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商务会员钢材特钢不锈炉料铁矿废钢煤焦铁合金有色化工水泥财经指数人才会展钢厂海外研究统计数据手机期货论坛百科搜索导航短信English
登录 注册

按字母顺序浏览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热门关键字: 螺纹钢 铁矿石 电炉 炼钢 合金钢 转炉 结构钢
钢铁百科 - 钢之家

名字发表评论(0)编辑词条

名字概述
姓名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姓名包括公民的姓氏和名字以及法人和非法人团体的名称;狭义的姓名仅指公民的姓氏和名字。为名和字的合称。在中国古代,名、字分开使用。今合称“名字”,则指姓名或名。另有以“名字”命名的书和电影。

释义
  词目:名字
  拼音:míng zì
  释义:
  1、一个或几个字,跟姓合在一起,用来代表一个人,区别于别的人
  例子:他现在的名字是上学时老师给起的。
  2、一个或几个字,用来代表一种事物,区别别种事物
  例子:这村子的名字叫张各庄。
  基本解释
  1. [name]
  2. 人的称号。古人不仅有“名”,而且有“字”。旧说上古婴儿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命“名”,男字二十岁举行冠礼,并取“字”;女子十五岁许嫁,举行笄礼,并取“字”
  3. 事物的名称
  一所学校的名字
  详细解释
  1. 人的名与字。
  《礼记·檀弓上》:“幼名,冠字。”孔颖达 疏:“始生三月而加名……年二十,有为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而加字。”《楚辞·刘向<九叹·逢纷>》:“齐名字於天地兮,并光明於列星。” 王逸 注:“谓名 平 字 原 也。”《北史·陆俟传》:“初, 爽 之为洗马,常奏 文帝 云:皇太子诸子未有嘉名,请依《春秋》之义,更立名字。”《说文解字·又部》“叚” 清 段玉裁 注:“古多借瑕为叚。 晋 士文伯 ,名 匈 ,字 伯瑕 ; 楚 阳匈 , 郑 驷 乞 ,皆字 子瑕 。古名字相应,则瑕即叚也。”
  2. 指姓名。
  唐 窦梁宾 《喜卢郎及第》诗:“手把红笺书一纸,上头名字有郎君。” 魏巍 《谁是最可爱的人》:“假若需要立纪念碑的话,让我把带火扑敌和用刺刀跟敌人拚死在一起的烈士们的名字记下吧。”
  3. 名称;名号。
  《东观汉记·马援传》:“天下反覆自盗名字者,不可胜数。”《南史·齐纪下·废帝东昏侯》:“又有金银校具,锦绣诸帽数十种,各有名字。” 宋 叶适 《上光宗皇帝札子》:“ 唐 自 天寳 之后,大乱相乘,盗窃名字、跨据藩镇者接踵。” 丁玲 《母亲》:“因为是条很小的溪流,又不顺着大道,就没有什么人留心它,名字更是没有一定的。”
  4. 命名;称其名。
  《太平广记》卷三引《汉武帝内传》:“﹝夫人﹞服青霜之袍,云彩乱色,非锦非绣,不可名字。”
  5. 犹名誉;名声。
  《汉书·陈遵传》:“ 竦 博学通达,以廉俭自守,而 遵 放纵不拘…… 哀帝 之末,俱著名字,为后进冠。” 五代 齐己 《答陈秀才》诗:“他年立名字,笑我老双林。” 宋 苏轼 《省试宗室策问》:“罢朝请而走郡县,释膏粱而治簿书者,固不为少,然名字暴著,可以追配古人者,盖未之见焉。”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四:“时 粤中 有 北田 五子,亦称五先生……皆以声应气求,相从讲学,有名字於世。”
  6. 即名词。
  清 马建忠 《马氏文通·名字》:“名字所以名一切事物者,省曰‘名’。”
起源
