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服务业发表评论(0)编辑词条
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H.Greenfield在研究服务业及其分类时,最早提出了生产性服务业(Producer Services)的概念。
1975年,Browning和Singelman在对服务业进行功能性分类时,也提出了生产性服务业(Producer Services)概念,并认为生产性服务业包括金融、保险、法律工商服务、经济等具有知识密集和为客户提供专门性服务的行业。
Hubbard和Nutter(1982)、Daniels(1985)等人,认为服务业可分为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认为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领域是消费性服务业以外的服务领域,并将货物储存与分配、办公清洁和安全服务也包括在内。
Howells和Green(1986)认为生产性服务业包括保险、银行、金融和其他商业服务业,如广告和市场研究,以及职业和科学服务,如会计、法律服务、研究与开发等为其他公司提供的服务。
香港贸易发展局认为生产者服务包括专业服务、信息和中介服务、金融保险服务以及与贸易相关的服务。
我国政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十一五纲要》)中将生产性服务业分为交通运输业、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以上是一些学者和机构从服务活动的角度对生产性服务业的认识。
还有一些学者和机构从服务功能的角度对生产性服务业进行了定义。Gruble和Walker(1989)、Coffer(2000)认为生产性服务业不是直接用来消费,也不是直接可以产生效用的,它是一种中间投入而非最终产出,它扮演着一个中间连接的重要角色,用来生产其他的产品或服务。同时,他们还进一步指出,这些生产者大部分使用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作为主要的投入,因而他们的产出包含有大量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的服务,生产性服务能够促进生产专业化,扩大资本和知识密集型生产,从而提高劳动与其他生产要素的生产率。
Hansen(1990,1994)指出生产性服务业作为货物生产或其他服务的投入而发挥着中间功能,其定义包括上游的活动(如研发)和下游的活动(如市场)。美国商务部又进一步将这种中间功能的形态分为两类,一类是“联合生产性服务业”,总部与外国生产性服务业子公司之间的交易(占生产性服务业总量的10%);另外一类是“独立的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直接与国外厂商、私人企业、国外政府的合作(占生产性服务业总量的90%)。
我国学者钟韵、闫小培(2005)认为生产性服务业是为生产、商务活动和政府管理提供,而非直接向消费性服务的个体使用者提供的服务,它不直接参与生产或者物质转化,但又是任何工业生产环节中不可缺少的活动。
总体上来说,生产性服务业又称生产者服务业,在理论内涵上是指市场化的中间投入服务,即可用于商品和服务的进一步生产的非最终消费服务。生产性服务业是生产者在生产者服务业市场上购买的服务,是为生产、商务活动而非直接向个体消费者提供的服务。生产性服务也可理解为服务生产的外部化或者市场化,即企业内部的生产服务部门从企业分离和独立而去的发展趋势,分离和独立的目的是降低生产费用,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企业经营的专业化程度。
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趋势
1、工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模日益壮大
近十年来,工业生产性服务业是世界经济中增长幅度最快的行业,它已经成为外国投资的重点。以OECD国家为例,外国直接投资中服务业投资的总额明显高于制造业投资的总额,且主要集中在金融、商务服务、工业信息服务业中。据《2002年世界投资报告》,2001年,美国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中有 1/3投向了金融保险领域;欧盟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业主要在公共服务、媒体、金融等领域;日本跨国公司在英国的投资50%以上集中在金融保险部门。几乎在所有国家,服务业的表现都能影响经济增长的快慢,由于具有广泛的关联效应,更有效的服务业(金融、通信、国内运输和专业服务)可以提高整体经济绩效,这些行业共同发挥作用,对提高国内生产率至关重要。发达国家的经济主体已经从原来的制造业转换到服务业,其工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远远超出服务业的平均增长水平,发展速度非常引人注目。在OECD国家中,金融、保险、房地产及经营服务等生产性服务行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均超过了三分之一。
