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商务会员钢材特钢不锈炉料铁矿废钢煤焦铁合金有色化工水泥财经指数人才会展钢厂海外研究统计数据手机期货论坛百科搜索导航短信English
登录 注册

按字母顺序浏览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热门关键字: 螺纹钢 铁矿石 电炉 炼钢 合金钢 转炉 结构钢
钢铁百科 - 钢之家

巴拉克。奥巴马发表评论(0)编辑词条

巴拉克·海珊·歐巴馬二世(英語:Barack Hussein Obama Jr.,1961年8月4日-),美國民主黨人,第44任美國總統和第一位非裔美國總統,也是首位同時擁有黑、白血統,並且童年在亞洲成長的美國總統。

歐巴馬1961年生於美國夏威夷州檀香山,童年和青少年分別在印尼和夏威夷度過。1991年,他以優等生榮譽從哈佛大學法學院畢業,1996年當選伊利諾州參議員,2000年競選美國眾議院席位失敗,後一直從事州參議員工作,且於2002年獲得連任。2004年,他在美國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上發表主題演講,因此成為全美知名的政界人物;同年11月以70%的選票當選代表伊利諾州的美國聯邦參議員[1]。他是歷史上第五位有非裔血統的聯邦參議員[2]。2007年2月10日,他以側重完結伊拉克戰爭及實施全民醫療保險製為競選綱領,正式宣佈參加2008年美國總統選舉,同年6月贏得民主黨初選,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被主要政黨提名的非洲裔總統候選人,11月4日正式當選。就任總統後,他全面實施恢復美國經濟的經濟復興計劃,對能源、移民、公民醫療保健、教育、稅政等領域進行變革;軍事上主張從阿富汗和伊拉克撤軍,並向伊斯蘭世界表示友善而非以武力相伴,還同核大國俄羅斯簽署削減核武器的《布拉格條約》。2009年10月9日,他獲得諾貝爾委員會頒發的諾貝爾和平獎。 2010年發生在墨西哥灣的漏油事件,使他面臨執政能力的嚴峻挑戰。
 

目录

[显示全部]

歐巴馬早年就讀過的夏威夷普納侯學校 编辑本段回目录


美國夏威夷衛生署出具的歐巴馬出生證明歐巴馬身世複雜,與不同地方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共同生活過。1961年8月,他出生於美國夏威夷州檀香山,2歲時父母離異,六歲與母親隨繼父遷居到印尼首都雅加達,並在當地的一所小學就讀了兩年。四年後他的一家又回到夏威夷,與外祖父母住在一起[3][4]。從五年級起,他就讀於位於檀香山的大型私立學校——普納侯學校(中華民國第一任總統孫文曾於此校就讀) [5],就讀至12年級,於1979年畢業。若干年後母親與繼父離婚,他便隨母遷居美國本土[3][6]。

青年時期,歐巴馬因為自己的多種族背景,很難取得社會認同。由於與周圍人群種族差異的困惑,對自身身份的認識趨於迷茫,曾以吸食大麻和古柯鹼來「將『我是誰』的問題擠出腦袋」[7]。有媒體撰文認為,給青年的他帶來深刻影響的不是他的父母親,而是他的外祖父斯坦利·埃默·鄧漢姆和外祖母斯坦利·安·鄧漢姆[8];媒體同時還披露著名黑人詩人、記者和美國左翼活動家法蘭克·蜜雪兒·戴維斯也是深刻影響青年歐巴馬的人物,1960年代該活動家就成為他家裡的常客[8]。

美國本土编辑本段回目录


到達美國本土後,歐巴馬首先在加利福尼亞州的洛杉磯西方學院求學兩年,期間在該校《宴會》志發表了詩歌《老爹》,後被《紐約客》雜誌轉載並廣為流傳,《老爹》最體現他年青時的精神發展脈絡[8] 。西方學院的學業結束後,他轉至紐約市的哥倫比亞大學的哥倫比亞學院,在那裡主修政治學及國際關係。在1983年取得文學士之後,他在國際商務公司工作了一年。1985年,他遷往芝加哥,主持了一個非營利計劃,以協助當地教堂為窮困的居民組織好職業訓練[9][10]。他於1988年進入哈佛大學法學院。1990年2月,由於被選為《哈佛法律評論》的首位非洲裔美國人主席,他首次獲得了全國性的認可[11][12]。1991年他在哈佛獲得了「極優等」(拉丁文的學位榮譽)法律博士(法律博士是美國法學院的畢業學位,法學博士是S.J.D.)的學位。[13]。回到芝加哥後,他主持了一次選民登記運動,且為民權邁勒·B·G律師事務所工作。後來,自1993年至2005年競選聯邦參議員的12年中,他一直在芝加哥大學法學院任職憲法講師[13]。

1992年歐巴馬與同校的蜜雪兒·魯濱遜結婚,兩人供職於芝加哥的同一家律師事務所,之後撰寫完成了自傳體的回憶錄《父親的夢想》並在美國出版發行[3]。

初涉政治编辑本段回目录


 
2006年11月,伊利諾州參議員歐巴馬與維吉尼亞州官員1996年,歐巴馬從芝加哥第十三區南部的海德公園區被選入伊利諾州議會。2000年,他挑戰波比·拉什(前黑豹黨成員和社區活動家)所擔任了4年的聯邦眾議院席位。他的參選遭到拉什的指責,認為他在第一選區的時間不長,無法看到真實的情況[14]。選舉結果為拉什獲得61%的選票,他以30%的選票最終失敗[15]。

競選聯邦議員失敗後,歐巴馬專注於自己的州參議員工作,編撰了要求對可能判死刑罪犯的審問必須錄像的法律[16]。2002年,他競選連任伊利諾州參議員,未遇對手[17]。2003年1月,當民主黨重新取得議會的控制權,他被提名為州衛生與公眾服務委員會主席。在他的立法提案中,他幫助編撰了《工作所得抵稅法》,為低收入家庭提供援助;還為一些致力於無法承擔健康保險的居民的立法相關項目,更協助通過增加對愛滋病預防和病人照料的項目增加預算[18][19][20]。

縱觀歐巴馬的伊利諾州參議員生涯,政治評論員注意到他在與民主黨人和共和黨人工作時不僅都很有效率,且能團結一致[21][22]。後來為聯邦參議員競選時,儘管他曾支持一些警察工會所反對的議案,他還是獲得了伊利諾州警察同業會的支持,且讚賞他「多年對槍枝控制的支持,和願意商談與妥協的態度」 [23]。

總統之路编辑本段回目录

2004年的主題演講编辑本段回目录


在歐巴馬為聯邦參議員競選過程中,他在波士頓舉行的2004年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上發表了主題演講(英語::en:s:2004 Democratic National Convention keynote address) [24]。在談到自己的外祖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作爲老兵,並且是羅斯福新政中聯邦房屋管理和《退伍軍人法》的受益人時,他認為人民並不指望政府解決他們所有的問題,但他們能深切感受到政府稍微改變一下政策優先權,美國每一個孩子都能有機會獲得良好的生活,而且機會能向每個人敞開。他指出,人民知道政府能做得更好,也希望這樣的選擇[25]。

