物质运动而变化,质量随运动而变化,质量和能量的相互转化,但是狭义相对论并不是完全和牛顿力学割裂的,当运动速度远低于光速的时候,狭义相对论的结论和牛顿力学就不会有什么区别。

  几十年来的历史发展证明,狭义相对论大大推动了科学进程,成为现代物理学的基本理论之一。

  爱因斯坦于1922年12月有4日,在日本京都大学作的题为《我是怎样创立相对论的?》的演讲中,说明了他关于相对论想法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他说:“关于我是怎样建立相对论概念这个问题,不太好讲。我的思想曾受到那么多神秘而复杂的事物的启发,每种思想的影响,在生活幸福论概念的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都不一样……我第一次产生发展相对论的念头是在17年前,我说不准这个想法来自何处,但是我肯定,它包含在运动物体光学性质问题中,光通过以大海洋传播,地球在以太中运动,换句话说,即以太阳对地球运动。我试图在物理文献中寻找以太流动的明显的实验证据,蓝天是没有成功。随后,我想亲自证明以太相对地球的运动,或者说证明地球的运动。当我首次想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不怀疑以太的存在或者地球通过以太的运动。”于是,他设想了一个使用两个热电偶进行的实验:设置一些反光镜,以使从单个光源发出的光在两个不同的方向被反射,一束光平行于地球的运动方向且同向,另一束光逆向而行。如果想象在两个反射光束间的能量差的话,就能用两个热电偶测出产生的热量差。虽然这个实验的想法与迈克尔逊实验非常相似,但是他没有得出结果。

  爱因斯坦说:他最初考虑这个问题时,正是学生时代,当时他已经知道了迈克尔逊实验的奇妙结果,他很快就得出结论:如果相信迈克尔逊的零结果,那么关于地球相对以太运动的想法就是错误的。他说道:“这是引导我走向狭义相对论的第一条途径。自那以后,我开始相信,虽然地球围绕太阳转动,但是,地球运动不可能通过任何光学实验探测太阳转动,但是,地球的运动不可能通过任何光学实验探测出来。”

  爱因斯坦有机会读了洛伦兹在1895年发表的论文,他讨论并完满解决了u/c的高次项(u为运动物体的速度,c为光速)。然后爱因斯坦试图假定洛伦兹电子方程在真空参照系中有效,也应该在运动物体的参照系中有效,去讲座菲索实验。在那时,爱因斯坦坚信,麦克斯韦-洛伦兹的电动力学方程是正确的。进而这些议程在运动物体参照系中有效的假设导致了光速不变的概念。然而这与经典力学中速度相加原理相违背。

  为什么这两个概念互相矛盾。爱因斯坦为了解释它,花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试图去修改洛伦兹理论。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一个朋友的帮助下解决了这一问题。爱因斯坦去问他并交谈讨论了这个困难问题的各个方面,突然爱因斯坦找到了解决所有的困难的办法。他说:“我在五周时间里完成了狭义相对论原理。”

  爱因斯坦的理论否定了以太概念,肯定了电磁场是一种独立的、物质存在的特殊形式,并对空间、时间的概念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从而建立了新的时空关系。他1905年的论文被世界公认为第一篇关于相对论的论文,他则是第一位真正的相对论物理学家。

 

狭义相对论效应编辑本段回目录

  根据狭义相对性原理,惯性系是完全等价的,因此,在同一个惯性系中,存在统一的时间,称为同时性,而相对论证明,在不同的惯性系中,却没有统一的同时性,也就是两个事件(时空点)在一个惯性系内同时,在另一个惯性系内就可能不同时,这就是同时的相对性,在惯性系中,同一物理过程的时间进程是完全相同的,如果用同一物理过程来度量时间,就可在整个惯性系中得到统一的时间。在今后的广义相对论中可以知道,非惯性系中,时空是不均匀的,也就是说,在同一非惯性系中,没有统一的时间,因此不能建立统一的同时性。

  相对论导出了不同惯性系之间时间进度的关系,发现运动的惯性系时间进度慢,这就是所谓的钟慢效应。可以通俗的理解为,运动的钟比静止的钟走得慢,而且,运动速度越快,钟走的越慢,接近光速时,钟就几乎停止了。

