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宣宗发表评论(0)编辑词条
个人简介编辑本段回目录
唐宣宗是宪宗第十三子,元和五年(810)六月二十二日生于大明宫,论辈分,他是敬、文、武宗的皇叔,论年龄却比唐敬宗和唐文宗还小一岁。他在穆宗长庆元年(821)三月,被封为光王。会昌六年(846)三月,武宗弥留之际,把37岁的光王李怡立为皇太叔,并更名李忱,成为新的皇位继承人。他是唐朝历史上惟一以皇太叔即位的皇帝,又是晚唐皇帝中顺宗以后的11帝中寿命最长的一位,他死于大中十三年(859)八月,享年50岁。另外,宣宗在晚唐的皇帝中也是得到较高声誉的一位,《资治通鉴》载:“宣宗性明察沉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故大中之政,讫于唐亡,人思咏之,谓之小太宗。”
唐宣宗李忱是宪宗的第13子,穆宗的弟弟。敬,文,武宗的叔叔。他是晚唐最后一位值得一提的皇帝。
武宗一直也没有立太子,所以在他病危的时候。宦官马元贽拥立李忱为帝。
宣宗一即位,就把武宗朝的宰相,晚唐重臣李德裕贬出朝廷。一直到死,李德裕也未能还朝。又重用牛党的白敏中为相。延续几十年的牛李党争最后以李党的彻底失败告终。
宣宗勤于政事,孜孜求治。他非常喜欢读贞观政要。他重新整顿吏治,并且限制皇亲和宦官。他把死于甘露之变中的除郑李之外的百官全部昭雪,也曾经想根除宦官,但鉴于甘露之变的前车之鉴,未能有所行动。
对外关系上,他击败吐蕃,收复河湟。这是安史之变后,唐对吐蕃的唯一一次军事上的胜利。
宣宗性明察沉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故大中之政,讫于唐亡,人思咏之,谓之小太宗。
宣宗即位后,就把武宗信任的道士赵归真等处死,但是他不久也拜了一个衡山道士刘玄靖为师。后来,他还下令整修武宗在大明宫所建的望仙台,由于谏官的反对,才只好停下来,但是他对道术和丹药的热望并没有丝毫的减退。到大中末期,宣宗中毒越来越深,为了能够得到长生不老的法门,他派人到南方寻访到罗浮山人轩辕集,向他寻访“治国治身之要”。
宣宗亲眼目睹了武宗服食金丹中毒而死,也很明白自秦皇汉武以来向方士求取仙药的事很是荒诞无稽,但是,长生不老的无穷诱惑终使他自己也无法逃出这样的一个怪圈:信任方术、梦想长生,服食所谓仙丹妙药,最后毒发而死。
对此,朝廷官员纷纷提出劝谏,谏官的意见尤其尖锐。宣宗派宰相向他们做解释工作:“替我转告谏官,就是道术再高明的方士也不能蛊惑我。我听说轩辕集是一代高士,只想与他谈谈而已。”轩辕集也许称得上是有道之士,他见到宣宗以后并没有谈及那些方士的诡异之道贞陵神道翼马。到大中十三年春天,他态度坚决地请求重还山中修炼。宣宗对他说:“先生少留一年,等我在罗浮山给你建的道馆修成再走也不迟。”但是轩辕集丝毫没有继续留下的意思,坚决要走。宣宗很不解:“先生这么着急舍我而去,难道是国家有灾吗?朕有天下,竟得几年?”轩辕集取笔写下“四十”,而“十”字挑上,乃“十四”年也。而这一数字正与宣宗在位的时间相同,使人不禁感觉冥冥之中兴替自有定数,宣宗所剩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大中十三年(859)五月起,宣宗因为食用仙丹中毒,身体状况已经很糟了,一连一个多月都不能上朝。到了八月,病入膏肓的宣宗一病归西了。嗣后宫中又是变故频频,而宣宗已是无知无觉了。他一直信任的宰相令狐绹摄冢宰负责治丧,为他做了最后一件事。群臣上谥号曰圣武献文孝皇帝,庙号宣宗。第二年二月,葬于贞陵。
历史上评价说,宣宗在位期间曾经烧过三把火,一把火使“权豪敛迹”,二把火使“奸臣畏法”,三把火使“阍寺詟气”,并称誉他为“明君”、“英主”。综观宣宗50年的人生,他曾经为祖宗基业做过不懈的努力,这无疑延缓了唐帝国走向衰败的大势,但是他又无法彻底扭转这一趋势。当大厦之将倾,谁又有雄才大略能施展回天之力呢?