在談到喬治·布希政府看待伊拉克戰爭的問題時,歐巴馬提及一位來自伊利諾州應徵海軍的謝默斯·埃亨下士時,被問及「當謝默斯為我們服務的時候,我們在為他服務嗎?」而他解釋說,當政府送年輕人去戰場時,有絕對的義務不去捏造數字、不去掩蓋他們上戰場的原因事實,要在他們離去時關懷他們的家庭,在他們歸來時以他們為榮,並且永遠不要在沒有足夠軍隊去取得勝利的時候就倉皇上路,要保衛和平,從而贏得世界對美國的尊重[25]。

最後在談到國家的團結問題時,歐巴馬指出政治評論員們喜歡把國家切割分開成「紅色州和藍色州」,紅色州代表支持共和黨人,藍色州代表支持民主黨人;但他崇敬藍色州裏偉大的主;不喜歡紅色州裏的聯邦探員在圖書館裡閒逛;他認為自己的團隊是在藍色州裏指導小聯盟的訓練,但在紅色州裏也有一些同性戀朋友。他還分析道:有愛國者反對伊拉克戰爭,也有愛國者支持伊拉克戰爭;而他的團隊是一體的,都宣誓效忠星條旗,都在保衛美利堅合衆國!這場演講讓美國許多政要和民間聞人都注意到了他,並且賦予他「即時名人」的稱號[26]。

總統選舉前奏编辑本段回目录


 
2007年8月,歐巴馬在南卡羅萊那州的一次演講2004年歐巴馬在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上的演講使人們預料到他最終將參與美國總統的競選[27]。這種推測在2004年他贏得聯邦參議員選舉之後更加確切,促使他向記者澄清:「我可以肯定地說,我不會在4年後參加競選」[28]。但在2006年10月的電視訪談節目《會面新聞界》時,他亦曾表示自己可能參與2008年的總統大選[29]。隨後民意機構將他的名字加入到民主黨候選人的民意調查表中,首次的民意調查顯示他獲得17%民主黨人的支持,僅次於獲得28%支持度的紐約州參議員希拉蕊·柯林頓[30]。最近的拉斯穆森報告指出兩人在民主黨基本選民中的支持度「事實上持平」[31]。2006年12月底出版的《新聞周刊》封面故事以「競賽開始」為題,其專欄作家喬納森·阿爾特提出了「美國為希拉蕊或歐巴馬做好準備了嗎?」的封面問題。 民主黨參議員理查·杜賓和伊利諾州審計長丹尼爾·海恩為2008年歐巴馬總統競選的早期倡議者[32][33]。著名電視主持人歐普拉·溫芙蕾和影星喬治·克隆尼都表態支持歐巴馬競選總統[34][35]。評論員曾指出他在2008年獲勝的機會將大於在2012年及之後。 2006年10月在出版的《芝加哥論壇報》中,牛頓·邁諾將2008年他的總統競選與1960年約翰·甘迺迪的勝選相提並論 [36]。保守派專欄作家喬治·威爾則詳列出他認為他應該在此時參選的四個理由[37]。

2006年9月,歐巴馬成為愛荷華州議員湯姆·哈金的野餐會上的主要演講者,這一年度政治活動傳統上由愛荷華州政黨核心會議中有希望的總統候選者參加[38]。2006年12月,他在新罕布夏州發表演講,慶祝民主黨在全國中期選舉中的首場勝利(新罕布夏州初選),吸引了1500人[39][40]。

2008年總統選舉编辑本段回目录

主條目:巴拉克·歐巴馬2008年美國總統競選活動和2008年美國總統選舉
 
2008年歐巴馬在芝加哥格蘭特公園發表當選演說2007年1月14日的《芝加哥論壇報》報導,歐巴馬已經開始建立自己的競選團隊,且將其競選總部設於芝加哥[41]。2007年2月10日在伊力諾州首府春田市正式宣布參選[42]。為增加競選經費,在資金實力上擊敗競爭對手,歐巴馬在2008年的一個月就籌到競選經費3,200萬美元,是當時籌款最多的總統候選人;緊接著的第二個月,他的籌款效率驚人,募得5,500萬美元的捐款,打破參議員翰·克里於2004年保持的單月籌款紀錄,比同黨對手希拉蕊·柯林頓的同月籌款數多出2,000萬[43]。

2008年1月4日的愛荷華民主黨初選大會上,取得38%的支持率,領先知名度頗高的約翰·愛德華茲和希拉蕊·柯林頓,成為民主黨候選人中的領跑者。1月26日,歐巴馬在南卡羅來納州的初選中,以55%的選票獲勝,遙遙領先於對手希拉蕊和愛德華茲,有分析文章認為他在南卡羅萊納州以絕對優勢勝出,得益於選民人口數量佔據全州一半的的黑人,他們中有80%的人大力支持他。5月10日他超級黨代表票首次超越希拉蕊·柯林頓,連同領先數月的一般黨代表票,使他入主白宮之路氣勢大增。6月3日,最後兩場預選在南達柯塔州和蒙大拿州舉行,希拉蕊·柯林頓旋即確定在黨代表票數上落後,他初定成為民主黨總統提名人,是美國歷史上首次有主要政黨提名參與總統大選的黑人。[44][45]

「在那個女性不能發出聲音的時代,在那個女性的希望被剝奪的時代,她看著她們站了起來,大聲說出自己的想法,投出了自己的選票。是的,我們可以!而在這一年,在這次選舉中,她的手指觸摸到了螢幕,她投出了自己的一票,因為在美國經歷了106年的變遷,經歷了最好的與最壞的時代後,她了解美國是如何變化的。是的,我們可以!」
——歐巴馬演說詞摘錄(2008年11月4日)[46]
 

2008年8月23日的民主黨全國大會上,歐巴馬被正式提名,並且選擇了參議員喬·拜登為副總統候選人。11月4日總統大選正式舉行,結果他擊敗共和黨候選人麥凱恩成功當選為美國第44任總統,更成為美國有史以來第一位非洲裔總統;當晚他在芝加哥發表當選演說,並以支持他的一位百歲選民為例,以數個「Yes we can」(是的,我們可以做到)來闡述美國人民非凡的創造力、美國社會的不斷進步以及美國實力的強大,如汽車和飛機的發明、登上月球、促成柏林圍牆倒塌等。這次演說非常有震撼力並富有強烈的感情色彩,有些黑人還不禁傾聽著流下了眼淚,「是的,我們可以(或:我們能夠做到)」也成了他的名言[47]。

美國總統编辑本段回目录


 
歐巴馬於華盛頓國會山宣誓就任美國第44任總統(2009年1月20日)
正在簽署文件的歐巴馬總統。此圖可以注意到歐巴馬慣用左手(2009年1月,白宮總統辦公室)。
歐巴馬與副總統拜登(2009年1月)2009年1月,歐巴馬乘火車沿當年林肯旅行鐵路路線展開就職之旅,並於出發地費城火車站發表演說,指出美國人民要締造新的「獨立宣言」,要在意識形態中具有團結精神,同時指出國家正面著史無前例的挑戰[48]。1月20日,他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國會山前宣誓就任第44任美國總統,但是由於當天在宣誓過程中首席大法官約翰·羅伯茨沒有將誓詞中「忠誠地(faithfully)」一詞按照憲法規定的順序說出,所以他第二天(1月21日)在白宮地圖室重新進行了宣誓,這也掃清了對他主政白宮合法性的質疑。然而根據憲法,無論他宣誓與否、誓詞是否正確,他都已經在1月20日中午成為了美國總統[49]。宣誓完畢,他在數百萬觀眾的期待中發表就職演說,系統闡述他的政治、經濟、外交等政治立場[50]。

