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商务会员钢材特钢不锈炉料铁矿废钢煤焦铁合金有色化工水泥财经指数人才会展钢厂海外研究统计数据手机期货论坛百科搜索导航短信English
登录 注册

按字母顺序浏览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热门关键字: 螺纹钢 铁矿石 电炉 炼钢 合金钢 转炉 结构钢
钢铁百科 - 钢之家

哥萨克骑兵发表评论(0)编辑词条

哥萨克骑兵-基本介绍       

    哥萨克骑兵是俄罗斯的特殊兵种,用来取代骑兵的地位。哥萨克骑兵的移动力相当快速,在战况不利时也能迅速撤退,脱离战场(除非和他们交战的也是支移动力极高的快速部队)。

    哥萨克人是世界上最具传奇色彩的群体之一。如果说吉普赛人是大篷车上的民族,那么哥萨克就是战马上的族群。哥萨克人正是凭着一匹战马、一柄军刀在横跨欧亚大陆的广阔疆场上,驰骋数百年,纵横千万里,在俄罗斯社会发展史和世界战争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提到哥萨克,就会使人想起苏联早期电影《克楚别依》和《夏伯阳》中响遏行云的史诗般的哥萨克英雄形象。 在俄罗斯有不少反映哥萨克的文学作品,其中较著名的有托尔斯泰的《哥萨克人》、绥拉菲莫维奇的《铁流》,尤其是肖洛霍夫的鸿篇巨制《静静的顿河》所描写的顿河哥萨克那横刀立马、冲锋陷阵的英姿,视枪林弹雨如闲庭信步的洒脱,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豪气,在倒映着篝火的静静的顿河畔高歌起舞的奔放……极具浪漫而富有张力,给人以无限的遐想与冲动。

哥萨克骑兵-历史       
    13世纪开始,一些斯拉夫人为了逃避蒙古帝国中钦察汗国的统治而流落到俄罗斯南部地区,包括顿河流域、第聂伯河下游和伏尔加河流域。15、16世纪时,一些不愿成为农奴的俄罗斯、乌克兰农民迁徙到由于钦察汗国被推翻之后的俄南地区。这些人被称为“哥萨克”,即突厥语中的“自由人”。哥萨克人在俄南建立了一些地方政权。东欧平原多山地少,因此哥萨克族群多数以河流命名,如“顿河哥萨克”。

    哥萨克人以英勇善战著称。在俄罗斯历史上,沙皇通过收买哥萨克上层人物而控制哥萨克人。哥萨克人组成的骑兵,是沙俄的重要武力。俄国向西伯利亚扩张的过程中哥萨克是俄国的主要依仗。十月革命之后,哥萨克人少数参加布尔什维克政府的苏联红军,多数参加反政府的白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哥萨克骑兵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斯大林格勒攻防战中建立重大战功;同时也有一些人趁机反叛苏联的统治。

哥萨克骑兵-居住地点       

    长期居住在黑海和里海北边俄罗斯大草原上的精锐骑兵,也就是凶残剽悍的哥萨克骑兵,在长达10年的不断争战后,终于获得独立,也终于因为在军事上配合俄罗斯政府,而享有俄罗斯政府特别赐赠的领地作为酬谢。在16世纪时,哥萨克共有6个主要领地,分别是顿河、格林班(高加索地区)、易克(乌拉河流域)、伏尔加、第聂伯河以及扎波罗热(第聂伯河西边)。在俄罗斯的羽翼下,哥萨克迅速地由他们的顿河领地往东拓展,成为西伯利亚地区最早的殖民部队。从18世纪开始到20世纪期间,沙皇和哥萨克人联手,一起镇压国内的革命运动,也一起发动了不少对外的战争。在俄国内战期间(1918-1920),在南俄罗斯的哥萨克人组成了白军并遭受了空前的挫败。不过到了苏联时期,哥萨克的独特特权地位才宣告瓦解。

哥萨克骑兵-战绩       
    俄国历史上三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1606-1607的鲍洛特尼科夫起义、1667-1671年的斯捷潘·拉辛起义和1773-1775年的普加乔夫起义都是以哥萨克为主力的。1654年乌克兰的哥萨克首领赫麦尔尼茨基起兵反抗波兰受到镇压,在军事失利的情况下求助于俄罗斯,当年赫麦尔尼茨基与俄签订“别列亚斯拉夫协定”,宣布接受俄罗斯保护,又经过80年的磨合期到1722年沙俄废除哥萨克人的盖特曼自治,乌克兰总督鲁缅采夫把10个哥萨克军团改编为俄军的10个正规骑兵团。