子女编辑本段回目录
万寿公主,下嫁郑颢。公主为唐宣宗所宠爱,前此下诏:“先王制礼,贵贱共之。万寿公主奉舅姑,宜从士人法。”旧制:车舆以镣金扣饰。帝曰:“我以俭率天下,宜自近始,易以铜。”公主次每进见,帝必谆勉笃诲,曰:“无鄙夫家,无干时事。”又说:“太平公主、安乐公主之祸,不可不戒!”故诸主祗畏,争为可喜事。唐宣宗遂下诏:“夫妇,教化之端。其公主、县主有子而寡,不得改嫁。”
永福公主,曾许嫁于琮。
齐国恭怀公主,始封西华公主。下嫁严祁。祁为刑部侍郎。主薨大中时,追赠及谥。
广德公主,下嫁于琮。初,琮尚永福公主,公主与帝食,怒折匕箸,帝曰:“此可为士人妻乎?”更许琮尚主。许琮为黄巢所害,广德公主哭着说道:“今日谊不独存,贼宜杀我!”巢不许,乃缢室中。主治家有礼法,尝从琮贬韶州,侍者才数人,却州县馈遗。凡内外冠、婚、丧、祭,主皆身答劳,疏戚咸得其心,为世闻妇。
义和公主。
饶安公主。
盛唐公主。
平原公主,薨咸通时,已而追封。
唐阳公主。
许昌庄肃公主,下嫁柳陟。薨中和时。
丰阳公主。
游历奉新编辑本段回目录
唐大中元年(847年),刚刚继位的唐宣宗颁下一道圣旨:敕新吴县百丈禅寺“大智寿圣禅寺”的匾额,并要求各地改尊崇道教为尊崇佛教。地处偏僻的百丈寺何以获此殊荣?唐宣宗为何如此看重佛教?原因很简单,唐宣宗曾在百丈寺当过和尚。
唐宣宗为何从地处西北的西京长安(今西安)跑到千里外的百丈寺来当和尚?据说这里面还有一段故事:唐朝中晚期,宫廷斗争非常激烈。唐宣宗乃唐宪宗李纯的第十三个儿子,名叫李怡,封光王。公元840年,他的亲侄子李炎即位,称唐武宗。唐武宗即位后,非常担心他的光王叔叔会纂夺他的皇位,因此对李怡百般刁难,万般迫害。李怡为躲避唐武宗迫害,便去请教京城里的一个老和尚。老和尚在李怡的巴掌中写了二个字:“百丈”。老和尚的意思是要李怡暂时字开宫廷百丈远,到外避避宫廷争权夺利的风头。但李怡却会错了意,认为老和尚要他到“百丈”这个地方去躲躲,于是千方百计打听“百丈”这个地方,终于得知新吴县有座百丈山,山下有个百丈村和百丈寺,于是不远万里来到百丈寺。
这个奉新民间流传很广的故事是否属实,因无记载,我们不得而知。得据《豫章书》和奉新旧志记载:唐宣宗为避武宗之忌,曾为僧支游四方,的确到过奉新县的百丈寺。
唐宣宗到奉新后,遍游奉的新的山水名胜。奉新西南部的“驾山”因唐宣宗经常登临而得名;“驾山”之南的“王见山”因唐宣宗看过而得名;百丈寺的名景“流觞曲水”,乃唐宣宗为了避暑,凿石引泉而来。此外,百丈山的大雄峰、犀牛瀑布、灵境亭等许多地方都留下了唐宣宗的游踪。
唐宣宗在游览中还留下了不少题咏。他在游历百丈山大雄峰后,留下《百丈山》诗一首:
大雄真迹枕危峦,梵宇层楼耸万般。
日月每从肩上过,山河常在掌中看。
仙花不间三春秀,灵境无时六月寒。
惟有上方人罕到,晨钟暮鼓碧云端。
这首诗在赞誉奉新仙源灵境的同时,还流露出欲君临天下的雄心。唐宣宗在犀牛潭瀑布游览时曾遇上了怀海的弟子、禅通人,于是面对瀑布高声吟道:“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唐宣宗听后,应声而答:“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此时的唐宣宗对将来登基即位已充满信心。几年后,他改名李忱,真的登上了大唐的皇帝宝座,实现了他的平生宿愿。
唐宣宗即位后,对为僧云游的日子难以忘怀,对百丈寺僧人对他的照顾心存感激,对佛教更加推崇备致。因此一即位,他就赐百丈寺“大智寿圣禅寺”匾额,并杀了要唐武宗废除佛教的道士赵归真,在天下推崇佛教。
相传唐宣宗在奉新还留下一段催人泪下的故事:唐宣宗在百丈寺当和尚时,百丈村里的一位模样俊俏、心地善良的姑娘经常缝衣做饭,对他非常关心,使流落他乡的唐宣宗非常感动,只因受到佛规的约束,不敢表达爱慕之心。唐宣宗即位后,虽有众多嫔妃,但总忘不了百丈村的俏妹子,于是派了一队人马到百丈村来迎她进宫。这队人马进村后,四处打听俏妹子的家,村里人以为俏妹子犯了什么罪,官府派出人来抓她,于是赶快派人一俏妹子家通风报信。当时正好俏妹子一个人在家里,从没见过世面的吓得上吊自尽了。唐宣宗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难过,觉得对不起这个美丽善良的姑娘,就命人按照皇妃的殡葬规格,将俏妹子埋在百丈寺左侧的山坡上,这就是百丈山区至今仍在流传的“皇娘墓”的故事。
