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商务会员钢材特钢不锈炉料铁矿废钢煤焦铁合金有色化工水泥财经指数人才会展钢厂海外研究统计数据手机期货论坛百科搜索导航短信English
登录 注册

按字母顺序浏览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热门关键字: 螺纹钢 铁矿石 电炉 炼钢 合金钢 转炉 结构钢
钢铁百科 - 钢之家

阿拉伯音乐发表评论(0)编辑词条

    阿拉伯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书记载,古代阿拉伯人酷爱音乐,他们最早的歌曲叫“胡达”。这是一种纯朴而单调的原始歌曲,它采用当时流行的阿拉伯诗歌的节奏。在阿拉伯半岛的西部,有两个地区,即希贾兹和麦加的音乐活动最为活跃。希贾兹的欧卡兹市场被认为是当时演奏家、歌唱家和诗人们汇聚的“广阔舞台”。麦加城当时是“信仰中心”,到这里来朝觐的人唱着各种赞美歌曲,向神灵表达虔诚的心愿。阿拉伯音乐情感丰富,曲调美丽,有人把它比作憧憬和诗意的源泉。
目录[隐藏]

起源
历史发展先伊斯兰时期
伊斯兰时期
很大影响
黄金时代
新风格
近现代时期
基本特征音阶与律制
玛卡姆
节奏
乐器
拉巴卜
音乐音阶
音乐文化
巨大影响
 


起源
  在历史上,它最早是指居住在阿拉伯半岛的阿拉伯民族的音乐;阿拉伯帝国兴起后,它曾一度泛指分布于西亚、中亚和北非伊斯兰文化区的音乐;现今通常系指西亚、北非阿拉伯国家的音乐。阿拉伯音乐在形成过程中,古埃及、古波斯和古希腊罗马文化,都曾给它很大影响,特别是波斯音乐的影响更为巨大。7世纪,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和阿拉伯帝国版图的扩展,又促使伊斯兰文化陆续向东传播至波斯、中亚突厥各族,直至印度北部和中国西部,文化的交融使上述广大的伊斯兰文化区的音乐在不同程度上都带有阿拉伯色彩。[1]
历史发展
  阿拉伯音乐的历史发展大致可为3个时期。[2]
先伊斯兰时期
  公元前~公元7世纪初。早在 2~3世纪,居住在阿拉伯半岛上的阿拉伯人就建立起许多小王国,王宫里出现了职业的音乐家。5、6世纪,定居于绿洲的农业部族或是逐水草而居的贝都因人,他们的音乐多半是祭祀音乐、劳动歌谣以及描绘原始部落生活习俗的生活歌谣。当时红海沿岸的汉志地区,出现了商业市镇。随着商业的兴起,商队活跃起来,于是出现了称作“胡达”的商旅歌。这种歌曲风格古朴单调,大多是行进在沙漠中的商队,随着骆驼行走的节拍,而发出驱赶骆驼的吆喝声和吟唱。以后,在此基础上,又产生了“纳西勃”歌曲和“戈纳”歌曲。吟唱诗人的出现,对阿拉伯音乐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他们手持乐器,周游半岛各地,不仅使诗歌与乐器得到了发展,而且使音乐得到传播。阿拉伯的市场,特别是在乌卡兹,定期举行诗歌与音乐比赛,吸引了许多诗人和音乐家,其中也包括称为“卡伊纳”的职业歌女,他们的音乐风格细腻优雅,曲调富有华丽的装饰性,具有明显的异国情调,与游牧部族的音乐有很大区别。[1]
伊斯兰时期
