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凯发表评论(0)编辑词条
杨小凯简介
杨小凯(1948年10月6日—2004年7月7日),原名杨曦光,乳名小凯,澳大利亚籍华裔。世界著名经济学家,思想家,人权斗士,当之无愧的“中国的良心”。
出生于中国吉林省敦化,在湖南长沙长大。与妻子吴小娟育有三个孩子。
杨小凯曾经受到武汉大学校长刘道玉的赏识,被破格聘至武汉大学任教,在武大教书期间,出版了《数理经济学基础》和《经济控制理论》两本著作。邹至庄访问武大期间,惊异于杨小凯的才华,推举他到普林斯顿读书。1988年获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生前为哈佛大学国际发展中心(CID)研究员、澳洲莫纳什大学经济学讲座教授、澳洲社会科学院院士。他的论文见于 “美国经济评论”,“政治经济期刊”、“发展经济学期刊”、“经济学期刊”、“城市经济学期刊”等匿名审稿杂志。
他和黄有光合著的《专业化和经济组织》一书被权威杂志书评称为“盖世杰作”。 他已出版的中英文专著包括:《经济学:新兴古典与新古典框架》、《发展经济学:超边际与边际分析》,使他获得了世界级的成就和同行的推崇。
更可贵的是,他终其一生对国家、民族充满了挚爱与关怀。在其晚年,他曾经表示过对于中国文化现状的担忧。通过对比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资本主义制度,他指出,欧美的制度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在于新教的文化传统。因而,其在晚年实现了由制度论者向文化论者的过渡。在他生命的最后三年里,他成了一个虔诚的基督徒。
由于其在经济学上的巨大成就,杨小凯被誉为“离诺贝尔奖最近的华人”。杨小凯曾经被两次提名诺贝尔经济学奖(2002年和2003年)
他最突出的贡献是提出新兴古典经济学与超边际分析方法和理论。
杨小凯简历
1962年-1968年在长沙市第一中学就读。
1968年,20岁的高中生杨小凯发表了著名文章《中国向何处去?》,该文引起了当时中共高层康生的不满,杨小凯因此被判入狱10年。
1968年至1978年,杨小凯在监狱服刑期间向与其共同关押的大学教授、工程师等人学习了大学课程,包括英文、微积分等。
1979年出狱后,杨小凯于在湖南大学数学系旁听一年。
1980年杨小凯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1982年毕业,获计量经济学的硕士学位。
1982年,被武汉大学聘为助教、讲师。
1983年受经济学家邹至庄赏识推荐,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学习,1988年被授予博士学位。
1990年杨小凯被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聘为终身教授;
1992年,出版《专业化与经济组织》一书;
1993年杨小凯当选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院士;
1994年,出任美国路易维尔大学经济系教授、哈佛大学国际发展中心客座研究员;
1995年,出任台湾大学客座教授;
1996年,任台湾“中央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1998年杨小凯任哈佛大学客座教授;
1998年,出版《经济学原理》一书。
2000年1月,杨小凯成为莫纳什大学经济学系的首席教授。
2004年7月7日早上7时49分,杨小凯因患肺癌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的家中去世,享年56岁。
成就
在普林斯顿大学完成学业后,杨小凯接受了耶鲁大学的博士后研究奖学金。1988年,他移居澳大利亚,接受了在莫纳什大学的讲师工作。随后他出版了一系列英文的论文和著作,很快获得了广泛的国际瞩目。1989年他成为高级讲师,1993年成为正教授(Reader),他于2000年被授予经济系首席教授。1993年,杨小凯成为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院士。杨小凯曾经被两次提名诺贝尔经济学奖(2002年和2003年)
杨小凯曾与世界顶尖的经济学家合作,包括黄有光(Yew-Kwang Ng)和杰佛瑞·萨克斯,后者曾评价杨:“杨是世界上最有洞察力、最严谨的经济学理论者,他也是经济学界最具创造力的人之一。”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詹姆斯·M·布坎南说过:“我认为现在全世界最重要的经济研究就在莫纳什大学,是杨小凯所做的。”
与“经济学家,思想家,新兴古典经济学”相关的词条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