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商务会员钢材特钢不锈炉料铁矿废钢煤焦铁合金有色化工水泥财经指数人才会展钢厂海外研究统计数据手机期货论坛百科搜索导航短信English
登录 注册

按字母顺序浏览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热门关键字: 螺纹钢 铁矿石 电炉 炼钢 合金钢 转炉 结构钢
钢铁百科 - 钢之家

南京战役发表评论(0)编辑词条

南京战役
1937年11月,国民革命军淞沪会战中失利,上海日本占领。中国方面就此开始准备在上海以西仅300余千米的首都南京的保卫作战。12月1日,日军下达进攻南京的作战命令,南京战役开始。

目录

[显示全部]

背景编辑本段回目录

作战地图
作战地图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后,蒋介石决定在上海开辟新的战场,使中日战争成为全面持久的战争来拖垮日本。1937年8月11日,蒋介石将他最精锐的、由德国将军亲自训练的全德式装备的三个师:三十六师、八十七师和八十八师投入上海,主动向在上海租界的日军进攻,使中日战争变成了真正的全面战争。随后蒋介石向上海投入了710万大军,迫使日本向上海派出了以松井石根大将为司令的20万人的上海派遣军来与中国军队抗衡。上海战役中日军的伤亡多达5万余人,中国军队的伤亡也多达27万余人。为了打开上海战线的胶着局面,日军又派出以柳川平助中将为司令的10万人的第十军在杭州湾登陆夹击中国军队。1937年11月5日第十军在杭州湾登陆后,使中国军队面临背腹受敌的局面而被迫撤退。1937年11月9日,上海失陷。
  
上海陷落后,距离上海300多公里的首都南京直接处于日军的威胁之下。上海失陷两天后的1937年11月11日,蒋介石召集各路将领商讨保卫南京的问题。在该会议上,何应钦李宗仁白崇禧等大部份将领都主张放弃南京。因为上海和南京之间一路都是平原,无险可守。而且中国军队主力上海战役中死伤消耗甚大,战斗力的恢复需要相当时间。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的对日作战战略是持久战,并不在于争夺个别城池的得失。蒋介石的德国军事顾问也主张放弃南京,不作“无谓的牺牲”。
  
可是这时唐生智却站出来激昂地说:“南京不仅是我国的首都,而且是国父之陵所在地。如果我们不战就放弃南京,怎么对得起国父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人愿意守卫南京,我愿意与南京共存亡。”唐生智本是湖南军阀,在过去曾二次参加倒蒋运动。到1937年,唐生智在国民政府中已仅仅是一个坐冷板凳的名誉官员。这次唐生智出来主动请战,也是出于一种企图恢复军权的功名心。唐生智这样激昂的爱国主义发言和决心,使其它将领都失去了反驳的勇气。蒋介石当即任命唐生智为南京城防司令,负责南京保卫战。
  
从内心来讲,蒋介石也是主张放弃南京的,因为即使日军占领南京,在战略上也没有任何实质意义。但由于9.18事变以来,蒋介石一直被贴上不抵抗的“恐日病”标签,蒋介石害怕下令不战而放弃南京,又会被社会舆论和他的政敌指责为投降和卖国。所以蒋介石希望在南京进行一下象征性的短期抵抗,以应付社会舆论。但唐生智的充满爱国激情的死守南京建议,在道义上尽占上风,使蒋介石不得不同意唐生智的死守南京作战计划。死守南京的作战计划造成了后来南京军民的重大伤亡,是南京大屠杀的契机。
  
当时日本政府并没有发动进攻南京的计划,日本政府和军部本来准备让在经历了3个月艰苦作战和巨大损失的日军“凯旋归国”。1937年11月7日,日本参谋本部向上海派遣军的松井司令和第十军的柳川司令发出的命令是:“扫荡上海附近之敌,追击的战线为苏州、嘉兴以东”。可是当时日军中的狂热军官并不肯就此停战,“下克上”的现象再次出现。11月15日,第十军召开了柳川司令临席的军团扩大会议,在会上血气方刚的年轻军官提出了第十军单独进攻和占领南京的疯狂计划,最后会议达成决议:“全军独断敢行,全力向南京方向追击。”有人提出粮草和弹药的补充如何解决,狂热的军官们说:“粮草不足就现地解决,弹药不足就打白刃战。”
  