  7世纪初~19世纪下半叶。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上的麦加人穆罕默德创建伊斯兰教,阿拉伯音乐进入了伊斯兰时代。伊斯兰教建立的初期,对音乐曾持否定态度。因此,与伊斯兰教有关的音乐,只有《古兰经》的吟唱以及呼报祈祷时刻的招祷调。《古兰经》的吟唱继承了古代阿拉伯诗歌的朗诵风格,注意词的重音、音调的抑扬顿挫以及词意的明晰;还可能受到早期世俗艺术歌曲的影响。
很大影响
  阿拉伯人在伊斯兰教旗帜下迅速向外扩张,占领了叙利亚、伊拉克、波斯、埃及等地后,这些地区的古老而优美的音乐文化,直接影响了阿拉伯半岛。那些由俘虏变为奴隶的音乐家,经常在豪富之家举行的各种音乐比赛中表演,从而促进了新的演奏技艺、乐器改革和音乐形式的发展。到了伍麦叶王朝时期(661~750),建立起东自印度河,西至欧洲伊比利亚半岛的阿拉伯帝国,首都由麦地那迁至叙利亚的大马士革。宫廷中拥有人数众多的男女音乐家,其中波斯、希腊等外国音乐家占有重要地位。伍麦叶时代的第一个伟大音乐家是被尊称为伊斯兰音乐之父的伊本·米斯贾。他是出生于麦加的波斯血统人,是一位音乐理论家、歌唱家与乌德演奏家,他曾前往叙利亚和波斯学习拜占廷音乐和波斯音乐,并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阿拉伯艺术歌曲的创作中,他对伊斯兰古典音乐风格的形成有着很大影响。这个时期其他著名的音乐家还有波斯后裔伊本·穆赫里兹和突厥奴隶之子伊本·赛拉吉。
黄金时代
  750年阿拔斯王朝建立,巴格达成为阿拉伯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阿拉伯音乐进入了黄金时代。这时最有名的音乐家是易卜拉欣·毛西利和伊斯哈格·毛西利父子二人,他们出身于显贵的波斯家庭。伊斯哈格不仅是位杰出的歌唱家、作曲家和演奏家,而且以其近40部音乐著作而闻名。据伊斯法哈尼的《歌曲全集》记载,他还是伊斯兰调式理论的最早创立者,他的调式理论是根据乌德的指法来确立的。《歌曲全集》的每首歌曲,都标明了调式、三度类型(即大三度、小三度和中三度)以及节奏型。中三度是介乎大小三度之间的中间音程,由于中间音程的使用,增加了伊斯兰音乐的调式(以后称之为“玛卡姆”)种类。这个时期,存在着华丽多彩的波斯浪漫主义当代风格音乐与古朴严肃的古典风格音乐之争。 8世纪中叶前后,大量的希腊音乐理论著作被译成阿拉伯文,阿拉伯学者在希腊音乐理论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创建起自己的音乐理论体系。著名哲学家肯迪发表了阿拉伯最早的音乐论文;A.N.法拉比的《音乐全书》是研究古代阿拉伯音乐的一部重要历史性文献;萨菲·丁对调式作了详细的记述,并按主次分为玛卡姆和阿瓦兹。此外,伊赫万·塞法、伊本·西纳等也都对音乐声学和阿拉伯音乐体系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风格
  8世纪下半叶,另一个伊斯兰音乐中心在西班牙出现了,这就是在西班牙的科尔多瓦建立的由阿拉伯人统治的后伍麦叶王朝。由于伊斯兰音乐与西班牙音乐的结合,产生了伊斯兰音乐的重要分支安达卢西亚音乐。济里亚卜(?~约850)是创建科尔多瓦音乐文化的主要音乐家。他为乌德增加了一根弦,扩大了音域;他开办了音乐学校,以新的方法来教授学生;他创造了新的曲式,以阿拉伯诗歌韵律为基础,确立了安达卢西亚的节奏。于是,新风格的音乐迅速传遍西班牙各地,出现了一种歌词韵律自由的“穆瓦沙哈”和“扎加尔”。由声乐与器乐组成的套曲“努白”是这个时期出现的最重要的音乐形式,至今在北非还保留有十余种努白。   1258年蒙古人入侵巴格达,1492年科尔多瓦的阿拉伯人被赶出欧洲,欧洲的伊斯兰文化逐渐衰落。在此后的500年间,阿拉伯音乐受到来自突厥的影响。 [2]   阿拉伯音乐太阳之子专辑封面近现代时期