  据说上古时期,婴儿在出生三个月的时候由父亲给命名,这就是古人“名”的由来。其实在我国民间,部分地区至今仍保留着婴儿满月时才命名的习俗,不过是命名的权利不再由父亲一人担当,而是由婴儿的亲人共同担当。有趣的是,在古代,男孩子长到20岁的时候要举行“结发加冠”之礼,以示成人,这时就要取字。而女孩子在15岁时要举行“结发加筓”之礼以示可以嫁人了,这时也要取字。可见,古代的时候男女皆有字,比如近代女革命家秋瑾,字璇卿。
  那么古人的名和字之间有什么联系吗?一般认为,古人的名和字之间有意义上的联系。一种情况是名和字意义相同或相近。例如屈原,名平,字原。(《尔雅 释地》:“广平曰原。” )又如岳飞,字鹏举。而“鹏举”既是大鹏展翅高飞的意思。另一种情况是名和字的意思正相反。例如曾点,字皙。(《说文》:“点,小黑也。”而“皙,人色白也。” )当然,随着历史的发展,许多词语的语义发生了变化,对于古人名和字的语义联系就很难看出来。不过只要你是个有心人,仍有许多先贤的名和字可以品出味道来。
  名字是一个不知名物品的代号,有了名字才能准确的指出一个东西,否则,将分不清物品。有了名字我们才能更有气质的活下去。
  中国名字的详细起源习俗:
  根据《礼记˙内则》记载可知:古代婴儿出生三个月后,方由父亲正式为之命「名」。这大概是从前医卫条件差,出生满三月,确定能存活,长辈才帮小孩正式取「名」。「名」是幼时在家供亲长称呼之用,通常称「小名」,或叫「乳名」、「奶名」。先秦之世,人「名」或不忌雅俗,例如:晋成公名黑臀,鲁成公名黑肱,齐桓公名小白……
  「名」与「字」,通常「字」由「名」衍生而来,意义上,有其密不可分的关联。《白虎通˙姓名》说:「或傍其名而为之字者,闻名即知其字,闻字即知其名。」大体上,我们粗分为以下七大类∶
  一、同义互训。名与字的意义相同,可以互相解释。如:诸葛亮,字孔明;「亮」与「明」同义
  二、反义相对。名与字的意义相反,两者对立相应。这是希望人不要过与不及,取其制衡之意。如:连战,字永平
  三、使典用事。有些名、字援引经史载记,使用典故。如:陆羽,字鸿渐(《易˙渐卦》:「鸿渐於陆,其羽可用为羽仪」)
  四、景仰前贤。如:牛僧孺,字师黯(汲黯,字长孺,汉武帝赞之为社稷之臣)
  五、崇奉宗教。如:王维,字摩诘(维摩诘,佛家菩萨名)
  六、原名变化。把名做些简单变化,便成为字。如:李白,字太白
  七、记实志盛。有些人名、字间,根本无法望文生义。如:张耒,字文潜;若非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纪录:「张文潜生而有文在其手,曰耒,故以为名,而字文潜。」任谁也猜不透其名字意义上之关联
  名与字除了表称呼外,还能显现亲属关系。最常见的形式是:兄弟姊妹在名字中共用一字,以表示同辈关系;万一是单名的话,就共用同一偏旁,例如苏轼、苏辙兄弟。此外,名字也可以表现长幼排行,先秦时多在名前加上孟(伯、长)、仲、叔、季来表示。例如:孟姜女;孔丘,字仲尼;伯夷、叔齐两昆仲。唐代则以数字来表示,称为行第(大排行)。例如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中的「杜二」是指杜甫,白居易《与元九书》的「元九」指元稹,韩愈《祭十二郎文》等,都是以名字来表示长幼秩序。另外,甚至还可以以排行为字,例如管夷吾字仲,范睢字叔。不过这种情况极为少见。贵族女子字的前面加上姓,姓的前面再加上孟(伯)、仲、叔、季表示排行,字的后面加上“母”或“女”表示性别,这样就构成了女子字的全称。例如孟妊车母,中姞义母。也可省去“母”字、“女”字或排行,例如季姬牙、姬原母。有时甚至可以单称“某母”或“某女”,例如寿母、帛女。
  名字用字规范问题