內閣编辑本段回目录


就任總統後,歐巴馬提名美籍拉丁裔女法官索尼婭·索托馬約爾擔任美國最高法院的大法官,擬接替退休的戴維·蘇特,2009年8月6日參議院以68票贊成,31票反對通過該項任命;同年12月1日,提名與自己角逐總統寶座的希拉蕊·柯林頓出任國務卿一職[51][52]。

職位 姓名 任期
總統 巴拉克·奧巴馬 2009—
副總統 喬·拜登 2009—
白宮幕僚長 拉姆·伊曼紐爾 2009—
 
國務卿 希拉蕊·柯林頓 2009—
國防部長 羅伯特·蓋茨 2009—
財政部長 蒂莫西·F·蓋特納 2009—
司法部長 埃里克·霍爾德 2009—
內政部長 肯·薩拉查 2009—
農業部長 湯姆·維爾薩克 2009—
商務部長 駱家輝 2009—
勞工部長 希爾達·索利斯 2009—
衛生和公共服務部長 湯姆·達施勒 2009—
住房及城市發展部長 肖恩·多諾萬 2009—
運輸部長 雷·拉胡德 2009—
能源部長 朱棣文 2009—
教育部長 阿恩·鄧肯 2009—
退伍軍人部長 艾力·新關 2009—
國土安全部長 珍妮特·納波利塔諾 2009—

政治理念编辑本段回目录


 
2009年1月20日,歐巴馬在就職演說中強調民主、自由、機會平等理念是國家強盛的保證歐巴馬的執政理念在他的就職演說中得到充分體現。他肯定並自信美國是當今世界的強國(演說原文:今天我們依然繼承著先輩們的創業和革命精神,在繼續他們的事業。在當今世界,只有美國是最繁榮昌盛、綜合國力最強大的國家。),但於國內、國際仍有諸多問題需要解決,有些問題還異常嚴峻。他特彆強調當前的國內經濟非常不景氣,然而通過全美人民的共同努力,這種糟糕局面是可以扭轉的。在他的執政思想中,歷史觀是非常強的,字裡行間都在闡述美國的歷史進步,並以他親身經歷加以證明。他以自己的黑人父親在近60年前連到餐館就餐都不能如願(不被侍者接待)來說明當時美國種族歧視和種族隔離的嚴重性;但作為黑人後裔的他,今天卻可以在美國的政治核心地帶--國會大廈前莊嚴地宣誓就任美國總統,各種族群的人也能夠融洽相處,以此闡明美國在解決種族問題上的巨大進步。他對歷史上美國政府在處理國際問題上的做法極為肯定。他還認為,美國的民主、自由、機會平等等理念是國家強盛的保證,這種理念比強大的武力更重要。如同美國歷任總統的一貫風格,他對國際事務的介入也極為熱衷,他在就職演說中有針對性地指出那些在世界上製造矛盾、將自己社會的弊端嫁禍於西方的某些國家領導人,會遭致這些國家人民的唾棄;他還鄭重提醒那些依靠腐敗、欺騙、壓制不同意見等手段固守權勢的人要識時務[53][54]。

國內政策编辑本段回目录

視頻:歐巴馬上任第一周《關於振興美國經濟的講話》(該視頻對網速有較高要求,低網速可能造成圖像和聲音不連貫)
2009年2月17日,歐巴馬簽署重振美國經濟的法案
2009年2月,歐巴馬宣布成立「經濟復甦顧問委員會」歐巴馬就任總統後,美國正處於由房地產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蔓延期,全國經濟異常蕭條。為消除危機的負面影響,他對前任政府的某些政策作了比較大膽的改革,如制定耗資巨大的經濟復興計劃、醫療改革、移民政策調整、能源戰略修訂、稅收政策調整、教育體制改革等。

經濟编辑本段回目录


歐巴馬成功當選總統後,最緊迫的任務就是重振美國經濟,讓它儘快走出衰退的泥潭。他在就職演說中強調美國當前經濟情況處於非常不景氣時期,這迫使其政治團隊必須採取大膽而且快速的行動來扭轉這種極為糟糕的經濟形勢。他通過對低收入家庭和企業就業崗位的減稅,同時增加政府支出,以此加大政府對財政、經濟的刺激力度。他還將布希政府用於救市的7000億美元中的餘額(約3500億)用於房屋業主和小企業的貸款供應,目的是要穩定房產市場和小企業的就業狀況。在環境與能源問題方面,他與布希政府的做法不同,他強調將利用風能、太陽能和地熱驅動車輛,為工廠提供能源。對於新能源的研究和開發,他執行加強動作力度和增加政府支出的舉措。關於美國的國際貿易政策,他則主張以「公平」原則對貿易夥伴奉行保護主義,並提出了修訂北美自由貿易區的構想。他還就中國的人民幣匯率和對華貿易逆差問題,希望與中國方面進行談判。在貨幣政策上,他十分關注利率大幅度波動給經濟帶來的不利影響,主張加大對金融市場的監管力度。有中國媒體認為,他在經濟政策方面的做法與柯林頓政府頗為類似[55]。

經濟復興計劃编辑本段回目录


2008年11月16日,當選總統後的歐巴馬與候任新財政部長蒂莫西·蓋納和新白宮首席經濟顧問勞倫斯·薩默斯探討了經濟復興計劃,26日提名聯邦儲備委員會前主席保羅·沃爾克為總統經濟恢復顧問委員會負責人,來組織、實施經濟復興計劃。該計劃估計耗時兩年,涉及金額可能高達1萬億美元,遠超外界預期。由於當時美國經濟正衰退且持續惡化,失業率高企,美國勞工部公布的2008年11月份失業率高達6.7%,創34年來單月最高記錄,且有持續攀升至9%的趨勢,因此美國各界對他的大規模經濟復興計劃滿懷期望[56]。有媒體評論他宏大的經濟復興計劃涉及宏觀戰略部署,含有非經濟戰略意圖,不可能在短期內有成效,還會使政府開支更加龐大,從而加劇金融危機[57]。

歐巴馬經濟復甦計劃的內容主要有:政府節能、啟動大規模基建、學校進行大規模硬體設施升級、改進醫療狀況和普及寬頻網。他的計劃內容均屬耗資及其巨大的項目,他希望該計劃能化解當前的經濟危機、提高就業率以及增強國家在國際上的競爭力[58]。

能源戰略编辑本段回目录


歐巴馬與華裔美國能源部長朱棣文(2009年2月)在能源戰略上,歐巴馬倡導綠色環保概念,以節能減碳、降低污染的綠色能源環境為表現形式,並計劃傾巨資努力打造。他的能源戰略內容有:改善現有電網系統,並將太陽能、風能、低熱能併入全美統一電網,最大限度地發揮國家電網的使用效率;發展節能型車輛。他還計劃將用於進口石油的資金轉向發展太陽能、風能和地熱能電站,減輕對石油的依賴,如此計劃順利實現,美國的能源體系將產生革命性變化,進而改變整個美國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有媒體指出,如果他的綠色能源戰略獲得成功,其意義將不亞於IT產業革命[59]。

