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商务会员钢材特钢不锈炉料铁矿废钢煤焦铁合金有色化工水泥财经指数人才会展钢厂海外研究统计数据手机期货论坛百科搜索导航短信English
登录 注册

按字母顺序浏览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热门关键字: 螺纹钢 铁矿石 电炉 炼钢 合金钢 转炉 结构钢
钢铁百科 - 钢之家

龙舞发表评论(0)编辑词条

目录

简介编辑本段回目录

    中国汉族民间舞蹈。因舞蹈者持传说中的龙形道具而得名。龙的形象源于中国古代图腾,被视为民族的象征。传说中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

(图)龙舞

龙舞,有的地方称之为“舞龙”,也有的称之为“龙灯舞”。龙舞是广泛流行于中国各地如广东、浙江、四川、重庆、湖北、湖南及山西等省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演出的时间,一般都在农历正月初一拜年、十五闹“红火”、闹“元宵”的时候,也有一些地方在农历二月初二的“龙抬头”时表演,这是一种极为普遍的民间艺术,这种传统的艺术节目,大都与中国的传统节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龙舞中的龙,由龙头、龙身和龙尾构成,龙身较长,是龙的主体。在制作这种表演的龙时,用竹篾或者铁丝为架子,外面抹上纸或者是布,龙身的节与节之间,用布缝成筒状连接,然后彩绘其形。龙身、龙头、龙尾制成后,在龙身的每节中部插置蜡梗,下部安置木柄,供表演的人用手抓握。
  龙舞在开始表演时,由许多人每人各举一节木柄,左右挥舞,使龙体在空中悠悠蠕动。夜晚舞龙时,要点燃龙体内的蜡烛,辅以彩灯、莲花灯等各式花灯,同时施放烟火、爆竹,造成一定的声势,吸引观众,使龙舞呈现出不同凡响的风彩来。

相关记载编辑本段回目录

    据汉代学者董仲舒的《春秋繁露》记载,当时已经有了形式比较完整的龙舞:在祈雨雪的祭祀活动中,春季舞青龙,夏季舞赤龙或黄龙,秋季舞白龙,冬季舞墨龙;每次舞5~9条龙,龙可长达数丈。经过2000多年的创造发展,中国民间龙舞已具相当高的技巧(包括扎制艺术),表演形式也丰富多彩。

制作及表演形式编辑本段回目录

    “龙舞”,其造型制作与表演形式多种多样。
  龙,本是华夏族的图腾,是农耕民族所崇拜的神物。人们认为龙会行云布雨。春节舞龙,寓意风调雨顺;干旱时舞龙,可以求雨;舞龙到各家,可以消灾驱邪……此习俗一直延续下来。龙舞的道具制作,有布龙、草龙、火龙以及段龙之分,其表演技法也随之而异。
  流传较为广泛的有:
  ①龙灯。又称火龙、金龙。用竹篾和绸布扎成龙头、龙身(3~10节)和龙尾,彩绘龙鳞,每节龙身中都装有烛灯。起舞时,一人手持彩灯(象征宝珠)在前领舞,其他多人持龙头、龙身和龙尾下的木柄随舞,表演“二龙戏珠”、“金龙蟠玉柱”等。龙灯多在节庆之夜舞弄,以锣鼓、唢呐伴奏,同时施放烟花爆竹,蔚为壮观热闹。
  ②草龙。亦称“香火龙”,用稻草、青藤扎成龙形,上面插满点燃的线香,夏夜舞耍时,流星闪烁,引来飞虫追逐,舞毕将草龙急插于水塘内把小虫淹死,娱乐之余还能除虫,因此舞草龙又有防虫灾的含义。
  南方农民在夏历五、六月间,用柳条、青藤、稻草等扎成龙形。龙身上插满香火,傍晚以后在田间场院舞弄,看起来星火点点、香烟缭绕。过去多在闹虫灾或干旱时的祭祀活动中舞弄,有驱虫、祈雨之意。此外还有些龙身不相连结的龙舞,如流行于浙江一带的百叶龙,是由几十盏甚至上百盏荷花灯、荷叶灯、蝴蝶灯穿插串连而成,大荷花灯作龙头,蝴蝶灯当龙尾,来回穿梭游走。而江苏流行一种段龙,龙头、龙身和龙尾都由红绸扎成,轻盈优美,多由妇女舞弄,鱼贯走出许多队形,犹如一条彩虹在空中蜿蜒。龙舞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流行最广的民间舞蹈,世界上华人聚居区也以龙舞来表现社区传统文化。
  ③布龙:龙头与分段的龙身,都用布连接,上面绘制成龙形,表演人数根据龙形之长短而定。舞龙在一名持“宝珠”者的引导下进行,龙随宝珠忽跃忽伏、时缓时急,如凌空飞腾,潜海穿浪,气象万千。
  ④火龙:是在每节道具内燃烛,于夜间表演,同时燃放爆竹助兴,焰火中,火龙穿梭,火花四射,异常精彩。

