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商务会员钢材特钢不锈炉料铁矿废钢煤焦铁合金有色化工水泥财经指数人才会展钢厂海外研究统计数据手机期货论坛百科搜索导航短信English
登录 注册

按字母顺序浏览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热门关键字: 螺纹钢 铁矿石 电炉 炼钢 合金钢 转炉 结构钢
钢铁百科 - 钢之家

沙巴州发表评论(0)编辑词条

    沙巴州(Sabah),是马来西亚中的其中一个联邦国家。位于东马,在婆罗洲的北部,以前被称为北婆罗洲(North Borneo),在 1881 年开始被英国人统治,直到 1963 年 8 月 31 日独立。仅仅 16 天后,1963 年 9 月 16 日,北婆罗洲建立沙巴国,与马来亚国、砂拉越国和新加坡国,共同组成独立的马来西亚。
    沙巴享有风下之地(Land Below The Wind)或是风下之乡之美誉,原因是沙巴的位置在饱受台风肆虐的菲律宾之南,但台风不会经过这里。沙巴首府为亚庇,前名为 Jesselton。其他主要城镇有山打根、斗湖、根地咬、保佛、古达、仙本那、拿笃、斗亚兰、吧巴、实必丹、丹南、兰脑、吉打毛律、万劳等。纳闽在 1984 年由哈里士领导的人民党组成的沙巴政府交给了联邦政府,现为联邦直辖区,也是大马的唯一的岸外金融中心。
    沙巴人分为三大民族:华人、卡达山人和巴瑶人,分别使用华语、英语、卡达山话和马来语。
    沙巴是“东马”婆罗洲上的一座乐园,在这里可以登马来西亚第一高峰、漂流、丛林探险,当然少不了的就是在东南部的诗巴丹潜水。

目录

[显示全部]

历史编辑本段回目录

    由于缺少正式的官方历史文件纪录,沙巴早期的历史比较模糊,也只能由一些国外的纪录及考古学家所发现的考古证据来考证。沙巴博物馆收藏了关与这方面的资料。
    名称由来

    相传沙巴西面海岸的居民喜欢种植一种称为“Pisang Saba”的香蕉。这种香蕉成为远近驰名的特产,于是人们便把这里称为“Sabah”。另一个说法是,因为沙巴处于北半球的台风地带以南,不受台风的干扰,故被称为“风下之乡”(Land Below The Wind),吸引那些到苏禄群岛经商的回教商人停驻以避台风;而在阿拉伯语,“风下之乡”被称为Zir-e Bad,发音接近“Sabah”。
    早在 15 世纪,文莱和菲律宾南部一带的商人已经把这个地方称为沙巴。然而,英国人于 1881 年统治沙巴后,就把地名改为北婆罗洲(North Borneo)。直至 1963 年,沙巴成为马来西亚联邦的一分子,才恢复固有名称。
    文莱帝国

    在第七世纪,有一个定居的社会名为 Vijayapura,向三佛齐帝国进贡,被认定是当时已存在于婆罗洲东北海岸附近的文莱帝国的最早封地。另一个让人怀疑是否确实存在的王国是第九世纪的渤泥(Po—ni)。学者认为,渤泥位于文莱河口,并且是文莱苏丹国的前身。在文莱统治者开始接受伊斯兰教之后,成立了文莱苏丹国。在第五任苏丹博尔基亚于 1473 年至 1524 年间的统治下,文莱苏丹国的领海延伸到沙巴、北方的苏禄群岛和马尼拉,以及南方的砂拉越一直到婆罗洲岛南端的马辰。在 1658 年,文莱苏丹将婆罗洲北部和东部的一部分割让给苏禄苏丹,以答谢协助弭平文莱苏丹国的一场内战。在 1749 年,婆罗洲苏丹国将菲律宾巴拉望省南部割让给西班牙。
    据记载,沙巴早在公元 6 世纪就和中国有经济来往,在沙巴博物馆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瓮,足证沙巴与中国的关系源远流长。当时中国商人来这里多是为了香料、木材、燕窝等等。中国各朝代古书、史书中都有渤泥的记载,可见当时中国人已经踏足婆罗洲了,甚至在中国南京还保留着明朝渤泥国王的坟墓。
    英属北婆罗洲