2009年1月20日,歐巴馬提名華裔科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朱棣文擔任美國新能源部長的提案獲得聯邦參議院無異議通過,1月21日朱棣文赴任。有評論認為他此次提名朱棣文為新能源部長,是看重他在研發再生能源方面所取得的成績,冀望其幫助自己實現環保能源大計及減少對石油進口的依賴[60]。

有中國官方主流媒體認為,歐巴馬所推崇的風能、太陽能等綠色能源受到美國產煤區的抵制,並分析指出,美國在短期內對煤炭和石油的依賴性仍將繼續存在。他的政府在能源戰略中提出的低碳排放限額交易政策就遭致產煤大州的反對,如西維吉尼亞州就明確表示該政策會對當地的就業造成嚴重影響[61]。

稅收编辑本段回目录


2009年4月,歐巴馬在華盛頓闡述他的稅政主張歐巴馬在稅收政策上傾向對企業和富裕人群增稅,而對於普通家庭則主張減稅,並認為這樣能使大多數美國工薪人士在國家稅制方面受益。有媒體認為他的稅收理念是「劫富濟貧」,他本人將因此政策而多付1萬美元的稅款。雖然他的「稅政」對美國多數家庭有好處,但也遭致許多人的反對和抗議活動,抗議者指責對企業和富人的高稅率政策是「大政府」行為[62]。他的稅政有兩項主要內容:其一,對一些富人利用其他國家或地區相對寬鬆的稅收環境隱瞞收入、逃避稅務核查之情形,稅務部門要求海外銀行配合美國的稅務調查,堵住逃稅行為;其二,改變跨國公司納稅方式,使跨國公司無法在外匯收入方面實施逃稅行為。 他認為一些跨國公司和納稅人的逃稅行為相對於循規守法的普通民眾而言,明顯不公平,必須將這一情況改變[63]。

2009年3月,美國官方列舉數據指出,歐巴馬的稅政措施在10年內能使美國的中產階級家庭獲得7360億美元的稅負減免,有95%的工薪家庭將從中受益;小企業也得到近1000億美元的稅負減免。另一方面,新稅政取消對石油公司的退稅,美國的海外投資公司稅收優惠政策亦將取消[64]。

教育编辑本段回目录


2009年3月,歐巴馬在伊利諾州發表教育改革演講2009年3月,歐巴馬在其教育改革演講中,闡述美國的繁榮不在於擁有多少物質財富,而在於後代富有良好的教育,他認為教育是「美國繁榮的根源」,是成功的先決條件[65]。

歐巴馬在教育方面基本遵循布希政府的現有教育框架,但提出了「0歲至5歲教育計劃」和「美國機會稅收優待計劃」兩項教育新主張。前者指每年由聯邦政府撥款100億美元資助各州學前教育的普及,為所有學齡兒童提供平等教育機會;後者以降低大學生的學費為主旨,為他們提供學費資助,但受資助的大學生必須以從事無償的社區服務作為條件。對於布希政府的《不讓一個孩子掉隊》的教育法案,他對其作了多項改進,強調學生的教育質量與教師業績掛鈎,如:改革為考試而教學,倡導教育科目要全面,對失敗學生更多關懷,增加教育經費等。[66]他對公立學校的現有狀況並不滿意,為實施他的教育改革,要求美國各州增加對特許學校的撥款,支持特許學校的發展,但其成效還有待時間檢驗。另外,他認為為提高美國在國際上的長遠競爭力,必須強化國民教育,提高學校教育質量、將降低高中學生輟學率作為國家的首要任務。關於教師待遇問題,他主張實行績效工資制,提出加強教師聘用、培訓、留任及獎勵的優惠計劃[66][65]。

移民政策编辑本段回目录


歐巴馬未成為總統之前就提及美國的移民問題,他認為美國邊境管理較以前有了很大改善,為實施移民改革的客觀條件已成熟,他承諾一旦當選總統將改善美國的移民政策,並表示在打擊雇傭非法移民上不會讓美國工人失業,強調自己的「夢想計劃」移民法案,主張為未成年人的非法入境者提供基礎教育。他在非法移民問題上持溫和態度,他認為美國非法移民數量龐大,有的非法移民已與美國公民組成家庭並生育了具有美國公民身份的子女,將他們全部遣回原籍乃非現實,故應採取適當方式使他們身份合法化,化解可能引發的社會問題[67]。有媒體指出歐巴馬的這一移民政策主張,使移民社區受益良多[68]。

歐巴馬移民政策的主體思路基本以2007年的美國移民改革法案為基礎,主要內容為加強邊境管制,減少非法入境;增加政府監督工作,對僱用非法移民的僱主訴諸法律制裁;對於非法移民提出一條最終何以獲得美國公民身份的途徑;縮短合法移民的移民排期。但由於諸多因素的制約,該法案當時並未獲得國會通過。2008年11月,他成功當選總統,12月提名亞利桑那州州長珍妮特·娜珀莉塔諾為自己內閣的國土安全部部長,以實施他仍將繼續的移民改革計劃[68]。

2009年6月,歐巴馬給紐約華人僑領黃克鏘複信闡述他的移民觀點,他表示要幫助和支持已經旅居美國、道德行為良好的無證人士獲取美國公民身份,並重申在保證邊境安全的前提下,歡迎新移民的到來[69]。此前的4月份,他曾表示要以非法移民的合法化來推動美國經濟,讓非法移民走出身份陰影,為美國經濟增添活力[70]。

宗教事務编辑本段回目录


歐巴馬認為宗教信仰的力量能將人民團結在一起,並能給他們帶來幸福,它是美國民眾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美國的宗教政策,他基本沿襲上一屆政府的既定方針,支持宗教機構的社區活動。美國人口來源複雜,宗教人群龐大,教種教派林立,他認為美國宗教信仰的差異性不會引起國家分裂。他不反對國家權力機構允許宗教人士進入,比如總統辦公室,這樣做不但不會違背美國憲法所規定的政教分離精神,反而有利於調和政府與宗教組織和宗教人士的關係。他指出不能將宗教信仰作為戰爭的借口,亦反對以宗教信仰的差異性來製造人為的社會隔閡。他進一步分析指出,不同的宗教念誦不同的經文、聽從不同的命令,但都有共同的真理,人民不能因所信奉的教種不同排斥異教徒,甚至萌生仇恨[71]。

醫療改革编辑本段回目录


 
2009年7月,歐巴馬就醫療改革方案發表演說
歐巴馬醫療改革的支持者(2009年9月)參見:美國醫療系統及美國醫療改革
歐巴馬就任總統後,呼籲國會通過立法,對美國現有的醫療制度進行改革,以實現他競選總統時對選民的關鍵承諾和國家高度法制化的目標。在醫改方案中,他提議將醫療保險覆蓋面擴大到未投保人士,並規定保費增長的上限,人們在離職和變換工作時,他們的醫保權益應予保留。他的醫療改革方案,計劃耗時10餘年,涉及資金9000億美元。該計劃包括一項政府保險計劃,同時鼓勵民眾雙向選擇,參與公共合作醫療保險,其主旨是降低保險成本和提高民眾的健康保障質量。醫改計劃將每一個美國公民都納入政府的醫保範圍,從而減少非法保險公司的存在。該計劃包括醫療保險開支的削減和提高保險公司的稅負兩方面[72]。

