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带草原气候发表评论(0)编辑词条
温带草原气候是介于温带森林气候与温带沙漠气候之间的过渡气候。这种气候具有明显的大陆性,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较大,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年平均降水量为200-450mm,集中在夏季,干燥程度不如沙漠气候。
简介
温带草原气候(temperate grassy climate)
温带森林气候与温带沙漠气候之间的过渡气候。是温带草原气候比较少见的,与热带草原型气候差别不大。这种气候具有明显的大陆性,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较大,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年平均降水量为200-450mm,集中在夏季,干燥程度不如沙漠气候。分布范围,从黑海沿岸往东,横贯中亚,经蒙古的边缘地区、中国的准葛尔盆地,内蒙古以及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西部,东西连成带状;在中美中西部为一南北向的宽带;在南美南部东海岸也有一狭长地带。
形成原因
亚洲和北美的此类气候区距海遥远,深入内陆,四周又有山地、高原阻挡,湿润的海洋气流难以到达,终年盛行温带大陆气团,于是形成了冬冷夏热、干燥少温带草原气候雨的温带大陆性干旱与半干旱气候。一般而言,干旱气候的年平均降水量为250mm以下,半干旱气候则为250—500mm。南美的此类气候区地处西风带的大陆东岸,是西风带的雨影区域,且西岸有高大的安第斯山脉,西风过山后下沉,绝热增温,干燥少雨,加上沿岸又有寒流经过,空气稳定,降水稀少。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条件下植被稀疏,植被土地类型为温带荒漠土;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地带的植被土壤类型为温带草原栗钙土。
气候特征
温带草原气候也是一种大陆性气候,是森林到沙漠的过度地带。气候呈干旱半干旱状况,土壤水分仅能供草本植物及耐旱作物生长。温带草原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多数地方是200~3温带草原气候00毫米左右,主要集中在夏季,6~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70%~75%。气温冬冷夏热。我国温带夏季各月平均温度都在20以上,而冬季各月平均温度都在-5℃以下;年较差都在30以上。温带草原多豆科植物,是很好的放牧区温带草原气候具有半干旱至干旱的大陆性气候特征的气候。为荒漠气候与森林气候之间的过渡类型。相当于柯本气候分类中的气侯。
不同地区的草原气侯特征有差异。离荒漠近的干草原(或低草草原)温度变化大,降水少,植被(草本)也稀疏矮小;离森林近的湿草原(或高草草原)气温变化小,降水多,植被(草本)稠密高大。低纬度荒漠外围的热草原,最冷月平均温度在0℃以上。朝向赤道一侧的热草原在夏季受热带辐合气流温带草原气候影响,降水多在夏季;朝向中纬度一侧的热草原在冬季受温带气旋影响,降水多在冬季。中纬度荒漠周围的冷草原,最冷月平均温度在0℃以下。
我国温带草原面积很大,主要在松辽平原、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该区经向地带性明显,以草原气候为主,以典型草原为主体,从东北到西南形成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过渡的特点。气候温和,降水偏少,水资源短缺。该区年平均温度-2~6℃,≥10℃年积温约2000-3000℃,无霜期约150-200天,年降水量为250-400毫米,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由于热量较少,该区湿润度仍达0.3-1.2,甚至1.5。地面水资源缺乏温带草原气候,分布不平衡,80%的地表径流中在东部的辽河流域和呼伦贝尔高原,中部从锡林郭勒高原到鄂尔多斯高原均为波状或层状平原,地形高差小,加之降水偏少,无法产生径流条件,因此,大部分地区缺少灌溉条件。生态环境脆弱,土地沙漠化强烈。本区干旱、多大风,土壤基质较粗,加之过度放牧和不合理的垦植,土地沙化严重。
