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商务会员钢材特钢不锈炉料铁矿废钢煤焦铁合金有色化工水泥财经指数人才会展钢厂海外研究统计数据手机期货论坛百科搜索导航短信English
登录 注册

按字母顺序浏览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热门关键字: 螺纹钢 铁矿石 电炉 炼钢 合金钢 转炉 结构钢
钢铁百科 - 钢之家

夏原吉发表评论(0)编辑词条

(图)夏原吉夏原吉

夏原吉(1367~1430年)明初重臣。字维喆,湘阴人,祖籍德兴。早年丧父,遂力学养母。以乡荐入太学,选入禁中书制诰。以诚笃干济为明太祖朱元璋所重。建文时先户部右侍郎,后充采访使。任内政治清明,百姓皆悦服。靖难之役后,成祖即位,委夏原吉以重任,与蹇义并称于世。成祖后又相继辅佐仁、宣二宗,政绩卓越。宣宗宣德五年卒,年六十五岁。赠太师,谥忠靖。

目录

[显示全部]

简介编辑本段回目录

(图)夏原吉夏原吉

夏原吉,生于元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卒于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享年65岁,字维喆,祖籍德兴(今属江西),后因其父夏时敏在湘阴任教谕,遂家焉定居湘阴(今属湖南)。夏原吉幼时,父亲去世,孤儿寡母,生活非常艰辛。他家贫力学,智慧过人,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被举荐湖广乡试入太学,选入禁中书制诰,分工抄写朝廷有关的文件。在制诰中,夏原吉危坐俨然,一丝不苟,明太祖朱元璋诇而异之。后授户部主事。夏原吉到户部任职后对工作兢兢业业,最复杂的事务也处理得井井有条。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明惠帝朱允炆升他为户部右侍郎。

明成祖朱棣即位后,夏原吉于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又被提升为户部左侍郎,1405年升为户部尚书,掌管天下户口、田赋、财政等政令。明仁宗即位,进为少保(为一品官员)兼太子少傅(夏原吉固辞,帝听之)、户部尚书。明宣宗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病逝,赠太师,谥忠靖。

生平编辑本段回目录

(图)夏原吉夏原吉

幼年从郑菊隐、史九韶学习,二十三岁县考邑庠生,由省选考推荐到京师,入太学生。洪武十五年,朱元璋重爱之,未经科考,提拔为户部主事,建文时,复提为户部右侍郎。成祖即位后,于永乐四年提拔为户部尚书。夏原吉上疏曰:“裁冗食,平赋役,严盐法,钱钞之禁,清仓场,广屯种,以给边苏民,且便商贾”。永乐元年(1403年),奉令携太常少卿袁复开浚吴淞江,又疏拓千灯浦。时湖南遭灾,元吉奏请赈济并减免赋税,民间流传“夏元吉当官,遮盖湖南一省。”永乐十三年(1416年),麻林(今肯尼亚麻林地)贡麒麟,元吉撰《麒麟赋》:“永乐十二年秋,榜葛剌国来朝,献麒麟。今年秋麻林国复以麒麟来献,其形色与古之传记所载及前所献者无异。臣闻麒麟瑞物也,中国有圣人则至。”

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增置武卫百司、派郑和下西洋,费用以亿万计,全由夏元吉筹措。他设立盐务衙门,以盐卡收税,谨防贪官。又将户口、府库、田赋等数字写成小条,放于袖中,以便随时参阅。每当成祖询问,对答如流。永乐十九年(1421年)秋,朱棣决定第三次亲征漠北的鞑靼。这时国库早已空虚,夏元吉反对讨伐,曰:“此年师出无功,军马储蓄十丧八九,灾眚迭作,内外俱疲”,力陈国家财政已难以承受,朱棣大怒,系之大狱。抄家时,家中除布衣、陶器等日常用品外,别无它物。

成祖粮尽退军,至榆木川病逝,死前悔悟,对左右说:“夏元吉爱我”。太子朱高炽亲到监狱看望原吉,泣诉噩耗,不久大赦出狱,复户部尚书,元吉请求仁宗朱高炽多收钞、少发钞,致力和缓当时的通货膨胀压力,并取消了郑和的海上远航,使国家财政、社会经济迅速恢复稳定。