在百丈寺,现在还存有“皇娘墓”的遗迹,还在流传着许多有关唐宣宗在百丈寺寺故事。
贞陵编辑本段回目录
唐宣宗贞陵,位于陕西省径阳县西北30公里黄村北的仲山之上,海拔1003米。其东、西、北三面群山环绕。 李忱在被宦官拥立为皇帝后,恭俭节约,励精图治,明察秋毫,惩治贪官污吏,打击藩镇势力,河朔三镇归顺唐中央,收复长期被吐蕃占领河陇失地,一度出现大治的景象,被誉为“小太宗”,史称“大中(宣宗年号)之政有贞观之风”。但唐国势日衰,满目疮痍,已非贞观政治,尽管兢兢业业,最终也没能挽回唐室的衰败。大中十三年(公元559年)八月七日,他服用长生药中毒,一病不起,后离开人世。时年50岁,葬于贞陵。
贞陵依山为陵,陵园面积近乎唐太宗昭陵。陵园东、西二神门外两对阙址分别位于仲山东西两座山的峰颠之上,形势壮观。
陵园东南和西南二角阙址相距1600米,南神门东西居中;东南和东北二角阙址相距2800米,东神门南北居中;东北角阙址西距北神门1600米,西北角阙址东距北神门1200米;西北与西南二角阙址相距2500米。南北二神门相距3300米,东西二神门相距1950米。
陵园东南角阙址位于泾阳县石滩村西北,角阙址高2米,平面呈曲尺状,长、宽各12米;西南角阙址位于泾阳县崔皇村西北,西北角阙址位于淳化县富德大队庙坡北,三个角阙址大小相近,高3米、底径14米。
鹊台现存二阙址位于泾阳县庙背后村北,北距陵园1982米,二阙址东西间距100米。二阙址大小相近,高4米、底长16米、宽10米。
乳台二阙址在陵园南482米,位于王东村和王西村北,二阙址东西间距148米。二阙址大小相近,高4.5米、底长20米、宽14米。
鹊台西北200米,即庙背后村北130米,陵园南2000米,有一建筑遗址,范围东西250米、南北200米,此为下宫遗址。遗址南部立有“大宋新修唐宜宗庙碑”。寝宫位于朱雀门内北仲山正峰(俗称走马岭),墓道南北长约37米。
门狮的形制同崇陵。石狮身高1.72、身宽1米。 神道石刻组合与泰陵相同,东西列间距68米。
华表位于乳台阙址北24米。华表高6.95米(石座埋人土中,未计算在内)。形制同建陵。柱身八棱面线刻蔓草花纹。东列华表的东南、南、西南和西面的四个棱面花纹保存较好;西列华表柱身断裂,柱身风蚀较甚。
翼马位于华表北22米。翼马身长2.83、身高2.80米。东列翼马头如河马状,头顶无角,尾垂,造型粗俗;西列翼马头顶有独角,独角长0.34米、宽0.17米、残高0.17米,缚尾,臀部后倾,雕刻拙朴。西列翼马马背之上前后分布24个圆窝,窝径3-8厘米,窝深0.5-1厘米。二翼马的左右翼翅均于颈上部相连通。
鸵鸟身高1.11米、身长1.40米。腿短似鸭形,整个屏面饰满浮雕山石。
石马身长2.05米、身高1.75米。马背置鞍鞯,无马镫,披障泥,马身鞅鞦及饰物简化,马尾下垂,脖下系铃。较其它唐陵石刻中之石仗马不同,贞陵仗马马背之上凿有圆窝。西列南数第一石马,马背上有圆窝13个,窝径4-6、窝深0.5厘米;东列南数第一仗马,马背上有圆窝16个,窝径4-7、窝深0.5-1厘米。
石人的形制同庄陵。东列石人身高247厘米,西列石人身高2.88米。东列应为文官,西列应为武官。但现存西列南数第二石人,其服饰、造形均同东列石人,当为文官。东列现存6个石人,均为文官,未发现形同西列石人的武官。
北神门外石马现存2对,东西列间距25米,南起第一对在阙址北25米,第二对在第一对北22米。形制与神道上石马相同。
贞陵的石刻形体已见差异,雕工已粗疏;左文右武的石人像一如中唐陵墓,只是面容已较瘦削,神情也已索然。这些石刻既无中唐时期精细圆和的资质,也没有盛唐时期粗壮魁武的气势,更没有初唐时期古朴新奇的风格。显示了国势衰竭,是亡国前夕窘迫荒凉的写照。可以说贞陵是晚唐陵墓石刻的代表。
与“唐宣宗,李忱,个人简介”相关的词条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