行业专家预计,工业生产性服务业在未来几年中将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以信息服务业为例,2001年,普华永道的信息技术咨询和服务的收入超过90亿美元;在德勤的咨询业务总体收入中,1/5来自信息技术咨询业务;在毕马威咨询公司,信息技术咨询业务创造的收入已超过了总收入的50%。新近汇总的“世界信息服务业销售额调查”结果显示,2002年世界信息服务行业销售总额为5362亿美元,比上年减少了0.6%,为实施世界信息服务业销售额调查以来的首次下跌。但是,根据美国高科技市场调查公司——Gartner公司公布的一份市场研究报告,世界信息技术服务业在2002年跌入低谷后,可望在 2003年开始缓慢复苏,公司预计,2003年世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收入仍将增长3.5%,达到5550亿美元。北美仍是世界最大的信息技术服务市场,其收入将达2615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47%;西欧市场规模将达1603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29%;日本的信息技术服务市场规模为701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12.6%;亚太地区(不包括日本)的市场规模将增长到308亿美元,占5.5%。报告同时指出,全球信息技术服务业在2004年将继续复苏,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到5840亿美元。同时根据IDC的统计报告,至2005年,全球信息技术服务总体市场规模将达到7000亿美元,其中信息技术咨询服务将占到50%。
2、工业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关系日趋紧密
制造业的国际营销网络的形成,就是聚集营销人才、进行研发产品、产品运输与储存、广告、保险、会计和法律服务等开发市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的每一环节都伴生服务需求。换句话说,工业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关系正在变得越来越密切,这主要表现是制造业的中间投入中服务的投入大量增加。在近10年间,多数OECD国家产品生产中的投入发生了变化:服务投入增长速度快于实物投入增长速度,同时,工业生产性服务业和某些经济活动特别是制造业的界线越来越模糊,经济活动由以制造为中心已经转向以服务为中心,最为明显的是通讯产品。同时,某些信息产品也可以像制造业一样进行批量生产。另一方面,制造业部门的功能也日趋服务化,主要表现为:一是该制造业部门的产品是为了提供某种服务而生产的,例如通讯和家电产品;二是随产品一同售出的有知识和技术服务;三是服务引导制造业部门的技术变革和产品创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像以往那样通过提供某种产品而在市场上占据主动获得大量利润的情况,已经很难出现,许多跨国企业已经认识到保持企业原有高额的利润率只有向服务型企业转型。近几年来,许多原有的制造型企业通过大规模的进入或兼并工业生产性服务业来整合原有的业务,如GE通过进入金融业为其客户提供贷款,来刺激其产品的销售;HP公司通过兼并服务性企业,从而能够为客户提供从硬件到软件,从销售到咨询的全套服务;IBM公司在90年代成功由制造型企业转型为服务型企业等均有力说明了工业生产性服务业与传统制造业的关系。
3、工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服务方式呈现虚拟化、网络化、外包化的趋势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工业生产性服务业的虚拟化、网络化成为可能,这种服务方式也日益凸显其优越性,促进企业智能化水平明显提高。在一个虚拟化的框架之中,高效地“整合”或“疏散”传统上认为的“内力”和“外力”资源,并让这些相关联的结构性要素发挥市场价值,充分体现企业的现有优势。
另外,企业要充分发挥核心竞争力,就必须把自己所不擅长的那部分业务外包出去从而更加聚焦于自己的核心业务,而相关的专业外包公司也能提供更加专业、优良的服务,降低企业的成本,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如美国著名的Nike公司,自己只生产其中最为关键的耐克鞋的气垫系统,而其余全部业务几乎都是由外部公司制造提供。凭借其独特的设计能力,耐克公司将主要精力集中于新产品的研发和市场营销上,在全球范围制造和销售Nike牌运动鞋,其产值以20% 的年递增率增长,在过去的7~8年间,耐克公司为股东赚取了超过30%的利润。
1989年柯达公司把IT部门卖给IBM的决定,开创了巨型公司IT部门外包的先河,而双方签订的长达10年的合同似乎也暗示,此类外包业务中,服务商持久的生命力和强势品牌的稳定表现,在客户方的外包决策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就在不久前,惠普发布的高达30亿美元合同金额的宝洁公司的 IT外包定单和诺基亚外包定单,也说明了服务外包化这一趋势日益流行。2002年IBM成功并购普华永道,正是基于这一背景做出的决策,同时IBM也是全球最大的外包公司,其外包业务从1993年的“0”到现在的差不多200亿美元。
