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商务会员钢材特钢不锈炉料铁矿废钢煤焦铁合金有色化工水泥财经指数人才会展钢厂海外研究统计数据手机期货论坛百科搜索导航短信English
登录 注册

按字母顺序浏览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热门关键字: 螺纹钢 铁矿石 电炉 炼钢 合金钢 转炉 结构钢
钢铁百科 - 钢之家

周公馆发表评论(0)编辑词条

目录

周公馆编辑本段回目录

  即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

(图)周公馆周公馆


  在幽静的上海卢湾区思南路上,沿马路东侧的73号(原马思南路107号),是一幢西式小楼房,为三层花园别墅,这就是当年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亦称周公馆。既然是当年党的驻沪办事处,为何又称周公馆呢?这其中有一段曲折。1946年中共代表团租下了这幢房屋,原意是作为中共办事处。但国民党当局不同意。6月18日,从南京来沪的董必武果断地说:“不让设办事处,就称‘周公馆’。”意思是名义上对外宣称是周恩来将军的府邸,周公馆因此而得名。
  这幢小洋房,原为法国在华商人所有,是一幢三楼一底的楼房,进门就能看见藤萝花架,看上去幽静宜人。在绿茵茵的草坪中央,栽有一棵枝叶茂盛的大塔松,在这里,周恩来接待过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将军,与国民党政府代表邵力子、吴铁城及第三方面代表沈钧儒、黄炎培等交换意见,还举行过中外记者招待会。1946年7月17日,周恩来在这里召开中外记者招待会,到会的100多人把一间不大的客厅挤得水泄不通,许多晚到的记者不得不在门窗外、阳台上站着听讲。
  不久,按照中共中央指示,中共代表团撤回延安,在撤离时,周公馆交“民主同盟”代为保管。之后,房屋被国民党上海政府非法接管,家具陈设全部流失。新中国成立后,在原址设纪念馆,周恩来、董必武卧室等部分室内恢复原来摆设,又辟陈列室介绍当年历史。1959年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在,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旧址内家具陈设均为复制品。
  一楼是周恩来同志的办公室兼卧室(北),衣架上仍然挂着当年周恩来穿戴过的咖啡色礼帽和西服,正中的办公桌上摆放着《大公报》、《联合晚报》、《华商报》等当时几大有影响的报刊。报刊旁的文稿上完整地保留了周恩来的手迹,左侧整齐地堆放着毛泽东同志于1945年写的《论联合政府》,眼前的一切仿佛浮现这样的一番情景:夜已深,周恩来同志依旧在阅览时事,伏案而书,不分昼夜的工作。
  三楼正中为集体宿舍,时常作为办事处接待许多南来北往同志的临时住处,1947年3月1日,国民党当局对周公馆封锁,在此董必武同志主持了最后一次党支部大会,并负责布置了任务。朝北即董必武同志的办公室兼卧室,在三楼各居室中,属此间光线条件最差,环境也很潮湿,工作人员曾想替董老换房间,但被他婉言谢绝。这深深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关心同志、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
  前院与后庭之间有座别致的小花园,花园东侧的高大雪松,至今苍峨屹立。1946年11月,办事处在此为朱德同志举行六十周岁寿辰的庆祝活动。

周公馆-相关人物编辑本段回目录

  周恩来(1898~1976),字翔宇,曾用名伍豪等,浙江绍兴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之一。
  1917年天津南开学校毕业后,留学日本。1919年回国。五四运动中,在天津组织觉悟社,从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动。1920年去法国勤工俭学,发起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青年团旅欧支部书记、中共旅欧支部领导人。1924年回国。1927年8月1日领导了南昌起义。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担任政府总理,兼任过外交部长,并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主席。是中共第五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六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第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兼书记处书记,第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第八届、第十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重庆曾家岩50号周公馆编辑本段回目录

  曾家岩50号周公馆,座落在重庆市渝中区中山四路的东端尽头,占地面积364平方米,建筑面积882平方米,是中共中央南方局设在城区的办公地点,南方局军事组、文化组、妇女组、外事组和党派组均设在这里。
  1939年初,南方局考虑到办事处住房紧张,而曾家岩地处市区,靠近国民政府,会客访友和与各界人士接触都很方便,十分有利于开展工作,邓颖超遂以周恩来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的名义,租用了曾家岩50号主楼和三楼的全部以及二楼东边的三间房屋,对外称作“周公馆”,实际上是中共中央南方局部分机构所在地。中共代表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林彪、王若飞等人在渝期间也常住于此。
  在周公馆外面,距大门右边百米之遥是特务头子戴笠的公馆,左边毗邻国民党警察局派出所。周公馆的内 部环境也非常有趣,主楼的底层和三楼的全部以及二楼东边的三间房屋为南方局租用,其余分别租给了时任国民党中央抚恤委员会主任秘书刘瑶章和国民党上层人士端木恺以及时任重庆市市长贺耀祖的夫人倪斐君领导的“战时妇女服务团”。这样就形成了国共两党人士同进一个院、共住一栋楼的有趣现象。住在这里的国民党人士虽同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重庆办事处人员共同进出一个大门,同在一个屋檐下生息,但互相几乎没有往来,却也相安无事,亦不失为抗战期间国共合作的一段佳话。1958年董必武重返曾家岩50号时,曾题诗一首“八年抗战此栖身,‘三打维支’笑语新。戴笠为邻居在右,总看南北过门人。”,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周公馆当年的内外环境。尽管曾家岩50号周公馆的内外环境如此复杂险恶,但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却八年如一日,支持战斗和生活在这里,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壮大和巩固而不懈努力。
  1946年5月,周恩来、董必武先后率中共代表团、南方局和八路军重庆办事处大部分人员离开重庆前往南京。曾家岩50号又成为中共代表团驻渝联络处和公开的中共四川省委机关驻地。吴玉章以中共代表和中共四川省委书记的身份率上述两机关人员驻节于此,与国民党重庆当局保持联系,并全面领导云、贵、川等西南地区中国共产党的工作和重庆《新华日报》社工作。1947年2月28日深夜,国民党重庆当局突然出动数百名军警宪特,武装包围了这里,无理查封公私财物,强迫集中中共在渝公开人员,软禁中共代表吴玉章和联络处、省委机关及化龙桥等处《新华日报》社人员达十天之久。经过吴玉章的坚决斗争和据理强求,最终中共驻重庆和成都两地人员分别于3月8、9两日乘机胜利返回延安,《新华日报》昆明分销处人员亦随后抵延。
  全国解放后,周公馆回到人民手中。1953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在这里筹建纪念馆。1958年5月1日,与红岩村原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旧址共同建成红岩革命纪念馆,对中外广大观众和游客开放。1959年,董必武为这里题写馆名:红岩革命纪念馆曾家岩分馆。196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将这里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今天的曾家岩50号周公馆门前,再也看不见当年那条狭窄而幽静的石板小路的影子,取而代之的是宽敞的曾家岩广场。广场中央塑着一尊周恩来风雨兼程、辛勤奔走的全身铜像,人们在这里追寻往事,缅怀伟人,探索未来。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周公馆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您希望联系哪位客服?(单击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