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商务会员钢材特钢不锈炉料铁矿废钢煤焦铁合金有色化工水泥财经指数人才会展钢厂海外研究统计数据手机期货论坛百科搜索导航短信English
登录 注册

按字母顺序浏览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热门关键字: 螺纹钢 铁矿石 电炉 炼钢 合金钢 转炉 结构钢
钢铁百科 - 钢之家

刘炫发表评论(0)编辑词条

刘炫,隋经学家。字光伯。河间景城(今河北献县东北)人。刘献之的三传弟子。开皇(581-600)中,奉敕修史。后与诸儒修定五礼,授旅骑尉。旋任太学博士。卒于隋末,门人谥为宣德先生。相信伪《尚书孔氏传》,并伪造《连山易》、《鲁史记》等;所提出《春秋》规过之论,对后世影响大。所撰《尚书述义》诸书,已佚,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有辑本。

目录

简介编辑本段回目录

刘炫,(约546-约613)字光伯,隋河间景城(今河北献县东北)人。少时与刘焯友善,同受《诗》于刘轨思,受《左传》于郭懋,问《礼》于熊安生。为人聪敏,能左手画方,右手画圆,口诵,目数,耳听,五事同举。周武帝平齐,由刺史宇文亢引荐为户曹从事。后刺史李绘署为礼曹从事,以干练而知名.后奉敕与王劭同修国史,又参加修定天文律历,兼与内史省考定群宫。自言,《周礼》、《礼记》、《毛诗》、《尚书》、《公羊》、《左传》、《论语》孔、郑、王、何、服、杜等注,凡十三家,皆能讲授,史子文集,皆涌于心。在朝名士十余人保其所言无谬,于是拜殿内将军。因伪造《连山易》、《鲁史记》等书,被人告发,除名,归家以讲学著书为务。后与诸儒修订《五礼》,授旅骑尉。开皇二十年(600),废国子、四门及州县学,唯置太学博士二人,学生七十二人。炫上表言学极不宜废。隋扬帝即位,经牛弘推荐,参加修定律令。后经杨达荐举,射策高策授太学博士。岁余,以品卑辞职,归河间,以讲学为业。隋末,妻子离散,饥饿无所依,冻馁而死。门人谥为“宣德先生”。

他学通南北经学,精博今文、古文经典,崇信《伪古文尚书礼传》和《伪古文考经孔传》。对先儒章句,多有非议。指陈杜预《左传集解》失误之处,达一百五十余条。所制诸经义疏,为当世士人奉为师宗。孔颖达撰《尚书正义》、《毛诗正义》,皆本于刘炫义疏。因受南学影响,变朴实说经之风,好凭己意改前文,文辞也华丽。并认为,古人委任责成,案不重校,文不繁杂。今世文薄,多杂不密,又万里追让百年旧案,事多而政弊,省官不如省事,省事不如清心。炫能荡弃家法,不拘旧说,提出《春秋》规过论,对后世影响很大,实开自由说经的先声。

事迹编辑本段回目录

一个奇人 刘炫自幼聪明机巧,具有多种特异功能。他的眼睛特明亮,可以直观日头而不眩晕。读书一览十行,过目不忘。他还可以“左画方,右画圆,口诵,目数,耳听,五事同举,无有遗失”。(见《隋书·刘炫传》)

他跟信都(今河北冀县)昌亭人刘焯是同窗好友。刘焯,(544—610)也是隋朝著名经学家,二人先后向同郡人刘轨思学《毛诗》,向广平人郭懋当学《左传》,向阜城人熊安生学《礼》。二人又“闭户读书,十年不出”,“虽衣食不济,晏如也”。(《隋书·刘焯传》)所以当隋朝吏部尚书问刘炫有什么才学时,他毫不谦虚地说:“周礼、礼记、毛诗、尚书、公羊、左传、孝经、论语,孔、郑、王、何、服、杜等注,凡十三家,虽义有精粗,并堪讲授。周易、仪礼、谷梁用功差少;史子文集,嘉言美事,咸诵于心;天文律历,究核微妙。至于公私文翰,未尝假手。”(《隋书·刘炫传》)

就是这样一个学问淹通的人物,竟然在朝廷购求天下逸书的时候,为了领取几个赏钱,造起假来。隋开皇年间,刘炫入朝参与撰写国史和修订天文律历。当时,大臣牛弘奏请购求逸书。他运用自己的才华技能,伪造书籍一百多卷,题名为《连山易》、《鲁史记》等。卖给官府。后来被人揭发。刘炫为此差点丢了性命,刚刚得到的一个官职也被撤掉,打起铺盖回老家去了。

一个大学问家 刘炫向吏部尚书的那一番自我表白不是吹嘘,他的确是一位名重当时的大学问家。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说,隋代能称得起儒学大师的只有两个,即刘炫与刘焯。他与刘焯时称“二刘”。《北史·儒林传》称:“惟信都刘士元(焯)、河间刘光伯拔萃出类,学通南北,博极今古,后生钻仰。所制诸经义疏,搢绅咸宗之。”又称:“刘炫学实通儒,才堪成务,九流七略,无不该览。虽探赜索隐,不逮于焯;裁成义说,文雅过之。”

