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错发表评论(0)编辑词条
层错[1]:硅单晶沿[111]方向生长,原子排列次序一定是 AA’BB’CC’…,但是由于某种原因,原子排列不按正常次序生长AA’BC’AA’BB’CC’…,这样原子层产生了错排。
产生的原因:固液交界面掉有固体颗粒或热应力较大,过冷度较大等都可能造成层错面缺陷的产生,当衬底表面有机械损伤、杂质、局部氧化物、高位错密度等都有可能引起层错的产生。
层错常常发生再外延生长硅单晶体上,当硅单晶片经过900~1200度热氧化过程后,经常可发现表面出现层错。这些由氧化过程引起的层错,称之为OSF。
因为每个层错都结合着部分位错,所以层错对硅单晶片的电性质影响与位错相似。
对电子器件的影响
1)增加漏电流
2)降低栅氧化层质量
3)造成击穿
成核位置:
1)外在因素。当受到机械上的损伤时,损伤处高悬挂键吸附杂质及再经过热氧化的过程之后,即易引起层错的层错的发生。
2)内在因素。再每个OISF的中心常可以发现板状的氧沉淀,因此板状氧沉淀被认为是其成核中心。
成长:与热周期的氧化温度、时间、气氛环境、结晶方向、杂质浓度等因素有关。其生长速度随着氧化速率及温度的增加而增加。
缩小:再非氧化气氛下进行高温热处理,将导致OISF的缩小。
晶棒热历史:CZ硅单晶棒在900~1050度的冷却速度是影响其产生的关键温度。如果CZ硅单晶棒再这个温度内冷却速度较慢的话,会形成较多O2V,将成为OISF的成核位置。因此我们可以增加晶棒再这段温度的冷却速度,就可以避免OISF环的产生。
拉速: OISF环的直径通常随着晶体生长时的拉素增加而增加。
产生的原因:固液交界面掉有固体颗粒或热应力较大,过冷度较大等都可能造成层错面缺陷的产生,当衬底表面有机械损伤、杂质、局部氧化物、高位错密度等都有可能引起层错的产生。
层错常常发生再外延生长硅单晶体上,当硅单晶片经过900~1200度热氧化过程后,经常可发现表面出现层错。这些由氧化过程引起的层错,称之为OSF。
因为每个层错都结合着部分位错,所以层错对硅单晶片的电性质影响与位错相似。
对电子器件的影响
1)增加漏电流
2)降低栅氧化层质量
3)造成击穿
成核位置:
1)外在因素。当受到机械上的损伤时,损伤处高悬挂键吸附杂质及再经过热氧化的过程之后,即易引起层错的层错的发生。
2)内在因素。再每个OISF的中心常可以发现板状的氧沉淀,因此板状氧沉淀被认为是其成核中心。
成长:与热周期的氧化温度、时间、气氛环境、结晶方向、杂质浓度等因素有关。其生长速度随着氧化速率及温度的增加而增加。
缩小:再非氧化气氛下进行高温热处理,将导致OISF的缩小。
晶棒热历史:CZ硅单晶棒在900~1050度的冷却速度是影响其产生的关键温度。如果CZ硅单晶棒再这个温度内冷却速度较慢的话,会形成较多O2V,将成为OISF的成核位置。因此我们可以增加晶棒再这段温度的冷却速度,就可以避免OISF环的产生。
拉速: OISF环的直径通常随着晶体生长时的拉素增加而增加。
与“金属缺陷,层错”相关的词条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