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商务会员钢材特钢不锈炉料铁矿废钢煤焦铁合金有色化工水泥财经指数人才会展钢厂海外研究统计数据手机期货论坛百科搜索导航短信English
欢迎你,匿名用户 退出

按字母顺序浏览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热门关键字: 螺纹钢 铁矿石 电炉 炼钢 合金钢 转炉 结构钢
钢铁百科 - 钢之家

子贵母死制发表评论(0)编辑词条

子贵母死制-简介

立太子前,先赐死其生母。这种残忍的传位方式,史学界称之为“立子杀母”或者“子贵母死”。

开此先河的,是汉武帝;形成制度的,却是拓跋氏。汉武帝“立子杀母”,在西汉仅此一例;而拓跋氏的“子贵母死”,却在北魏沿袭成势。

北魏时期, 由君位传承引发的动乱十分频繁,贺兰、独孤、慕容等部落与拓跋部既为联盟,又世代为婚,成为君位传承中举足轻重的力量。当时北魏尚未确立一套父子传承的嫡庶长幼之序,储君的策立和登基往往有赖于母后和母族的强大,可谓“母强子立”。

拓跋君长的妻族或母族也往往通过他们来控制拓跋部内大事,由于北族妇女没有礼教束缚和对其用权的制约,所以她们要直接把握朝政也比较容易。道武帝拓跋珪即位,即赖于母后及舅族的干预和支持,但到这时,这一传统已经成为北魏由部落联盟向帝国转轨的负担。为了改变这种局面,道武帝先用战争手段强制离散母族贺兰部、妻族独孤部、祖母族慕容部等大部落,统一代北,再后来他先后逼死自己的母亲贺兰太后,赐死太子母刘皇后。虽然之前亦有神元帝杀窦后的先例,但从道武开始,“子贵母死”开始成为易代之际的惯例。

 “子贵母死”目的何在?为防母后干政。汉武帝杀钩弋夫人,就是因为欲立钩弋之子为太子(即后来的昭帝),子少母壮,“恐女主颛恣乱国家”。《魏书》论其源流时或曰汉典(汉武杀钩弋事),或曰北魏旧制。当然汉典只是“包装”,根源还是在拓跋旧制,在北魏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子贵母死制-形成

形成在建国与巩固统治的过程中,拓跋珪逐渐感到母亲和妻子背后的势力是对自己权力的最大威胁。虽然他知道如果没有母亲和贺兰家族的支持,他就不可能获得今天的地位,但童年时母亲以他的名义缚什翼犍请降的事情仍然让他心有余悸,很担心类似的事情还会在自己的子孙身上重演。经过考虑之后,他决定防患于未然,先杀死长子拓跋嗣的母亲、来自独孤部的刘贵人,彻底消除母后势力可能带来的影响。但当他向太子解释这件事情时,一向孝顺的拓跋嗣却日夜痛哭不止,不论拓跋珪怎么给他讲大道理都没有用。最后拓跋珪发起怒来,命令拓跋嗣立即进宫,太子身边的人知道拓跋珪的脾气,不知道这一去会遭到怎样的厄运,就劝太子先躲起来,等到皇帝怒气平息的时候再去见他,于是拓跋嗣就依计逃走了。

既然拓跋嗣失踪,拓跋珪只好考虑另立一个太子。下一个儿子是清河王拓跋绍,他的母亲也来自贺兰部,是贺氏的妹妹,拓跋珪的亲姨母。拓跋珪年轻的时候在贺兰部落见到她,当时就被她的美丽打动。当时鲜卑人在婚姻上没有什么辈分的忌讳,娶自己的姨母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贺氏只是觉得自己的妹妹长得过于美丽,而且已经有了丈夫,娶回来恐怕不是个好兆头。但拓跋珪并不在乎这些,他暗地里杀死了姨母的丈夫,把她娶了回来。

拓跋珪一向很宠爱贺夫人,但现在为了立太子又必须把她杀死,他觉得实在有些下不了手,只好先把她关起来,准备给自己一段时间来作决定。为了建立中原王朝那样父死子继的制度,他已经害死了拓跋觚和拓跋仪两个弟弟;在消除贺兰和独孤部族势力时,自己的母亲又被逼得忧愤而死;而现在,为了防止未来的继承人受到母后家族势力的干扰,他又不得不杀死两个宠爱的妻子。看着亲人们一个个死去,他觉得自己真的成了孤家寡人。在巨大的精神压力和良心谴责之下,拓跋珪的心理极度扭曲,终于神经错乱了,每天都对着身边的空气喃喃自语,似乎亲人们的冤魂都飘荡在他左右,他必须向他们解释个不停。

被囚禁起来的贺夫人也不甘心坐着等死。情急之下,她托人带信给儿子拓跋绍,让他来救自己。于是十六岁的拓跋绍带着人连夜翻墙进宫,冲进拓跋珪居住的天安殿。拓跋珪从梦中醒来,还没有来得及找到武器,就已经被杀死。这时是公元409年的十月,拓跋珪只有三十九岁。随后他仅存的同母弟弟拓跋烈帮助拓跋嗣登上帝位,赐死了贺氏母子,并追谥拓跋珪为太祖道武皇帝。