  国家即将出台一个《汉语人名用字规范表》,以规范人名用字。此表目的,就是要根据人名用字规律,考察已有的人名状况,确定合适的人名用字数量,减少人名用字中的生僻字。通过定量、定形、定音、定序,通过科学、系统、全面的整理,使名字适应现代化社会的需要,更充分地发挥现行汉字在国内和国际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有人认为,这个表可能限制了人们取名的权利。而据《汉语人名用字规范表》课题组负责人厉兵教授介绍,该表将收字12000多个。收字的原则是:有音无意、有意无音、音意不详和有音有意而无书证(经史典集里找不到出处)的字,不收或少收。他说,适合做人名而意义好的字,字表里都收了。
  语言文字学家、北大教授苏培成认为,人脑记忆汉字有个极限,不过七八千字,常用字不过三四千字。人为地突破极限,去记哪些根本不用或很少使用的生僻字,是没有什么必要的。一般来说,一个中等文化的人,其认识的字只是三四千个,大学中文系毕业生的识字量一般是5000字左右。能将《人名用字规范表》中的12000多个字认全,估计全国人数不多。实在没有必要非要在这12000多个字以外去找一个连自己也不认识的字做名字,这样做除了给自己给别人添麻烦外,还能有什么意义呢?
发展历史
  凡人必有姓与名,姓与名既是人进入社会首要信息也是人的社会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因此,从古至今,人们对自己姓与名十分珍重,我国的姓与名,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才发展到了今天人们所惯用的“姓名”。但在我国古代,并不是一开始就使用姓名的,而是先有姓与氏,后有名、字、别号,古人的一生有很多名字,各有用途,意义不同。
  “姓”字,为左右结构,左从“女”右为“生”,从“女”而生,在母系社会里,子女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母姓为后代惟一能确定的尊亲,正如《白虎通·三纲六纪》所云:“古元时,未有三刚六纪,人民但知有母,不知有父”。“姓”是一个集合名词,是家族的标识,或表示与某个大家族的某一血缘关系更为亲近的部分。
  氏只是在汉朝以前才独立存在,它是“姓”的分支,“姓”是氏族的族号,氏族的成员都是以这个族号作为自己的姓。
  “名”是指个人的符号,带有个人的烙印。在我国传统习俗中,“名”是在婴儿出生百日之后由父亲取定的,据《礼记·内则》记载,到了这一天,由母亲和保姆抱着婴儿来到厅堂见他的父亲,父亲郑重地握住孩子的手,给他取名。名取定以后,母亲和保姆把孩子抱回内室,然后把孩子的名字通告亲戚,父亲则立即把这个消息告诉朋友,并报告地方长官,入籍登记。因此命名仪式非常隆重,是孩子一生中的第一件大事,这种习俗现在虽然没有了,但给孩子过“百岁”的风俗依然长盛不衰。
名字分类
  从历史的习俗沿革来看,名有乳名、本名、学名、曾用名、笔名、艺名等之分。
  乳名,也叫奶名、小名、小字,是一个人在孩童时期的名字。如小二、小三、宝贝、宝宝……,长大以后一般不用,除非长辈对晚辈偶尔呼之。
  笔名,常常是文人墨客依据自己的喜好在其作品上署的别名。
  艺名,即艺人演出时用的别名,如白玉霜,原名李慧敏,双名李桂珍,是评剧表演艺术家,其艺术风格,被称为“白派”。从以上“名”的各色特异的表现形式来看,既体现了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称谓,又象征着一个人的职业、地位和身份……
  “字”的产生,是出于避讳,也就是尊崇长辈的伦理需要。古代人在祭祀神灵和先祖的时候,为了表示恭敬,不敢直接称呼先祖的名,这样就产生了字。因此,“字”实际上是表示尊敬的人名。
  古人取名字,名与字之间是有一定意义上的联系的,互相映衬,互相补充。
  例如:屈原,字平,原为名,平为字,平与原二字相连。
