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商务会员钢材特钢不锈炉料铁矿废钢煤焦铁合金有色化工水泥财经指数人才会展钢厂海外研究统计数据手机期货论坛百科搜索导航短信English
登录 注册

按字母顺序浏览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热门关键字: 螺纹钢 铁矿石 电炉 炼钢 合金钢 转炉 结构钢
钢铁百科 - 钢之家

葫芦丝发表评论(0)编辑词条

葫芦丝((又称葫芦萧)是云南少数民族特有的乐器之一。主要流传于云南省滇西傣族地区,在布朗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中也较为流行。
葫芦丝因其音色独特优美,外观古朴,柔美,典雅,简单易学,小巧易携带等特点,近年来受到广大中小学生,音乐爱好者及中外游客的喜爱。
传统葫芦丝属簧管类乐器,其结构由一个葫芦和两根(或三根)竹管组成,葫芦上端为吹嘴,下端与葫芦连接的三根竹管为音管,其中,中间一根较粗较长的竹管为主音管,主音管正面有六个音孔(按音孔),背面上端有一个音孔为第七按音孔,下端有一个泛音孔(出音孔)和两个穿绳孔.主音管顶端装有金属簧片,插入葫芦,其尾端装有软塞子。
主音管音阶排列(以全按下主音管一至七个音孔吹奏作“so1梭5为例”)从下到上依次为“mi咪[3]”.“sol梭[5]”.“la拉[6]”.“si西[7]”.“do多[1]”,“re瑞[2]”,“mi咪[3]”,“fa发[4]”,“sol梭[5]”,“la拉[6]”.
副主音管无按音孔,因此装有簧片的副音管一端插入葫芦主音管左或右两侧,在葫芦丝吹奏时,如将副音管底端软塞取出,装有簧片的副管音就与主管音一同响起,但副管音只能发一个音.
现常用的葫芦丝有C调,D调,B调,F调等几种。

葫芦丝 - 历史
葫芦丝葫芦丝的历史悠久,其渊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主要流行于傣、阿昌、佤、得昂和布朗等少数民族聚居的的云南 德宏、临沧地区,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葫芦丝又名葫芦箫,阿昌语称“拍勒翁”,佤语称“拜洪廖”,它是由葫芦笙演进而成的,由于它吹出的颤音有如抖动的丝绸那样飘逸轻柔而得名。葫芦丝常用于吹奏山歌等民间曲调,或用它独奏,最适合演奏旋律流畅的乐曲或舞曲,曲调中一般长音较多,合音丰富,乐声柔美和谐,能交好的抒发演奏者的思想感情。葫芦丝在傣、阿昌等族人民中最为普及,是娱乐是助兴的乐器,每个村寨都有很多制作葫芦丝的能工巧匠,青年男女传情达意或人们走在路上,以及在田间劳动,也经常吹响葫芦丝,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很多欢乐。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民族音乐工作者对葫芦丝进行了不断的改革,1950 年云南省歌舞团首先把葫芦丝的音域扩展为14 个音。近年来北京的一些文艺团体又研制了两种新型的葫芦丝。其中的六管葫芦丝,可以吹奏单音、双音、单旋律加持续音以及两个合音旋律加持续音。即保留了原来乐器特有的音色和风格,有增大了音量,扩展了音域,丰富了音响色彩和表现力。

葫芦丝 - 构造
葫芦丝葫芦丝,傣语叫 “筚郎叨”,“筚”为傣语吹管乐器的泛称、“郎”为直吹之意,“叨”即葫芦,当地汉语又称为葫芦箫。葫芦丝形状和构造别具一格,它由一个完整的天然葫芦、三根竹管和三枚金属簧片做成,整个葫芦做气箱,葫芦低部插进三根粗细不同的竹管,每根插入葫芦中的竹管部分,镶有一枚铜质或银质簧片,中间的竹管最粗,上面开着七个音孔,把它成为主管,两旁是附管,上面只设簧片,不开音孔(指传统葫芦丝),只能发出与主管的共鸣的和音。通常左面附管发“3”音,右边附管不发音(或发低音6音)。

