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商务会员钢材特钢不锈炉料铁矿废钢煤焦铁合金有色化工水泥财经指数人才会展钢厂海外研究统计数据手机期货论坛百科搜索导航短信English
登录 注册

按字母顺序浏览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热门关键字: 螺纹钢 铁矿石 电炉 炼钢 合金钢 转炉 结构钢
钢铁百科 - 钢之家

韶关发表评论(0)编辑词条

韶关,地处粤北,位于东经112°50′-114°45′、北纬23°5′-25°31′之间。西北面、北面和东北面与湖南郴州市、江西赣州市交界,东接河源市,西连清远市,南邻广州市、惠州市。被称为广东的北大门,是中国北方及长江流域与华南沿海之间最重要的陆路通道,战略地位重要。韶关市是粤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广东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岭南有名重镇,全国著名的“有色金属之乡”。辖浈江区、武江区、曲江区、仁化县、始兴县、翁源县、新丰县和乳源瑶族自治县,代管乐昌市、南雄市两个县级市。面积1.86万平方公里,人口279.14万。

中文名称: 韶关市
外文名称: Shaoguan City
别名: 韶州
行政区类别: 地级市
所属地区: 广东省
下辖地区: 曲江区、始兴县、仁化县 等县市
政府驻地: 浈江区
电话区号: 0751
邮政区码: 512000
地理位置: 广东省北部
面积: 1.86万平方公里
人口: 321万(2008年),常住人口295万
方言: 客家语,粤语,瑶族语言 等语言
气候条件: 属中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区
著名景点: 丹霞山、南华禅寺、乳源云门寺、马坝人遗址、满堂客家大围 等
机场: 韶关机场
火车站: 韶关火车站,韶关东站
车牌代码: 粤F
市树: 阴香
市花: 杜鹃
市鸟: 画眉
 