分布范围
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的温带地区,南温带草原气候美大陆的亚热带地区,呈马蹄形环绕荒漠气候区。具体分布在从黑海沿岸往东,横贯中亚,经蒙古的边缘地区、中国的准葛尔盆地,内蒙古以及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西部,东西连成带状;在中美中西部为一南北向的宽带;在南美南部东海岸也有一狭长地带。在温带草原的内部,由於乾旱程度的不同,禾草的高度也有一定的变化,根据禾草高度分出所谓的高草草原和矮草草原。有时根据组成草原的层片结构分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和高寒草原等类型。温带草原在不同的地区有各自独特的名称,如在北美洲称为普列利(prairie),在南美洲则叫做彭巴(pampa),而在俄国却称为斯第普(steppe)。
土壤构成
温带草原气候-黑钙土、栗钙土带大致与温带大陆温带草原气候性半干旱气候区相当。亚欧大陆中部分布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草原,由于降水量不足,形成由丛生禾草组成的温带草原。苏联的北方草原水分条件较好,以阔叶的禾草和杂类草占优势,但南方草原气候比较干旱,处于向荒漠过渡,草丛比较稀疏,以窄叶禾草占优势。中国的典型草原分布在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西南部、黄土高原中西部以及阿尔泰山、天山和祁连山的一定海拔高度地区,以旱生丛生禾草占绝对优势。温带草原的北侧与亚寒带针叶林带之间和东侧与温带混交林、夏绿林带之间,有一个过渡带即温带森林草原带。草原土壤形成过程的主要特点是有明显的生物积累过程和钙积化过程,形成了富含有机质的黑钙土和栗钙土。
典型动植物
温带草原是一种由多年生丛生禾本科旱生植物为主所组成,植物群落连绵成片。水分的不足使乔木难以立足。杂类草虽然也有出现,但一般处于次要地位。禾本科草类根系扎得温带草原气候较深,并成丛分布形成连续而稠密的草地。典型草原的禾本科草类具有旱生的结构特点:叶片狭窄,有绒毛卷叶,甚至具有蜡质层等。在温带大陆性气候下发育的,以多年生低温旱生丛生禾草植物占优势的草本植物群落为温带草原。植被以禾本科、豆科、莎草科植物占优势,菊科,藜科和其他杂类草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禾本科植物中,以丛生禾草针茅属最为典型。该属不同的种类在不同的草原中起着重要作用。草原植物普遍具有旱生结构,如叶面积缩小,叶片内卷或气孔下陷以减少水分蒸腾,根系发育以便吸收地下水分和抵御强风。季相明显,春末夏初一片葱绿,秋初枯黄。温带草原在世界上分布面积较广,在亚欧大陆上,分布于欧洲东南部,向东延伸经中亚、蒙古,至我国的黄河中游、内蒙古与东北,全温带草原气候长约8,000余公里,被称为欧亚草原区;在北美大陆中部和南美阿根廷温带草原(潘帕斯草原)均为南北向的宽带分布。温带草原缺乏天然隐蔽条件,动物主要有啮齿类、有蹄类。有蹄类,如亚洲的黄羊、北美的叉角羚羊等都具有迅速奔跑能力和敏锐的听力、视力。啮齿类在此尤为繁盛,专营洞穴生活。它们适量的发展可以促进草原植物生长,但由于降水年际变率很大,使产草丰欠不均。啮齿类具有很高繁殖能力,如大量扩增种群个体而洞穴密度加大,草原便遭严重破坏,其结果又造成种群大批死亡和外移。草原食肉动物除狼外,鼬类最为广泛,它们以啮齿类和野兔为食,可起控制作用。
由于温带草原的土壤肥力好,地形平坦易开垦,所以这里农业温带草原气候利用土地较早,随之便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放牧缺乏科学管理,毒草害草增加、植株变矮、盖度减少),因长期发展畜牧业及农业,采用火烧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如土壤冲蚀,而随人类活动的迁徙,一些杂草入侵,改变原有的植物结构,目前大都为耐放牧之草类存活下来,进而引期火灾频率的增加。另外因气候变迁而加速沙漠化的扩张,此生态系的范围正逐渐减少中。这给草原植被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温带草原气候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