美国采购协会(APS)1997年的调查表明,年收入在8000万美元以上的公司外部采购服务增加了26%,信息技术服务的外部采购占全部外采费用的30%,人力资源服务占16%,市场和销售服务占14%,金融服务占11%。在欧洲,信息技术服务的外部采购也是增长最快的,主要国家有英国、法国和意大利。在日本,通商产业省(MITI)在1997年的调查表明,工作培训(占20.1%)、信息系统(占19.7%)、生产方法(占17.4%)、会计和税收(占14.0%)、研发(占13.7%)等服务项目是外采的主要项目。
同时,根据IDC公司的预测,包括人力资源、后勤、采购、工程、营销和销售功能的业务流程外包市场到2006年收入将达到1.2万亿美元,该市场2002年的收入是7120亿美元。由于美国在这一市场处于领先地位,美国将占全球业务流程外包市场60%的份额。
4、工业生产性服务业逐渐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近几十年来,工业生产性服务业在发达国家得到充分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这条产业链能够为企业提供从产品立项到产品营销与服务的全方位支持。无论是诸如IBM、HP等大公司的成功转型,还是小型企业的异军突起,都必须在这条产业链中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位置。工业生产性服务业作为货物生产或其他服务的投入而发挥着中间功能,它们提高了生产过程不同阶段产出价值和运行效率,被定义在包括上游(如可行性研究、风险资本、产品概念设计、市场研究等)、中游(如质量控制、会计、人事管理、法律、保险等)和下游的活动(如广告、物流、销售、人员培训等)。换句话说,工业生产性服务业贯穿于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社会再生产环节之中。一个生产企业在世界市场上保持竞争地位的关键是保持“上游”、“中游”和“下游”三个阶段的服务优势,因为贯穿于生产三个阶段的服务在产品价值链中开始胜过物质生产阶段。生产性服务,无论是“内化”服务(即企业内部提供的服务),还是“独立”服务(从企业外部购买的服务),都已经形成了生产者所生产的产品差异和增值的主要源泉。这条完整的产业链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市场经济非常必要的发展软环境,工业生产性服务业成为市场资源强大的调配器。
1975年,Browning和Singelman在对服务业进行功能性分类时,也提出了生产性服务业(Producer Services)概念,并认为生产性服务业包括金融、保险、法律工商服务、经济等具有知识密集和为客户提供专门性服务的行业。
Hubbard和Nutter(1982)、Daniels(1985)等人,认为服务业可分为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认为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领域是消费性服务业以外的服务领域,并将货物储存与分配、办公清洁和安全服务也包括在内。
Howells和Green(1986)认为生产性服务业包括保险、银行、金融和其他商业服务业,如广告和市场研究,以及职业和科学服务,如会计、法律服务、研究与开发等为其他公司提供的服务。
香港贸易发展局认为生产者服务包括专业服务、信息和中介服务、金融保险服务以及与贸易相关的服务。
我国政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十一五纲要》)中将生产性服务业分为交通运输业、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以上是一些学者和机构从服务活动的角度对生产性服务业的认识。
还有一些学者和机构从服务功能的角度对生产性服务业进行了定义。Gruble和Walker(1989)、Coffer(2000)认为生产性服务业不是直接用来消费,也不是直接可以产生效用的,它是一种中间投入而非最终产出,它扮演着一个中间连接的重要角色,用来生产其他的产品或服务。同时,他们还进一步指出,这些生产者大部分使用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作为主要的投入,因而他们的产出包含有大量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的服务,生产性服务能够促进生产专业化,扩大资本和知识密集型生产,从而提高劳动与其他生产要素的生产率。
Hansen(1990,1994)指出生产性服务业作为货物生产或其他服务的投入而发挥着中间功能,其定义包括上游的活动(如研发)和下游的活动(如市场)。美国商务部又进一步将这种中间功能的形态分为两类,一类是“联合生产性服务业”,总部与外国生产性服务业子公司之间的交易(占生产性服务业总量的10%);另外一类是“独立的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直接与国外厂商、私人企业、国外政府的合作(占生产性服务业总量的90%)。
