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商务会员钢材特钢不锈炉料铁矿废钢煤焦铁合金有色化工水泥财经指数人才会展钢厂海外研究统计数据手机期货论坛百科搜索导航短信English
登录 注册

按字母顺序浏览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热门关键字: 螺纹钢 铁矿石 电炉 炼钢 合金钢 转炉 结构钢
钢铁百科 - 钢之家

勃兰登堡门发表评论(0)编辑词条

中文:勃兰登堡门
  英语:Brandenburg Gate
  德语:Brandenburger Tor
[编辑本段]概述
  勃兰登堡门位于德国首都柏林的市中心,最初是柏林城墙的的一道城门,因通往勃兰登堡而得名。现在保存的勃兰登堡门是一座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由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二世下令于1788年至1791年间建造,以纪念普鲁士在七年战争取得的胜利。自滑铁卢战役以后,勃兰登堡门逐步成为柏林的象征,也是德国国家的标志。做为唯一保存下来的柏林城城门,它见证了柏林、德国、欧洲乃至世界的许多重要历史事件。
[编辑本段]地理位置
  地理坐标:52°30'58''N,13°22'39''E
  勃兰登堡门位于柏林市中心,东侧是“巴黎广场”(德语:Pariser Platz)和菩提树下大街(德语:Unter den Linden)的尽头,左侧是“三月十八日广场”(德语:Platz des 18. März)和“六月十七日大街”(德语:Straße des 17. Juni)的起点。
  勃兰登堡门东侧的巴黎广场,纪念1814年普鲁士军队在解放战争中占领巴黎而命名。菩提树下大街从勃兰登堡门向东横穿柏林市中心,一直通往柏林博物馆岛和柏林电视塔,是欧洲最华丽的大街之一。
  勃兰登堡门西侧的三月十八日广场,纪念1848年3月18日的德国三月革命和1990年3月18日民主德国的第一次人民议会自由选举而命名。六月十七日大街,则是为了纪念1953年6月17日发生在民主德国的人民起义,它从勃兰登堡门起向西经过柏林胜利纪念柱,穿过柏林动物园和柏林工业大学。
  勃兰登堡门东侧是柏林老城,西侧则通往城外,因此东侧为门内,西侧为门外。
[编辑本段]建筑介绍
  勃兰登堡门高26米,宽65.5米,深11米,是一座新古典主义风格的砂岩建筑,以雅典卫城的城门作为蓝本,设计者是普鲁士建筑师朗汉斯。由12根各15米高、底部直径1.75米的多立克柱式立柱支撑着平顶,东西两侧各有6根,依照爱奥尼柱式雕刻,前后立柱之间为墙,将门楼分隔成5个大门,正中间的通道略宽,是为皇家成员通行设计的。大门内侧墙面用浮雕刻画了罗马神话中最伟大的英雄的海格力斯,战神玛尔斯,以及智慧女神、艺术家和手工艺人的保护神米诺娃。勃兰登堡门门顶中央最高处是一尊高约5米的胜利女神(希腊神话中的尼刻,罗马神话中的维多利亚)铜制雕塑,女神张开身后的翅膀,驾着一辆四马两轮战车面向东侧的柏林城内,右手手持带有橡树花环的权杖,花环内有一枚铁十字勋章,花环上站着一只展翅的鹰鹫,鹰鹫戴着普鲁士的皇冠。雕塑象征着战争胜利,雕塑是普鲁士雕塑家沙多夫的作品。
  与勃兰登堡门门楼相连的南北两边翼房曾用于守卫和关卡,柏林城墙拆毁后被改建成敞开的立柱大厅,以便和勃兰登堡门的风格相一致。勃兰登堡门的庄严肃穆、巍峨壮丽充分显示了处于鼎盛时期的普鲁士王国国都的威严。
[编辑本段]历史
  1、1735年至1788年
  1734年起柏林建造城墙,1735年在如今勃兰登堡门的位置上竖立起了一座城门,城门外的道路通往柏林西面的哈弗尔河畔的勃兰登堡,因此得名“勃兰登堡门”。哈弗尔河畔的勃兰登堡现在是德国勃兰登堡州的小城市,但它曾经是勃兰登堡王国和普鲁士王国的发源地。1735年建造的勃兰登堡门仅为一座用两根巨大的石柱支撑的简陋石门。它的设计者是菲利普·格拉赫。
  2、1788年至20世纪初
