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商务会员钢材特钢不锈炉料铁矿废钢煤焦铁合金有色化工水泥财经指数人才会展钢厂海外研究统计数据手机期货论坛百科搜索导航短信English
欢迎你,匿名用户 退出

按字母顺序浏览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热门关键字: 螺纹钢 铁矿石 电炉 炼钢 合金钢 转炉 结构钢
钢铁百科 - 钢之家

颍水发表评论(0)编辑词条

古老的颍水,发源于中岳嵩山,迤逦东下,流经河南登封、禹州、许昌、临颍、周口、颍上、阜阳汇入淮河,为淮河第一大支流。

目录

概述编辑本段回目录

  许由洗耳是在颍水之滨。颍水的主河道离此不远,附近嵩山、箕山上的水像少林河、书院河皆汇流入颍水。也算是颍水的支流,或者说就是颍水的源头之一。   颍水上重要的设施有禹州白沙水库等大型水利设施,为当地带来的巨大收益。同时有白沙  颍水河畔
湖、巢父洞、橡胶坝水库、洗耳台、张良洞、颍湖等旅游景点。也是历史上文化滥觞之地。《水经.颍水注》:「颍水自竭东迳阳翟故城北,夏禹始封于此为夏国」。 阳翟即今禹州市。得名的有颍川、临颍、颍州、颍上、颍口等众多重要的历史城市。   许由洗耳是在颍水之滨。颍水的主河道离此不远,附近嵩山、箕山上的水像少林河、书院河皆汇流入颍水。也算是颍水的支流,或者说就是颍水的源头之一。   颍水上重要的设施有禹州白沙水库等大型水利设施,为当地带来的巨大收益。同时有白沙湖、巢父洞、橡胶坝水库、洗耳台、张良洞、颍湖等旅游景点。
编辑本段景点介绍
综述
  古老的颍河,发源于中岳嵩山,迤逦东下,横贯禹州全境。流经今日的禹州市区附近,折向东北,像一条碧玉般的彩带,环绕半个禹州城。就在这段长约三公里的颍河河道旁,巢父洞、水上乐园、橡胶坝水库、清颍桥、洗耳台、水镜庙、张良洞等,古迹新景,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颍河两岸。游客从各地纷至沓来,到此访幽怀古,探奇揽胜。此地已成为今日禹州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巢父洞
  巢父,上古传说中的人物,是一位有德之士。帝尧十分敬重他的才德,就想把帝位禅让于他。巢父不愿做官,就悄悄地跑到颍河岸边,在一棵大树上筑巢而居,巢父的名字也因此而得。一天,他牵着牛犊在河边饮水,看到许由在河边用力洗自己的耳朵,他问清个中缘由之后,怕玷污了自己牛犊的的嘴巴,就牵着牛犊到上游的小溪去饮水,后人将这条小溪称为“犊水”,就是今日禹州境内源于具茨山脉的颍水支流——犊水河。犊水所流经的沟壑叫“犊水沟”,沟的西岸有一石穴,相传为巢父牧耕临时休息之地  颍水
,这就是“巢父洞”。洞的下面有一个丈许深的潭,潭水清澈见底。对面岸上自东向西有一长约数丈的青石平台,覆盖于潭上。这个青石平台叫做“琴床”,相传为巢父弹琴之地。巢父洞的西南约200米处有一土岭,传说为巢父牧犊的地方,后人称之为“牧岭”。巢父洞的右上方原先有瓦屋数间,四周广植花草树木,名为
犊水园
  为清代建筑,现已不存。巢父洞内现在较为宽敞,能容纳数人驻足。据旧县志记载: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禹州人周德滋,为弘扬巢父的高风亮节,将原先仅容一人的洞穴,加以深凿拓宽,并在洞内的后壁处砌一石桌,石桌上立有石碑一块,石碑上刻有“陶唐巢父”四个字。洞门用青砖砌成,门额上有一青石匾,石匾上有“巢父洞”三个大字。洞外的崖上松柏挺拔,苍翠欲滴。春夏之际,绿草如茵,鸟语花香,令人流连忘返。
橡胶坝水库