  19世纪下半叶以后。19世纪下半叶起,随着西方殖民者的势力在阿拉伯地区的扩展,欧洲音乐对阿拉伯音乐的影响日益加深,许多欧洲音乐家也随之来到阿拉伯地区,开办音乐学校,组织军乐团,传播欧洲音乐。其中受西方音乐影响最深的是埃及和黎巴嫩。在西方音乐的影响下,一些作曲家尝试着在阿拉伯传统音乐的基础上借鉴欧洲的作曲技法进行创作,乐队中也加进了西洋乐器,采用了和声手法,循环式的长节奏型改成了欧洲式的单、复拍子等等。但是,歌唱在许多阿拉伯地区的音乐形式中仍占主导地位。因此著名的音乐家大都是歌唱家,例如赛伊德·达尔维什(1892~1923)、阿卜杜·哈穆利(1843~1901)等。在音乐理论方面,阿拉伯理论家M.穆沙加和M.切哈巴德·丁根据阿拉伯音阶的特性创立了二十四平均律;1932年在开罗举行了阿拉伯音乐的国际会议,专题研究了阿拉伯音乐的音阶、调式、节奏和曲式等。[2]
[编辑本段]基本特征
音阶与律制
  阿拉伯音阶以其中特有的四分之三音区别于其他地区的音阶。擅长数学的阿拉伯人,根据量音学原理,运用“四度相生法”,即将一弦舍其1/4,取其3/4,即得上方纯四度;依次相生,产生最初的九律。   10世纪,法拉比将律数增加到17,并区别为两类:按传统四度相生法所得的算作正律;根据中立音程所得的算作变律。到13世纪,波斯音乐理论家萨菲·丁在古代九律的基础上,再次往下生8次而得十七律,按其音高排列,即为:   但十七律在实际使用中很不方便,未被广泛接受。1888年穆沙加发明了“二十四平均律”,即把十二平均律的各半音再一分为二。其相邻两律间的音程值均为50音分,即所谓的“四分之一音”。但这种四分之一音在实际音乐中,只能与半音或全音相加为四分之三音或四分之五音使用。
玛卡姆
  阿拉伯音乐的曲调以四音列为基础。各种不等的音程构成了多种类型的四音列,两个以上的四音列可以组合成一种调式。在阿拉伯音乐中有 100多种这样的调式,它们被称之为“玛卡姆”。每一种玛卡姆都有其特定的名称,它可能是来自地名或人名,也可能是一种物体或情绪。音乐家根据玛卡姆所规定的音阶、音域、音程、骨干音以及惯用的旋律型与节奏型,结合特定的感情和哲理即兴演唱演奏。玛卡姆这一术语约出现于 9~10世纪,由于地区与时代的不同,其名称和数量也不尽相同。现在阿拉伯音乐中具有代表性的玛卡姆有以下12种:纳瓦玛卡姆、拉斯特玛卡姆、伊拉克玛卡姆、希贾兹玛卡姆、吾夏克玛卡姆、布西利克玛卡姆、依斯法罕玛卡姆、兹拉夫干玛卡姆、布祖尔克玛卡姆、赞祖拉玛卡姆、胡赛民玛卡姆、拉哈维玛卡姆,其中纳瓦、拉斯特、伊拉克和希贾兹 4种最常用。古代阿拉伯人认为,演奏不同的玛卡姆,能唤起听众不同的情感,如满足、愤怒、欢快、悲伤等。同时,他们认为,玛卡姆与宇宙间的星座有关联。因此,最初的玛卡姆都是在特定的时间内演奏,如日出时演奏拉斯特玛卡姆,上午 9时演奏伊拉克玛卡姆,日落时演奏吾夏克玛卡姆等。尽管有这些规范,表演者仍可通过音的各种组合、节奏的变化、装饰音和不同的演奏演唱技巧进行再创作。
节奏