  尺子的长度就是在一惯性系中"同时"得到的两个端点的坐标值的差。由于"同时"的相对性,不同惯性系中测量的长度也不同。相对论证明,在尺子长度方向上运动的尺子比静止的尺子短,这就是所谓的尺缩效应,当速度接近光速时,尺子缩成一个点。

  由以上陈述可知,钟慢和尺缩的原理就是时间进度有相对性。也就是说,时间进度与参考系有关。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相对论认为,绝对时间是不存在的,然而时间仍是个客观量。比如在下期将讨论的双生子理想实验中,哥哥乘飞船回来后是15岁,弟弟可能已经是45岁了,说明时间是相对的,但哥哥的确是活了15年,弟弟也的确认为自己活了45年,这是与参考系无关的,时间又是"绝对的"。这说明,不论物体运动状态如何,它本身所经历的时间是一个客观量,是绝对的,这称为固有时。也就是说,无论你以什么形式运动,你都认为你喝咖啡的速度很正常,你的生活规律都没有被打乱,但别人可能看到你喝咖啡用了100年,而从放下杯子到寿终正寝只用了一秒钟。

 

时钟佯谬或双生子佯谬编辑本段回目录

  相对论诞生后,曾经有一个令人极感兴趣的疑难问题---双生子佯谬。一对双生子A和B,A在地球上,B乘火箭去做星际旅行,经过漫长岁月返回地球。爱因斯坦由相对论断言,二人经历的时间不同,重逢时B将比A年轻。许多人有疑问,认为A看B在运动,B看A也在运动,为什么不能是A比B年轻呢?由于地球可近似为惯性系,B要经历加速与减速过程,是变加速运动参考系,真正讨论起来非常复杂,因此这个爱因斯坦早已讨论清楚的问题被许多人误认为相对论是自相矛盾的理论。如果用时空图和世界线的概念讨论此问题就简便多了,只是要用到许多数学知识和公式。在此只是用语言来描述一种最简单的情形。不过只用语言无法更详细说明细节,有兴趣的请参考一些相对论书籍。我们的结论是,无论在哪个参考系中,B都比A年轻。

  为使问题简化,只讨论这种情形,火箭经过极短时间加速到亚光速,飞行一段时间后,用极短时间掉头,又飞行一段时间,用极短时间减速与地球相遇。这样处理的目的是略去加速和减速造成的影响。在地球参考系中很好讨论,火箭始终是动钟,重逢时B比A年轻。在火箭参考系内,地球在匀速过程中是动钟,时间进程比火箭内慢,但最关键的地方是火箭掉头的过程。在掉头过程中,地球由火箭后方很远的地方经过极短的时间划过半个圆周,到达火箭的前方很远的地方。这是一个"超光速"过程。只是这种超光速与相对论并不矛盾,这种"超光速"并不能传递任何信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超光速。如果没有这个掉头过程,火箭与地球就不能相遇,由于不同的参考系没有统一的时间,因此无法比较他们的年龄,只有在他们相遇时才可以比较。火箭掉头后,B不能直接接受A的信息,因为信息传递需要时间。B看到的实际过程是在掉头过程中,地球的时间进度猛地加快了。在B看来,A现实比B年轻,接着在掉头时迅速衰老,返航时,A又比自己衰老的慢了。重逢时,自己仍比A年轻。也就是说,相对论不存在逻辑上的矛盾。

  相对论要求物理定律要在坐标变换(洛伦兹变化)下保持不变。经典电磁理论可以不加修改而纳入相对论框架,而牛顿力学只在伽利略变换中形势不变,在洛伦兹变换下原本简洁的形式变得极为复杂。因此经典力学与要进行修改,修改后的力学体系在洛伦兹变换下形势不变,称为相对论力学。

