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商务会员钢材特钢不锈炉料铁矿废钢煤焦铁合金有色化工水泥财经指数人才会展钢厂海外研究统计数据手机期货论坛百科搜索导航短信English
登录 注册

按字母顺序浏览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热门关键字: 螺纹钢 铁矿石 电炉 炼钢 合金钢 转炉 结构钢
钢铁百科 - 钢之家

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发表评论(0)编辑词条

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基本理论    
相关书籍
一、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依据 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发展中国。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以苏联为鉴戒,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二、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作为无产阶级专政的一种特殊类型。是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三、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说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发展动力。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和党的工作重心。 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
  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1、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的国体。
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同志的一个创造。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具有显著的中国特色:第一,从政权组成的阶级结构和专政的对象来看,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不仅存在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联盟,而且存在工人阶级同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联盟。第二,从党派之间的关系来看,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也是我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个特点和优点。这种新型的政党关系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一个成功的创造。第三,从概念的表述看,人民民主专政符合中国国情,有它突出的优点.与无产阶级专政的提法相比,人民民主专政的提法更全面、更明确地表示出人民民主和人民专政这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政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制度。要完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切实加强国家各级权力机关的建设,便利人们群众参与对国家事物的管理和监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日益健全,其地位和作用得到进一步的确认和发挥。然而目前也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例如应进一步加快立法工作并加大执法监督力度;继续健全和完善选举制度;人民代表大会本身的机构建设和工作制度的合理化;各级人民代表的文化水平尤其是法律知识的素质要求,等等。

相关书籍
3、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具有光荣传统。为了完善这些制度,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当前及今后必须按照“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16字方针,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协商议事,更充分地发挥各民主党派成员在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协中的作用,举荐更多的民主党派优秀人才担任各级政府和司法机关的领导职务,热情帮助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对于各民主党派来说,则必须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中共亲密合作,更积极地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地把中国的事情办得更好。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所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地区既是国家的一级行政单位,又是少数民族的自治地方。区域自治机关既享有一级行政单位所享有的权利,又享有法律规定的若干自治权。这一制度实际上是一种民族自治和区域自治结合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实行这种制度,适合中国的国情,能够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权利,它体现了中国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的同时,中国的政治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从“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再到“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以及改革完善党的执政方式、加强权力制约监督机制建设等具体任务的提出,表明我们已经彻底告别改革开放以前那种政治建设的整体挫折局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驶入了快车道。
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     
 
必要性

中国原有政治体制是过去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曾经适应于武装斗争和群众运动,适应于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但不适应今天和平条件下进行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现行政治体制存在重大缺陷,表现为:第一,权力过分集中,集中于一人手中,第二,容易产生官僚主义恶习;第三,封建专制主义影响较深。

邓小平从以下三个角度阐述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相关书籍
1、是对“文革”的反思得出的必然结果。
如何从政治上总结“文革”的经验教训,使其不再重犯类似错误,这是小平同志一直思考的问题。他指出:“这要从制度方面解决问题。我们过去的一些制度,实际上受了封建主义的影响,包括个人迷信、家长制或家长作风,甚至包括干部职务终身制。我们现在正在研究避免重复这种现象,准备从改革制度着手。我们这个国家有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缺乏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法制。现在我们要认真建立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和社会主义法制。只有这样,才能解决问题”。

2、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中国的改革首先是从经济体制入手的。大体步骤是:1979-1984年农村改革;成功后向城市推进办四个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功后把海南省作为最大的经济特区;90年代上海浦东开发开放。21世纪初党中央决定西部大开发。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但是随着经济改革向纵深推进、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也随之开始暴露,特别是政治体制改革缓慢不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是经济体制难以顺利地推进。

3、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客观要求。
回顾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有辉煌、有衰落,这都和稳定联系在一起。改革开放20多年,我国经济取得这么大的成就,离不开社会稳定。因此,邓小平在总结1989年政治风波的经验教训时指出:我们的目的就是要稳定,稳定才能搞建设。政治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就是确保社会主义中国的长治久安。这是小平同志的一贯思想。稳定压倒一切。


目标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可划分为两个层次:

一是改革的长远目标,就是建立高度民主、法制完备、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

二是改革的近期目标,就是建立有利于提高效率、增强活力和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领导体制。
长远目标指明了远景和方向,要经过长期努力才能实现。近期目标是实现长远目标的一个阶梯。达到近期目标,就能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奠定良好基础,为实现长远目标创造新的前进基础。

目前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主要是近期目标:四个方面:
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2、消除官僚主义。
3、提高政府管理效率。
4、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基本原则

为了实现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我们在政治体制改革中必须遵循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则:
1、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
2、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3、必须分步骤、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

与“哲学”相关的词条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1

标签: 哲学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您希望联系哪位客服?(单击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