  孔融,字文举,融为名,意为融会贯通,文举为字,文章一举成名,文星高照。
  白居易,字乐天,乐天与居易,相辅相成。
  号,有很多古人除了有姓有名有字外,还有号,号是我国姓名文化中一个很有趣味的现象,广义的号有多种,有别号、绰号、谥号之分,号是自取的,也有别人赠予的。狭义的“号”是一个人的别字,又为别号。别号在文人中比较流行,名与字一般有一定的联系,而号与名无任何限制,别号始于唐,盛于宋,而亡于清。
  字与号在清末以后,随着中国文化的变迁,很少再有人沿用,而逐渐被笔名、艺名、绰号等取代。
英语姓名
  英语姓名的一般结构为:教名+自取名+姓。如 William Jafferson Clinton。但在很多场合中间名往往略去不写,如 George Bush,而且许多人更喜欢用昵称取代正式教名,如 Bill Clinton。上述教名和中间名又称个人名。
  现将英语民族的个人名、昵称和姓氏介绍如下:
  I. 个人名
  按照英语民族的习俗,一般在婴儿接受洗礼的时候,由牧师或父母亲朋为其取名,称为教名。以后本人可以在取用第二个名字,排在教名之后。
  英语个人名的来源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 采用圣经、希腊罗马神话、古代名人或文学名著中的人名作为教名。
  2. 采用祖先的籍贯,山川河流,鸟兽鱼虫,花卉树木等的名称作为教名。
  3. 教名的不同异体。
  4. 采用(小名)昵称。
  5. 用构词技术制造新的教名,如倒序,合并。
  6. 将母亲的娘家姓氏作为中间名。 英语民族常用的男子名有:James, John, David, Daniel,Michael, 常见的女子名为:Jane, Mary, Elizabeth, Ann, Sarah, Catherine.
  II. 昵称
  昵称包括爱称、略称和小名,是英语民族亲朋好友间常用来表示亲切的称呼,是在教名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
  通常有如下情况:
  1. 保留首音节。如 Donald => Don, Timothy => Tim. 如果本名以元音开头, 则可派生出以'N'打头的昵称,如:Edward => Ned.
  2. +ie 或 -y 如:Don => Donnie, Tim => Timmy.
  3. 采用尾音节,如:Anthony => Tony, Beuben => Ben.
  4. 由一个教名派生出两个昵称,如:Andrew => Andy & Drew.
  5. 不规则派生法,如:William 的一个昵称是 Bill.
  III. 姓氏
  英国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只有名而没有姓。直到16世纪姓氏的使用才广泛流行开来。
  英语姓氏的词源主要有:
  1. 直接借用教名,如 Clinton.
  2. 在教名上加上表示血统关系的词缀,如后缀-s, -son, -ing;前缀 M'-, Mc-, Mac-, Fitz- 等均表示某某之子或后代。
  3. 在教名前附加表示身份的词缀,如 St.-, De-, Du=, La-, Le-.
  4. 反映地名,地貌或环境特征的,如 Brook, Hill等。
  5. 反映身份或职业的,如:Carter, Smith.
  6. 反映个人特征的,如:Black, Longfellow.
  7. 借用动植物名的,如 Bird, Rice.
  8. 由双姓合并而来,如 Burne-Jones. 英语姓氏虽然出现较教名晚,但数量要多得多。常用的有:Smith, Miller, Johnson, Brown, Jones, Williams.