韶关市地处广东省的北部,广东省辖市,,重工业城市,粤北地区经济政治文化交通中心,广东六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广州、深圳、珠海、韶关、汕头、湛江)。位于省境北部、北江上游、浈、武二水交会处。西北面、北面和东北面与湖南郴州市、江西赣州市交界,东面与河源市接壤,西连清远市,南邻广州市、惠州,市南连珠江三角洲,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城市历史,是粤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现辖浈江区、武江区、曲江区、仁化县、始兴县、翁源县、新丰县和乳源瑶族自治县,代管乐昌市、南雄市两个县级市。全市9个街道办事处,94个乡镇,1204个行政村,总人口283万,总面积18244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约153人,每行政村约1645人,14.16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2856平方千米,人口已达100万。   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韶关古称韶州,是“马坝人”的故乡,石峡文化的发祥地。有着2100多年的城市历史,历史上的韶州被誉为“岭南名郡”,孕育了以陈朝重臣侯安都、唐代名相张九龄、宋代名臣余靖、清代文学家廖燕为杰出代表的大批历史名人。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在韶州弘法37年,南华寺因此成为禅宗的“南宗祖庭”。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造就了韶关良好的人文环境,民风淳朴,社会安定,是全省社会治安最好的地区之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卫生先进市、广东省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
区位优越,交通发达。韶关自古以来就是华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与华南沿海之间最重要的陆上通道和关口,粤湘赣交界地区商品集散中心,粤港澳辐射内陆腹地的“黄金通道”。韶关是国家规划发展的一级铁路枢纽和公路运输枢纽城市,全省区域性中心城市,区位交通综合优势十分明显。武广客运专线、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生活圈”,区位交通优势大大提升。   资源丰富,生态优越。韶关是广东省旅游资源最丰富、旅游文化品位最高的地区之一,拥有世界级、国家级景区景点17处和省级及以下景区景点100多处。包括丹霞山、南华禅寺、珠玑巷、马坝人遗址、梅关古道、广东大峡谷、满堂客家大围、必背瑶寨等大批旅游景区,成为无数海内外游客向往的旅游休闲目的地。韶关物种资源丰富,森林资源居广东省首位,是全国重点林区,被誉为华南生物基因库。人均拥有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居全省地级以上市第一位。土地面积1.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十分之一强。韶关的林地面积、林木绿化率、活立木蓄积量均居全省前列,是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韶关是“中国有色金属之乡”,现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49种,其中储量位居全省前三位的有35种,居第一位的有23种。   基础厚实,保障可靠。韶关是广东老工业基地,拥有较好的研发基础和制造技术,形成了钢铁、有色金属、电力、烟草、机械制造、制药、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韶关又是特色鲜明的农业大市,已形成优质稻、优质蔬菜、优质畜禽、优质鱼、烟草、特色水果、竹类等七大主导产业,每年生产大量的优质农产品和轻工业原材料。韶关是广东省重要的电力生产基地。全市发电装机容量达400万千瓦,供电可靠率达100%。韶关是广东省重要的技工教育培训基地,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规模在全省地级市中名列第一,技工学校在校生占全省的十分之一强,还拥有大量技术熟练的产业工人。   改革开放以来,韶关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雄厚的经济基础,稳步推进各项改革,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增长质量不断提高。 201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813.95亿元(当年价),名义增长19.16%。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8795.96元。全年接待旅游者人数1226.0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71.38亿元,分别增长17.4%和35.7%。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历史沿革
  根据考古发现,粤北的人类历史可以远溯到距今十万年前。1958年在曲江县马坝乡狮子岩洞穴里发现的“马坝人”头骨化石,是目前广东境内发现的最早的人类化石。“马坝人化石”的发现,揭示了旧石器时代广东地区人类的历史。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遗址遍布全境,数以百计,其中以曲江石峡,鲶鱼转和韶关走马岗遗址为代表,所出土的大批石奔、石斧、石凿、石刀、石镞等制作精美的石制工具,以及鱼网坠、陶纺轮、各种石制和骨制的装饰品,人工栽培稻的谷粒等遗物、遗迹,勾勒了一幅四、五千年以前粤北先民劳动生息的风情画;展示了“马坝人”开启的粤北地区的远古文明,后继有人,绵延不断。   青铜文化的遗址,在本市各地亦有发现。它表明粤北地区从周代起已经步入青铜时代,只是发展较中原地区缓慢,尚未形成奴隶制社会。春秋时期,韶关地地理方位上分属荆州和扬州地域;战国时期,当强大的楚国势力扩展到岭南时,粤北遂为楚国之南疆。   秦始皇吞并六国后,于公元前214年平定两广,在今广东境内设置南海郡。今市属各县皆属南海郡管辖,当时虽然没有县的建制,但南海尉任嚣已在今韶关市南郊莲花山下修筑了一座城堡,后人称之为“任嚣城”。   西汉初年,赵佗割据两广,建立了南越国。赵佗将前南海郡管辖的粤北地区并入了南越国版图。当时仍未不置县。粤北设县,始于南越国灭亡之后。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灭南越国,汉王朝鉴于南越国割据的教训,设置了地跨骑田岭南北的桂阳郡(郡治在今湖南郴州市)。桂阳郡共辖十一个县,其中桂阳、阳山(后汉省阳山入阴山)、阴山、含诓、浈阳、曲江等六县,在今韶关市境。东汉时期仍相沿袭,未作变更。今南雄,始兴地带,两汉时则属豫章郡南林(后汉称南野,县治在今江西南康境内)县地。   三国末年,吴主孙皓于甘露元年(265年)始析桂阳郡南部地区置始兴郡,治所在曲江(今韶关市区),是为韶关立郡之始,将今市属各县第一次统一在一个行政区(郡)内。二晋因之。其时,始兴郡之辖区相当于1983年地、市合并前的原韶关地区和原韶关市所辖区域的总和,为古代史上以韶关为政治中心所辖区域最大的时期,辖桂阳、阳山(吴甘露元年置阳山、废阴山,以其地并入阳山)、含诓、曲江、始兴(吴永安六年,分南野县地置)、斜阶(吴甘露元年再析始兴县地置斜价县)等七县。始兴、斜价两县,即今南雄、始兴县地。   南朝170年间(420-589年),朝代更替频繁,导致粤北境内的郡县时废时兴,沿革复杂。南雄刘宋时,始兴郡曾一度改称广兴郡,到南齐时又复称始兴郡,辖境与晋略同。梁、陈两代,曾在今市境内设置衡州和东衡州两个一级行政区和阳山、始兴、安远三个个二级行政区。除原有县外,又增置了广穗(今连山、析梁阳县位置)、梁化(今乐昌中南部地区,梁置,隋开皇十八年更名乐昌)、平石(今乐昌北境,梁置,隋开皇十二年省,以其地入梁化)。翁源县于梁承后末年新置,其时属清远郡。   隋代粤北分属南海郡(治所在今广州)和熙平郡(治所在今连县)。隋开皇九年(589年)曾改东衡州为韶州,取州北韶石山的“韶”字为名,始以“韶”字为州,但不久即废,并归南海郡。   唐代粤北全境基本上属岭南道管辖(今连阳地区曾一度属湖南道)。唐王朝在粤北境内分置韶州(唐贞观年置,治曲江)和连州。韶州辖曲江、仁化、乐昌、始兴、浈昌(今南雄)六县。   五代,岭南为南汉五刘氏占据。南汉在北江领域增设英州(治所在今英德县城)和雄州(州治在今南雄城)。这样,加上原有的韶州和连州,粤北共置四州。   宋代时粤北属广南东路。境内仍置四州(雄州改为南雄州)。元代改州为路,元初在粤北地区置南、韶、连、英四路,俱属江西行省广东道。   韶州路领乐昌、曲江、仁化、乳源四县,这是历史上韶关作为行政中心而辖区最小的时期。明代粤北属广东布政使司,境内分置二府(南雄府、韶州府)一州(连州)。   清代粤北属广东省,清初时,境内州府的设置与明同。南雄府于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改为直隶州,裁去保昌县(公领始兴一县)。   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曾在曲江县武水边开设税关(名遇仙桥关),清康熙九年(1670年)又将原设于南雄的太平关移到曲江县浈水边,以后又在曲江城北门外增设旱关。韶关之名即由此而来。 辛亥革命后,废府留县。1914年至1920年间,在省之下曾一度改道,把前清的南雄府、韶州府和连州府合并,称为南韶连道,后改称岭南道(道治在韶关)。实际辖区与今韶关市境完全相同。1936年,广东省曾一度设行政督察区,粤北为第一督察区,专署设在韶关。   1949年9-10月,粤北各县陆续解放,11月广东省设北江临时行政委员会,辖韶关市、曲江县等17县市。1950年1月更名北江专区。1952年撤销北江专区,设立粤北行政区。1956年撤销粤北行政区,设立韶关专区。1970年专区更名地区。1975年11月韶关市升为地级市,辖曲江县。1983年地市合并称韶关市。

与“韶关”相关的词条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韶关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您希望联系哪位客服?(单击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