    1761 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官员亚历山大·达尔林普尔与苏禄苏丹缔结协议,允许他在峇兰巴雁岛设立贸易站,但由于该项计划在 1805 年 11 月遭到失败,使得岛屿和站点均被英国所舍弃。
    1846 年,文莱苏丹将位于北婆西海岸的纳闽岛(Labuan)割让给英国,而后者于 1848 年成为英属皇家殖民地。几经转移,北婆罗洲的所有权最后流落到阿尔弗雷德·登特手中,并由他在 1881 年成立了英属北婆罗洲临时协会有限公司(British North Borneo Provisional Association Limited)。
    1882 年,英属北婆罗洲特许公司成立,以古达为特许公司初始之总部,后于 1883 年将总部迁往山打根。
    1885 年,英国、西班牙和德国签订了马德里议定书,承认西班牙在苏禄群岛的主权,以交换西班牙放弃对北婆罗洲的主张。
    1888 年,北婆罗洲成为英国的保护领。
    1963 年 8 月 31 日,北婆罗洲被英国予以自治地位,但并未从法律上获得正式独立,其国防、外交、财政、内政等事务仍由英国政府所掌管。
    日本占领到独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于 1942 年 1 月 1 日登陆纳闽,并继续入侵北婆罗洲的其他地区。1942 年到 1945 年,日本军队占领马来亚、北婆罗洲和砂拉越,连同这座岛屿的大部分地区。日军完全占领沙巴后,当地人组织了抗日组织“神山游击队”,由郭益南(Albert Kwok)建立;而在古达,另一支游击队由敦姆斯达发(Tun Datu Mustapha)建立。1943 年 10 月 10 日,郭益南的部队开始与日军交战。亚庇市的亚庇国际机场正对面有一座 Petagas 战争纪念碑。
    盟军的轰炸摧毁了大多数城镇,山打根被夷为平地。山打根曾有一座由日本人所管理的残酷的战俘营,用来关押在北婆罗州的澳大利亚与英国战俘。囚犯遭受惨无人道的待遇,而且盟军轰炸使得日本人将战俘营搬迁到内陆的兰瑙,有 260 公里之遥。当时所有的战俘犯人数量已减少到 2504 人,被迫展开恶名昭彰的山打根死亡行军(Sandakan Death March)。几乎所有的战俘都在这场行军中死亡,只有六名澳大利亚人逃跑幸存。1945 年 9 月 10 日战争结束。
    日本投降后,北婆罗洲由英国军政府(British Military Administration)所管理,1946 年成为英国海外领地。北婆罗洲的首都由山打根迁至亚庇。英国继续统治北婆罗洲直到 1963 年 8 月 31 日,北婆罗洲摆脱英国统治独立。之后是一段过渡时期,英属北婆罗洲总督留在北婆罗洲至 1963 年 9 月 16 日,即马来西亚联邦成立为止。
    马来西亚联邦

    1963 年 8 月 31 日北婆罗洲取得自治。1962 年,成立科博德委员会(Cobbold Commission),以确定沙巴和砂拉越人民支持组成联邦的方案,该委员会发现这个方案受到人民普遍支持。沙巴的多数族裔社群领袖,由敦穆斯塔法(Tun Mustapha)代表穆斯林,敦福阿德斯蒂芬斯(Tun Fuad Stephens)代表非穆斯林土著,丘锡州代表华人,到最后表示支持这个组成联邦的方案。
    1963 年 9 月 16 日,北婆罗洲在此后称为沙巴,与马来亚、砂拉越和新加坡,共同组成独立的马来西亚。
    从马来西亚组成之前,一直到 1966 年,印度尼西亚对于英国在背后撑腰的马来亚和后来的马来西亚政府采取敌对的政策。这种不宣而战源自于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他认定这是英国扩大在该地区的影响力,打算夺取整个婆罗洲,归在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统治之下。
    敦福阿德斯蒂芬斯成为沙巴州第一位首席部长。第一任州元首是敦穆斯塔法。沙巴在 1967 年举行了第一次州选举。直到 2008 年,共举行过 11 届的州议会选举,国民阵线一直在该州稳定执政。截至 2009 年,沙巴曾有 13 位首席部长,9 位不同的州元首。从 1970 年开始,由于在菲律宾棉兰老岛发生摩洛人叛乱,当地的难民陆续抵达沙巴。

地理编辑本段回目录

    沙巴州面积大约 72,500 平方公里,海岸线长 1,440 公里,沙巴州在地图上看似一个狗头,三面环海,首府是亚庇(Kota Kinabalu),沙巴州东北部与菲律宾为邻,面向苏禄海(Sulu Sea),东部南部是印尼苏拉维西(Sulawesi)及加里曼丹(Kalimantan),面向苏拉威西海,也称西里伯斯海(Celebes Sea),东南部与文莱及砂拉越州为邻,西部面向南中国海。
    沙巴境内最长的河流是京那巴当岸河(Kinabatangan River),最高的山是神山。

    亚庇(Kota Kinabalu)

