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沙漠气候发表评论(0)编辑词条
简介
【英文】Weather in the tropical zone desert
热带沙漠气候分布于热带草原南北两侧,主要有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和卡拉哈里沙漠,西亚的阿拉伯沙漠,大洋洲的西澳沙漠,北美的加利福尼亚沙漠,南美的阿塔卡马沙漠。撒哈拉沙漠世界最大,热带沙漠气候也最典型。它极度干旱而酷热,大部分地区平均年降雨量在50毫米以下,有的地方甚至多年滴雨不下,是地球上最干燥的气候类型。酷热是沙漠的杰作,绝对最高气温可超过50℃,地面温度更高。世界上最热的地方就出现在撒哈拉沙漠中,难怪戈壁滩上摊鸡蛋,成了探险家们的拿手好戏。中国也有“三大火炉”,但相比之下就小巫见大巫了。在这种恶劣气候下,适者生存,能存活下来的生物自然少而又少,只有那些耐旱的矮小植物和能忍受干渴的小动物,才能成为沙漠王国的主人。
特点
(1)降水量少而变率大
北非撒哈拉沙漠中的亚斯文曾有连续多年无雨的记录;而在南美智利北部沙漠的阿里卡,有连续十七年中仅下过三次可量出雨量的阵雨,而三次总量仅0.51厘米,降水量极少。同样位于智利北部沙漠的伊基圭曾连续四年无雨,但第五年的一次阵雨就降了15厘米,在另一年的一次阵雨记录竟达63.5厘米,可见变率之大。热带沙漠的降雨多为暴发性的阵雨,往往引起剧烈的水土流失。
(2)气温高、温差大
由于云量少,日照强,又缺乏植被覆盖,空气湿度小,因此白天气温上升极快。在北非曾有高达58℃的记录,一般夏天的月均温大都在30℃~35℃之间,而且高温的时间很长,如阿拉伯半岛的亚丁,一年有五个月的月均温在30℃之上。沙漠的夜间较凉,因为整夜无云,地面辐射强,散热快,夜间最低温度一般在7℃~12℃之间,也有出现薄霜的日子。年温差一般在10℃~20℃左右,而日温差更大,在15℃~30℃之间。在北非的黎波里以南的一个气象测站,于1978年12月25日曾有白天最热达37.2℃,而晚上降至最低温-0.6℃的记录,日温差达37.8℃,真是可用「朝穿皮袄午穿纱」来形容。
(3)蒸发强、相对湿度小
热带沙漠气候因为经常无云、风大、日照强、气温高、相对湿度小,因此蒸发力非常旺盛。可能蒸发散量约为降水量的二十倍以上,甚至达百倍。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很小,在埃及撒哈拉沙漠常出现2%左右的相对湿度。
(4)植物量少
热带沙漠气候地带沙漠广布,生命比较少,只有零星的耐旱植物,比如仙人掌。在沙漠边缘地带会有灌木丛分布。植被类型为热带荒漠。
代表城市
亚洲:利雅得(沙特阿拉伯)、麦加(沙特阿拉伯)、吉达(沙特阿拉伯)、麦纳麦(巴林)、多哈(卡塔尔)、阿布扎比(阿联酋)、迪拜(阿联酋)、马斯喀特(阿曼)、萨那(也门)、亚丁(也门)、科威特(科威特)、巴士拉(伊拉克)、卡拉奇(巴基斯坦) 巴士拉最高气温曾达到58℃,被称为“世界热极”。
非洲:阿斯旺(埃及)、贝沙尔(阿尔及利亚)、努瓦克肖特(毛里塔尼亚)、苏丹港(苏丹)、吉布提(吉布提)、温得和克(纳米比亚)
大洋洲:艾丽斯斯普林斯(澳大利亚)、黑德兰港(澳大利亚)
北美洲:菲尼克斯(美国)、墨西卡利(墨西哥)、埃莫西约(墨西哥)
南美洲:利马(秘鲁)、阿里卡(智利)、伊基克(智利) 伊基克曾出现连续14年无降水的记录,被称为“世界旱极”
形成原因
第一,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副热带高压是一动力高压,它是由于赤道上空的空气源源不断地流到副热带上空聚积,产生下沉气流,致使低空气压增高而形成的,属暖性高压。副热带地区天气晴朗干旱的主要原因是盛行下沉气流的缘故。
第二,受干燥信风的控制。信风是从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赤道低气压带的定向风,由于地球的自转,风向发生偏转,在北半球向右偏,成为东北信风;在南半球向左偏,成为东南信风。北半球副热带地区大陆西岸处于东北信风的背风面,大陆东岸处于东北信风的迎风面;同样,南半球副热带地区大陆西岸处于东南信风的背风面,大陆东岸处于东南信风的迎风面。这样,使得南、北半球副热带地区大陆西岸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有荒漠分布;而大陆东岸降水较多,非荒漠。
第三,受寒流的影响。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很大,寒流对所流经地区有降温减湿的作用,暖流对所流经地区有增温增湿的作用。从《世界气候和洋流图》上可以看到,在副热带地区的大陆西岸受寒流影响,故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大陆东岸受暖流影响,故降水较多。至于副热带地区大陆内部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除受副热带高压或干燥信风的影响外,还与远离海洋受海洋影响小有关。
与“热带沙漠气候”相关的词条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3
标签: 热带沙漠气候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