刘炫对《毛诗》的研究,有很大贡献。《毛诗》之传,发轫于西汉河间国,当时不显于朝。直到东汉郑玄为其作笺,《毛诗》才盛行于世。南北朝魏朝饶阳人刘献之,精通《毛诗》。其弟子刘轨思,“说《诗》甚精”。刘炫和刘焯就从刘轨思学《诗》。刘炫著有《毛诗述义》四十卷,《注诗序》一卷,《毛诗谱》二卷。这些著作虽已失传,但其精义,已被后人吸收。唐朝孔颖达作《五经正义》,其中《毛诗正义》即以刘炫的《毛诗述义》和刘焯的《毛诗义疏》为稿本。

刘炫对《左传》有独到见解。《春秋》之传,晋代《公羊》、《谷梁》、《左传》俱立国学。隋代《左传》盛行起来。刘炫治《春秋》相当精深,曾作《春秋攻昧》十二卷,《春秋规过》三卷,《春秋述议》三十七卷。其中《规过》一书,是专给杜预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挑毛病的。杜预是西晋大臣,文武全才,曾因军功封“当阳县侯”,他的《集解》是流行的“左学”权威著作。刘炫敢向权威挑战,可谓艺高人胆大。

纪晓岚有《过景城忆刘光伯》一诗赞曰:

故宅今何在?遗书亦尽亡。

谁知冯道里,曾似郑公乡。

三传分坚垒,诸儒各瓣香。

多君真北士,敢议杜当阳。

一个不合时宜者 刘炫在他才华初露时,被地方官举荐到朝廷做事。修过国史,订过律历,兼于内史考订群言。他先后值班于尚书、门下、内史三省,但却没有一官半职,以致于生活窘迫,家中交不起税赋。地方官去催促,他才向内史令诉苦。内史令送他去吏部,吏部尚书韦世康考察他,见他口说大话,不予信任,又经众人举荐,好容易得到一个“殿内将军”的职衔,又因“造假书案”而丢掉了,而且还背上了一个鄙俗的恶名。

造书骗赏,完全是穷困造成的,整天饿着肚子,还讲什么斯文道德?按《隋书·儒林传》记载,当时的巨儒在品行上多鄙俗。因为国家不重儒,没有俸禄,“此所以儒罕道人,学多鄙俗者也”。

刘炫丢了官差,回老家教书。后又被太子杨勇召至京师,要他去侍奉蜀王杨秀。刘炫拖延不愿从命,惹恼了蜀王,将其“枷送益州”。一介书生,披枷带锁,千里跋涉,其凄苦之状,可想而知。到了益州,蜀王安排他在帐内“持仗为门卫”,多么令人尴尬汗颜的差事?

后蜀王被废,刘炫授旅骑尉,与诸儒修《五礼》。又被命修律令,后升为太学博士

在朝期间,刘炫提出过很多正确的建议,他认为事繁政弊,公文繁琐必然造成“老吏抱案死”的忙乱局面。主张简化办事程序。对外,他反对出兵高丽,作《抚夷论》指陈利弊。他有许多为政治国的主意是很高明的。但是,这人性格躁竞,自恃才高,目中无人,经常轻慢当局,上司不喜欢,同僚也忌妒。他讲古文《孝经》,“儒者喧喧,皆云炫自作”。说那书是他自己假造的。其实他所讲的《孝经》正是孔子传人藏之于鲁壁的真本,刘炫曾作《稽疑》一篇,欲兴坠起废,但是他造假书的前科,常被人提及,不能见容于世人,结果太学博士当了一年多,即被以品行卑下而辞退了。

一个战乱的牺牲品 其时各地农民起义军纷纷揭竿而起,天下已经大乱,刘炫颠沛流离,孤身回到河间郡。城外战乱不已,他困顿城中,与在景城老家的妻子仅隔百里,但无法通音讯。

谷米越来越贵,教书换钱吧,已没有地方能放他那张讲桌了。刘炫郁郁寡欢,著文排遣胸中块垒。文章中感叹生不逢时,无法与前代通儒相比。晚境已近,顿生悲凉:“日迫桑榆,大命将近,故友飘零,门徒雨散,溘死朝露,埋魂朔野。亲故莫照其心,后人不见其迹,殆及余喘,薄言胸臆。……天违人愿,途不我与。世路未夷,学校尽废。道不备于当时,业不授于身后。衔恨泉壤,实在兹乎?”(见《隋书·刘炫传》)

当时,刘炫的许多门人已经参加了义军。他们体恤老师的困境,到河间郡城去把刘炫索要了出来。后来,起义军失败,刘炫孤苦无所依,踉踉跄跄奔回老家景城。景城的官员,知道刘炫“与贼相知”,怕受牵连,哪里敢接纳他?于是将城内紧闭。当时正是严冬季节,已经是六十八岁老人的刘炫,腹中饥饿,衣履褴褛,在那冰冷的寒夜里,呼天不应,叫地不灵,满腹经纶的一代巨儒冻馁至极,惨死城下。

刘炫死后,门人们尊他为“宣德先生”。据《太平寰宇记》记载:在沧州曾见“文儒先生刘炫碑”,是“学人为立”。乾隆《献县志》记载:“刘炫墓在献县东八十里景城南”。如今碑与墓都已杳无踪迹。

个人著作编辑本段回目录

刘炫是一位多产的经学家,著有《论语述议》十卷,《春秋攻昧》十卷、《五经正名》十二卷、《孝经述议》五卷、《春秋述议》四十卷、《尚书述议》二十卷、《毛诗述议》四十卷、注《诗序》一卷等。他这些著述也曾广泛流传过,唐代著名经学家孔颖达撰写《五经正义》时,曾采用了他的不少说法。可惜,后来都陆续失传。

参考资料编辑本段回目录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刘炫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您希望联系哪位客服?(单击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