    曾译作哥打京那峇鲁,沙巴州的首府。属于肥沃的低地平原,大部分的商业贸易活动以及州行政工作皆集中在这里。亚庇是进入马来西亚的“东方之门”,此地的机场提供直飞文莱、香港、菲律宾、新加坡、韩国、印度尼西亚及台湾。
    斗湖(Tawau)
  沙巴州第三大城市。也是斗湖区的行政中心。斗湖位于沙巴东南部,面向苏拉威西海,后靠内陆山脉。市镇分成 3 区:沙宾都,发佳和旧斗湖。
  山打根(Sandakan)
    沙巴东海岸的一个小城市,人口约 30 万人。山打根曾经吸引了大批的香港人到来做生意,加上景貌相似,有“小香港”之称,也是沙巴州内唯一以广东话为主的城市,香港明星冯宝宝就是在山打根的新加坡街出生的。
    根地咬(keningau)
    (马来语:Keningau)是座落在马来西亚沙巴州内陆省的一座城镇,是内陆省七个县中最大的县市之一,也曾经是英国殖民地和二战日军的重要行政中心。
    拿笃(Lahad Datu)
  马来西亚沙巴州斗湖行政区的一个县城,是一个被可可和油棕园围绕着的农耕埠,同时也是进入丹浓谷保护区,踏缤野生动物保护区,以及往南面马岱山洞的门槛。
仙本那(Semporna)
  在巴夭语和马来语中,Semporna 字面意思为“完美的”。城镇被海水包围着,仙本那和它的附属海岛就像是一个现实世界中的梦境之岛。仙本那(Semporna)原本只是一座小渔村,不过,现在它已发展成为著名的海底世界旅游中心了。

经济编辑本段回目录

    沙巴的经济传统上大量出口热带龙脑香木材,但随著自然森林以惊人速度枯竭,人们做出许多生态努力,以挽救仅存的自然雨林领域,这是在 1982 年初开始达成,透过森林保护方法,特别是率先由山打根森林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收集不同种类的大叶相思种子,并种植到试点地区;但是,油棕已成为农民选择种植的经济作物。沙巴经济的其他重要农产品,包括橡胶和可可。旅游是目前的第二大经济来源。还有其他如海鲜和蔬菜的出口。
    在 1970 年,沙巴名列马来西亚联邦最富裕的州属之一,其平均国民生产毛额仅次于雪兰莪(当时包括吉隆坡在内)。然而,尽管拥有巨大的自然资源,沙巴是马来西亚目前最贫穷的州属。现在的平均所得是全国最低,而且比起西马,沙巴的生活开销相对较高。2000 年沙巴的失业率是 5.6%,成为马来西亚失业率最高的州属,几乎达到马来西亚全国平均值 3.1% 的两倍。沙巴具有全国最高的贫穷率,达 16%,超过全国平均值的三倍。由于缺乏可提供就业机会给专业人员和高度熟练的劳动力,大量沙巴人迁移或实际上搬到马来西亚半岛、新加坡、澳大利亚和美国。有部分问题出自州政府和联邦政府之间不公平的资源分配,以及大量来自印尼、菲律宾,甚至中国和东帝汶的非法移民,其人口估计为五十万人。由于大量土地已种植油棕,产业并不充分机械化,它是高度依赖持有工作准证的移民以及非法移民。2004 年,贫穷程度恶化到 22%。然而,在州政府与联邦政府的援助,以及联合国和这些非法移民来源国政府的主动协商之下,已采取若干措施帮助沙巴缓慢地克服这些危机。
    出台的第九大马计划已拨款马币 16.908 亿令吉给沙巴,这是国内仅次于砂拉越州的分配金额,但这仅占国家总预算的 8%,但沙巴人口超过全国 13%,而面积超过全国 25%。这显然带有歧视,已导致沙巴州拥有马来西亚最多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民,并低于印度尼西亚的贫困率,根据 2004 年联合国的数字,跟亚齐和缅甸处在同一水平。
    这笔资金将用来改善沙巴州的农村地区,提升该州的交通运输和公用事业基础设施,并促进沙巴经济。政府已把重点放在有可能成为沙巴经济增长引擎的三个主要领域:农业、制造业和旅游业。