2009年7月14日,眾議院的民主黨領導人介紹了長達1017頁的美國醫保制度修正案,歐巴馬希望國會在2009年底予以批准。在2009年國會夏季休會期間,醫改方案經過了公開辯論。9月9日,他在國會聯席會議上發表演講,闡述醫改管理計劃的必要性。2009年11月7日,雙向選擇醫保法案獲得眾議院通過,12月24日參議院以60票支持39票反對的投票結果,通過了單項醫改法案。2010年3月21日,醫改法案獲得參議院通過,3月23日眾議院以219票支持,212票反對亦最終通過[72]。

墨西哥灣漏油事件编辑本段回目录


 
2010年6月,歐巴馬在總統辦公室就漏油事件發表講話參見:2010年墨西哥灣漏油事件
2010年4月20日,英國石油公司在墨西哥灣的石油鑽井平台發生爆炸,有11名工作人員因之而死亡,17人受傷,並造成墨西哥灣海域大面積的油污,嚴重影響沿岸美國各州的生態環境,是美國有史以最嚴重的環境災難,歐巴馬因此面臨就任總統以來嚴峻的執政挑戰[73]。

歐巴馬認為漏油事件的嚴重性及後果堪比2001年的九一一襲擊事件,他多次前往漏油現場視察,並與墨西哥灣沿岸各州及英國石油公司磋商解決辦法。他指出這起漏油事件將象九一一襲擊事件一樣改變美國人的思維方式,使國家對未來的能源和環保政策作重新審視。但他在處理事件時的舉措遭致許多民眾的質疑和反對,認為他對事態反應遲鈍、處置不當、缺乏效率,因此引發國內許多地區的抗議示威。有人認為他是「英國傀儡」,也有人將他的形象醜化成阿道夫·希特勒,民眾對他工作的滿意度也隨之下降,創下就任總統以來支持率的新低;在野的一些共和黨人也認為他對事件的反應太慢。所有這些均對他的執政能力構成挑戰[73]。

對外政策编辑本段回目录


 
2009年6月,歐巴馬在法國參加諾曼第登陸65周年紀念活動2009年4月22日,在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會舉行的聽證會上,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闡述了歐巴馬對外實施的「懷柔政策」,比如對伊斯蘭國家「永不交戰」、試圖從伊拉克撤軍、關閉關塔納摩監獄、結束酷刑、正視全球變暖問題的政策取向,《華爾街日報》將歐巴馬政府的這種對外政策評價為「適度」。他表示願意與盟友甚至是自己的敵人合作,解決核武器等全球性問題;他承諾遵循法制、尊重人權,在軍事上盡量保持克制,而於外交方面則加強與其它國家的結盟,並儘可能與世界上的伊斯蘭國家建立友善和睦的雙邊關係。歐巴馬政府的對外政策屬於溫和、柔性型,與前任布希政府的強硬單邊政策風格迥異。他在處理對外關係上還要與上一屆政府推行的政策劃清界限,他認為單靠美國自己的力量還是無法保護自己,所以要加強與其它國家或組織的政治、軍事結盟,努力改善與伊斯蘭世界的關係,這樣國家才會安全。他還強調自己的這一屆政府在對外關係上必須依法行事,沒有權利為所欲為[74]。

伊斯蘭世界编辑本段回目录


 
2009年4月,歐巴馬在土耳其伊斯坦堡會見外國的部長伊斯蘭世界主要集中在中東地區,這裡是歷屆美國政府的戰略重地,關係到美國的能源戰略,歐巴馬政府認為改善與伊斯蘭世界的關係對美國至關重要。以色列是美國在中東地區的的戰略盟友,歷史上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經常發生軍事衝突,美國似乎更偏袒以色列,這使伊斯蘭世界認為美國在處理巴以問題方面有失公允,從而遭致他們對美國的不滿情緒[75]。

歐巴馬就任總統後,即刻向伊斯蘭世界表示善意,希望能彼此友好相處,並許諾對伊斯蘭國家「永不交戰」。他在就職演說中特別提到對於如何發展與伊斯蘭穆斯林國家的關係,他指出與穆斯林國家相處要以互相尊重為基礎,遵循共同利益的原則,要順應時代發展,另闢蹊徑,採取新的處理方法,盡量改善與他們的關係,前述的「永不交戰」就是其中的重要內容。另一方面,美國政府實施的反恐政策則使他的政府在對伊斯蘭世界修好的政策取向上造成矛盾,有媒體分析認為,他的政府在處理與伊斯蘭世界關係的政策上與上一屆政府的做法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如在反恐方面只是將戰場從伊拉克轉入阿富汗,並認為阿富汗的反恐局勢更為惡劣。有軍事分析人士還認為,如果向阿富汗增兵,美國將會有風險[76]。

伊拉克和阿富汗之軍事策略编辑本段回目录


參見:伊拉克戰爭及阿富汗戰爭
 
歐巴馬與阿富汗總統卡爾扎伊在白宮(2009年5月)在新老總統交接的過渡期,當選總統歐巴馬決定對現任布希內閣的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予以留任。

2009年2月27日,歐巴馬宣布將在18個月後結束伊拉克戰爭,此番言論促使美國一支海軍陸戰隊準備在阿富汗進行軍事部署。就伊拉克撤軍問題,他認為:2010年8月31日前,美軍撤出伊拉克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並認為此後美國在伊拉克的使命結束。他計劃將駐伊拉克的美軍由2010年8月的14.2萬人逐步進行縮減,到2011年底總人數將降到3.5至5萬人。他認為該撤軍計劃屬於駐伊美軍的過渡期任務,保留下來的部隊主要用於打擊伊拉克的恐怖主義,並為伊拉克本國的安全部隊提供訓練、裝備以及意見諮詢服務[77]。

歐巴馬上任伊始便提出要加強美軍在阿富汗的軍事力量。2009年2月1日,他宣布要將1.7萬美軍充實到駐阿富汗部隊,以「穩定那裡不斷惡化的局勢」,他認為當時的美國軍方對阿富汗局勢重視不夠,即在「戰略關注度、部隊指揮以及軍需物資配置」方面都沒有很好重視。[78]為此他於2009年5月,將駐阿美軍總司令大衛·D·邁凱南將軍予以調換,任命原美國特種部隊司令斯坦利·A·麥克里斯特爾中將為駐阿美軍總指揮。他認為斯坦利的特總部隊經歷有助於在阿富汗實施反恐怖作戰。2009年12月1日,他宣布向阿富汗增兵3萬,同時建議18個月後開始撤軍[77]。

美洲编辑本段回目录


歐巴馬政府對前任政府在拉丁美洲的政策取向上有所調整,他認為美國在美洲的領導地位必須重新考量,要建立新的美洲聯盟。為消除部分拉美國家對美國的不友好情緒,他的政府在對外政策上增加對他們的經濟援助,並與一貫反感美國的古巴卡斯楚政府和委內瑞拉政府進行直接對話[79];也有拉美國家的政府領導人對他的拉美政策表示不滿,如阿根廷總統克里斯蒂娜·費爾南德斯就批評他在其外交政策上不重視拉美地區,特別是沒有對宏都拉斯爆發的軍事政變採取強硬立場,使拉美國家對他的政府的拉美政策失去憧憬[80]。