我国学者钟韵、闫小培(2005)认为生产性服务业是为生产、商务活动和政府管理提供,而非直接向消费性服务的个体使用者提供的服务,它不直接参与生产或者物质转化,但又是任何工业生产环节中不可缺少的活动。
总体上来说,生产性服务业又称生产者服务业,在理论内涵上是指市场化的中间投入服务,即可用于商品和服务的进一步生产的非最终消费服务。生产性服务业是生产者在生产者服务业市场上购买的服务,是为生产、商务活动而非直接向个体消费者提供的服务。生产性服务也可理解为服务生产的外部化或者市场化,即企业内部的生产服务部门从企业分离和独立而去的发展趋势,分离和独立的目的是降低生产费用,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企业经营的专业化程度。
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趋势
1、工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模日益壮大
近十年来,工业生产性服务业是世界经济中增长幅度最快的行业,它已经成为外国投资的重点。以OECD国家为例,外国直接投资中服务业投资的总额明显高于制造业投资的总额,且主要集中在金融、商务服务、工业信息服务业中。据《2002年世界投资报告》,2001年,美国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中有 1/3投向了金融保险领域;欧盟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业主要在公共服务、媒体、金融等领域;日本跨国公司在英国的投资50%以上集中在金融保险部门。几乎在所有国家,服务业的表现都能影响经济增长的快慢,由于具有广泛的关联效应,更有效的服务业(金融、通信、国内运输和专业服务)可以提高整体经济绩效,这些行业共同发挥作用,对提高国内生产率至关重要。发达国家的经济主体已经从原来的制造业转换到服务业,其工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远远超出服务业的平均增长水平,发展速度非常引人注目。在OECD国家中,金融、保险、房地产及经营服务等生产性服务行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均超过了三分之一。
行业专家预计,工业生产性服务业在未来几年中将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以信息服务业为例,2001年,普华永道的信息技术咨询和服务的收入超过90亿美元;在德勤的咨询业务总体收入中,1/5来自信息技术咨询业务;在毕马威咨询公司,信息技术咨询业务创造的收入已超过了总收入的50%。新近汇总的“世界信息服务业销售额调查”结果显示,2002年世界信息服务行业销售总额为5362亿美元,比上年减少了0.6%,为实施世界信息服务业销售额调查以来的首次下跌。但是,根据美国高科技市场调查公司——Gartner公司公布的一份市场研究报告,世界信息技术服务业在2002年跌入低谷后,可望在 2003年开始缓慢复苏,公司预计,2003年世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收入仍将增长3.5%,达到5550亿美元。北美仍是世界最大的信息技术服务市场,其收入将达2615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47%;西欧市场规模将达1603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29%;日本的信息技术服务市场规模为701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12.6%;亚太地区(不包括日本)的市场规模将增长到308亿美元,占5.5%。报告同时指出,全球信息技术服务业在2004年将继续复苏,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到5840亿美元。同时根据IDC的统计报告,至2005年,全球信息技术服务总体市场规模将达到7000亿美元,其中信息技术咨询服务将占到50%。
2、工业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关系日趋紧密
制造业的国际营销网络的形成,就是聚集营销人才、进行研发产品、产品运输与储存、广告、保险、会计和法律服务等开发市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的每一环节都伴生服务需求。换句话说,工业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关系正在变得越来越密切,这主要表现是制造业的中间投入中服务的投入大量增加。在近10年间,多数OECD国家产品生产中的投入发生了变化:服务投入增长速度快于实物投入增长速度,同时,工业生产性服务业和某些经济活动特别是制造业的界线越来越模糊,经济活动由以制造为中心已经转向以服务为中心,最为明显的是通讯产品。同时,某些信息产品也可以像制造业一样进行批量生产。