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商务会员钢材特钢不锈炉料铁矿废钢煤焦铁合金有色化工水泥财经指数人才会展钢厂海外研究统计数据手机期货论坛百科搜索导航短信English
登录 注册

按字母顺序浏览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热门关键字: 螺纹钢 铁矿石 电炉 炼钢 合金钢 转炉 结构钢
钢铁百科 - 钢之家

恐惧记忆发表评论(0)编辑词条

  对于人类来说,如果遭受巨大的灾难性事件或者受到强烈的刺激,会产生恐惧记忆并引发消极情绪,而且这种噩梦般的记忆很可能会折磨一生。2010年1月,中韩科学家合作研究发现了导致恐惧记忆的秘密,发现蛋白质β抑制因子在记忆形成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蛋白质NR2B受体就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热线电话”的关键部件。如果通过遗传学或药理学手段作用于NR2B,降低其合成数量或阻断其活性,就能干扰“热线电话”,让恐惧记忆无法形成。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恐惧记忆一旦形成,就会对人产生长久影响。人们对经历的刺激会产生恐惧、甚至终生难忘的秘密,2010年1月某日被复旦大学科学家发现,最近一期的《美国科学院院报》上刊登了这一成果,发表后即被著名《自然》杂志《自然中国》网站列为“研究亮点”,并以“神经科学:恐惧因子”为题作详细报道。

  报告指出,恐惧能够选择性地激活脑杏仁复合体区域的蛋白激酶A和β抑制因子,β抑制因子对蛋白激酶A神经信号通路的调节、对恐惧记忆形成有关键作用。学界普遍认为,这项成果将有助于给人类因事故、战争或灾难性心理创伤造成的精神障碍等疾病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1]

恐惧记忆-产生机制    
  2009年9月中韩科学家发现一种蛋白质分子叫“NR2B”,是传送神经信号的一种受体分子。他们发现,如果减少大脑前扣带皮层中的NR2B受体的数量,或使已有的NR2B受体“睡着”不工作,恐惧记忆就不能形成。复旦大学神经生物学研究所的卓敏、李葆明以及韩国国立汉城大学的姜奉钧领导的研究团队做出的这项研究论文发表在9月15日出版的《神经元》(Neuron)杂志上。

  2010年1月,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马兰研究组进一步研究指出,蛋白质β抑制因子在记忆形成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是一个参与恐惧记忆的“恐怖分子”。他们对老鼠进行了“恐惧记忆”的研究,在播放声音的同时对小鼠进行电击,他们发现,缺失了β抑制因子基因的小鼠难以对声音产生恐惧,即便形成了恐惧记忆,也会比正常的老鼠更快忘记。[1]

恐惧记忆-科学研究     
  杏仁体与恐惧记忆
  恐惧记忆的研究国际脑科学界普遍认为,大脑杏仁体是恐惧记忆建立的神经中枢。杏仁体在人的各种情绪反应当中———例如愤怒、焦躁、惊恐等———充当了指挥所的角色。杏仁体是大脑颞叶内侧左右对称分布的两个形似杏仁的神经元聚集组织,和旁边的海马以及扣带回都属于大脑边缘系统。

1960年代,美国耶鲁大学的狄嘎杜曾经做了一个有名的实验:他把一对电极插入一头公牛的杏仁体,电极连接到公牛体外一个能够发出电信号的仪器,他通过遥控这个仪器向公牛的杏仁体发出电信号。

狄嘎杜把公牛牵到室外,手持遥控器近距离地向公牛身上的仪器发出指令,使得仪器对公牛杏仁体进行电信号刺激。公牛突然暴躁起来,凶猛地向狄嘎杜冲来,就在公牛要撞到狄嘎杜的时候,他再次发出遥控信号,停止对公牛杏仁体的刺激。公牛突然止步,安静下来,一点也没有了刚才的怒火。这个实验充分说明了杏仁体控制情绪的功能。