陆军参谋本部的参谋次长多田骏中将,11月20日非常吃惊地接到第十军已擅自向南京进军的情报,多田次长当即下令第十军停止进军,但没有任何效果。11月22日,多田又接到上海派遣军松井司令打来的电报:“为了尽快解决事变,要求军部批准向南京进军和占领南京。”原来松井率领的上海派遣军看到柳川率领的第十军向南京进军,按捺不住争功的心情也开始向南京进军。上海派遣军和第十军就象在运动会上争夺第一名一样,开始争先恐后地向南京进军。多田次长等不扩大派本想阻止对南京的进攻,但参谋本部的少壮派军官也是攻占南京的积极支持者,在参谋本部的会议上少壮派军官们高喊:“南京!南京!”。最后参谋本部不得不在11月28日批准占领南京的计划。

简介编辑本段回目录

南京战役
南京战役
 南京战役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12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在江苏省南京抵抗日军进攻的战役。 11月中旬,日本华中方面军在司令官松井石根指挥下,分三路向南京进攻。其第,11、第13、第16师团沿京沪铁路,(南京上海)第3、第9师团经苏州、金坛西进。第10军沿太湖南岸进攻,其第114师团经宜兴、溧阳,第6师团经广德直指南京,第18师团经广德直趋芜湖。中国政府在此情况下,于20日发表迁都宣言,将政府机关迁抵重庆(部分军政机关留武汉、长沙办公)。24日,军事委员会任命唐生智为南京卫戍司令长官,指挥第2军团、第66、第7l、第72、第74、第78、第83军等部队约10万人保卫南京;25日,又决定成立第7战区,以刘湘为司令长官,指挥第23集团军和由淞沪前线撤退下来的第8、第15集团军,在长江下游沿岸布防。由淞沪前线撤退下来的第3战区部队,在顾祝同指挥下于皖南地区策应保卫南京作战。12月初,各路日军进迫南京外围。南京卫戍部队以江宁镇、牛首山、淳化镇、汤山、龙潭一线为正面阵地;板桥至淳化一线,孟塘至龙潭一线为防御主阵地;雨花台紫金山乌龙山幕府山、及南京城垣为防御复廓阵地。5日,日军开始攻击守军主阵地。至8日,日军分别占领南京东郊的汤山、半边山,南郊的湖熟、淳化和秣陵关,西南郊的板桥、大胜关。守军主阵地各部队撤退。日军接踵追击,迅速进至复廓阵地之前。9日,日军发出通牒劝告守军投降,遭到拒绝。松井石根于10日13时下令攻城。其第16师团攻击紫金山及其两侧地区。在此地防守的中国教导总队战至16时,退守遗族学校、中山陵及第一峰。日军第16师团继续攻击,至12日占领紫金山。日军第9师团于9日进抵光华门,10日攻击城东郊守军,12日逼进城垣,被护城河水所阻,暂停攻击,作渡河准备。日军第114师团和第6师团向雨花台方面守军第74军阵地攻击。守军逐次向水西门撤退,战至12日16时,守军伤亡过大,形成溃乱。日军占领雨花台,并攻占中华门一段城墙。雨花台及中山门城墙被日军炮火击毁多处。守城各军闻雨花台失守,相继向城内撤退。退入城内的第88师和第87师经中山路北撤,拟出挹江门,中途为特务队及第36师所阻,秩序大乱。在此情况下,唐生智于12日17时决定部队突围,一部突出重围转向浙皖边境,一部乘船或泅水渡江外,大部阵亡。13日,日军进入南京,另以一部渡江占领浦口。

经过编辑本段回目录

南京战役
南京战役
1937年11月19日,日军攻占嘉兴苏州常熟等军事要点,随即沿太湖南北走廊分兵两路向南京进击。第三战区部队未能在锡澄防御阵地站稳脚跟,大部退向皖南,部分向南京退却。

11月20日,中国政府宣布迁都重庆,并发表《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宣示迁都抗战的决心。

24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式任命唐生智为南京卫戍司令长官,刘兴任副司令长官。参加保卫南京的部队计有:徐源泉第2军团、叶肇第66军、王敬久第71军、孙元良第72军、俞济时第74军、宋希濂第78军、邓龙光第83军,以及桂永清的教导总队、第103师、第112师共14个师,10余万人。

