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卑斯罂粟发表评论(0)编辑词条
阿尔卑斯罂粟(学名:Papaver alpinum dubium)是高山罂粟的四个亚种之一。草本,具白色乳汁;单叶互生,羽状分裂;无花柱,柱头盘状;蒴果球形孔裂。未成熟果实的乳汁含马啡、可待因等。花、果可供药用;花鲜艳,也可供观赏。原产于阿尔卑斯高山,以后移植平地,迅速开遍漫山遍野。它具有鲜红色的花瓣和黑色花心。生性奇特,尽管生命力强,可一摘下来就立即枯萎,就像战场上昙花一现的年轻士兵,由此成为盎格鲁—撒克逊人缅怀无名战士的特殊祭品。经典祭文:“对世界,你只是一个大兵;对母亲,你是整个世界。”
阿尔卑斯罂粟(19张)多年生草本,植株高约 20cm,具有强壮主根;茎直立,多毛,像所有的罂粟一样,折断后会有乳汁流出;叶羽状裂,排列成莲座状在基部丛生。全体被伸展的刚毛,稀无毛。茎直立,高25-90厘米,具分枝,被淡黄色刚毛。叶互生,叶片轮廓披针形或狭卵形,长3-15厘米,宽1-6厘米,羽状分裂,下部全裂,全裂片披针形和二回羽状浅裂,上部深裂或浅裂、裂片披针形,最上部粗齿状羽状浅裂,顶生裂片通常较大,小裂片先端均渐尖,两面被淡黄色刚毛,叶脉在背面突起,在表面略凹;下部叶具柄,上部叶无柄。花单生于茎和分枝顶端,被淡黄色平展的刚毛。花蕾长圆状倒卵形,下垂;萼片2,宽椭圆形,长1-1.8厘米,绿色,外面被刚毛;花瓣4片,圆形、横向宽椭圆形或宽倒卵形,长15至20厘米,全缘,稀圆齿状或顶端缺刻状,鲜红色,基部通常具深紫色或黑色斑点;雄蕊多数,花丝丝状,长约8毫米,深紫红色,花药长圆形,长约1毫米,黄色;子房倒卵形,长7-10毫米,无毛,柱头5-18,辐射状,连合成扁平、边缘圆齿状的盘状体。蒴果宽倒卵形,长1-2.2厘米,无毛,具不明显的肋。种子多数,肾状长圆形,长约1毫米。花期初夏。原产阿尔卑斯山脉,首次发现是在奥地利。
播种或根插繁殖:于8月下旬至9月都可播种,甚至10至11月也可播种,幼苗为直根系,不耐移栽,播种最好用小花盆或营养钵育苗,待长出3~4片叶时脱盆下地,也可直接播入地中,2周出苗,具3~4片叶时间苗,株行距20-30cm,不再移栽。 根插宜于早春萌芽前或秋季进行。若在生长期内移栽,应待植株具6~7片叶后于阴天进行。移栽之前一定要透水,挖掘时尽量多带土,少伤根系,以利成活。栽培管理定植时, 植株需带土。喜充足的阳光、肥沃和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较耐寒,在华北地区多有栽培,定植后每年应及时追肥、除草和松土。幼苗期间要保证水肥充足。花前施1~2次追肥,可使花开艳丽。夏季应创造冷凉的生长环境。花后及时剪除残枝败叶,可使余后的花开得更好,并可延长花期。花谢后,子房迅速长成直径3-4cm的蒴果,月余果熟,内有种子数千粒。耐霜,但严冬叶片逐渐枯萎,来春返青后,隔二周追肥一次,使植株健壮,花大色艳。本种易得腐烂病,若发现病株应立即销毁,并进行土壤消毒,以防蔓延。
与“文化,花卉,双子叶植物纲”相关的词条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