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东尼模型发表评论(0)编辑词条
安东尼模型(Anthony Model )1965年,安东尼(Anthony)等企业管理研究专家通过对欧美制造型企业长达15年的大量实践观察和验证,创立了制造业经营管理业务流程及其信息系统构架理论,即著名的“安东尼模型”,该理论认为经营管理业务活动,即企业管理系统可分为战略规划、战术决策和业务决策3个层次。
安东尼模型-理论概要
安东尼模型1、战略规划层(SPL,StrategicPlanningLayer):为最高管理层,是指诸如企业组织目标的设定与变更、为实现该目标所采取的资源政策等计划、规划、预算过程。
2、战术决策层(TDL,TacticsDecisionLayer):又叫管理控制层,为中间管理层,是为实现企业目标,使企业能够有效地获得并利用资源的具体化过程。
3、业务处理层(BTL,BusinessTreatmentLayer):又叫运行控制层,为下层管理层,是为确定某特定业务能够被有效地、高效地执行的全过程。
在“安东尼模型”中,首次将制造型企业管理系统视为一个以经营资源为基本元素的企业经营业务活动的整体,系统化地描述出了企业内外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传递和接收过程。
安东尼模型安东尼等通过对于以组装加工业务为主的制造型企业进行大量的观察分析发现,其管理系统业务流程包括了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双向流动及其基本规律。首先,物流的流程一般体现在从采购部件到产品销售出去的整个过程之中,是自上游向下游方向流动,先从供应商流到企业,再到批发商、零售商和顾客,即企业需要经过零部件采购、调拨、生产加工、发送、销售等业务流程,同时,在企业进行上述调拨或采购零部件流程之前,零部件制造商及原材料加工商等供应商也在进行销售活动;在企业进行销售活动之前,批发商和零售商也在进行采购活动。而资金流的流程与物流相反,是从下游向上游方向流动,即从顾客流到零售及批发商,然后到企业(或直接到企业),再流到供应商。再者,信息流与物流、资金流等相比较,其流动过程要复杂得多。企业信息主要包括订货信息、发货信息、收支信息等,信息流在与物流、资金流互补的同时,又起着管理企业整体活动的作用。不难看出,其实安东尼所描述的正是一幅供应链全景图。
安东尼模型-基本定义
安东尼模型安东尼所提出的管理信息系统(MIS,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是一个针对其所提出的企业管理系统所具有的战略规划层、战术决策层和业务决策层等3个层次,分别确定并提供有效信息的系统,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安东尼首次描绘出了管理信息系统MIS提供信息的基本流程,即: MIS通过与顾客、贸易伙伴的交互,从环境中获取信息,并将信息存储于数据库中,然后分别向安东尼所定义的管理系统的3个层次传送信息。把交易处理与决策系统的组合作为管理信息系统,“安东尼模型”理论将MIS视为一个以业务交易为基础的、能提供固定形式信息的信息系统。 安东尼认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IS)是以企业经营所涉及的‘信息’资源为元素的企业管理规划和控制系统。在支持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和在企业各层次做出决策时,管理‘信息’资源发挥着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基于计算机的信息系统在提高和优化企业经营业务的Q—C—D—S(Quality质量—Cost成本—Delivery交货—Service服务)各要素方面以及在实施各项业务活动中也发挥着作用”。也就是说,“管理信息系统”(MIS)包含了两层含义:
(1)MIS是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提供支持的系统;
(2)MIS是支持或构成业务活动的系统。 因此,安东尼将管理信息系统定义为:“能够灵活地运用信息技术,系统化地传送、存储、交换企业内外部的信息,从而形成或支持企业的经营活动或业务的系统”。
安东尼模型-层次划分
安东尼模型
安东尼模型-应用与发展
安东尼模型“安东尼模型”可谓是现代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山鼻祖,很显然在“安东尼模型”中已经体现出了现代企业管理系统新理念的雏形,这与在此之前的其他管理信息系统定义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它是已包含和考虑了企业内外部环境因素的相互关联和影响的管理系统,正确反映了企业内外供应链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真实流向,反映了企业管理的本质。 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技术和管理科学的发展,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已经在“安东尼模型”基础上不断加以扩展与完善,时至今日已发展为第5代基于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技术的现代管理信息系统,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无论怎样发展其理论核心仍然还基于“安东尼模型”的理论基础。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安东尼模型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