加拿大编辑本段回目录


加拿大為美國近鄰,兩國政治、經濟關係密切,都在阿富汗駐有軍隊。2009年2月,歐巴馬對對加拿大作了數個小時的短暫訪問,就兩國推進「清潔能源對話」與加拿大總理哈珀進行了磋商,為雙方簽訂北美氣候變化條約鋪路。對於與加拿大的關係,他強調他的這一屆政府將遵循兩國間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希望加拿大在刺激本國經濟中,不要對「買美國貨」反應過度。另外,雖然美國與加拿大都向阿富汗派駐了軍隊,但歐巴馬向阿富汗增兵時,沒有明確要求加拿大跟隨自己增兵[81]。

歐盟编辑本段回目录


歐盟在經濟上勝過美國,是世界最為強大的經濟實體。歐巴馬在與歐盟的關係上認為,歐洲一體化經濟的不斷加強,將有利於與美國建立合作夥伴關係;但也有媒體指出他在與俄羅斯簽署「削減戰略性核武器新條約」方面不給歐盟面子,不重視歐盟的存在[82]。2010年2月,他作出不參加當年5月在西班牙馬德里舉辦的歐美首腦會議,使歐盟官員感到非常震驚、失望,認為自己被他的政府冷落。 在阿富汗問題上,歐盟與歐巴馬政府存在分歧,如美國大量向阿富汗增兵時,歐盟並未給與及時配合;另外,在美國熱衷的俄羅斯和中東問題方面,歐盟同樣沒有大力支持美國[83]。2010年4月,他出席在布拉格召開的歐美峰會,對於土耳其是否加入歐盟的問題上,歐盟與歐巴馬政府同樣未能達成一致意見[84]。

早在布希政府時期美國就與歐盟成員國的波蘭有軍事合作關係,歐巴馬就任總統後,這一關係繼續延續。2009年12月,他的政府與波蘭簽訂《美國駐軍地位協定》,為在波蘭部署「愛國者」反導系統鋪路。美國在俄羅斯鄰國部署反導武器,有可能影響到美、俄關係,為了緩和與俄羅斯的關係,他對布希政府與波蘭達成的反飛彈防禦系統框架內容進行了調整,將原來準備部署在波蘭的遠程反導系統改為中、短程,計劃於2010年5月在波蘭的莫拉格實施部署,而俄羅斯對這一舉動甚為關切[85]。

俄羅斯编辑本段回目录


 
2009年4月,歐巴馬在倫敦會晤俄羅斯總統德米特里·梅德韋傑夫歐巴馬總統非常重視與俄羅斯的關係,其剛上任就將美俄關係列為重要議事日程。2009年3月,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於日內瓦提出重新構建美俄關係的建議,得到俄羅斯的積極回應。2009年4月,他在倫敦與俄羅斯總統德米特里·梅德韋傑夫正式會晤後發表了《美俄聯合聲明》,其內容涉及美俄雙邊的軍事安全、地緣政治、經濟社會和地區熱點等方面。《美俄聯合聲明》是歐巴馬政府與俄羅斯政府關係的新標誌,是美俄步入雙邊關係新時代的開始。2010年4月,他在捷克首都布拉格與梅德韋傑夫總統簽署《削減戰略武器新條約》[86],但他的這一舉動被歐盟視為詬病[82]。

日本编辑本段回目录


 
2009年11月,歐巴馬與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在東京會談日本是美國的亞洲盟國,又是世界經濟強國,對於歷屆美國政府而言,日本有著美國諸多的利益因素。在日本國土上有美國海外強大的東京橫須賀與沖繩軍事基地,美國無論如何也不能捨棄。歐巴馬入主白宮後後,同樣非常重視與日本的關係。對於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提出的「對等的日美關係」,他非常歡迎[87]。2009年11月,他訪問日本,與鳩山由紀夫就深化日美同盟達成意見共識,他認為「日美同盟關係是亞太地區穩定的基軸」。歐巴馬還與鳩山由紀夫探討碳捕捉與封存技術、核設施防震技術等問題,雙方還攜手致力於發展「綠色科技」,並達成意見統一。他訪日期間在東京發表演講,認為日本是亞洲穩定的關鍵。另有媒體分析認為,他訪問日本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期望在他的這一屆政府任期內,要繼續維護、保持存在已久的美日同盟關係。

日本是二戰時期核武器的重災區,當時美國為促使日本投降而在長崎與廣島投下原子彈;現在歐巴馬強調要與日本在削減核武器和推動核不擴散方面進行合作,很受日本歡迎,他的「無核世界」觀點得到鳩山首相的大力支持[88]。

中國编辑本段回目录


 
2009年11月,歐巴馬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胡錦濤在北京中國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也是市場消費大國。2009年11月,歐巴馬展開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訪問,分別在上海和北京發表演講,並同中國共產黨領導人胡錦濤探討中美關係。他於上海提到,美國與中國在貿易方面存在非常廣闊的互補性,並稱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脫貧方面取得的成就,同時,他還批評中國大陸的網路封鎖政策;他在北京的演講中,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承諾在更大程度上實現由市場決定匯率的態度表示肯定,並同時向中方強調按經濟原理辦事的重要性。他認為中美關係的新發展具有戰略意義,同中國的夥伴關係使美國擺脫了嚴重的金融危機,並強調這一關係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他如約會見達賴,使中華人民共和國非常不滿,而美方則認為他會見達賴是美國的國家利益立場,而且這種立場不會改變,同時希望兩國就不同看法進行討論;歐巴馬政府還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對谷歌退出中國一事作出解釋,中國則認為「谷歌事件」屬商業問題而並非政治問題;歐巴馬政府還向來自中國的某些商品徵收高比例的反傾銷稅[89]。

美國與台灣關係密切,台灣還是美國在全球的第11大貿易夥伴[90],美國的對台軍售金額巨大。2008年5月,尚處總統競選階段的歐巴馬曾給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寫信,表示支持美國政府主張的「一個中國」政策。2009年1月13日,歐巴馬內閣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在參議院聽證會上再次提到「一個中國「政策,並認為《與台灣關係法》是美國對台關係的法律基礎。歐巴馬政府的對台政策是協助台灣與中國大陸以和平方式化解歧見,同時也不接受任何片面改變現狀之舉[91] [90]。他延續了美國政府對台軍售的政策,2010年3月,他提出的64億美元的對台軍售獲得美國國會通過[92]。有媒體認為美對台軍售是歐巴馬政府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態度的大變臉[89]。

核武戰略编辑本段回目录


 
2010年4月,歐巴馬與梅德韋傑夫簽署削減核武器的《布拉格條約》2010年4月,歐巴馬表示將重新考慮美國的核戰略,並與世界另外的兩個有核大國——俄羅斯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核問題進行會談,以求與他們發展更穩定和透明的戰略關係。在保衛美國國家安全和盟國利益方面,他認為除非「極端情況」(如對美國毀滅性的生化武器攻擊)出現,否則不會輕易使用核武器。他在他的新核武戰略中承若將不再發展任何新型核武器,但對於現有核武器的管理會增加資金投入,並表示對於遵守《核不擴散條約》的無核國家,美國不會對他們使用核武器,但伊朗和朝鮮除外,因為他們不遵守條約[93]。