  狭义相对论建立以后,对物理学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并且深入到量子力学的范围,成为研究高速粒子不可缺少的理论,而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在成功的背后,却有两个遗留下的原则性问题没有解决。第一个是惯性系所引起的困难。抛弃了绝对时空后,惯性系成了无法定义的概念。我们可以说惯性系是惯性定律在其中成立的参考系。惯性定律的实质是一个不受外力的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然而"不受外力"是什么意思?只能说,不受外力是指一个物体能在惯性系中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这样,惯性系的定义就陷入了逻辑循环,这样的定义是无用的。我们总能找到非常近似的惯性系,但宇宙中却不存在真正的惯性系,整个理论如同建筑在沙滩上一般。第二个是万有引力引起的困难。万有引力定律与绝对时空紧密相连,必须修正,但将其修改为洛伦兹变换下形势不变的任何企图都失败了,万有引力无法纳入狭义相对论的框架。当时物理界只发现了万有引力和电磁力两种力,其中一种就冒出来捣乱,情况当然不会令人满意。

  爱因斯坦只用了几个星期就建立起了狭义相对论,然而为解决这两个困难,建立起广义相对论却用了整整十年时间。为解决第一个问题,爱因斯坦干脆取消了惯性系在理论中的特殊地位,把相对性原理推广到非惯性系。因此第一个问题转化为非惯性系的时空结构问题。在非惯性系中遇到的第一只拦路虎就是惯性力。在深入研究了惯性力后,提出了著名的等性原理,发现参考系问题有可能和引力问题一并解决。几经曲折,爱因斯坦终于建立了完整的广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让所有物理学家大吃一惊,引力远比想象中的复杂的多。至今为止爱因斯坦的场方程也只得到了为数不多的几个确定解。它那优美的数学形式至今令物理学家们叹为观止。就在广义相对论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由哥本哈根学派创立并发展的量子力学也取得了重大突破。然而物理学家们很快发现,两大理论并不相容,至少有一个需要修改。于是引发了那场著名的论战:爱因斯坦VS哥本哈根学派。直到现在争论还没有停止,只是越来越多的物理学家更倾向量子理论。爱因斯坦为解决这一问题耗费了后半生三十年光阴却一无所获。不过他的工作为物理学家们指明了方向:建立包含四种作用力的超统一理论。目前学术界公认的最有希望的候选者是超弦理论与超膜理论。

 

洛仑兹坐标变换编辑本段回目录

  X=γ(x-ut)

  Y=y

  Z=z

  T=γ(t-ux/c^2)

  (注:γ=1/sqr(1-u^2/c^2),β=u/c,u为惯性系速度。)

  相对论力学

  (一)速度变换:

  V(x)=(v(x)-u)/(1-v(x)u/c^2)

  V(y)=v(y)/(γ(1-v(x)u/c^2))

  V(z)=v(z)/(γ(1-v(x)u/c^2))

  (二)尺缩效应:△L=△l/γ或dL=dl/γ

  (三)钟慢效应:△t=γ△τ或dt=dτ/γ

  (四)光的多普勒效应:ν(a)=sqr((1-β)/(1+β))ν(b)

  (光源与探测器在一条直线上运动。)

  (五)动量表达式:P=Mv=γmv,即M=γm.

  (六)相对论力学基本方程:F=dP/dt

  (七)质能方程:E=Mc^2

  (八)能量动量关系:E^2=(E0)^2+P^2c^2

  狭义相对论公式及证明

  单位 符号 单位 符号

  坐标 m (x,y,z) 力 N F(f)

  时间 s t(T) 质量 kg m(M)

  位移 m r 动量 kg*m/s p(P)

  速度 m/s v(u) 能量 J E

  加速度 m/s^2 a 冲量 N*s I

  长度 m l(L) 动能 J Ek

  路程 m s(S) 势能 J Ep

  角速度 rad/s ω 力矩 N*m M

  角加速度 rad/s^2 α 功率 W P

  一、牛顿力学(预备知识)

  1.质点运动学基本公式:(1)v=dr/dt,r=r0+∫rdt

  (2)a=dv/dt,v=v0+∫adt

  (注:两式中左式为微分形式,右式为积分形式)

  当v不变时,(1)表示匀速直线运动。

  当a不变时,(2)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

  只要知道质点的运动方程r=r(t),它的一切运动规律就可知了。

  2.质点动力学:

