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苏区第二次反围剿发表评论(0)编辑词条
历史背景编辑本段回目录
1931年3月中旬,国民党先后调集10多个师10余万兵力,准备对鄂豫皖苏区进行第二次围剿。鉴于第一次围剿中
中央苏区第二次反围剿 |
国民党追剿部队乘红军主力在皖西作战之际,相继侵占新集、七里坪。国民党进入鄂豫边苏区以后,因地势险恶,道群众反对,时时处于共产党人民游击战争袭扰包围之中,惶惶不可终日,不敢久留。5月上旬,国民党准备实施第二步计划,转向皖西寻红军主力作战时,红4军迅速西进,在符湾歼国民党第53师近千人,5月底围攻黄安、宋埠间国民党供应线上之桃花店据点,先后歼国民党近4个营。国民党追剿部队到处扑空,各线堵击部队处处挨打,蒋介石梦想5月底肃清鄂豫皖红军的第二次围剿又告破产。
战役经过编辑本段回目录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江西省南部、福建省西北部地区,反击国民党军20万兵力对中央苏区"围剿"的战役。
中央苏区第二次反围剿战斗遗址 |
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胜利后,红一方面军3万余人分别进至永丰、乐安、宜黄、南丰以南,广昌、康都、宁都、石城、兴国以西和以东等地区,开展群众工作,打击地主豪绅武装,巩固与扩大了苏区。中国共产党苏区中央局和红一方面军总部发现国民党军即将发动第二次"围剿"的情况后,红一方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治委员毛泽东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中共苏区中央局于3月17~26日,先后发出进行反"围剿"准备的指示。红一方面军各级领导机关研究和部署了作战指挥、军事训练、政治动员、给养补给等方面的工作。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部决定建立东、南、西、北、中路5个指挥部,将中央苏区划分为10个游击区,并规定各游击区以独立团、警卫营等地方武装为骨干,领导赤卫军、少先队,运用游击战术,执行扰敌、堵敌、截敌、袭敌、诱敌、毒敌、捉敌、侦敌、饿敌、盲敌等10项任务。苏区各级共产党组织和各级政府,组织、动员人民群众进行坚壁清野和支援红军作战。3月下旬,红一方面军以一部兵力在苏区北部边缘配合地方武装监视国民党军,主力南移至宁都、石城、瑞金地区,继续进行反"围剿"的准备和作战训练。
蒋介石 |
中央苏区党政军民针对国民党军的进攻和破坏手段,采取了一系列对应措施。红军一部配合地方武装和赤卫军、少先队,广泛开展游击战,破袭国民党军的后方交通线,袭击其兵站,打击"守望队"和"善后委员会",迟滞国民党军的行动,保证了红军主力进行反"围剿"作战的准备。与此同时,中共苏区中央局对反"围剿"的方针和红军作战方向问题进行了多次讨论,有的主张红军应分散到苏区外,进行游击战,把国民党军引出苏区;有的主张红军退出中央苏区,转移到云南、贵州、四川建立新苏区。毛泽东则坚决主张继续采取诱敌深入方针,把敌人引到苏区内,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粉碎敌之"围剿";并提出先打较弱的第5路军,然后向东横扫,在闽赣交界之建宁、黎川、泰宁地区扩大苏区,征集资财,便于打破敌人下一次"围剿"。最后,中共苏区中央局肯定了诱敌深入的方针。4月20日,红一方面军主力由宁都、石城、瑞金地区出发,于23日转到退却终点龙冈、东固地区隐蔽集结,进行临战训练。
罗瑞卿 |
红一方面军主力在东固山区持重待机20余日,终于等到了第5路军右翼部队脱离其富田阵地的极好时机。5月14~15日,朱德、毛泽东决定集中兵力,歼灭由富田出动之第28师和第47师1个旅于运动中。部署是:红3军团并指挥红35军为左路军,经江树头、固陂圩迂回到富田侧后进行攻击;红3军(欠第7师)为中路军,沿东固至中洞大道向桥头江一线攻击前进;红4军(并指挥红64师)、红12军(欠第35师)为右路军,分两路抢占九寸岭、观音崖两隘口,尔后向富田攻击前进,红3军第7师和红12军第35师一部位于枫边、城冈及方太、崇贤附近地区,阻击第19路军;红12军第35师一部位于潭头一带,协同地方武装一部,阻击第5路军之第43、第54师;对第6、第26路军,则以地方武装和赤卫军予以牵制。