这种乐器以葫芦做为音箱 ,葫芦咀做吹口,常见者以各自装有一片舌簧的3根长短不一的竹管,并排插入葫芦底部。通体长约 30厘米 。亦有单管,双管或四管者。无论竹管多少,多以中间一根为主管,其余为副管。主管上开 7个音孔,前六后一,传统的葫芦丝副管上方不开孔,只在管身底部开通,用塞子堵住,塞子与管身之间有线连接,需要时则用小指将其打开。现在改良的葫芦丝则没有使用传统的塞子,而是跟主管一样在管身上方开一音孔。这样更方便于在演奏时对副管音的反复使用,而且控制自如,更加灵活。吹奏时手指控制主管的音孔以奏出不同音高的音,若主副管同时开启,吹奏时数管齐鸣,旋律只出自主管,副管仅以和谐持续的单音相衬托,通常是一管发a音,一管发e音,产生和声效果,给人以含蓄、朦胧的美感。

阿昌族的葫芦丝和傣族的相似,阿昌语称“拍勒翁”,用葫芦和金竹管制成。吹管长 6厘米 ,主管长50厘米 ,副管分别长 33和 17厘米 ,在两支副管*近主管的一侧,分别留有一条竹片,用细竹枝与主管捆扎在一起。
在西盟佤族,称葫芦丝为“拜洪廖”,3根竹管插入葫芦底部,用蜡封固,上端和竹制吹管仅长 两厘米。尤为独特的是:主管除开有 7个音孔外,在正面的最下方还开有两个气孔。主管演奏旋律,两根副管发出纯五度音程的持续音为旋律伴奏。如不需要持续音或需要单持续音时,还可将副管堵住。 

葫芦丝 - 音调
葫芦丝葫芦丝,属簧管耦合振动类乐器,共有高、中、低音 3种类型,常用有C、D、F、G等调。各民族之间风土人情、地域环境的不同使得葫芦丝这种乐器在构造上也不尽相同。

由于传统葫芦丝在制作上有七个发音孔(主管),一个发音孔一个音(不能象竹笛那样通过气息的变化在一个音孔上可以吹出八度音来),加上一个筒音一共可以吹出八个音来。所以一般传统葫芦丝通过移动宫音位置,改变原有的指法,理论上应该可以吹出五到六个调来,但由于受音域和音阶排列的限制,目前传统葫芦丝只能转四个调,而且常用的调只有两个,既筒音作低音“5”和筒音作“1”且本调(筒音作5)最为常用。以C调葫芦丝为例,除可以吹出本调(第三孔作1)还可以吹出 G调(筒音作“1”),它是民族调式五声音阶为基础的六声调式,在吹奏乐曲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不是所有乐曲都能演奏,要根据乐曲的音域情况适当的来选择,最佳调就是以第三孔作“1”演奏,若乐曲需要转调可通过更换葫芦丝来解决,一般常用葫芦丝有降B、C、D、F调等。

葫芦丝音域不像大家熟悉的竹笛那样能达到三个八度以上,通常在9度以内,最多不超过11度,为民族调式音阶。其音色轻柔细腻,圆润质朴,柔美迷人,极富表现力,深受人民的喜爱。无论民乐,还是专业舞台都能听到它演奏的优美动听的声音。

葫芦丝常用于吹奏山歌、小调等民间曲调,最适于演奏旋律流畅抒情的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情深意长》等成为其代表性的经典曲目。葫芦丝在傣、阿昌等族人民中最为普及,是娱乐时助兴的乐器,在节日里,不论是在江中划龙舟或是在江边放 “高升”,还是在广场上“赶摆”或是在竹楼里饮酒欢宴,都可以听到其动听的声音。青年男女传情达意或人们走在路上以及在田间劳动,也经常吹响葫芦丝,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欢乐。