其防御计划为:1.利用雨花台、天堡城红山、幕府山等已完成的重点工事构成主体阵地;2.利用江阴要塞全力掩护长江封锁线,协同核心守备战斗;3.各守备部队必须做好物资及械弹等准备,并且都能进行独立作战。

日军在11月27日攻占无锡,以一部向江阴炮台迂回进攻。要塞守军与敌激战五昼夜,终因力量悬殊,遂告陷落。24日,日军从太湖南侧向吴兴进犯,我军与敌激战至28日,吴兴被占。第174副师长兼第522旅旅长夏国璋在城郊战斗中殉国。吴福线、锡澄线两道防线遂被突破。日军随后分兵三路,向南京推进:北路沿沪宁铁路及长江向丹阳、金坛、镇江一线进击;南路沿京杭公路向广德、宣城、芜湖一线攻进;中路沿美兴溧阳、溧水一线进攻。

11月26日晨,第144师在南山与敌激战。南路广德、泗安方面,川军刘湘所部第23集团军同日军发生激烈战斗。27日黎明,日军出动飞机10架对第146师阵地狂轰滥炸。刘兆藜师长命令部队佯装后退,将敌人坦克装甲车队诱至三里长的坡状狭隘地区,用炮火先击毁日军车队尾部车辆,断其退路,再集中所有炮火轰击日军整个车队。刹那,山炮、迫击炮、轻重机枪、步枪、手榴弹一齐射向敌军,弹如雨下,杀声震天,烟尘蔽日,血肉横飞。日军先锋2000余人见后有失,立即停止进攻,回师援救。而预伏在两侧第875团团长潘寅久,率全团由左飞驰抄袭;第876团杨国安率部从右横冲过来。敌军突遭两面夹击,进退维谷,拼死抵抗。鏖战数时,始在日机掩护下狼狈溃退。日军机械化部队遭伏后,则向一个陡峭的小凹道突围。行至二三里,经一陡坡,车队在堆满谷草的路上行驶。我军埋伏在两侧的迫击炮、机关枪向谷草开火,谷草预先喷有汽油,被弹引燃,全坡俱燃,火势熊熊,日军装甲车被烧毁数辆,其余坦克、炮车不顾一切穿火海而逃。28日晨,川军各部分进合击,包围泗安,与敌恶战,双方死伤惨重。被困泗安的日军,拼命冲出,与来援的第18师团会合,边战边撤,于午后4时逃出我军包围,泗安收复。

29日10时许,日军挟优势兵力向泗安反扑,以一旅团以上兵力,在炮、空火力轰击后,坦克前突,步兵跟进。守卫泗安的川军第145师本已是衰疲之师,在敌人的猛攻下,死伤惨重,虽竭力扼守,终因寡不敌众,且战且退,泗安在下午2时被敌攻占。饶国华师长率部退到界碑一线死守。后因战事不利,饶自杀殉国。

12月初,丹阳、镇江、溧水、宣城一线等军事重镇均被日军占领,南京外围线防御战遂告结束。

12月1日,日本大本营正式发布"华中方面军司令官须与海军协同攻占敌国首都南京"的命令。任命松井石根大将为华中方面军司令官,率第10军(含第6、第18、第114师团及国崎支队等)、上海派遣军(含第9、第11、第13、第16师团及第3师团先遣队、太谷支队等)合力围攻南京。【日军前所未有的重兵围攻,南京势在不保。】

日方部署为:上海派遣军4个师团攻击南京东郊;太谷支队进攻长江要塞,切断江北大运河和津浦铁路线;第10军两个师团进犯南郊,一个师团攻芜湖,国崎支队则从太平渡口攻占浦口,切断中国守军渡江北去的退路。此时,南京已是三面临敌。而蒋介石前往中山陵山下树林隐蔽的"四方城"的一幢极小的两间房子里,同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进行谈判。当时德国已经与日本、意大利结成反共同盟,并公开支持日本的侵华战争,现在又极力劝诱和压迫国民党政府向日本投降。陶德曼向蒋介石转达日本所提出的7项停战条件:

1.承认伪满、内蒙独立。
2.扩大"何梅协定",划华北为不驻兵区域。
3.扩大"淞沪协定",设非武装区域,上海国际共管。
4.中日共同防共。
5.中日经济合作,减低日货进口关税。
6.根绝反日运动。
7.尊重外国人在华权利。