15日拂晓,红军各部按照上述部署开始行动。16日,中路军红3军主力和右路军之红4军、红64师,向正在沿中洞至东固大道东进的第5路军之第28师和第47师1个旅展开攻击,经激战,将其大部歼灭于富田、东固之间地区,残部逃向水南。担任迂回任务的左路军红3军团、红35军,攻占固陂圩,歼灭第28师兵站,当夜进占富田。红12军主力转向大源坑、潭头方向进攻,第43师逃向水南。5月17日,红一方面军主力向水南追击。逃向水南之国民党军,因在潇龙河上架设的便桥已被赤卫军拆除,河水深不能徒涉,便转向白沙。红3、红4军跟踪猛追,红3军团亦直插白沙河附近,于19日在白沙截歼第47师1个旅的残部和第43师一部,余部逃向永丰。与此同时,红12军攻占沙溪,第54师逃向永丰;第19路军也由城冈撤回兴国,随后又撤到赣州。两仗获胜后,红一方面军按预定计划,继续向东扩张战果。5月21日,红一方面军前锋部队进到中村附近,即与由南团向沙溪增援的第26路军之第27师第81旅的先头部队接触。据此,朱德、毛泽东决定歼灭进到中村之敌,乘势攻击南团。22日,红4军和红3军团向第81旅发起攻击,攻占中村。歼该旅大部,余部窜回乐安。当晚,红军追至南团,第25师仓皇撤回宜黄。
毛泽东 |
红军攻占广昌城后,归第6路军指挥的第56师约7000人,自闽赣边界之中沙仓皇撤回建宁县城。28日,毛泽东、朱德令红4军第10师北进,配合红3军继续追击第24、第8师和第5师余部;令红4军主力留广昌城开展工作;红一方面军总部率红3军团和红12军主力继续向建宁城前进,求歼第56师。30日,红军进到建宁城以西地区,31日突然向建宁城发起攻击,于18时攻占该城,歼第56师3个多团。至此,红军粉碎了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的第二次"围剿"。
此役,红一方面军继续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在苏区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和地方武装、赤卫军、少先队的紧密配合下,集中兵力,连续作战,共歼国民党军3万余人,缴获各种枪2万余支(挺),炮30门,电台2部,并占领赣东、闽西北广大地区,巩固和扩大了中央苏区,进一步取得了反"围剿"的经验。
相关人物编辑本段回目录
何应钦 |
中国国民党将领。字敬之。贵州兴义人。1910年赴日本入振武学校,同年参加中国同盟会。1911年回国,在沪军都督府任职。1913年再赴日本,入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后于1916年回国,任黔军第4团团长兼贵州讲武学校校长。因参加护法之战有功,升第5混成旅旅长。1924年任黄埔军校总教官、教导第1团团长。次年两次随蒋介石东征,因棉湖、惠州诸役大捷,递升第1旅、第1师、第一军长。1926年参加北伐,任东路军总指挥,松口一役,击破福建督军周荫人,不久平闽浙、克南京。宁汉分裂后,孙传芳进犯南京,龙潭一战,何应钦率部尽歼敌军。1930年起任军政部长达14年之久。1931年兼任南昌行营主任、前敌总司令,指挥国民党军两次“围剿”江西中央苏区。1933年兼任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代理委员长。1935年7月与侵华日军华北驻屯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达成出卖华北主权的“何梅协定”。西安事变后,力主讨伐张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兼任参谋总长,并致力于中美军事合作。1944年任同盟国中国战区中国陆军总司令。1945年9月9日,在南京代表蒋介石接受 日本投降。1946年出任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军事参谋团中国代表团团长。回国后任国民政府国防部长。1948年当选行宪第一届国大代表。1949年初蒋介石引退,何应钦出任行政院长。同年8月到台湾。1950年起历任台湾“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联合国中国同志会及中日文经协会”会长、“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大同盟推行委员会”主任委员、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会及国民大会主席团主席。著有《八年抗战》、《中国与世界前途》等。