葫芦丝 - 音高音域
当葫芦丝主管七个音孔全部按住时,吹出的音为低音5,七个音孔全部打开时吹出的音为“6”这就是葫芦丝的音高。吹奏时采用超吹的方法,以全按做低音5,用不同的气息和指法变化可以吹奏出一个八度音来,将七个 音孔全部关闭(又称筒音),就可以吹出六声音阶来,加上一个八度另一个音在葫芦丝上即可吹出低音5、6、7、外加12356八个音来。葫芦丝的音域为一个八度另一个音,排列以全按做低音5为例,即(低音3、5、6、7)123(4)56。

葫芦丝 - 定调
主管七孔葫芦丝的定调是以主管开第三孔的实际音高为准,如主管第三孔所发的音作为宫音“1”的调,就是葫芦丝的本调,如第三孔所发实际音高为降B就是降B调葫芦丝,这里要说明一点,就是以第三孔实际音高为准,在吹奏指法上并不是只开第三孔这个音,而是同时开放一、二、三、三个音孔。

葫芦丝 - 分类
葫芦丝 1、按附管发音数分:

双音葫芦丝——只有高音附管发一单音,另一附管只起到配饰作用。
三音葫芦丝——两只附管都分别发一单音。低音附管不常用,特别是中、低音葫芦丝其实用性几乎为零。
 2、按附管的形式分:

音塞式——单音附管用软塞塞紧,使用时拔开。
 优点:附管音孔处于常闭状态。缺点:只能利用曲目间奏时拔开音塞,转换慢。

按孔式——单音附管的发音用上手小指或下手拇指控制音孔的开合。
 优点:便于及时配合主管演奏,转换快。缺点:附管音孔处于常开状态,对于演奏不常用附管的曲目须用手指常按住音孔, 影响其它手指的灵活性。

多音式——多音附管上开有四个音孔,发主管第一、三、四、五音孔音,可配合主管发简单旋律音。

  3、按音高划分

可分为超高音葫芦丝、高音葫芦丝、次高音葫芦丝、中音葫芦丝、次中音葫芦丝、低音葫芦丝、超低音葫芦丝等。

  4、按音域划分

传统葫芦丝——标准传统型葫芦丝音域为一个纯八度加一个纯四度,即包含十七个半音,共九个全孔音。当筒音作5(so)时发音从3(mi)至高一个八度的6(la),音孔排列为 3 5 6 7(低音组)1 2 3 5 6(高音组)。
扩音域葫芦丝——又分为加键和不加键两种。在同一主管上音域扩宽为一个八度另五个音。

  5、按产地划分

云南葫芦丝——音色甜美、圆润、清析,属标准传统型葫芦丝,具有鲜明的傣族风格。
北方葫芦丝——音色粗旷、开放,音量大。但有的厂家生产的葫芦丝比标准传统型葫芦丝少一个音。
其它产地葫芦丝——音色各异。

  6、按拆卸形式划分

可拆卸葫芦丝——主管、附管都可以从葫芦上拨下来,便于专业人员维修,也便于使用者作细微调整。
不可拆卸葫芦丝——主管、附管粘接在葫芦上,非专业维修人员不能拆卸。

  7、按调音形式划分

可调音葫芦丝——主管、附管上都安装有铜制调音节(简称铜插),可对音高作细微调整,不能调节筒音。调音是非线性调节, 调定后不能再变动。
不可调音葫芦丝——主管、附管上都没有安装铜制调音节(简称铜插)。

葫芦丝 - 选购
葫芦丝的构造很特别,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既天然葫芦、竹管和铜质簧片,所以在选择上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都应该加以认真筛选。葫芦丝的外表造型要精细美观,然后再分别看一下三个组成部分。

气箱葫芦的选择:要选择成熟的葫芦、颜色发黄、皮厚结实;不成熟的葫芦则皮薄、颜色发白、容易损坏。

竹管的选择非常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音色的好坏。一支好的葫芦丝首先竹质应该细密老成,相对来讲有一定的重量,过轻了则不妥。