  阿拉伯音乐的节奏是以阿拉伯诗歌音节的长短律动为基础的,这些律动的循环构成固定的节奏型。虽然在演奏时,为了感情表现的需要,可以临时加入休止而引起节奏的变化,但基本的节奏型是不变的。阿拉伯音乐的节奏型已由9世纪时的8种增至 100多种;它们主要以鼓来表现,节奏的轻重拍分别以敲击鼓心的“多姆”和敲击鼓边的“台克”来表示,在曲谱上,用特定的符号来标记。一个有才华的演奏家常常能以轻重相间、动静交错的多变节奏,体现乐曲的不同感情。
乐器
  阿拉伯的乐器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先伊斯兰时期,在阿拉伯半岛上,就流传着米兹哈尔、吉朗、柏尔布德、姆瓦他、将科、米扎发等弦鸣乐器;米兹玛尔、库夏巴、斯鲁、纳库尔等气鸣乐器;弹拨尔、达卜、卡地布等膜鸣乐器以及匈鸠、吉拉吉等体鸣乐器,其中一些乐器是从波斯和叙利亚等地传入的。伊斯兰时期,常用的乐器有乌德、卡侬、拉巴卜、纳伊、纳加拉、达卜等。其中乌德是伊斯兰音乐中最有代表性的乐器,卡侬于元初传入中国,称“七十二弦琵琶”,清代称“喀尔奈”,列入“回乐部”,现仍流传于中国的新疆维吾尔族地区。
拉巴卜
  拉巴卜是一种弓弦乐器,流行于阿拉伯半岛上,其共鸣体是半卵形的,流行于北非的则是梯形的。两者皆有张 1弦或2弦两种,1弦多为说唱艺人自拉自唱,称“诗人拉巴卜”;2弦为歌唱伴奏,谓之“歌手拉巴卜”,以四度或五度调弦。纳伊是阿拉伯最重要的吹奏乐器,是一种用竹管或苇管制成的竖笛,音色柔和,能奏出阿拉伯音乐中所特有的四分之三音。纳加拉是一种碗形的单面鼓,两只一对,一般调成四度或五度,左侧是低音,发音为“多姆”,右侧是高音,发音为“台克”;它对构成阿拉伯音乐中复杂的节奏型有着重要的作用。上述乐器在伊斯兰文化圈内大都是常见的,只是由于地区不同,其形状和名称也略有不同。[3]
音乐音阶
  简单点说,阿拉伯音阶是一种色彩非常鲜明的音阶,也叫大弗里几亚音阶(the phrygian major mode)(因为它可看作弗里几亚音节还原3音产生大调的感觉),构成音是1,b2,3,4,5,b6,b7,1。它由三个全音,三个半音,一个小三度音程构成.和比它低纯五度的和声小调音阶的构成音完全相同.   大弗里几亚音阶通常和属七和弦配合使用.也可使用属七降九和弦,此时可用减七和弦替代.比如,A7b9和弦可用Bbo7,#Co7,Eo7或Go7和弦代替.关于这一点它和变化属重降七音阶(the atlered dominant bb7 mode)(1,b2,b3,b4,b5,b6,bb7,1)也有很大相似之处.(因为变化属重降七音阶使用的减七和弦也能用属七降九和弦代替)   在音乐构成方面,比如C和声小调最重要的音是C,B作为导音,一般都是倾向与C,而G阿拉伯音阶最重要的音是G,B作为色彩最鲜明的音,都是通过降A解决到G上的!!   实际运用中,阿拉伯音阶只是一种色彩音阶并不是主导整个乐曲的音阶!所以人们总是在相同的和声上来演奏不同的音阶.还有就是新疆的维族音乐也是一它为中心的,其中维族人在音阶里家如了很多的微分音(4分之1音)   如果熟悉和声小调的人从指法上不难练,难练的是怎么样组织乐句!   你可以去找一下,有位SAX大师(是谁还待考)演奏的“剀斯,几雷特”kaith jarret的曲子   “LONG AS KNOW YOU’RE LIVNG”是使用这种音阶的典型。[3]
音乐文化