蒋介石不敢全部接受,他对陶德曼说:"中国如同意日本的要求,国民政府将会被舆论浪潮所冲倒。我只接受卢沟桥事变前的状态。假定国民政府因日本采取的政策而倾倒了,则结果是共产党在中国占优势。"蒋还特别要求陶德曼对谈判的一切都不要公布。陶德曼表示:"我仅仅是极秘密地通知中国政府。"

日军逼近南京,再次让陶德曼出面诱逼蒋介石。蒋氏面对全国人民抗日情绪高涨的情况,不敢轻易拍板,便于12月2日召集军事长官会议,白崇禧、唐生智、顾祝同、徐永昌等人表示可以接受日本提出的条件。蒋又电商阎锡山,阎也表示赞同。于是,蒋介石便与陶德曼继续会谈,蒋氏表示:"中国政府愿以日本所提出的各点作为谈判基础。"不料,日寇在战场上处处得手后,在原7项条件外,又增加了4项"亡人之国的新条件",其中包括日军要在占领地域内建立伪政权和中国对日给予战争赔款等苛刻条款。蒋介石这时才明白,此时求和,无异灭亡,不仅外侮难堪,而且内乱益甚,他若妥协,就会被全国抗议的舆论浪潮所冲倒。他只得放弃乞和打算,表示"倭所提条件如此苛刻,决无接受余地。"并于12月4日晚召集守卫南京部队师以上高级将领会议,作临别训话:

抗战5个月来,虽然军事上是暂时的失败了,丧失了许多地方,但也给了日军以相当大的打击,使日军不能达到它速战速决的目的;也正由于我全体将士英勇抗战,获得了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的同情和支持。南京是我国的首都,又是总理陵墓所在地,为国际观瞻所系,所以必须固守。守卫南京是一个伟大而光荣的任务,大家要在唐司令长官指挥下,同心同德,抱定不成功即成仁的决心,克尽军人守土卫国的神圣职责。现云南部队3个师,装备齐全,兵力充足,又有作战经验,不久就可到达武汉。我将率领这支部队从皖南方面来解南京之围。

蒋介石于12月6日在宋美龄端纳陪同下,在外国记者招待会上说:"南京危急!保卫南京的战事已经部署完成!"他声色俱厉,振臂高呼:"我庆幸有个忠心耿耿、自告奋勇守卫南京的大将唐生智,唐将军将同进犯南京的日军拼命!"

随后,蒋介石从记者招待会来到唐生智司令部,对守城将领们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何况我是军委会负责人!你们不要听信谣言,说中、日将要停火。这个仗我是要打下去的,人无分男女老幼,地无分东西南北,奋起抗战!一直把日本人驱逐出国境!我命令唐总司令负卫戍南京之责,把10多万军队交给他指挥,服从为军人之天职,希望你们同仇敌忾,万众一心,努力杀敌!"

唐生智表示:"孟潇等在此杀敌,义无反顾!请委座赶快离开南京。"

蒋介石作关切状:"孟潇!南京的一切,就拜托与你了,我一到汉口,一定把团结御侮的工作做好,请你放心。"

12月6日当天,日军正面部队抵达宣城、秣陵关、淳化镇、汤山镇、龙潭一线南京外围阵地,7日拂晓向我主阵地发动总攻击。当天,蒋介石、宋美玲一行在拜谒了中山陵后,乘飞机消失在无垠的天空,留在身后的则是残酷的战场。

12月上旬,日军在陆空猛烈炮火掩护下,连续攻占龙潭、汤山、江宁、淳化、板桥等南京外围阵地,逼近城垣。12月8日,中国守军由秣陵关阵地退守牛首山

9日,光华门、通济门已现敌踪。唐生智发布命令:

1.敌军正迫近南京,我军目下占领的复廓阵地,为固守南京之最后战线。各部队官兵应以与阵地共存亡之决心,尽力固守,决不轻弃寸土,动摇全军。若有不遵命令,擅自后移者,定遵委座命令按连坐法从严办理。

2.各军所有船只,一律交本部运输司令部负责保管,不准私自扣留。着派第78军军长宋希濂负责指挥沿江宪警,严禁部队散兵私自乘船渡江,违者即行拘捕严办,倘敢抗拒,准以武力制止。