歐巴馬於2010年4月與俄羅斯總統簽訂了《削減戰略核武器》的新條約,雙方步入了核武戰略合作的新時期[86]。對於伊朗的核問題,他希望聯合國以決議方式敦促其棄核。歐巴馬政府在向國會提交的《核態勢評估》中認為中國的核軍事不透明,讓人不明其未來核戰略之意圖[94];但中國卻認為自己在全球核安全方面展現了大國風範[95]。對於朝鮮的核問題,他認為只要朝鮮放棄核武項目,美國會在經濟援助與國際關係等諸方面給朝鮮提供幫助[96]。

歐巴馬於華盛頓的全球核安全峰會上指出,當今的核危機不是來自敵對國家,而是恐怖分子,因此核風險在不斷加大;如果恐怖組織掌握了核武器,將發生「全球性災難」。為此,他呼籲全球在核材料的控制上要嚴格,要步調一致、統一行動。他還認為,目前國與國之間的核對抗幾率已經減小,但因為國際恐怖組織的活躍,核風險形勢反而非常嚴峻[97]。

個人信仰编辑本段回目录


歐巴馬信奉基督教,是美國聯合基督教會的成員。他崇敬上帝,且能很好地將「上帝保佑」這一名句植入自己的政治演講中。比如,他在許多大型演說場合都表現出對上帝的敬畏,於演說的結尾部分也要加上「願上帝保佑你」,「願上帝保佑美利堅合眾國」(原文:GOD BLESS YOU,GOD BLESS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還有「願上帝給我們賜福」(原文:GOD'S GRACE UPON US)也是他在演講中經常使用的句子。[98][99]

有媒體認為歐巴馬的父親生活在穆斯林宗教的環境中,是一個穆斯林教徒,從而肯定他天生就是一個穆斯林;而他卻認為自己的父親雖然生活在穆斯林教派區域,但他並不是穆斯林,而且對宗教沒有興趣,所以自己也不是穆斯林,他還解釋自己沒有做過任何穆斯林宗教的禱告;他還說自己母親是美國白人基督徒,他是跟隨母親而信奉基督教。2007年11月,他的總統競選活動網站還發表了一項聲明,確認他現在不是,從來也未曾是穆斯林,而是一個委身的基督徒。[100]

爭論 编辑本段回目录


歐巴馬的支持者(2007年2月,德克薩斯奧斯汀)
歐巴馬展示自己的諾貝爾和平獎獎章和證書(2009年12月,奧斯陸)2006年11月1日,《芝加哥論壇報》報導指歐巴馬在芝加哥南邊購下新居的同一天,一塊屬於該房屋,歐巴馬不想要的空地被伊利諾州商人安東尼·雷茲科的妻子買下,安東尼·雷茲科目前正面臨涉嫌試圖勒索、洗錢和詐騙的聯邦指控[101]。該報導出版後兩天,該報發表社論要求他解釋該事件,為什麼他要讓自己與這種「意圖醜惡地將自己與政治任務聯繫起來,以獲得商業利益,並引起公眾持續懷疑」的發展商「有任何瓜葛」 [102]。次日,《芝加哥論壇報》報導了歐巴馬的聲明,指自己「與雷茲科或任何一人在這件事情或任何私人交易上的瓜葛,使人誤認為自己受益」是錯誤的,「基於這一個理由,我承認自己的錯誤並感到後悔」 [103]。

12月24日,歐巴馬的發言人確認他在2005年雇傭的一名實習生與雷茲科有聯繫,但否認任何偏袒。他的辦公室當年夏天雇傭了將近100名實習生[104]。論壇報的報導沒能指控他任何錯誤及不道德的行為,也沒有發現任何相關證據。2006年12月新共和網站的一篇文章,批評《芝加哥論壇報》、《Slate網路雜誌》和《華盛頓郵報》對這一事件的追蹤報導,指他們沒有為這個故事提供價值:「新聞媒介的角色應該是基於事實,加入符合事實的洞察、觀點;而非鼓吹一種觀點、盲目提高其背後不確定事件的微小可能性」[105]。

諾貝爾和平獎编辑本段回目录


挪威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將2009年的諾貝爾和平獎授予歐巴馬,以表彰他在促進國際外交和各國人民合作所作出的非凡努力。

對於歐巴馬獲諾貝爾和平獎,多數觀點持肯定態度,認為他作為世界上最強大軍事力量的領導者以及他所倡導的無核化理念,是全球和平的希望,還指出他是唯一一位向穆斯林國家表示友善的美國總統[106]。他於12月10日到挪威奧斯陸領取諾貝爾和平獎,並在領獎時發言說,他認為非暴力是有限度的,戰爭有時候乃必要之舉,但和平永遠都是人類應該追求的目標;他還闡述在戰爭的同時,並不影響人類對和平的追求[107]。他是第四位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美國總統和第三位在總統任期內的和平獎得主。但也有人[106]認為他不該得這個獎,因為美國這時還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有軍事行動,2009年12月還向阿富汗增兵3萬,這種做法與諾貝爾和平獎的精神不符;並且他就任總統還不到一年,對他的和平努力貢獻成果是否顯著,這都是外界的質疑[106]。

公眾形象编辑本段回目录


 
歐巴馬左手簽名姿態(2009年3月,白宮)
歐巴馬打籃球的姿態被媒體評價為超酷(2006年8月,美國駐吉布地海軍基地)歐巴馬喜歡與明星交往,想以大牌明星的公眾形象美化政府的品牌形象,使自己和以自己為首的政府能象好萊塢一樣,受大眾喜好、歡迎。與他交往的大牌明星有:《007》扮演者布魯斯南、《律政俏佳人》主演威瑟斯彭、喜劇演員本·斯蒂勒、《鑽石王老五》喬治·克隆尼等,他給予這些影視明星自由出入白宮的權力。美國媒體認為,歐巴馬總統的黑人血統使他比影視明星更有光環,是世界上更大牌的明星,其明星效應比好萊塢明星更可耀眼;另一方面,他屬意在電視的黃金時段出鏡,導致電視媒體廣告收入減少而遭致控訴[108]。他在總統競選期間的演講都能得到民眾,特別是年輕人的喜愛。他是一個從社會底層走出來的美國總統,所以他對於普通大眾有著很強的號召力。

奧巴馬小時候將近4年住在印尼雅加達,2009年12月10日,雅加達市政府為了美印友好關係,在一所公園立了尊奧巴馬(十歲樣子)雕像[109]。銅像樹立後,引發雅加達民眾的不滿,他們認為他僅僅是童年在雅加達居住過,並沒有為印尼作出貢獻,要求將銅像拆除。當地政府雖未拆除銅像,但為顧及民意,決定將銅像實施搬遷,將其移入他所就讀過的學校內[110]。

有媒體評價歐巴馬的公眾形象超酷,打籃球富有姿態美,讓人感覺其年輕而有活力;但當上美國總統後,他打高球的興趣勝過打籃球[111]。他用左手寫字,是個左撇子;手上佩德國泰格黑爾手錶,備有黑莓手機[112]。