交通编辑本段回目录

    沙巴的交通还不算发达,公路网虽然普遍,乘搭巴士是可以到达各大小城镇,但是有些地方还是需要用船或四轮驱动车才能到达,普通小车轿车没有办法进入,造成偏远地方的人民教育和医疗设备较落后,水电供应不足,很多时候还需要动用直升机以飞到内陆地区,将病人送到大医院以进行救济。
    陆路
    在沙巴各大城市,都流行着迷你巴士(mini bus),或者华人开的私人出租车,当中业者水准参差不齐,还有一些霸王车。以前在亚庇、斗亚兰、兵南邦、丹容亚路各有三家比较大型的巴士公司既(Tuaran United Transport,TUT,Penampang United Transport,PUT 还有 Luen Tong)在服务,现只剩下 PUT 在了。在亚庇市区成功卫星市那里,也可以乘搭长途巴士或的士(出租车)去到山打根、斗湖、根地咬、兰脑、砂拉越州的老越等地方。
    航空
    乘搭飞机也是很多人的选择之一,这里的航空公司主要是马航及亚航。差不多每个城镇都有自己的飞机场,可是由于陆上交通的发达,有些已经荒废了。亚庇的国际机场是全国第二繁忙的飞机场,有直飞中国大陆、台湾地区、日本、菲律宾等国际航线。
    火车
    沙巴还保留著婆罗洲唯一的铁轨,虽然它的光辉日子已不再,但是一些居民还是会搭火车到市区来。现西里伯斯海在也用作观光用途,让游客一睹沙巴乡区的风景北婆罗洲铁道局。

人口编辑本段回目录

    2010 年沙巴州人口为 3,120,040 人,为马来西亚人口第三多的州属,仅次于雪兰莪及柔佛。由于从菲律宾南部省份进入的非法移民人数众多,沙巴成为马国人口成长率最高的州属之一。其族群结构如下:
    杜顺人:17.8%
    马来人:13.5%
    华人:11.2%
    巴瑶族:13.4%
    其他居民为 61 万外国人(当中包括 23 万持有合法证件的劳工和 31 万无合法证件入境居留者等等)。
    沙巴人民分为 32 个官方承认的族群。最大的非土著族群是华人(13.2%)。在沙巴最主要的汉语方言是客家话,其次是粤语和福建话(闽南话)。在沙巴大多数华人都集中在大城市和城镇,即亚庇、山打根和斗湖等地。最大的土著民族是杜顺人,其次是巴瑶族和毛律人(Murut)。华人是在十九世纪时才大量移民来到这里,主要是客家人、广府人、潮州人、闽南人、海南人及一些二十世纪来的天津人 、河北人。相较于马来西亚其他州属,沙巴的印度人和其他南亚裔群体规模非常小。科科斯人(Cocos)是居住在沙巴州的少数族群,特别是在斗湖省。总的来说,所有来自沙巴的人被称为“沙巴人”,他们也自我认同这个称呼。

语言编辑本段回目录

    各族群都有其各自的语文,因属大马,马来文与马来语为官方语文,也是马来人及莘莘学子的主要书写与沟通语文。但就学于八十年代初或以前(大马教育文凭取代英国普通教育文凭之前)的沙巴子民仍多以英文书写、沟通。原住民—卡达山与杜顺族普遍都以卡达山文,马来文或英文沟通。华人就其籍贯方言沟通,但客家语为各地的主流方言(小香港—山打根例外以粤语为主),年轻学子已大部分屏弃方言沟通而常用华语(通称新马华语)。

政治编辑本段回目录

    州内最高统治者为州元首(Yang Dipertua Negeri),接下来是州首席部长以及他所领导的内阁。

教育编辑本段回目录

    大学、大专

    沙巴大学坐落在离亚庇市区 20 分钟实邦加湾(Sepangar Bay)小山丘上,风景怡人,是全马环境最漂亮的大学。成立于 1994 年国阵掌权过后,目的是要为沙巴州子民提供良好的教育。在纳闽设有分校。
崇正学院(Institute Sinaran),前身为沙巴崇正中学大学先修班。

    华文教育

    州内有九间华文独立中学,完全由当地的华社承办,政府每年都会拨款,但是主要的经济支柱还是华人社团。九间独中分别是亚庇的沙巴崇正中学、亚庇的亚庇建国中学、斗湖巴华中学、山打根的育源中学、古达的古达培正中学、吧巴的吧巴中学、保佛的保佛中学、拿笃的拿笃中学以及丹南的丹南崇正中学。

文化编辑本段回目录

    州内最主要的庆典如下
    丰收节(Pesta Kaamatan/Tadau Kaamatan),是当地土著庆祝丰收感谢神明的节日,庆典一共历时一个月,就是在五月 30~31 日是高潮,也是州内及纳闽的公共假期
    华人的农历新年
    回教徒的开斋节
    以及各个宗教的庆典
    民间的学校,社团也有自己主办格式各样的文化活动,好比如崇正中学的崇正之夜文艺晚会。

与“地理,马拉西亚”相关的词条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地理 马拉西亚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您希望联系哪位客服?(单击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