  在柏林城墙1786年至1802年间的扩建工程中,1788年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二世下令重新建造勃兰登堡门,用以纪念1756年至1763年的七年战争,这场战争使得普鲁士崛起,成为英、法、奥、俄外的欧洲列强之一。而领导普鲁士获得这场战争胜利的腓特烈二世不仅赢得了“腓特烈大帝”和“军事天才”的称号,也为继任的侄子腓特烈·威廉三世留下了一个稳定的普鲁士。当时德国著名建筑学家卡尔·歌德哈尔·阆汉斯受命承担设计与建筑工作,他以雅典古希腊柱廊式城门为蓝本,设计了这座凯旋门式的城门,并于1791年竣工。重建后的城门高20米,宽65.6米,进深11米,门内有5条通道,中间的通道最宽。门内各通道之间用巨大的砂岩条石隔开,条石的两端各饰6根高达14米、底部直径为1.70米的多立克式立柱。
  1793年,为使此门更辉煌壮丽,当时德国著名的雕塑家戈特弗里德·沙多夫又为此门顶端设计了一套青铜装饰雕像:四匹飞驰的骏马拉着一辆双轮战车,战车上站着一位背插双翅的女神,她一手执杖一手提辔,一只展翅欲飞的普鲁士飞鹰鹫立在女神手执的饰有月桂花环的权杖上。这尊胜利女神雕像曾被误传为是和平女神厄瑞涅,但厄瑞涅从来都没有以带翅膀的形象出现过,在历史档案中,1789年3月13日勃兰登堡门设计者朗汉斯和雕像作者沙多夫的草案也证实了雕像为胜利女神而非和平女神。
  1806年,拿破仑率领法军打败普鲁士军队,同年10月23日法国军队穿过勃兰登堡门进入柏林,后拿破仑下令拆卸门顶上的女神及驷马战车作为战利品拉回巴黎。1814年欧洲同盟军在滑铁卢大败拿破仑后,普鲁士将其索回,重新安放在此门顶上,柏林人将这座失而复得的雕像称为“归来的马车”(德语:Retourkutsche)。在进行修复的同时,雕像上的橡树花环中还被添加了象征权力的铁十字勋章,这枚普鲁士铁十字勋章是申克尔在1813年根据腓特烈·威廉三世的建议设计的,如今是德国联邦国防军的标志。直至德意志末代皇帝威廉二世1918年退位前,只有皇室成员和国王邀请的客人才被允许从勃兰登堡门正中间的门孔出入。
  19世纪60年代,柏林开始拆除城墙,柏林城几乎所有的城门也在当时被拆除,勃兰登堡门是至今仍存在的唯一一座柏林城门。
  3、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被任命为德国总理,德国纳粹冲锋队的游行队伍从勃兰登堡门通过,庆祝希特勒上台掌权,开始了纳粹的统治。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德国最后的柏林战役中,当苏联士兵在勃兰登堡门上撑起红色旗帜的时候,德国士兵用大炮轰击,雕像受到严重损毁,残存的一只马头如今保存在柏林市博物馆的展览厅内,而现今勃兰登堡门上的雕像是重新铸造的。
  4、冷战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后,分裂为东德和西德,柏林也被分为东柏林和西柏林。1956年9月21日,柏林市自治政府决定重建勃兰登堡门,虽然东柏林和西柏林当时仍相互敌对,但是在勃兰登堡门的重建工程中却合作很好,东、西柏林的文物修复专家根据在二战中抢拓下来的石膏模型和档案照片重新铸造了一套驷马战车及女神雕像,1957年12月14日重建完工,而东柏林市政大会决定将雕像上的铁十字勋章和鹰鹫撤下,因为它们代表着普鲁士的军国主义。
  1961年8月13日柏林墙开始建造,勃兰登堡门正好处于隔离区中央,无论从西侧还是东侧都无法通过,只有东德边境士兵才能够登上勃兰登堡门。柏林墙在勃兰登堡门后划了一道弧形并向左右两边延伸将整个柏林隔成两半。作为德意志统一象征的勃兰登堡门成了军事禁区,也成了德国分裂的标志。
  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的西柏林市市长魏茨泽克曾说过:“只要勃兰登堡门还关着,德国统一问题就没有解决”(德语:Solange das Brandenburger Tor geschlossen ist, ist die Deutsche Frage offen)。1984年起魏茨泽克担任德国联邦总统,5年后又连任一届,勃兰登堡门在他的第二个任期内最终得以重新开放。