提示器總統编辑本段回目录


 
歐巴馬向左面對觀眾,正在閱讀提示器內的演說詞(2008年1月,美國大學有媒體指出,雖然電視直播的歐巴馬演說非常精彩、瀟灑,因為他自始至終根本無須演講稿,而是左右環視觀眾,口若懸河,使電視畫面前或現場的觀眾認為他思維極其敏捷、記憶力驚人,屬於脫口成章、極具臨場語言才能的能人,是天才演說家。但事實並非如此,他只是將演講稿以演講提示器(現場為一種方形的茶色或無色面板,面向觀眾的一面無任何文字,是透明的;但朝向他的一面則是清晰的演講內容)的形式出現,他的演講現場一般左右各一個提示器,所顯示的內容完全一樣,發言時一般是左右環視觀眾,看似是與觀眾通過眼神互動,實則為從左右的兩個提示器中讀出演說詞(類似於電視台的播音員從提示器中讀出播音內容),根本不是脫稿演說。例如在他就任美國總統後的第一次國會演講現場,發言講台的左右兩側有兩個提示器,從電視畫面可以看出他在講話時基本是左顧右看,但很少直視電視攝像機的鏡頭或正視前面的現場觀眾,因為其正前方沒有演講稿提示器。他的演講嚴重依賴提示器,其依賴程度比美國任何一屆總統都強,被人調侃為「提示器總統」[113]。還有媒體更直接了當地以《提詞器,歐巴馬不能沒有你》為題撰文,認為歐巴馬的演講是「言由機器生」,甚至被認為沒有演講提示器就無話可說[114]。

家族與家庭编辑本段回目录


 
歐巴馬的父親與祖母

血緣编辑本段回目录


歐巴馬複雜的身世為大家所熟知,但他的血脈淵源卻可追溯到美國的幾位前任總統。有美國學者對他的家譜作了細緻研究,從他父母的多次婚姻印證出他與美國的三位前總統都有同一脈絡的血緣關係,他們是第33任總統哈瑞·S·杜魯門、第41任總統喬治·赫伯特·沃克·布希和第43任總統喬治·沃克·布希。另有學者認為,他與前任總統有血緣關係並非稀奇事件,因為許多美國人的祖先都來自英格蘭,找到同一祖先是常有的事[115]。另有中國媒體撰文指出他與美國超級富翁、證券投資家沃倫·愛德華·巴菲特(Warren Edward Buffett)亦存在血緣關係,這種關係源自一位17世紀的法國移民馬里恩·杜瓦爾,因歐巴馬的母親斯坦利·安·鄧娜姆與巴菲特的父親霍華德·巴菲特都是馬里恩·杜瓦爾的後代[116]。

家庭编辑本段回目录


 
歐巴馬一家人(2009年9月,白宮寓所)歐巴馬的父母在檀香山瑪諾亞之夏威夷大學相識,隨後結婚,1961年生下歐巴馬。父親老巴拉克·歐巴馬是生於肯亞的盧歐族黑人,肯亞經濟學家。他對於自己早逝的黑人父親的信息大多來自於家庭故事和照片,他認為父親與自己身邊的人完全不同,皮膚黑得像瀝青;母親斯坦利·安·鄧娜姆是堪薩斯州威奇托的白人教師,在《我父親的夢想》一中,他描述了自己在母親的白種美國中產家庭成長的經歷,並描述了母親與父親表現在膚色上的種族差異。 他2歲時,父母分居,隨後離婚。離異後,父親前往哈佛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最終返回肯亞;母親則嫁給了一位印度尼西亞籍的學生盧路·索特洛,得一女。1982年歐巴馬父親在肯亞因車禍去世,母親亦於1995年身故。他的祖父為英國殖民統治肯亞時期之公務員[117]。

1989年夏天,歐巴馬在西德利·奧斯汀律師事務所擔任暑期工讀生期間,結識了當時已是律師的蜜雪兒·魯濱遜。兩人於1992年結婚,並有兩個女兒,大女兒瑪麗亞和小女兒薩沙。歐巴馬一家人是芝加哥三一聯合基督教會的成員,但是由於該教會牧師耶利米·賴特發表的言論引起了廣泛的爭議。此事件發生後,他於4月30日做了一個題為更完美的聯盟的演講做為回應,其中表達了對賴特牧師的感情,然而在2008年5月31日卻唐突的宣布脫離該教會。2008年他為顧及總統選戰及自身的健康狀況,以及換取妻子蜜雪兒·歐巴馬投入於自己的競選活動,在當年初戒掉長達二十年之吸煙習慣[118][119][117]。

2009年1月,47歲的歐巴馬攜家人由費城乘火車沿當年林肯行經的鐵路路線旅行至華盛頓就任總統職務,舉家遷入白宮,而蜜雪兒·魯濱遜則成為美國第一夫人[48]。

著作编辑本段回目录


 
歐巴馬在印第安納州埃克哈特為自己的著作《無畏的希望》簽名(2009年2月)在踏入政壇之前,歐巴馬出版了其青年及早期事業的回憶錄《我父親的夢想:歐巴馬回憶錄》。該書於1995年出版,並於2004年重印,新版本加入了前言和他在2004年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上的演講稿。該書的音頻版本獲得了2006年葛萊美獎的最佳誦讀專輯。這本自傳體的回憶錄很受美國讀者歡迎,僅英文版就有7種,亦被譯成多國文字出版,《時代周刊》將其評價為美國政壇史上最好看、最受歡迎的回憶錄。2008年12月,他簽署該書的中文版版權,希望中國讀者通過本書為來理解他的美國夢[120]。

2004年12月,歐巴馬有三本書與出版商簽約,合約價值190萬美元[121]。第一本書《無畏的希望:重申美國夢》[122]於2006年10月出版(台灣版由商周出版),主要論述他的政治理念[123],自出版後在紐約時報圖書排行榜一直名列前茅[124]。該書的音頻版本更令他在2008年擊敗前總統比爾·柯林頓和吉米·卡特等競爭對手獲得當年的葛萊美獎最佳誦讀專輯獎,這是他第二度奪得此獎項[125]。第二本是歐巴馬和妻子、兩個女兒合著的兒童書,出版合約仍未公布,但他表示會將該書的利潤贈予慈善機構。而第三本書的內容現在尚未公開[121]。

美國蘭多姆出版公司旗下的三河出版公司表示,歐巴馬新書《我們相信變革——巴拉克·歐巴馬重塑美國未來希望之路》,將在2008年9月8日推出音頻和電子版本,然後於9月9日正式上市。這本書由他親自作序,介紹自己的政策立場和這次總統選舉的重要意義。他的競選團隊成員也為此書撰寫了一些章節,介紹奧了他在醫療保險、能源和國防安全等重要問題上的觀點。此外,該書還囊括了他在競選期間發表的7次演講原文,包括他在宣布競選總統和出訪德國時的演講。目前中國大陸已經引進歐巴馬的《我父親的夢想:歐巴馬回憶錄》、《無畏的希望:重申美國夢》和《我們相信變革——巴拉克·歐巴馬重塑美國未來希望之路》,為該著作之簡體字版本[126] [127][128]。

与“奥巴马”相关的词条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奥巴马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您希望联系哪位客服?(单击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