  (1)牛顿第一定律:不受力的物体总是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

  F=ma=mdv/dt=dp/dt

  (3)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与力等大反向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4)万有引力定律:两质点间作用力与质量乘积成正比,与距离平方成反比。

  F=GMm/r^2,G=6.67259*10^(-11)m^3/(kg*s^2) G为引力常量 由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卡文迪许测得。 

  动量定理:I=∫Fdt=p2-p1(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动量的变化)

  动量守恒:合外力为零时,系统动量保持不变。

  动能定理:W=∫Fds=Ek2-Ek1(合外力的功等于动能的变化)

  机械能守恒: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时,Ek1+Ep1=Ek2+Ep2

  (注:牛顿力学的核心是牛顿第二定律:F=ma,它是运动学与动力学的桥梁,我们的目的是知道物体的运动规律,即求解运动方程r=r(t),若知受力情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a,再根据运动学基本公式求之。同样,若知运动方程r=r(t),可根据运动学基本公式求a,再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物体的受力情况。)

  二、狭义相对论力学

  (注:γ=1/sqr(1-u^2/c^2),β=u/c,u为惯性系速度。)

  1.基本原理:(1)相对性原理:所有惯性系都是等价的。

  (2)光速不变原理:真空中的光速是与惯性系无关的常数。

  (此处先给出公式再给出证明)

  2.洛仑兹坐标变换

  X=γ(x-ut)

  Y=y

  Z=z

  T=γ(t-ux/c^2)

  3.速度变换:

  V(x)=(v(x)-u)/(1-v(x)u/c^2)

  V(y)=v(y)/(γ(1-v(x)u/c^2))

  V(z)=v(z)/(γ(1-v(x)u/c^2))

  4.尺缩效应:△L=△l/γ或dL=dl/γ

  5.钟慢效应:△t=γ△τ或dt=dτ/γ

  6.光的多普勒效应:ν(a)=sqr((1-β)/(1+β))ν(b)

  (光源与探测器在一条直线上运动。)

  7.动量表达式:P=Mv=γmv,即M=γm

  8.相对论力学基本方程:F=dP/dt

  9.质能方程:E=Mc^2

  10.能量动量关系:E^2=(E0)^2+P^2c^2

  (注:在此用两种方法证明,一种在三维空间内进行,一种在四维时空中证明,实际上他们是等价的。)

  三、三维证明

  1.由实验总结出的公理,无法证明。

  2.洛仑兹变换:

  设(x,y,z,t)所在坐标系(A系)静止,(X,Y,Z,T)所在坐标系(B系)速度为u,且沿x轴正向。在A系原点处,x=0,B系中A原点的坐标为X=-uT,即X+uT=0。

  可令

  x=k(X+uT) (1).

  又因在惯性系内的各点位置是等价的,因此k是与u有关的常数(广义相对论中,由于时空弯曲,各点不再等价,因此k不再是常数。)同理,B系中的原点处有X=K(x-ut),由相对性原理知,两个惯性系等价,除速度反向外,两式应取相同的形式,即k=K.

  故有

  X=k(x-ut) (2).

  对于y,z,Y,Z皆与速度无关,可得

  Y=y (3).

  Z=z (4).

  将(2)代入(1)可得:x=k^2(x-ut)+kuT,即

  T=kt+((1-k^2)/(ku))x (5).

  (1)(2)(3)(4)(5)满足相对性原理,要确定k需用光速不变原理。当两系的原点重合时,由重合点发出一光信号,则对两系分别有x=ct,X=cT.

  代入(1)(2)式得:ct=kT(c+u),cT=kt(c-u).两式相乘消去t和T得:

  k=1/sqr(1-u^2/c^2)=γ.将γ反代入(2)(5)式得坐标变换:

  X=γ(x-ut)

  Y=y

  Z=z

  T=γ(t-ux/c^2)

  3.速度变换:

  V(x)=dX/dT=γ(dx-ut)/(γ(dt-udx/c^2))

  =(dx/dt-u)/(1-(dx/dt)u/c^2)

  =(v(x)-u)/(1-v(x)u/c^2)

  同理可得V(y),V(z)的表达式。

  4.尺缩效应:

  B系中有一与x轴平行长l的细杆,则由X=γ(x-ut)得:△X=γ(△x-u△t),又△t=0(要同时测量两端的坐标),则△X=γ△x,即:△l=γ△L,△L=△l/γ

  5.钟慢效应:

  由坐标变换的逆变换可知,t=γ(T+Xu/c^2),故△t=γ(△T+△Xu/c^2),又△X=0,(要在同地测量),故△t=γ△T.