阿德菲是美国心理学和神经系统科学教授,他曾对一名大脑杏仁体受损的妇女进行了长达20多年的观察。阿德菲让这名妇女与其他志愿者通过小洞观看不同面部表情的人物照片。其中,一部分照片中的人物面部表情为害怕,另一部分照片中人物的面部表情为高兴。结果发现,由于杏仁体受损,这名妇女不能分辨出人们害怕的表情。


  中韩科学家进一步研究
  关于恐惧记忆的实验复旦大学和韩国国立汉城大学的科学家们对恐惧记忆的形成取得了进一步的进展。“我们在大脑的前扣带皮层发现了秘密。”李葆明教授说。

学习和记忆是建立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和信息传递的基础之上的。NR2B受体就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热线电话”的关键部件。如果通过遗传学或药理学手段作用于NR2B,降低其合成数量或阻断其活性,就能干扰“热线电话”,让恐惧记忆无法形成。

  复旦大学的实验人员为此进行了一个实验。实验人员先把一只正常的老鼠放入笼子接受电击。过24小时或48小时再把这只老鼠放进笼子,只见老鼠弓着身体,显得惊恐万分。实验人员说,老鼠弓背是高度恐惧时候的一种行为状态,说明老鼠对于这个曾经受过电击的笼子留有恐惧记忆。

然后,实验人员又把事先注射过能阻断NR2B受体活性药物的老鼠放进笼子,同样给这只老鼠施加一次电击。24小时或48小时以后,再把这只老鼠放进同一只笼子,可是这只老鼠一点恐惧反应都没有,好像此前从未经历过电击一样。“实际上,这就是药物在起作用,使得NR2B受体的活性降低或受阻,老鼠不能形成恐惧记忆,所以当回到有过痛苦经历的环境时,它也表现麻木。”李葆明教授说。[2]

  恐惧记忆-医学意义   

  恐惧记忆的原理发现给治疗恐惧创伤带来希望对于人类来说,如果遭受巨大的灾难性事件,会产生恐怖记忆并引发消极情绪,这种噩梦般的记忆很可能会折磨一生。而科学家的基础研究为减轻这种“创伤后应激综合征”提供了可能性。

“将来若能开发出针对前扣带皮层NR2B受体的选择性药物,在灾难发生后较短的时间内服用,就有可能消除或缓解精神创伤。”

李葆明教授解释说,人类大喜大悲的情绪记忆的形成,在脑机制方面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因此存在这样一种可能,就是消除恐惧记忆的同时也擦掉了愉快的记忆痕迹。李葆明表示,他们今后将继续开展有关NR2B受体的功能研究,比如说这种受体在注意力调整及问题解决能力方面的作用。[2]

恐惧记忆-改写恐惧记忆     


  美国纽约大学研究人员还发现,人们可以在不使用任何药物的情况下,不断“重演”恐惧记忆来将其“改写”。

  受试者通过电脑屏幕观看各种颜色的方块,当蓝色方块出现时,他们会受到轻微电击。第二天,研究人员再次向受试者出示蓝色方块,令他们回想起一天前的“恐惧记忆”,但这一次并不同时施以电击。然后研究人员把受试者分成3组分别进行“消除训练”。第一组在第一次看到蓝色方块10分钟后再次看到这个图案,且同样未受到电击。研究人员预计此时“窗口期”已经启动,“蓝色方块安全”这一新信息开始覆盖原本的恐惧记忆。第二组在第一次看到蓝色方块后不再重复看这一图案。第三组在第一次看到蓝色方块之后6小时再次看到这一图案。研究人员预计“窗口期”已经结束。一天后,研究人员通过测试发现,后两组人对蓝色方块的恐惧感恢复,而第一组则由于第二天的强化训练“重写”了对蓝色方块的记忆,不再对它产生恐惧。

  这一测试结果说明,记忆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可以被新信息“覆盖”的,前提是这一过程必须在唤起记忆后某一时间段内进行。纽约大学研究人员丹妮拉•席勒说:“这项研究表明,记忆在一段时期内可能受到某些因素影响而永久改变。”“通过研究记忆的变化,我们将来可能在治疗与异常情绪记忆有关的疾病方面走出一条新路”。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恐惧记忆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您希望联系哪位客服?(单击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