唐又命令:徐源泉军守栖霞山、乌龙山阵地,并联系乌龙山要塞炮台封锁长江,阻击沿沪宁铁路来犯之敌;叶肇第66军、邓龙光第83军固守汤山镇东西阵地,阻击京杭公路北犯之敌;俞济时第74军驻守淳化镇、牛首山一带;此为南京外围阵地。宋希濂部在红山、幕府山、下关、挹江门附近占领阵地,联系狮子山要塞,阻击来攻之敌;桂永清教导总队在紫金山、麒麟门、中山门一带占领阵地,阻击正面来犯之敌;王敬久部守卫光华门、红毛山和通济门一带;孙元良部守备雨花台、中华门一带。此为南京复廓阵地。这些部队大都是在淞沪会战中从前线撤下来的疲惫之师,既未休整,又未补充,战斗力相当弱。其中有的尚未抵达,即便在混乱中抵达的也马上投入战斗,不能组织成坚固的防御线.

10日,汤山守军移至中山门外,攻击牛首山的敌人乘胜跟进,与守城部队激战于雨花台南侧,就此截断芜湖和南京的联系;同时,城北乌龙山阵地也被摧毁。在雨花台战斗中,守军第88师旅长朱赤、高致嵩壮烈殉国;第87师旅长易安华在玄武湖反攻中阵亡。随即,进入南京城内战斗阶段。

10日,日军一部冲入光华门,被我伏兵歼灭。12日,雨花台失守,军民动摇,全城各要点相继陷落,日军先后从光华门、中华门突入城内。中国守军虽英勇抵抗,但已无法挽回大局。

12日,蒋介石下令唐生智撤出南京。未接到撤退命令的部队仍作殊死抵抗,而接到撤退命令的部队则如潮水般地涌向下关。一时间,守城部队、政府官员、老百姓在一片混乱中争相夺路,城门为之堵塞,拥挤踩踏致死、落水淹死者不计其数。有些被挤倒的士兵干脆引爆手榴弹,或开枪互射,以致造成更大混乱。【由于指挥紊乱,中国军队的溃败,无比混乱、无比狼狈!】

撤退到江边的部队则争相抢夺渡船,码头、岸边人头攒动,人们就像一群热锅上的蚂蚁乱窜。而渡船有限,未抢到船的部队则向有船的部队开枪,未上到船的官兵则向上到船的官兵射击,或抱块木板,或坐上圆桶,或只身泅渡,争先恐后地逃命。但12月份的江水十分寒冷,绝大部份试图渡江的人全冻死在江中。一些逃兵看见无法渡江,就再次返回城中。他们扔掉武器,脱掉军装,抢夺老百姓的服装穿在身上,逃入保护一般平民难民的"安全区"。

日舰则乘机向江面射击,日机则在天上扫射,前有大江,后有追兵,到处是哭声、喊声、呼救声、怨恨声、呻吟声,到处血溅肉飞,绘织成一幅极为悲惨的画面。

国民政府军队36师宋希濂部,51师王耀武部,88师辜先勇部等拥向挹江门。国民党军队共有8.4万名将士在南京保卫战中献出了生命。

六朝古都、民国首府南京,就此沦陷。

南京失守后,接下来发生的就是我们民族的奇耻大辱"南京大屠杀"

日军在南京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大量南京市居民、滞留南京城的官兵被杀害,大量妇女被强奸、轮奸。被杀害的人数,中国官方认同的是30万,而战后东京大审判中判定的人数是20万。

东京大审判中,指挥作战并下令屠杀的松井石根被判绞刑,于1948年11月22日在东京被处死,南京大屠杀的主要指挥官谷寿夫则被判死刑,1947年4月26日在南京雨花台被枪毙,南京大屠杀中进行百人斩比赛的向井敏明、野田毅以及另一个连续屠杀俘虏和非战斗人员的田中军吉也于1948年1月28日在南京雨花台被枪毙

评析编辑本段回目录

南京战役
中国军队以10万之众浴血奋战,英勇地反击了日本侵略军。 但日军以8个师的兵力分兵进逼,使守军处于三面被围。背水一战的不利地位,再加上军事当局在组织指挥上采取消极防御,使守军处处设防被动挨打,最后决定突围又未拟定周密计划,致使大量部队团于城内,惨遭日军杀戮。作战中,中国军队伤亡约5万余人。

相关词条编辑本段回目录

参考资料编辑本段回目录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南京战役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您希望联系哪位客服?(单击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