簧片的选择尤为重要,簧片的好坏应有一定的技术标准、震动频率、抗疲劳能力等,这些指标受条件所限都无法加以验证,只能通过试奏感觉簧片震动与竹管耦合发出的声音好坏来加以选择。

选购葫芦丝最重要的就是音准问题,由于温差的变化对簧片震动频率影响很大,一支好的葫芦丝反差越小越好,相对稳定。鉴别音准,用全按做低音5的指法先吹奏最低音5(这个音不稳定多数偏高)和做高音6,如果这两个音试奏没有问题,再吹一下音阶看一下每个音是否发音干净,没有杂音(嘟噜)声。

对附管的要求:主要标准就是音高与主管相同,音色干净音量要比主管要小一些(音量不能超过主管,否则喧宾夺主)。如上述的条件都能满足,这就是一支好的葫芦丝。

葫芦丝 - 演奏姿势
1、葫芦丝的演奏姿势分站姿和坐姿两种:
  
①站姿。要求是:身体自然站立,双脚略分开,呈外八字站稳,两腿直立,身体的重心点放在两腿之间(必要时可左右移动)。上身挺直,但不能僵硬。头部直仰,胸部自然挺起。目视正前方。双肩松驰平衡。两肘自然下垂,两臂不可夹住身体,要与腰间保持一定距离(约十公分左右)位于身体正前方中心线。乐器与身体形成45度到50度角。

②坐姿。其上身的要求和站姿相同,一般坐在椅子的前三分之一处,双脚分立踏地,一脚稍前,一脚稍后,但不可架腿或两脚交*。坐位高低要适当,以免影响呼吸肌肉的充分运动。


演奏中呼吸方法
一般可归纳为三种: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胸腹式呼吸(混合式呼吸法)。目前被公认为最科学的方法是混合式呼吸法。其优越性表现在整个呼吸肌肉群的协调动作,形成运动整体,因而气息的吸入量多,气息较深,呼气时也容易控制。

现将混合式呼吸法介绍于下:所谓呼吸即包括 “吸气”与“呼气”这两个方面。吸气时,身体各部位放松,口鼻同时吸气,注意不可提肩和带出任何声响。混合式呼吸是把气吸到小腹、胸腹之间以及胸腔。提肩会阻碍气息的下沉,将气息存储到了胸腔中,那就成了胸式呼吸了。要避免。

吸入的气尽可能多一些,扩张肺叶,胸腔中、下部和腹腔自然向外扩张使横隔膜下降。气后,气息下沉。这时腹部和腰部都充满气息的感觉,而胸部则觉得比较轻松。正确的气体贮藏部位应是胸腔下部和腹腔。因此,吸气时,腹部不仅不能往里收缩,而且要微微向外隆起,腰部也随之向周围扩张。

吸气方法的练习,非常重要,管乐用的最多的就是气,若用气不对,不但不能演奏好,还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这里提供几种方法:第一,先将胸腹内的气息全部吹出,然后在全身非常轻松的状态下吸气。如果这时胸、腹腔内有一种冷气进入的感觉,就说明吸气方法和气体贮藏部位基本正确。其次,还可以自己体会你在闻花香以及剧烈运动(如长跑、登山等)后的深吸气的吸气动作。吹奏时的吸气,要求在较短时间内吸入大量空气,因此,一般是口与鼻同时吸气,放松喉头。

呼气时,要求腹肌、腰肌和横隔膜始终要有控制(即保持一定的紧张度),使气息在有控制的情况下有节制地、均匀地向外呼出。随着气息地呼出,腹肌、腰肌等有关肌肉群随之逐渐收缩,横隔膜也随之复位。这里特别需要强调一点:刚呼气时,切不可立即收腹(应略向外“顶”)。因为立即收腹将造成腹部往里挤压,迫使本来下降的横隔膜提前复位,从而把气息挤到胸部,增加胸部的负担。这样,不仅不利于控制呼气的速度,而且时间长了会影响演奏者的身体健康。当气息吹出约二分之一时,腹部分自然而然地往里收,这样的呼气过程是比较正确的。还有不要等到气息全部用完了才去吸。

