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制度发表评论(0)编辑词条
温度制度 (temperature schedule)
对热轧和温轧中各工序开始或终了时轧件温度的具体规定,也叫温度规程。锭坯加热和初轧时的温度制度见加热制度、钢锭加热和初轧温度规程。轧件轧制过程中需控制的温度有开轧温度、终轧温度、变形温度、终冷温度和卷取温度等。温度制度直接影响到轧材的变形抗力(见金属的变形抗力),并影响到轧件尺寸的变化,另外也是确定变形类型(热加工、温加工或冷加工)和形变热处理类型的重要依据,从而直接与产品性能有关。
终轧温度是指终轧道次或终轧阶段的轧件温度。终轧温度根据对产品的性能要求、设备能力和材料的塑性等条件确定。在生产一些长且薄的带钢时,因带钢坯的头、尾在进入精轧机前的停留时间差别很大,造成带钢头、尾的终轧温度差别大。为保证其纵向全长终轧温度一致,除了在精轧机组上采用带钢升速轧制技术外,还可在粗轧机组至精轧机组间对带钢毛坯采用保温措施,以减少进入精轧机组前带钢的头尾温差。(见带卷箱保温)卷取温度与终轧温度共同影响产品的质量。卷取温度过高会使晶粒和固溶析出物粗大;卷取温度过低又会使固溶物无法析出或析出物过细,使产品变硬。对于低碳钢合适的终轧温度应在Ar3以上,而卷取温度在Ar1以下。
开轧温度是根据确定的终轧温度加上轧制过程中必然产生的温度降确定出的轧制所必需的最低温度。开轧温度较低将限制轧制开始阶段的道次压下量,从而影响轧机产量。因此要适当提高开轧温度,然后在轧制过程中用增加轧制间隙时间(待温)或采用道次间冷却等措施以保证所要求的终轧温度。
轧制时变形功的相当一部分转变成热量,使轧件温度升高。同时轧件通过辐射、对流、传导等方式与周围介质进行热交换,也使轧件温度发生变化。管坯穿孔时金属温度会升高,其温升值与管坯材质、穿孔变形量和顶头形式有关。钢的变形抗力高、穿孔延伸系数大、采用非水冷顶头等条件都使温升值增加。碳素钢穿孔时温升值大约为20~30℃,而高合金钢穿孔时的温升值可达50~100℃。因此为保证穿孔温度,管坯的开轧温度一般应低于终轧温度。在高速线材轧制(见线材轧制)中,为使终轧温度不致因变形温升的叠加而变得过高,则尽可能降低开轧温度。变形温度是计算轧制时各道次变形抗力的重要参数。轧制过程中轧件的温度可利用传热学的有关理论公式或类似轧制产品、轧制条件的经验公式计算。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1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