张国焘 |
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1938年成为叛徒。又名张特立。江西萍乡人。1916年入北京大学,曾参加五四运动。原为无政府主义者,后转信马克思主义。1920年加入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的活动。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央局三个成员之一,兼劳动组合书记部主任。1922年初代表中共出席在俄国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和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会见过列宁。1923年参与发动和领导京汉铁路大罢工。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四、五、六次代表大会上均被选为中央委员。1924年1月在第一次国共合作后举行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同年5月在北京被北洋军阀政府逮捕,叛变自首,出狱后隐瞒了叛变行为,任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等职。1927年5月当选为中共五届中央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常委。国共合作破裂后他是中共五人中央常委成员之一,以中央代表身分去南昌,阻止南昌起义未逞,参加起义。
在同红二方面军会合后,红二方面军领导人任弼时、贺龙等坚持党中央北上方针,反对张国焘的分裂活动。7月初他才率领红四方面军与红二方面军共同北上。同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省会宁地区会师。1937年3月中共中央举行会议 ,清算了他的右倾分裂主义错误,继续让他担任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1938年4月初他只身逃离陕甘宁边区,经西安到武汉,脱党逃到国民党方面。4月18日中共中央决定开除他的党籍。1949年移居香港,后转赴巴西和加拿大。在他所写的《我的回忆》中,对自己在革命中所犯的错误进行辩解,自我吹嘘,并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作了许多歪曲事实的叙述。1979年12月卒于多伦多。
评论编辑本段回目录
中央苏区第二次反围剿 |
7月中旬,红4军军长徐向前(旷继勋已调任第13师师长)、政委曾中生为配合中央苏区第三次反围剿作战,率军部和个多团兵力,冒着酷暑,由豫南地区南下作战。他们从实际出发,转战英山、薪水(今浠水)、罗田、广济等地,连克四城。歼国民党7个多团,生俘5000个人,牵制了国民党准备调往江西的部分兵力,有效地配合中央苏区的反围剿斗争;同时扩大了地方武装,筹集一批经费,形成了以英山为中心的新苏区。但张国焘借口红4军没有按他的主张,攻占英山后出潜山、太湖,相机攻占安庆,威胁南京,而“错误”地擅自南下靳黄广作战,严令红4军火速返回。红4军北返后,即宣布撤销曾中生的职务,由陈昌浩接任政治委员。接着召开会议开展批评与斗争,并在红军和地方中开展大规模的肃反,先后以所谓“改组派”、“第三党”、“AB团”等莫须有罪名,柄杀了戴克敏、曹学楷、许继慎等一大批党政军领导干部,严重地削弱了党和红军的战斗力,损害了党的威信,破坏党的民主集中制和军队内部的民主生活,造成党内盲目服从的气氛,使张国焘逐步建立起军阀主义的家长式的个人统治。
意义编辑本段回目录
战斗遗址 |
参考资料编辑本段回目录
[1]《彭德怀自述》
[2]《中国档案文献遗产珍品展览》
[3]《毛泽东诗词集》
[4] http://www.jxgztv.com/News/GanNan/2007/12/09/10573.asp
[5] http://mil.515see.com/zhanyi/zzhanyi/200611/junshi_20061130170045_112017.html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中央苏区第二次反围剿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