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炭化作用阶段发表评论(0)编辑词条
泥炭化作用阶段是高等植物残骸在泥炭沼泽中,经过生物化学和地球化学作用演变成泥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植物所有的有机组分和泥炭沼泽中的微生物都参加了成煤作用。在泥炭化过程中,植物有机组分的变化是十分复杂的,一般认为泥炭化过程的生物化学作用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植物残骸在空气中或沼泽浅部的多氧条件下,由于需氧细菌和真 菌等微生物的作用,一部分变为气体和水分,另一部分分解为较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可合成为腐植酸),而未分解的稳定部分则保留下来;在第二阶段,在沼泽水的覆盖下,出现缺氧条件,微生物由厌氧细菌替代,第一阶段保留下来的分解产物,经过生物化学作用,合成为腐植酸和沥青质等新的较稳定的物质。
这两个阶段不是截然分开的。泥炭化作用阶段的最重要作用是生成腐殖物质的腐殖化作用。在泥炭化阶段,氧是植物分解转化的必要条件,而缺氧的还原性则是泥炭得以保存的环境。植物残骸转变为泥炭后,蛋白质消失了,木质素和纤维素减少,生成了大量腐植酸。泥炭的元素组成中,碳和氢的含量增高,氧含量减少。泥炭沼泽的聚积环境,如沼泽水体的含盐度、氧化还原电位和酸碱度,对泥炭的成分和性质有很大影响,甚至影响煤的粘结性、含硫量和煤焦油产率等。
与“泥炭,腐殖酸,成分”相关的词条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1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