另一方面,制造业部门的功能也日趋服务化,主要表现为:一是该制造业部门的产品是为了提供某种服务而生产的,例如通讯和家电产品;二是随产品一同售出的有知识和技术服务;三是服务引导制造业部门的技术变革和产品创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像以往那样通过提供某种产品而在市场上占据主动获得大量利润的情况,已经很难出现,许多跨国企业已经认识到保持企业原有高额的利润率只有向服务型企业转型。近几年来,许多原有的制造型企业通过大规模的进入或兼并工业生产性服务业来整合原有的业务,如GE通过进入金融业为其客户提供贷款,来刺激其产品的销售;HP公司通过兼并服务性企业,从而能够为客户提供从硬件到软件,从销售到咨询的全套服务;IBM公司在90年代成功由制造型企业转型为服务型企业等均有力说明了工业生产性服务业与传统制造业的关系。
3、工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服务方式呈现虚拟化、网络化、外包化的趋势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工业生产性服务业的虚拟化、网络化成为可能,这种服务方式也日益凸显其优越性,促进企业智能化水平明显提高。在一个虚拟化的框架之中,高效地“整合”或“疏散”传统上认为的“内力”和“外力”资源,并让这些相关联的结构性要素发挥市场价值,充分体现企业的现有优势。
另外,企业要充分发挥核心竞争力,就必须把自己所不擅长的那部分业务外包出去从而更加聚焦于自己的核心业务,而相关的专业外包公司也能提供更加专业、优良的服务,降低企业的成本,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如美国著名的Nike公司,自己只生产其中最为关键的耐克鞋的气垫系统,而其余全部业务几乎都是由外部公司制造提供。凭借其独特的设计能力,耐克公司将主要精力集中于新产品的研发和市场营销上,在全球范围制造和销售Nike牌运动鞋,其产值以20% 的年递增率增长,在过去的7~8年间,耐克公司为股东赚取了超过30%的利润。
1989年柯达公司把IT部门卖给IBM的决定,开创了巨型公司IT部门外包的先河,而双方签订的长达10年的合同似乎也暗示,此类外包业务中,服务商持久的生命力和强势品牌的稳定表现,在客户方的外包决策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就在不久前,惠普发布的高达30亿美元合同金额的宝洁公司的 IT外包定单和诺基亚外包定单,也说明了服务外包化这一趋势日益流行。2002年IBM成功并购普华永道,正是基于这一背景做出的决策,同时IBM也是全球最大的外包公司,其外包业务从1993年的“0”到现在的差不多200亿美元。
美国采购协会(APS)1997年的调查表明,年收入在8000万美元以上的公司外部采购服务增加了26%,信息技术服务的外部采购占全部外采费用的30%,人力资源服务占16%,市场和销售服务占14%,金融服务占11%。在欧洲,信息技术服务的外部采购也是增长最快的,主要国家有英国、法国和意大利。在日本,通商产业省(MITI)在1997年的调查表明,工作培训(占20.1%)、信息系统(占19.7%)、生产方法(占17.4%)、会计和税收(占14.0%)、研发(占13.7%)等服务项目是外采的主要项目。
同时,根据IDC公司的预测,包括人力资源、后勤、采购、工程、营销和销售功能的业务流程外包市场到2006年收入将达到1.2万亿美元,该市场2002年的收入是7120亿美元。由于美国在这一市场处于领先地位,美国将占全球业务流程外包市场60%的份额。
4、工业生产性服务业逐渐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近几十年来,工业生产性服务业在发达国家得到充分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这条产业链能够为企业提供从产品立项到产品营销与服务的全方位支持。无论是诸如IBM、HP等大公司的成功转型,还是小型企业的异军突起,都必须在这条产业链中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位置。工业生产性服务业作为货物生产或其他服务的投入而发挥着中间功能,它们提高了生产过程不同阶段产出价值和运行效率,被定义在包括上游(如可行性研究、风险资本、产品概念设计、市场研究等)、中游(如质量控制、会计、人事管理、法律、保险等)和下游的活动(如广告、物流、销售、人员培训等)。换句话说,工业生产性服务业贯穿于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社会再生产环节之中。一个生产企业在世界市场上保持竞争地位的关键是保持“上游”、“中游”和“下游”三个阶段的服务优势,因为贯穿于生产三个阶段的服务在产品价值链中开始胜过物质生产阶段。生产性服务,无论是“内化”服务(即企业内部提供的服务),还是“独立”服务(从企业外部购买的服务),都已经形成了生产者所生产的产品差异和增值的主要源泉。这条完整的产业链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市场经济非常必要的发展软环境,工业生产性服务业成为市场资源强大的调配器。
与“金融,服务业,财经”相关的词条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