总之,吹奏中的呼气始终要在一定压力的推动下均匀地输送出来。气息要平稳,不可忽强忽弱。要达到这种要求,必须反复练习。可以通过吹长音来进行练习,也可以对着自己的手背呼气练习。通过练习,学习者将感觉到气息的速度、压力、稳定程度等,从而增强有意识控制气息的能力。 说明两点:长短、强弱等具体情况,灵活把握吸气量。

吹奏中有“急吹”和“缓吹”。急吹者气压大,气速较快。缓吹便是气缓慢地呼出。一般情况下,吹奏低音时用急吹法,吹奏中、高音时用缓吹法。掌握和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对于吹奏葫芦丝以及其他管乐器至关重要,必须引起学习者的高度重视。

葫芦丝 - 持法
要求手指自然放松,成弧形持葫芦丝,双臂和肘部肌肉要放松,指肚接触孔应有周边缘感,吹奏时在气流的作用下,指肚共振,微有麻感,其音色富有弹性,过于压紧则手酸,音窒,对演奏不利。另外手指开孔时,不宜抬的过高,否则会使手指僵硬,影响演奏速度。一般手指抬到距离音孔上方2---3厘米即可。
风门、口风与嘴劲
1、 风门
指吹奏时上下嘴唇之间气息经过的空隙处。风门可大可小,是随着音的高低而变化的。吹奏低音时缩小风门 ,吹奏高音时放大风门。风门的位置不可偏左偏右,应在嘴唇的正中处,上下嘴唇要含住葫芦丝吹孔,这要根据葫芦丝的吹孔制作情况来决定是否上嘴唇要比下嘴唇略有突出(一般正常情况下上下嘴唇应一致),两腮不可鼓起,要用力向里收。
2、 口风
经过风门吹出来的气息就是口风。口风有缓急之分,口风的选择可以对吹气的强度和用气量起到控制作用,由于葫芦丝属于竖吹型簧管耦合震动类乐器,主要由簧片和竹管组成耦合震动而发音,吹奏时用嘴含住吹孔,用超吹的方法,气流通过气箱(葫芦),使簧片的簧舌部分震动,并激发管内空气柱的共鸣而发音。演奏时一般不使用基因(用缓吹方法吹出的筒音)。风门的缓急变化是高腹部、横隔膜及胸腔的活动来配合控制的,三方要控制好。
3、 嘴劲
嘴劲的大小是依据风门的大小和口风的缓急来确定的。一定要注意嘴劲和风门口风的密切配合。虽然在吹奏葫芦丝时口风、嘴劲均有缓急之分,但由于吹奏葫芦丝是采用超吹的方法,所以缓急是相对的,是有极限的,也就是说它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其原因是由葫芦丝自身的条件而限定(音域过窄)。

葫芦丝 - 演奏技法
葫芦丝在演奏的某种程度上相对于竹笛、唢呐等民族吹管乐器要简单一些,没有那么多复杂的技法,这也是由于它构造本身的局限所致,但是它甜美的音色却好似极富表现力。葫芦丝在演奏中常用的技法有以下几种:

1.吐音。吐音是葫芦丝演奏中较重要的技法。吐音又分为单吐、双吐、三吐三种。

① 单吐。利用舌尖部顶住上腭前半部(即“吐”字发音前状态)截断气流,然后迅速地将舌放开,气息随之吹出。通过一顶一放的连续动作,使气流断续地进入吹口,便可以获得断续分奏的单吐效果,完成单吐的过程。单吐一般在音符上方用“T”标示。根据音乐表现的需要,单吐又可以分为断吐和连吐两种。

② 双吐。双吐是用来完成连续快速分奏的技巧。首先用舌尖部顶住前上腭,然后将其放开,发出“吐”字。简言之,在“吐”字发出后,立即加发一个“苦”字,将“吐苦”二字连接起来便是双吐。双吐的符号是“TK”。