山西各地表演风格编辑本段回目录

    流行于平定县境内的移穰村一带的“龙灯舞”,是以“二龙戏珠”为主要表演内容。这里的一条龙身长有九节,龙头似驼,龙眼似虎眼,龙耳似牛耳,龙角似鹿角,龙鳞似鱼鳞,龙身似蛇身。
  平定县的“龙舞”表演开始后,以跑阵为主,有双龙交错跑;有四边形的“开四门”;有龙头向前、龙体左右对称盘圈形的“凤凰展翅”;有双龙相对、扭“8”字形的“长蛇阵”;有对角盘扭的“八宝”、“三碰头”、“卧龙搅珠”、“三环套两环”等。表演时,两条龙追逐着两颗宝珠,时而昂首如飞腾于云天之上,时而低回若游于波涛之中。龙舞时,两旁还伴有号角声和口吐缕缕烟火,表现出龙的呻吟和龙的吞云吐雾状。
  流传于运城市贵家营一带的“龙灯魔女舞”由三部分组成,开始是魔女、龙女集体舞,表现出星月皎洁的夜晚,龙女们从天上来到人间,龙女们手持莲花灯渊翩起舞,以表答欢悦的心情。接着,是龙灯独舞。独舞中的“三出庙门”别具风彩。这时的龙摇头摆尾,口喷烟火,连续冲过三层庙门,才告结束。第三部分,是龙和龙女们的群舞。这种群舞,气氛欢快热烈,不断在悠扬的乐曲声中变换着队形,使龙舞达到了高潮。
  流行于晋西北岚县上明村的“龙灯舞”,龙的体长为十二节,长度为三丈六尺。前面,有一盏蜘蛛精灯引龙戏舞,后面由二十四盏牌灯伴舞。表演中,分成“激龙”、“蛛精作乱”、“蛟龙出海”、“环林擒珠”、“泰山压顶”等五个段落。在“蛛精作乱”表演中,表演者用“撑杆虎跳”、“扫堂”、“倒八字”等技巧动作,体现蛛精的灵巧多变和东奔西窜。而“穿门楼”、“跃月台”、“龙盘柱”等舞姿,使龙的盘旋飞腾的姿态更加壮观。此外,牌灯在表演中队形多变,对整个表演起着烘云托月的作用。
  在阳泉市的龙泉村,表演“龙灯舞”时演出了二龙捉拿蜘蛛精的场面。它的表演阵式有“二龙戏珠”、“跳龙门”、“双盘蛇阵”、“双龙会”等等。
  太谷县境内表演的“龙舞”,是将龙悬挂于空中,借助铁索和麻绳的牵动而舞动的“二龙戏珠”。有的表演者还将龙体各节分别抱于右腋下,随着布龙身体的拉动而舞动出“抱龙”的动作。
  近年来,晋南的新绛县等地还试制了内装氢气球、外用塑料布套连接,下面由数人牵住绳索,使龙在场内腾跃,继而,牵动绳索的人撒手,龙即腾云驾雾向天空飞去,直至在天空消失。这是活灵活现的龙,比平时的舞龙就更加有飞腾的意味了。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龙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8日,成都市锦江区龙舞表演队、成都市温江区龙舞表演队、成都市新都区龙舞表演队、成都市龙泉驿区龙舞表演队、彭州市龙舞表演队、都江堰市龙舞表演队、邛崃市龙舞表演队、双流县龙舞表演队和新津县龙舞表演队均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

与“舞蹈,文化,民俗”相关的词条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舞蹈 文化 民俗 娱乐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您希望联系哪位客服?(单击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