  沿环城路到城西北隅,今市人民医院及水厂西面,就到了中国第一座大型氯丁橡胶坝水库的所在地。颍河干流流经禹州市北关附近,原本宽畅的河道在此陡然变窄,陡峭的河岸,形成天然坝基。1971年,当时的禹县人民政府,动员数万民工拦河筑坝,历经三年,橡胶坝水库胜利峻工。?   橡胶坝全长114米,拦水高度为8米,坝体由多层维尼纶布和氯丁橡胶粘合而成。橡胶袋内可注水2300立方米,坝体可随注入或排出储水能上下升降3.5米,涝时降坝泄洪,旱时升坝蓄水。库区水源来自涌泉河、潘家河、磨河、下宋河、天井河、书堂河、犊水河及颍河干流。最大库容为480万立方米,汇聚水面749亩,可供市区生活、工业用水。胶坝蓄水使坝上河段水位上涨,数华里的河面可以通航,广阔的水面为发展淡水养殖业,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橡胶坝水库的建成,不仅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别具一格的橡胶坝建筑,成为颍河一大景观。坝内库水烟波浩淼,水天一色,泛舟于此,仿佛置身于昆明湖上。胶坝下有八米落差的河水,自坝上翻涌而出,沿坝体飞泻而下,宛如高峡飞瀑。大坝两端绿树成荫,花草茂盛。南岸建有一座仿古五角凉亭,既可乘凉消暑,亦可凭栏远眺,浏览颍河风光。整个库区景色宜人,犹如天然公园。橡胶坝水库自建成之日起,就成为禹州人民趋之若鹜的游览胜地。
洗耳台
  传说在上古时期的帝尧时代,有一位才学高深、志德操守十分高洁的隐士许由。他淡泊名利,绝意仕途,过着隐居躬耕的生活。帝尧因敬重他的才德,就有意把帝位禅让于他。听到此消息后,就不辞而别,隐居箕山。帝尧看到他实在不愿做皇帝,就又任命他为九州长。许由认为尧的话脏了自己的耳朵,就跑到颍水(即今天的颍河)边,用瓢舀水清洗耳朵,以示自己的清高。而后他把瓢挂在颍河南岸的崖壁上,再度遁入箕山(今禹州市西北部的箕山),躬耕至死。后人出于对他的敬仰,就把颍河南岸许由洗耳挂瓢的地方,叫做“许由洗耳处”。并在此建起了一座六尺见方的高台,名曰“洗耳台”。台东壁上方嵌有青石一块,上面刻有“许由洗耳台”五个大字。此台建国初期尚存,后因岁月沧桑,荡然无存。但历代文人吟咏此事的诗文有许多,仅录选清代甄汝舟的一首五言诗以飨读者:   许由挂瓢处   隐士欲逃名,后世传佳话。   何如竟潜踪,并此瓢不挂。
清颍桥
  清颍桥,俗称漫水桥,位于北城门外的颍河上。此桥始建于明代,民国以前为禹州通往长葛、新郑及禹境北部的主要通道。明清时期屡毁屡建。清颍桥桥高2米,宽5.5米,共32孔。桥为青石结构,以青石礅和铁拉柱为基,上以青石板为棚架。解放初期,曾对该桥维修加固一次。1959年因修人造“北海”,桥面青石板大部分被拆掉。1963年,因白沙水库放水过大,“北海”海堤被冲毁,县政府又重修该桥。现在清颍桥的两端已填土为田,仅残存15孔。眼下,清颍桥一带已成为禹州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  颍水
场所。置身桥上,从磨损得光滑圆润而又凸凹不平的青石桥面,可以体味到岁月的沧桑。翘首东望,单跨度为80米的现代化双曲拱公路大桥,像一道彩虹横跨于颍河两岸,与古老的清颍桥形成了鲜明的时代反差。向西看,橡胶坝如一条巨龙横卧于百米河床,从坝上翻涌而下的河水,如银河倒挂,煞是好看。颍河在清颍桥一带河谷宽畅,水流平缓,浅滩沙洲密布。沙洲上绿草如茵,野花点点。浅水汩汩流经的地方,鱼虾清晰可见。岸边的草丛里,蟹穴、鳝窝随处可见。游人在此,或摸鱼捉虾,逮鳝掏蟹;或坐卧草滩,观水鸟,看流云。来到清颍桥畔,仿佛置身于仙境福地之中,心中的一切烦恼和不快,都被颍河碧波荡涤得一干二净。
水镜洞与水镜庙
  今市中医院后面,有一高阜处,下临颍河,远望具茨,这便是三国名隐司马徽晚年躬耕讲学的地方。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三国时有位“水镜先生”,他善于识人,评人中肯,却从不对人评头论足,唯独对诸葛亮、庞统赞誉有加。他就是颍川名士司马徽。司马徽,字德操,他终生不仕,隐居山野,固守清贫。重视道德修养,严于律己,宽诚待人。年轻时为避战乱而客居荆襄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和庞统等人。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南征刘表,司马徽被曹操所掳获,他不愿事曹,就返回阳翟故里,在颍水之滨掘穴而居,过着淡泊宁静的生活,不久就染病身亡。后人为了纪念他,就把他住过的土洞命名为“水镜洞”,在他教书的地方,建起了“水镜先生庙”。