③ 三吐。三吐实际上是单吐和双吐在某种节奏型上的综合运用,符号为“TTK”或者“TKT”,即“吐吐苦”或者“吐苦吐”。

2.连音。连音是常用技巧之一。适用于抒情如歌的乐句或乐段。用符号“⌒”(连音线)表示,连音线内的音除了吐第一个音,其余的音均不用吐,吹奏连音时要强调连贯、流畅。

3.滑音。滑音及技法在葫芦丝演奏中被广泛使用,其效果具有圆滑、华丽的特点,应用滑音技法可以模拟人声和弦乐器上的抹音效果。滑音又有上滑音、下滑音、复滑音三种。

4. 震音。利用震音技巧可以获得如同歌唱般的“声浪”效果,极大的丰富音乐的表现力,是人们揭示内心活动、抒发内心情感的重要手法之一。震音又有气震音和指震音两种。

5. 颤音。颤音是由两个不同音高的音快速交替出现而构成。具体要求是原音发出后紧接着快速而均匀的开闭其上方二度或三度音的音孔,符号为“tr”或 “tr ~~~~ ”

6.叠音、打音。两种演奏的技法和效果上差不多,关于它们的定义也是众说不一。就是在某个音出现前的瞬间加奏一个时值极短的高二度过三度的音,叠音用符号“ 又 ”表示,打音用符号“扌”表示。


葫芦丝 - 调音技巧
葫芦丝属于管乐器,所有管乐或多或少都会受温度、湿度变化的影响,在不同的地域和气候条件下,音准会有细微变化。为了能应对这种变化,需要对音准进行适当的调节,进而产生了接口式调音插口。调音插口通过铜接口的伸缩,延长或缩短乐器内部空气柱的长短来实现音高的变化,以满足演奏、教学的需要。原理是拔出接口插接位置,竹管内空气柱增长,整体音准就相对降低一点点;反之,总体音高就会增高,这样乐器就能在10音分至小二度之间调整,以达到与乐队、CD音乐相协调的目的。

在使用调音型葫芦丝时,注意在拔插接口的时候用力不能过猛,也不能直拉直推,要用适当的力量边左右旋转边推拉,直到音准调整到合适的高度。尽量避免给一些外人或完全不懂的人使用该乐器,以免错误操作,造成接口变形、损坏或漏气。维护方面,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给铜接口补充适量的润滑油,避免接口腐蚀生锈。

需要注意的是:调音仅仅只是对音准的绝对音高作小范围的适当调整,而不能作为转调来使用。因为葫芦丝的调音对不同的音高调整的幅度不一样,原则上来说,离簧片越近的音对调音接口的调整越敏感,越远的越迟钝,而且筒音5是不会受调音接口的变化控制的。

葫芦丝 - 名曲介绍
月光下的凤尾竹《月光下的凤尾竹》由著名作曲家施光南作曲,词作家倪维德填词。

创作背景
在云南省德宏州潞西市境内生长着一种竹子,傣语称“麦党汗”,本地汉语称“里拉竹”。特别是芒市坝子整个坝区几乎被这种竹子覆盖。这种竹子的生长特性是以蓬为单位,且发蓬不大,每蓬几根至十几根竹子不等,远远望去稀稀落落,就象散开的凤尾一样。
1979年,天津歌舞剧院一行三人到云南省德宏州采风,词作家、诗人倪维德先生在芒市坝子看到傣族青年男女在明亮的月光下成堆地在竹林中谈情说爱、卿卿我我、情歌呢喃、葫芦丝声声,晚风刮来竹尖轻摇……诗人诗兴大发,挥笔写成《月光下的凤尾竹》歌词,“凤尾竹”之比拟形似神更似,使意境得到升华,随后由著名的作曲家施光南谱曲。从此歌曲唱遍中国大地、传至世界角落。