  1987年6月12日,美国总统里根在访问柏林时在勃兰登堡门前说:“戈尔巴乔夫先生,打开这扇门!戈尔巴乔夫先生,拆除这堵墙!”(英语:Mr. Gorbachev, open this gate! Mr. Gorbachev, tear down this wall!)。
  1989年12月31日,两德重新统一前夕,勃兰登堡门重新开放。1992年,经过彻底维修后的铜车马及女神像又重新安放在勃兰登堡门上。
  5、德国统一
  1989年是柏林墙建造后的第28年,11月9日柏林墙倒塌。12月22日,在东德和平转变的框架下,在超过十万人的欢呼声中,时任西德总理的赫尔穆特·科尔走过勃兰登堡门,东德的最后一任总理汉斯·莫德罗在门的另一端迎接科尔,标志着勃兰登堡门再次开放。随后隔离区被完全拆除,德国人民在勃兰登堡门前的柏林墙上跳舞庆祝。
  重新开放后的勃兰登堡门1991年整修完毕,铁十字勋章和鹰鹫也回到了胜利女神雕像上。由于勃兰登堡门的砂岩构造长年缺乏保养和受到环境损坏,其后又经历了长达22个月的修缮,2002年10月3日重新亮相,该日是德国统一12周年纪念日。
[编辑本段]勃兰登堡门的重建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得柏林遭到大面积破坏,勃兰登堡门周围的建筑均被炸毁。战后柏林分裂,东西柏林由于属于分属不同的政府管理,按照不同的城市建设规划进行了重建,而勃兰登堡门地处东西柏林的交界处,因此两侧的新建筑风格迥然不同。柏林墙建造以后,勃兰登堡门虽属于柏林市的市中心区,但被隔绝在柏林墙的隔离区内,两侧的广场因此沦为一片荒地。柏林墙被拆除后,勃兰登堡门因为其特殊的象征意义,一跃从柏林分裂的标志成为了城市统一的象征,从而成为城市建设的中心和重点。
  修复过程云集了世界著名的建筑师,广场周围的重建建筑遵守了严格的城市建设规定: 新建筑的形状、大小和风格必须同以前的广场风格相一致,现代建筑与传统的建筑风格融为一体[13]。紧贴勃兰登堡门左右两侧的李伯曼大楼(德语:Haus Liebermann)和桑摩大楼(德语:Haus Sommer)得以重建,新建筑继承了原建筑的风格,但又比原建筑略高,以便拉近同勃兰登堡门的距离,从而更加烘托出了勃兰登堡门和巴黎广场的结构。勃兰登堡门东南方是柏林最豪华的饭店阿德隆饭店(德语:Hotel Adlon),它重建后一部分为历史风格,一部分则为现代建筑风格。法国大使馆、英国大使馆、美国大使馆和艺术学院等也纷纷搬回了它们在巴黎广场的原址,都是按二战前的图纸重建的。
  勃兰登堡门西侧建造以柏林动物园为代表的大规模城市绿化带,是普鲁士皇家园林总监林奈先前对柏林城市绿化作出的出色规划,加上勃兰登堡门右侧华丽的菩提树下大街,由此构成了柏林的“东西轴线”,轴线从勃兰登堡门下经过,连接起了柏林东部政府区与西部商业和园林区。
  20世纪90年代,柏林市政府曾经讨论勃兰登堡门是否应允许汽车通行,反对者认为汽车废气将导致砂岩构造的勃兰登堡门损坏,而且汽车通行将破坏勃兰登堡门前巴黎广场上的安静和秩序。如今勃兰登堡门不允许机动车通行。勃兰登堡门周边地下则有城市轨道交通和地铁通过。
[编辑本段]象征意义
  在德国历史上,勃兰登堡门象征着普鲁士的崛起和德意志帝国的第一次统一和兴盛。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后,分裂为东德和西德,柏林亦划分为东柏林和西柏林,分属东德和西德管辖,勃兰登堡门位于东柏林和西柏林的分界线上,也是冷战时期华沙公约组织国家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国家之间的分界线,因此它曾经成为德国分裂、欧洲分裂和冷战的象征。
  1990年两德统一后,勃兰登堡门又成为了德国重新统一和欧洲重新统一的象征。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勃兰登堡门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您希望联系哪位客服?(单击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