  (注:与坐标系相对静止的物体的长度、质量和时间间隔称固有长度、静止质量和固有时,是不随坐标变换而变的客观量。)

  6.光的多普勒效应:(注:声音的多普勒效应是:ν(a)=((u+v1)/(u-v2))ν(b).)

  B系原点处一光源发出光信号,A系原点有一探测器,两系中分别有两个钟,当两系原点重合时,校准时钟开始计时。B系中光源频率为ν(b),波数为N,B系的钟测得的时间是△t(b),由钟慢效应可知,A△系中的钟测得的时间为

  △t(a)=γ△t(b) (1).

  探测器开始接收时刻为t1+x/c,最终时刻为t2+(x+v△t(a))/c,则

  △t(N)=(1+β)△t(a) (2).

  相对运动不影响光信号的波数,故光源发出的波数与探测器接收的波数相同,即

  ν(b)△t(b)=ν(a)△t(N) (3).

  由以上三式可得:

  ν(a)=sqr((1-β)/(1+β))ν(b).

  7.动量表达式:(注:dt=γdτ,此时,γ=1/sqr(1-v^2/c^2)因为对于动力学质点可选自身为参考系,β=v/c)

  牛顿第二定律在伽利略变换下,保持形势不变,即无论在那个惯性系内,牛顿第二定律都成立,但在洛伦兹变换下,原本简洁的形式变得乱七八糟,因此有必要对牛顿定律进行修正,要求是在坐标变换下仍保持原有的简洁形式。

  牛顿力学中,v=dr/dt,r在坐标变换下形式不变,(旧坐标系中为(x,y,z)新坐标系中为(X,Y,Z))只要将分母替换为一个不变量(当然非固有时dτ莫属)就可以修正速度的概念了。即令V=dr/dτ=γdr/dt=γv为相对论速度。牛顿动量为p=mv,将v替换为V,可修正动量,即p=mV=γmv。定义M=γm(相对论质量)则p=Mv.这就是相对论力学的基本量:相对论动量。(注:我们一般不用相对论速度而是用牛顿速度来参与计算)

  8.相对论力学基本方程:

  由相对论动量表达式可知:F=dp/dt,这是力的定义式,虽与牛顿第二定律的形式完全一样,但内涵不一样。(相对论中质量是变量)

  9.质能方程:

  Ek=∫Fdr=∫(dp/dt)*dr=∫dp*dr/dt=∫vdp=pv-∫pdv

  =Mv^2-∫mv/sqr(1-v^2/c^2)dv=Mv^2+mc^2*sqr(1-v^2/c^2)-mc^2

  =Mv^2+Mc^2(1-v^2/c^2)-mc^2

  =Mc^2-mc^2

  即E=Mc^2=Ek+mc^2

  10.能量动量关系:

  E=Mc^2,p=Mv,γ=1/sqr(1-v^2/c^2),E0=mc^2,可得:E^2=(E0)^2+p^2c^2

  四、四维证明:

  1.公理,无法证明。

  2.坐标变换:由光速不变原理:dl=cdt,即dx^2+dy^2+dz^2+(icdt)^2=0在任意惯性系内都成立。定义dS为四维间隔,

  dS^2=dx^2+dy^2+dz^2+(icdt)^2 (1).