  IV. 几点说明
  1. 较早产生的源于圣经,希腊罗马神话的教名通常不借用为姓氏。
  2. 英国人习惯上将教名和中间名全部缩写,如 M. H. Thatcher;美国人则习惯于只缩写中间名,如 Ronald W. Reagan。
  3. 在姓名之前有时还要有人际称谓,如职务军衔之类。Dr., Prof., Pres. 可以用于姓氏前或姓名前;而Sir 仅用于教名或姓名前。
相关评论
  俗话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古今中外,人其实最珍惜自己的姓名,分量可谓举足轻重,几乎构成一个人最重要的人生价值载体。
  简而言之,姓名就是姓和名字,姓甚名谁,代表某个人的一种符号。在古代,并非一开始就使用姓名,而是先有姓氏,后才有名、字。“姓”字为左右结构,左从“女”右为“生”,从“女”而生,表明姓起于母系。在母系社会里,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母姓为后代惟一能确定的尊亲,是家族的标识,或表示与某个大家族的某一血缘关系更为亲近的部分。《白虎通·三纲六纪》云:“古元时,未有三纲六纪,人民但知有母,不知有父。”姓是整个氏族的族号,每个成员都以该族号为自己的姓。氏起于父系,只是在汉朝以前才独立存在,属姓的分支,到后来说姓氏才专指姓。名是个人符号,带有个人烙印,据《礼记·内则》记载,婴儿的名是在出生百日后由其父取的,然后再告诉亲朋好友,并报告地方长官入籍登记,也就是现在的上户口。有趣的是,在古代,男子满20岁时要举行“结发加冠”之礼,以示成人,这时就要给他取字;而女子满15岁时要举行“结发加笄(束发用的簪子)”之礼,以示成人可以出嫁了,并且这时也要取字,正如《礼记·曲礼上》说的:“女子待嫁,笄而字。”还把女子尚未定亲叫做待字闺中。可见古时男女皆有字,如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字永叔,近代女革命家秋瑾字璇卿。以前女子社会地位低下,婚后通常要在父姓前再加上夫姓作为称呼,连自个儿原来的名都免了,如赵王氏,人们肯定知道她夫姓赵而父姓王。
  仔细推敲的话,古人的名和字还挺有意思。有的是名和字意思相同或相近,如大诗人屈原名平,字原,《尔雅》曰:“广平曰原。”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字鹏举,而鹏举就是大鹏展翅高飞之意。有的是名和字意思相反,如孔门弟子七十二贤之一的曾点,字子皙,亦称曾皙;《说文》曰:“点,小黑也。”而皙乃人肤白之意。随着历史发展,许多字义变化颇大,已很难看出古人名和字之间有什么明显联系。
  在我国历史上,最多时曾有24000多个姓,而据现在的《中国姓氏统计》仅剩约4100个。有的姓氏可溯及远古初民,如屈原赋骚之首即自称为“帝高阳之苗裔兮”。有意思的是,据考证,“开门七件事”之柴米油盐酱醋茶竟都有人拿来做姓,还有数字一、拾、百、千、万均有人姓;如江苏昆山的“一”姓,据称由乙姓演化而来;徐州的“拾”姓,出处不详;重庆北碚区的“百”姓,据传源于黄帝之后;郑州上街区的“千”姓,其祖可溯至春秋末期鲁国人闵损,其后人以其字子骞之“骞”为姓,但1954年文字简化改革时,骞姓人在登记户籍时被简化讹为“千”姓,但老辈人至今骞、千互用。
  在一些文艺作品里,“坐不更名,行不改姓”堪称一些所谓侠士的口头禅,当然也有为了躲避仇家或官府追杀,不得不隐姓埋名于深山幽谷中,或虚度残生,或伺机东山再起。更名改姓被认为是荣耀只有一种例外,那就是至高无上的皇帝或伟人赐姓、改名。如七下西洋的郑和本来不姓郑,而是姓马,郑姓乃明成祖永乐皇帝所御赐。
  每个人死后能留下的只有姓名,惟其能超越时间,甚至永恒。有的人活着,挖空心思想“不朽”,到头却落一个“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的下场,而心中永远装着人民安危的人,他们的英名则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名字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您希望联系哪位客服?(单击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