宣德五年(1430年)去世,赠太师,晋光禄大夫,谥忠靖。归葬湘阴夏家桥侧之大明山。清代郭嵩焘竭夏元吉墓时,曰:“遗直如公真大度,老成当国有深谋”。著有《万乘肇基集》《东归稿》《夏忠靖公集》等。

政绩卓著编辑本段回目录

(图)夏原吉夏原吉

夏原吉实事求是,正直敢言。据史载,明成祖迁都北京的同年,即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秋天,即召群臣,集议大举亲征漠北,向户部尚书夏原吉、兵部尚书方宾、刑部尚书吴中询问边储情况。当时,因国库、粮草、马匹空乏,夏原吉据实相告:“比年师出无功,军马储蓄,十丧八九,灾眚迭作,内外俱疲。况圣躬少安、尚须调护,乞遣将往征,忽劳车驾。”建议兵不当出,明成祖龙颜大怒,一意孤行,固执己见,将夏原吉、吴中罢职下狱,方宾畏惧自杀。幸亏内阁大学士工部尚书杨荣等人出面劝说才幸免于难。直至仁宗朱高炽即位,夏原吉才复官职。

夏原吉被逮下狱后,家被抄没,家中除皇帝的赐钞外,只有几件布衣瓦器,他虽手握朝中财政大权,却廉洁奉公,清贫如水,生活非常俭朴。

明成祖因五次亲征漠北,徒劳往返,劳瘁愤恼,病体日益不支,惭悔不听夏原吉的忠言。对左右感叹道:“夏原吉爱我。”次日,即永乐十九年(公元1424年)秋,第五次北征回京归途中,在榆木川(今内蒙古多伦西亚)病死,时年六十五岁。

夏原吉脚踏实地,勤政爱民,与民同甘共苦,为吴、浙水利建设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据史载,明永乐元年(1403年)吴浙两地水患严重,地方官连年治理无效,洪涝成灾,百姓流离失所。明成祖朱棣特遣户部夏原吉前往治水。八月夏原吉到吴浙之地后,立即察看灾情,勘察河道,发现太湖流域下游地势平缓,河道弯曲、狭窄,经常淤塞。因此,疏浚下游河道(吴淞江、刘家河、白茆河)畅流入海,乃是治理吴浙水利的关键。于是他动员两地民工10余万人,日夜奋战,先后疏浚吴淞江、白茆塘、刘家河、范家浜、大黄浦等河道,引吴淞江上游之水取道刘家河入长江,重点凿范家浜,使之与黄浦江相接,将太湖东部河湖之水,特别是浙西来水循黄浦江排入长江,使黄浦江成为太湖主要排洪通道,并因地建闸,用以蓄泄。通过这次疏浚,不仅改善了太湖下游的泄水状况,而且改变了泄水格局,由从前以吴淞江为主泄道,逐步变成以黄浦江为主泄道,这种情况,一直延续至今。治水期间,夏原吉身体力行,布衣徒步,风餐露宿,日夜奔波于工地,终于彻底根治了太湖流域吴浙两地频繁的水灾,从而使永乐年间苕溪、太湖两地的水患得到治理,使民获其利。同时他还上书朝廷,如实详申百姓受灾苦饥,要求减免灾民税赋,请发赈粮三十万石,以赈济灾民。明朝大臣(太子少师)姚广孝称赞夏原吉曰:“古之遗爱也。”

夏原吉五朝为官,特别是在明仁宗、宣宗时期,处心竭力辅佐朝政,尽心尽责,鞠躬尽瘁,最受皇上器重,朝廷赐他食三禄,在北京、南京二地均建府第。仁宗进其为少保兼太子少傅(原吉固辞不受),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夏原吉病逝,终年65岁,宣宗朱瞻基赠他为太师,谥“忠靖”。夏原吉政绩卓著,深受百姓的爱戴和皇帝的器重,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代名臣。

后世评价编辑本段回目录

《明史》对赞夏原吉为“股肱之任”、“蔚为宗臣”,称他的一生可“树人之效”。并以《尚书》中的话来赞誉夏原吉,即“敷求哲人,俾辅于尔后嗣”。

参考资料编辑本段回目录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夏原吉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您希望联系哪位客服?(单击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