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量宽松发表评论(0)编辑词条
“定量宽松”是2004年由伯南克和前美联储理事会理事劳伦斯·梅耶等共同推出的、非常规的货币政策操作方式。它是伯南克等基于大萧条时期的研究而得出的非常规手段。当央行常规操作受到制约,难以帮助金融和实体经济恢复和增强流动性时,央行可以考虑定量地向政府或者私人部门直接注入流动性,以强烈地改变私人部门对汇率和利率的预期,刺激实体经济的复苏。
理论基础编辑本段回目录
传统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是稳定通货,但常常受到追求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和平衡国际收支等其他目标的困扰。而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可以分为数量工具、价格工具和其他工具等三类。数量工具的调控思路就是控制M0/M1/M2乃至更广义货币的供应量的调控方式,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逐渐被各国央行所放弃。价格工具的调控思路就是调控利率和汇率,由于根深蒂固的汇率浮动至上思维,主要国家都不同程度地采取浮动汇率制。其他工具的调控思路主要是央行必须关注通货膨胀预期、资产价格变动等中介目标,但这种思路不是太普遍。因此,总体而言,在次贷危机之前,各国央行的货币调控实质上就是调控利率,尤其是基准利率,对货币数量和汇率等的调控都比较少见。
作用及意义编辑本段回目录
无论央行定量操作的交易对手是财政、金融机构还是普通机构,定量宽松通常都能够使得交易对手的流动性迅速宽松;金融市场浮动利率和固定收益率曲线均整体下移;汇率因缺乏利率支撑也贬值;实体经济能够享受到利率更低、汇率更软、流动性更宽松带来的“廉价货币”的好处,因此,定量宽松是经济运行艰涩时的润滑剂。
美联储在次贷危机爆发后,迅速将联邦基金利率由5.25%削减至0-0.25%,依赖传统思维,货币政策已不可能再宽松。更糟糕的是,美联储反复调降的是短期基准利率,但中长期利率的下滑还需要通过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而美联储购入2年-10年期国债,使得美国国债固定收益率曲线整体下移,不需要经过漫长的货币政策传导。
美联储购入财政部的国债,克服了财政部救市资金不足的问题,也降低了国债销售困难甚至流拍的巨大风险。目前美国国债余额为11万亿美元,根据奥巴马政府的预算,2009财年的财政赤字将达到1.75万亿美元,美国财政部年内仍需通过发债筹资约2万亿美元。但糟糕的是,目前境外投资者持有的美国国债出现环比下降,美国国内机构和居民则缺乏足够的净储蓄去购买国债,在这样的背景下,美联储和财政部联手进行定量宽松,是不得已的选择。
政策效果评价编辑本段回目录
美联储“恶性”透支自身信用
美联储施行此种操作,政策效果相当复杂。
如果美联储的交易对手是美国财政部,操作可以使财政部能够定量筹资,并得以实施奥巴马的大规模经济复兴和再投资计划(ERRA,Economic Recovery and Reinvestment Act)。如果美联储的交易对手是MBS的债权人,可以帮助MBS债权人摆脱不良资产并获得流动性。如果美联储的交易对手是机构债的债权人,那么这些金融或商业机构将能够恢复流动性。因此,美联储是向财政部、金融机构还是实体经济注入了流动性,取决于谁是美联储实施定量宽松的交易对手。相信美国财政部、金融机构和大型企业,甚至居民部门,都会不同程度地直接得益于定量宽松所注入的流动性。
美联储购入美国国债、MBS或者机构债之后,其资产平衡表上,资产项将立刻增加上述资产,但是负债项也同步膨胀。这意味着美联储总体财务状况的恶化。如果美联储购入资产后,在负债项增加的是广义货币M2,那就意味着央行向交易对手直接信贷。如果负债项增加的是基础货币,例如金融机构在美联储的超额准备金,那就意味着央行向交易对手提供基础货币,而基础货币具有乘数效应。在理论和实践上,美联储都很难大规模向交易对手提供现钞。美联储对会计账目的不同处理方式,将决定定量宽松注入的流动性的形态,并决定扩张的效果。
定量宽松之后,美联储购入的资产可能受到价格上的支撑。这种价格支撑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市场上可供交易的资产存量的收缩;二是市场上资金供应的增加;三是公众预期的增强。因此,美联储购入中长期国债、MBS或者机构债之后,上述资产价格会暂时坚挺,并且收益率下降。同时,利率的下降往往带来汇率贬值。
但是,定量宽松会“恶性”透支美联储的信用。这种“恶性”体现在两方面。首先,美联储在资本金没有任何变动的背景下,资产负债规模绝对膨胀,资本充足率会更低。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已经由2008年9月的8000亿美元左右,膨胀到2008年年底的2.3万亿美元左右。考虑到美联储今年的定量宽松操作规模,2009年底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可能膨胀至3.4万亿美元。其次,定量宽松带来美联储负债项(基础货币或者广义货币等“准美元”)的膨胀,而对应的资产项可能是MBS或者机构债等“有毒资产”,这意味着美联储的财务结构更脆弱、更恶化。反复运用定量宽松必然导致国际社会对美元的信心动摇。
可能引发“廉价货币”竞争
美联储的定量宽松政策,给全球金融体系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
定量宽松对美国资产的境外持有人影响复杂。以中国为例,截止到2008年底,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为1.95万亿美元,可能有1.2 万亿美元为美元资产,包括美国国债、“两房”债券、金融债和机构债等。这次美联储和财政部之间的交易,使得美国国债价格上升,中国外汇储备中的美国国债部分浮盈;同时,美元利率和汇率走软,又使得中国外汇储备中的美国国债预期利息收益减少,折合成人民币的储备存量浮亏。两相抵消,效果复杂。但无论如何,只要中东和东亚开始不再增持甚至减持美国国债等美元资产,这些资产的价格迟早必然下跌。问题的关键在于美国经济本身。目前美元资产的境外债权人仍然只能忍受。
定量宽松直接扩大了美元存量,低利率低汇率有利于美国实体经济和和贸易的改善。但是,如果欧洲国家或者日本也效仿进行定量宽松,全球央行可能展开“廉价货币”竞争,国际货币的供应可能失控。考虑到人民币不是资本账户下的可兑换货币,也不是充分国际化的货币,我国难以直接采取“廉价人民币”的竞争策略。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美联储的定量宽松没有直接影响到流通中美国国债的存量,也没有直接影响到境外债权人持有的美国国债。但未来情况如何,取决于美国央行和财政在国家信用透支到极限之前,美国经济能否出现实质性的复苏。如果美国经济能够有序复苏,那么美联储未来同样可以进行“定量紧缩”操作,要求财政部等回购危机期间美联储购入的国债、MBS或机构债。该操作将导致市场上美元资产存量增加和美元流动性减少,因此美元资产价格下跌,利率和汇率随之上升,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规模也会随之收缩。但如果美国经济复苏非常迟缓,那么持续的定量宽松可能使美国财政和央行的信用双双恶化,极端情况是美联储物无力再进行大量窖藏行为,包括美国国债在内的美元资产陷入债务重组。
与“货币政策,定量宽松,QE1”相关的词条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1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