此后这种子贵母死的制度仍被一些北魏后妃所借用,但当时已经不存在母后部族势力干政的可能,杀死皇帝的生母已经完全变成了打击政敌的一种手段。而且这种规定也并不能防止太后临朝,因为皇帝的生母虽然死了,但还有其他皇太后和先皇帝的妃子可以控制政权,比如著名的文明冯太后就用这种方法把献文帝和孝文帝先后控制在自己手中,皇帝也只能听她的指挥。这项制度一直到了宣武帝拓跋恪的时候才被废除。

在拓跋珪去世后,拓跋嗣继承了他的事业,让北魏的统治继续向前稳定发展。又过了十四年,曾经被拓跋珪寄予厚望的孙子拓跋焘即位,就是后来的魏太武帝。这也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君王,能力才干与脾气禀性都和拓跋珪非常相似,同样勇武坚定而又多疑暴虐,最后同样死于非命。他发展了拓跋珪未竟的事业,统一了北方,创造了文字,进一步吸收了汉文化,使北魏成为一个更加强大的帝国。

子贵母死制-原因

首先,道武帝制定这一制度与他受制于母亲,尤其是从登国元年(386年)建国到皇始元年(396年)他母亲贺氏去世的十年间,他始终生活在母亲贺氏的影子里有关。道武帝生于什翼犍建国三十四年(391年),而代国于什翼犍建国三十九年(376年)被前秦所灭。而拓跋珪建立北魏是在道武帝登国元年(386年)。从代国灭亡到北魏建国的这十年间,道武帝的年龄在6至15岁,由于年龄尚小,他始终生活在母亲贺氏的监护下,一切受制于母亲。

第二,制定这一制度是为了配合离散诸部政策的实施,打击与削弱部族势力,并使“父死子继”制度顺利实行,从而巩固专制集权统治,维护君权。在代国时期和北魏建国初期,部族的势力很强大,“统国三十六,大姓九十九”,他们又往往与皇族拓拔氏通婚,外家部族通过皇后或皇太后攫取了很多权利,这严重影响了皇权的统治与稳定。

代国时期王位继承实行军事部落联盟首长推荐制度,实行“兄死弟及”制度,而道武帝建国后实行的是“父死子继”制度,部落的存在将严重妨碍这一制度的实行,但遏制外家部族又必须遏制母后本人,所以“子贵母死”制可以抑制与拓拔皇室联姻的部落贵族的势力,使“父死子继”制顺利实行,进而巩固专制集权统治,维护君权。

第三,制定这一制度是道武帝对拓拔部在代国时期正反两方面经验的总结。《魏书序纪》中说圣武帝诘訜与天女合,生力微,谚语曰:“诘訜皇帝无妇家,力微皇帝无舅家。”当时的拓拔部仍处于母系社会时期,是重母轻父的,但在史书中却说诘訜皇帝“无妇家”,力微皇帝“无舅家”,这其中肯定有难言之隐,诘訜皇帝可能与其妇及力微皇帝的舅家有过冲突。

第四,制定这一制度也有出于对保持最高统治圈内继承者的血缘上的纯洁性的考虑。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者都很重视这一问题,尤其是少数民族的统治者,他们更不愿在被统治族中选择后妃,以免使最高统治权的继承在血缘上有问题,比如满族。因为鲜卑族人丁太少,并且皇族又不能占有太多的统治阶层的女子来满足繁殖皇室成员,于是只能利用被统治民族的女子来繁殖皇室成员。但拓跋珪对此心存忧虑,所以以此制度来保持最高统治圈内继承者的血缘上的纯洁性。

第五,制定这一制度也受拓跋珪晚年的性格和精神状态的影响。拓跋珪晚年因沉醉于武功的胜利而骄奢淫逸起来,加上他出身于原始的游牧部落的酋长之家,自幼长期处于尔虞我诈的政治斗争之中,养成了十分暴戾和猜忌的性格。“帝服寒食散”,药性一经发作,就“喜怒乖常”,甚至达到精神分烈的状态,以致“追思既往成败得失,终日竟夜独语不止,若旁有鬼对扬者”。这使他陷入怀疑狂和杀人犯的地步。“喜怒乖常”,暴戾,猜忌的性格和精神状态也是促使他制定这一制度的一个因素。

第六,道武帝制定这一制度也到了受汉武帝“将立其子先杀其母”的启发。虽然前文中说这一原因有不妥之处,但对“子贵母死”制度的制定也有一定的影响。因为道武帝实行“子贵母死”的过程与汉武帝杀钩弋夫人的方法过程颇为相似,都是先谴之,然后“幽于宫”,然后杀之。

道武帝的时代,是中国北方民族的混乱关系走向澄清,十六国历史行将结束的时代,拓拔部社会从游牧走向农耕已成定局,时代条件,社会条件的作用,中国固有文化的影响,这些因素造就了道武帝,使他得以从部落联盟君主向专制中国皇帝转变,他为维护君权,巩固专制集权统治,制定了“子贵母死”这一制度,虽被批评为“子贵母死,矫枉之义不亦过哉!”但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道武帝的个人经历来看,“子贵母死”虽然残忍,但也有道武帝无可奈何而为之的一面,亦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此制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母后干权,后权危害君权的现象。只要封建专制主义一日不消除,母后干权,后权危害君权的现象就永远无法断绝。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子贵母死制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您希望联系哪位客服?(单击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