  则对光信号dS恒等于0,而对于任意两时空点的dS一般不为0。dS^2>0称类空间隔,dS^2<0称类时间隔,dS^2=0称类光间隔。相对论原理要求(1)式在坐标变换下形式不变,因此(1)式中存在与坐标变换无关的不变量,dS^2dS^2光速不变原理要求光信号在坐标变换下dS是不变量。因此在两个原理的共同制约下,可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dS是坐标变换下的不变量。

  由数学的旋转变换公式有:(保持y,z轴不动,旋转x和ict轴)

  X=xcosφ+(ict)sinφ

  icT=-xsinφ+(ict)cosφ

  Y=y

  Z=z

  当X=0时,x=ut,则0=utcosφ+ictsinφ

  得:tanφ=iu/c,则cosφ=γ,sinφ=iuγ/c反代入上式得:

  X=γ(x-ut)

  Y=y

  Z=z

  T=γ(t-ux/c^2)

  3.4.5.6.略。

  7.动量表达式及四维矢量:(注:γ=1/sqr(1-v^2/c^2),下式中dt=γdτ)

  令r=(x,y,z,ict)则将v=dr/dt中的dt替换为dτ,V=dr/dτ称四维速度。

  则V=(γv,icγ)γv为三维分量,v为三维速度,icγ为第四维分量。(以下同理)

  四维动量:P=mV=(γmv,icγm)=(Mv,icM)

  四维力:f=dP/dτ=γdP/dt=(γF,γicdM/dt)(F为三维力)

  四维加速度:ω=/dτ=(γ^4a,γ^4iva/c)

  则f=mdV/dτ=mω

  8.略。

  9.质能方程:

  fV=mωV=m(γ^5va+i^2γ^5va)=0

  故四维力与四维速度永远“垂直”,(类似于洛伦兹磁场力)

  由fV=0得:γ^2mFv+γic(dM/dt)(icγm)=0(F,v为三维矢量,且Fv=dEk/dt(功率表达式))

  故dEk/dt=c^2dM/dt即∫dEk=c^2∫dM,即:Ek=Mc^2-mc^2

  故E=Mc^2=Ek+mc^2

  10.略。

  狭义相对论基本原理

  物质在相互作用中作永恒的运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也没有无物质的运动,由于物质是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运动的,因此,必须在物质的相互关系中描述运动,而不可能孤立的描述运动。也就是说,运动必须有一个参考物,这个参考物就是参考系。

  伽利略曾经指出,运动的船与静止的船上的运动不可区分,也就是说,当你在封闭的船舱里,与外界完全隔绝,那么即使你拥有最发达的头脑,最先进的仪器,也无从感知你的船是匀速运动,还是静止。更无从感知速度的大小,因为没有参考。比如,我们不知道我们整个宇宙的整体运动状态,因为宇宙是封闭的。爱因斯坦将其引用,作为狭义相对论的第一个基本原理:狭义相对性原理。其内容是:惯性系之间完全等价,不可区分。

  著名的麦克尔逊--莫雷实验彻底否定了光的以太学说,得出了光与参考系无关的结论。也就是说,无论你站在地上,还是站在飞奔的火车上,测得的光速都是一样的。这就是狭义相对论的第二个基本原理,光速不变原理。

  由这两条基本原理可以直接推导出相对论的坐标变换式,速度变换式等所有的狭义相对论内容。比如速度变幻,与传统的法则相矛盾,但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比如一辆火车速度是10m/s,一个人在车上相对车的速度也是10m/s,地面上的人看到车上的人的速度不是20m/s,而是(20-10^(-15))m/s左右。在通常情况下,这种相对论效应完全可以忽略,但在接近光速时,这种效应明显增大,比如,火车速度是0。99倍光速,人的速度也是0。99倍光速,那么地面观测者的结论不是1。98倍光速,而是0。999949倍光速。车上的人看到后面的射来的光也没有变慢,对他来说也是光速。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光速是不可超越的,因为无论在那个参考系,光速都是不变的。速度变换已经被粒子物理学的无数实验证明,是无可挑剔的。正因为光的这一独特性质,因此被选为四维时空的唯一标尺。

  由伽利略原理可得,在船舱里光的运动始终相对船舱是光速,无论船舱是静止的还是高速运动的,并不是什么C与V的叠加关系,相对船舱外,才是C与V的叠加关系。论述相对论的人,很多都没搞懂这个相对关系。

  火车的速度是0.99倍声速,人的速度相对火车是0.99倍声速,在地面上的人听起来,火车上的人,也不是在以1.98倍声速运动。相对论,你们基本没有入门,许多物理现象,都没解释到点上。把别人的观点,全部理解成自己的错误观点,自己在跟自己的错误理解斗争。

  加两个

  一个超强电离的飞行器,理论上空气阻力忽略不计,那么速度越快,飞行器内温度越低.同理,在太空中高速--超光速飞行的载人飞行器内部温度随速度的增加而降低-系数暂时未知

  能量流动越快,生命体的寿命越短.相对于大海龟之类的,人类的大脑活动越快,衰老也就越快.