“水镜洞”与“水镜先生庙”原先是一组古建筑,亭台殿阁,曲径回廊。如今只剩下一座大殿,三间卷棚。大殿顶脊镶嵌着一片绿色琉璃瓦,关于这片瓦,还有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   刘备因司马徽之推荐,得到徐庶、庞统、诸葛亮等盖世奇才,终于独霸一方,三分天下,他不忘司马徽举荐之功,就赐给他金钱数万,让他在故里营宅置产。司马徽回到故乡后,见颍河河水湍急,父老乡亲过河不便,就将刘备所赠钱物拿出一大部分,在颍河上修建了两座坚固宽畅的石桥,剩余的钱修了一座书院,并亲自讲学,培养人才。他自己则在书院附近的颍河边,掘洞建庵而居。后来刘备派人询问他的生活状况,司马徽便将建书院时剩下的一块琉璃瓦放在草庵上,然后写信告诉刘备,说自己的府第“高耸颍畔,一片金壁辉煌”。人们为表彰其无私奉献的精神,在修建水镜先生庙时,采用了这种“一片琉璃瓦”的样式。以后历经修葺,沿袭不变。据说,许多州官、县官上任前,都先到水镜庙拜谒水镜先生,表示要效法先古,矢志清廉,然后才去衙门报到。由此可见,水镜先生的品德多么受人尊崇。
张良洞
  张良洞,又叫留侯洞、子房洞,位于禹州市东关外一华里处的颍河东岸。据说张良幼年时曾在城东颍河之滨的书塾内读书学习,因此禹州百姓于金朝正大四年(1227年),在城东一里处的颍河东岸,就崖建成三条洞殿,称为张良洞。明代知州徐明善又加以重修和增建。到了清代,禹州的地方官、绅、商、民又曾多次修缮扩建。现在的留侯洞自北向南,依次建有砖石结构的八角凉亭三座,上覆古瓦,挑角起脊,古朴雅致。留侯洞近年由禹州民间集资整修一新。全洞青砖拱券,深丈二,宽九尺,内塑张良金身一尊,香火颇盛。传说张良助刘邦建立西汉王朝以后,功成身退,潜心修炼,后经其师黄石公点化,得道成仙。所以民间许多人把张良奉为神明,顶礼膜拜,以致洞内常年烟雾缭绕,为张良洞增添几分神秘气氛。   紧邻张良洞,又有一条同样大小的砖券洞。洞额上嵌有石匾一块,上刻“訾仙洞”三字。据说,武当派掌门马钰真人的师弟訾桓道长,因敬佩留侯张良,就隐居于此,为张良供奉烟火。他潜心学习赤松子、黄石公、张良的道教学说,勤修苦练,后来也得道成仙。后人有感于他佑护张良神位,学道修身矢志不移,就在他居住修炼的洞内为他塑像,把他尊称为“訾仙”,故而此洞被命名为“訾仙洞”。   在张良洞的附近,还有一条建筑格局与其它两洞相同的洞殿,这就是张良恩师黄石公的祭洞,人们称之为“黄石公洞”。内有黄石公塑像一尊。在《史记·留侯世家》中,司马迁就把黄石公描写得极为神秘。他在圯桥赠《太公兵法》与张良,使张良受益匪浅。后张良辅佐刘邦,成就不世伟业。圯桥别时,黄石公预言13年后,方与张良相见。张良后来随刘邦转战济北,遇一黄石,就取回敬祀,死后与自己并葬,黄石公之名即由此而得。民间有许多人把黄石公视为神灵,特在留侯洞附近为他开辟洞殿,与张良一同供奉,以表达对他授业张良的崇敬之情。   以张良洞为首的一组古朴典雅的洞殿式建筑,完全沿河岸修建于崖壁之上,虽无雕梁画栋,飞檐斗拱,但古色古香,别有一番韵味。因此,留侯洞的景致自古以来就倍受人们的青睐,被列为旧禹州八景之首,名曰“东里春游”。
颍水春耕
  颍水春耕是登封八景之一颍河两岸,多为梯田,每年春耕开始时,农夫在颍水河畔耕田种地,耕牛拉犁前边走,农夫扶犁后边行,扬鞭驱犊,南耕北耘,人畜倒影,置于水中,好象一幅天然的春耕图案,煞是好看。人们于是把这个地方称为颍水春耕。 相传,春秋之时,郑国有一大夫,名叫颍考叔,担任过颍谷封人的官职。他很爱颍水春耕这个地方,在这里建造了一处宅院。颍大夫一向勤政爱民,一到初春,颍大夫即开始耕种,他看到这个天然的春耕园,心情非常高兴,情不自禁唱起了“耕耘乐”。周围农夫们听到颍大夫唱歌,也就跟着唱了起来。霎时间,颍水河畔歌声四起。后人为了纪念颍考叔,就把他的住宅改称为“颍考叔庙”。

与“颍水”相关的词条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颍水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您希望联系哪位客服?(单击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