  “砰、嚓、砰嚓嚓”一阵铿锵的鼓声在空旷的夜空中回响,乐师正在敲击阿拉伯传统乐器———手鼓。只见这种用羊皮或牛皮绷制的简单打击乐器在他们的手中上下挥舞,口中还需要迸发出伴唱声。在一位身材高大穿阿拉伯大袍的领舞者带领下,来宾伴着节奏的敲击声和阿拉伯传统音乐,踏着柔软的地毯,步调一致地前后左右地相互对唱、对跳着,犹如云南丽江的锅庄舞。一会儿,他们又跳起了显示男子汉刚健气概的剑舞。高大威猛的男子手持长剑,迎风翩翩起舞。他们时而弯腰,时而挺胸,时而杀气腾腾,时而仰天长啸。只见他们手持长剑,随着鼓声的节拍在空中挥舞,嘴里合着节拍大声喊叫,却令人分明感受到一种粗犷美。此时小孩们也不闲着,他们边歌边舞,相互嬉闹,穿行于跳舞的人群之间。婚礼在音乐声、歌声、口哨声响成一片的欢乐气氛中达到了高潮。充满了动感和质朴。   阿拉伯音乐声音大得震耳,旋律既快又急。时不时传来另外一个帐篷里阿拉伯妇女的声音,有时是用舌头发出的噜噜噜的叫声,以表达赞成与高兴。这是阿拉伯妇女借机抒发感情的机会。[3]
巨大影响
  实际上西方音乐家追求所谓"异域情调"(exotic taste)的历史由来已久,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几乎每一个作曲家都做国这样的尝试.例如Schubert和Hendel等人的arabesque曲子,Strauss的<Egyptian March>,等等.最最有名的(或许最成功的)恐怕是英国作曲家Ketelby的Persian Market一曲了.这个曲子最近还被流行歌曲<波斯猫>所利用(严格地说,Persian Market是波斯音乐,不应该与阿拉伯音乐混谈,但实际上阿拉伯音乐对世界音乐的影响是巨大的,波斯音乐,西班牙音乐,中国回族宗教音乐,新疆音乐,北非音乐,甚至希腊,土耳其等的音乐莫不渗透着阿拉伯音乐的影响)。 阿拉伯音乐的概念是比较大的,它包括了中东北非等地,甚至延伸到包括中亚的音乐,因此,才会有亚美尼亚语,黎巴嫩语,阿拉伯语等唱的各不相同的阿拉伯音乐.西方音乐研究领域近来开始形成民族音乐(或称世界音乐)的研究风潮,原来被西方音乐边缘化的音乐正在被重新认识和研究,包括中国的五声调式音乐(宋祖英到维也纳演出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阿拉伯音乐的特点是什么呢?只要各位仔细分析便不难听出:阿拉伯音乐的旋律优美,充满了大量的变化音,其基本音阶和西方七声音节完全不同.阿拉伯音乐采用的音阶是以1/4音为单位的(这和印度音乐一样).打个比方说,阿拉伯音乐的音阶在钢琴上是演不出来的,因为它有大量的音在黑键和白键之间的"缝隙"中.从这个角度来讲,可以说阿拉伯音乐的能量是空前的,是五声音乐和七声音乐所无法比拟的,甚至连勋伯格的十二音体系也无法与之比美.阿拉伯音乐不同于西方音乐的地方很多,例如,阿拉伯音乐强调节奏,而西方音乐的节奏模式远不如阿拉伯音乐复杂。[3]

与“阿拉伯音乐,阿拉伯”相关的词条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阿拉伯音乐 阿拉伯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您希望联系哪位客服?(单击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