葫芦丝 - 选购保养
保养及维修

葫芦丝当您拥有一支葫芦丝的时候,要注意葫芦丝主管、副管的温度差和湿度不要有大起大落的现象,葫芦丝主管、副管的自然裂损大多数是这两点引起来的,如果您用的是插口葫芦丝主管,请注意在调插口调率时双手要靠近接铜处慢慢调,千万不要握主管头和主管尾拧调,这样会拧裂接铜周围的紫竹,很多葫芦丝主管、副管的裂缝都在音孔处就是这个原因!接铜用时间长了会出现发紧发涩现象,要将铜套内的污垢和铜锈擦掉后上润滑油,以免加速铜套磨损和拧调时用力过大拧裂葫芦丝主管、副管,冬季用后葫芦丝内会产生水气必须使用自制的棉刷将葫芦丝主管内的水气擦净,而后将葫芦丝倒挂起(有些葫芦丝名家认为不可以倒挂,这里仅本人个人观点),让其自然风干后在装套装盒,葫芦丝要保持干燥!如果受潮会出现:发霉现象、开裂现象,掉漆现象,裂损现象,甚至影响其音准。铜套要定期上油,最好用干油。葫芦丝最怕摔、怕晒、怕虫蛀、怕长霉,所以要好好爱惜使用。
维修方法1

在一年四季中因温度的差别和吹奏的自然影响,葫芦丝的音准也会产生影响,如某个音不准,音偏高的时候,可以在该音的出音孔,从上往下使用适当材料填补起来,直至音准为止。音偏低的时候,位置亦同,从下往上使用刀具去挖,直至音准为止。高八度音全部偏低的时候,将葫芦丝主管塞往吹孔方向推进,直至音准。高八度全部音偏高的时候,葫芦丝主管塞往吹孔反方向调整,直至音准。高音 不好吹时,可调整后出音孔, 或修改葫芦丝主管尾管内径大小。

维修方法2

1)、高音区(簧舌偏低)不发音或音量偏小的处理方法:先以“全按吸气法”操作,目的是使簧舌抬高,一次不行可再重复,注意吸气的力度要适当,不可暴吸,否则簧片会受损。如果“全按吸气法”不行,则要将主管卸下,用锐器把簧舌抬高,理想的高度是高音恢复且无沙音。(注:使用“全按吸气法”时,必须用舌尖顶住上颚才能吸气,以防吸入葫芦瓤)

2 )、音沙(簧舌偏高)的处理方法:先以“筒音重吹法(又称全按吹气法)”操作,目的是使簧舌降低,一次不行可再重复,注意吹气的力度比吹正常筒音稍重即可,要适当,不可暴吹,否则簧片会受损。如果“筒音重吹法”不行,则要将主管卸下,用锐器把簧舌压低,理想的高度是沙音排除且高音正常。

3 )、音沙(簧舌有毛刺或檫边)的处理方法:用锐器轻刮簧舌外侧和与框边内侧。

4 )、开裂和脱胶的处理:葫芦和竹子的胶接部位脱胶或葫芦.竹子开裂,如果缝隙不大,可以直接滴入502胶水;如果缝隙稍大,可在缝隙内填入颗粒很细的粉末(如刨木灰),然后滴502胶水;缝隙很大的话,则须先塞绵纸以为骨架,然后填入粉末,再滴胶。502胶水不可手持胶瓶直接操作,最好的方法是先把适量胶水滴到一个小塑料盖子里,然后用牙签蘸胶水小心地粘接。

日常注意事项

1. 葫芦丝必须保持适当的干燥程度。过于干燥的季节要摆放在包装盒内,尤其不能在通风处悬挂,否则竹子容易开裂;太过湿润也不行,时间长了乐器会发霉。乐器使用完之后,最好将其悬挂,基本干燥后放入盒内。

2.轻拿轻放,禁压禁撞,忌暴晒

3.专人专用

4.忌暴吹.暴吸.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葫芦丝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您希望联系哪位客服?(单击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