    在冷兵器时代,哥萨克的骑兵以其速度快、机动性强、杀伤力大、骁勇善战的轮番攻击威震欧洲,欧洲国家也常招募哥萨克作为雇佣军。哥萨克参加了从18世纪到苏联二战中所有的战役。有人说他们是欧俄草原上最具有草莽风格的经典骑兵。他们的骑兵马蹄是与沙俄向外扩张的步伐同步飞扬的,多次为俄国开拓疆土立下赫赫战功。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大约组建了30万人的11支哥萨克军团。但是由于现代化武器机枪、排炮、坦克等的投入,骑兵注定将成为被淘汰的兵种,并没有像此前的战争一样有骄人的战绩。在十月革命后的内战中,哥萨克分属两个阵营,布琼尼、铁木辛哥的红军第一骑兵军所向披靡。苏波战争时期,曾经在空中俯瞰过这支部队的美国飞行员有这样的描述:“骑兵每行八人八骑,有的头戴圆筒卷毛高帽,有的身披黑色大氅,他们背上斜挎步枪,腰间悬挂马刀,在尘土中浩浩荡荡前进,数万匹马纵横驰骋,数万把刀交错挥舞,这场景极其令人震撼,成为骑兵战史上最壮烈的一幕。”据统计,从1918到1920年,有100万哥萨克阵亡。

哥萨克骑兵-衰落       
    内战结束以后,苏联采取“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一方面延续哥萨克自治的政策,允许他们自主选举苏维埃,成立哥萨克军人会议,一方面加大削藩力度,实行“非哥萨克化”。随后打压的力量逐步加大,对不服从者就从肉体上消灭,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哥萨克暴动,曾一度导致红军失利,放弃了第聂伯河左岸地区。后来苏俄南方战线派出大规模正规军镇压,1920-1930年代在苏维埃政府的彻底剿灭下,哥萨克力量日渐衰落。大批哥萨克逃亡者涌入捷克等国。以后苏俄又通过移民、掺沙子,最终使这个存在了几百年的特殊群体融化在普通百姓当中,这才结束了哥萨克的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苏联军队开始也曾以保留了哥萨克特点的骑兵再次披挂上阵,但已是强弩之末,在现代的立体机械化战争中,延续了400年的昔日辉煌不再,铁木辛哥式的哥萨克将领很快也为朱可夫式的现代军事家取代了。

哥萨克骑兵-武器       
    世界上各式各样的战刀很多,但是称的上“鹰之利爪”的只有哥萨克骑兵刀!他是属于勇士的战刀!

    在俄罗斯历史上-穿着黑色披风,挥舞哥萨克骑兵刀冲锋的哥萨克骑士被成为“顿河流域的雄鹰”,他们挥舞的令对手胆寒的哥萨克骑兵刀,就是鹰之利爪;传统的哥萨克骑兵刀长约90CM,采用中亚铁矿石冶炼出的精钢打制。厚背宽刃,橡树叶状刀尖,占据整体宽度2/3的深弧血槽,刀身拥有优美却又凶悍的弧度,鹰头般的包铜手柄,重心靠后。

    硬木制作的刀鞘以铜片包边,铜KU夹紧,通常为黑色。刀入鞘后整体朴实的让人不会多看第2眼。但是,钢刀出鞘,任何人挥舞起来,其自身弧度带来的劈砍威力可以轻易砍断小树,辟开木桩,这种威力体现在哥萨克骑士中流行的一句俗语“像劈田菜一样的砍掉对手的头!”。当你跃然马背,手持哥萨克骑兵刀迎风挥舞的时候-你可体会到“如雄鹰展翅,冲向猎物”的感受。

    由于标准的哥撒克骑兵刀握把无护手,重心靠后便于激烈运动中挥舞,转刀,哥撒克骑士传统的劈砍技巧就是利用重心弧形劈砍。重心靠后还便于在骑乘冲击直戳对手时的刀身平稳不晃动。

    传统/制式哥撒克骑兵刀上的铜件是青铜/黄铜的,越是摩擦越是亮。标准的哥撒克骑兵刀没有护手,带护手的哥撒克刀都是后装或者定做的握把。为了使刀的整体重心靠后和稳定,有些哥撒克骑兵刀的“鹰头包”是整体铸造或是罐铅的,这样做的附带好处是-当对手距离骑士很近,并拉拽骑士时,够分量的握把底会轻易的敲昏对手甚至打裂对手的头。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哥萨克骑兵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您希望联系哪位客服?(单击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