 

反对的声音编辑本段回目录

  很多人都听说过“从相对论诞生之日起,反对的声音就没有停止过”这句话,而且历史上不乏著名人物反对相对论,那么反对者有怎样的观点呢?我们也需要了解一下,以免在这个问题上显得很无知,由于篇幅所限,参见百度倒相对论词条。

  这里是对于"时钟佯谬或双生子佯谬"的反对意见,

  这里的观点是"一对双生子A和B,A在地球上,B乘火箭去做星际旅行,经过漫长岁月返回地球。A和B年龄仍然相同!"

  依据是这样的,开始他们都在地球上的时候,他们年龄相同,对这点应该谁都没有任何异议,在B出发前的一瞬间,A和B年龄仍然相同,从B出发开始,对于B来说,A的时间逐渐减慢,但其实只是B得到A的情报需要的时间增长了而已,因为对A来说,B的时间也在以相同的速度减满,完全相同!!如果B依然对着朝A相反的方向不停的产生加速度的话,那么B得到A的情报需要的时间就更长,但是如果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话,那么B得到A的情报需要的时间就不变,依次类推,如果B对着朝A相反的方向不停的产生减速度的话,

  ,也就是朝A的方向不停的产生加速度的话,那么B得到A的情报需要的时间就会减少,而经过简单的计算就可知道,当B回到A身边的时候,由于加速度造成的得到情报需要的时间增长和由于减速度造成的得到情报需要的时间缩短正好能够抵消,最终,B仍然是以最初得到A的情报需要的时间来得到情报,所以A和B的年龄仍然一样!

  关于掉头的问题,如果你把掉头所用的时间忽略(这里提出一个观点,我认为时间不能被忽略,必须要有力才能产生加速度,而且力必须持续一定的时间,不存在所谓的"瞬间"的力,必须有一个力持续的时间),那么完全符合我上面的定理,只是把没有加速度的那部分去掉而已,如果你把掉头所用的时间计算进去仍然符合我提出的定理,因为要掉头必须有加速度,要有加速度必须要有力,而且力必须要持续一定的时间,(所谓的"瞬间"的力不存在,即使存在也无法产生加速度,)由于加速度造成的得到情报需要的时间增长和由于减速度造成的得到情报需要的时间缩短仍然正好能够抵消,不存在B的年龄比A大的可能... A和B怎么能独立出来做比较--- 即使是最唯心的佛教思想的类似"我看到你,所以你才存在"是一样的道理,不可以把参照物扔到一边吧.

  牛顿力学认为时空不变,这是牛顿力学的根基

  而相对论认为时空是可以变化的,不是不变的。(所以叫相对论)例如速度接近光速时,时间会变慢(详细理由你想知道的话再问我,解释起来字比较多)

  而且相对论与牛顿力学最大的矛盾之处——时空的可变性,已经经受住了实验的证明

  反对的声音来源于对狭义相对论的不理解。

  根据狭义相对论,不同惯性系中绝对同时无意义,即不同惯性系中不同位置不存在绝对同时,只有在同一位置才有绝对同时。前面解释的双生子悖论很不错,后面的反对意见显然是完全不承认相对论效应,而把由于光的传播需要时间造成的观察错觉当成了相对论效应。关于双生子悖论中,不同惯性系中的双生子如何观测对方的时间变化,搜狐社区朝高的“双生子悖论——助你理解相对论(三)”(地址:http://club.it.sohu.com/r-kpyd-86081-0-15-0.html)可以看出详细变化。

与“狭义相对论,物理,科学”相关的词条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狭义相对论 物理 科学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您希望联系哪位客服?(单击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