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化钛硬质合金发表评论(0)编辑词条
碳化钛硬质合金
英文:TiC-based cemented carbide
以Tic为主要成分、镍钼为粘结相制成的硬质合金。又称为金属陶瓷硬质合金。它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等特点,主要用于各种钢材的切削加工,也可用作耐磨、耐蚀零件。TiC基硬质合金出现于1929年,50年代将它作为高温金属陶瓷而进行了大量研究,这项研究基本上是失败的。由于镍对Tic的润湿性较差,易使TiC%26mdash;Ni合金产生碳化物聚集长大,使性能降低。
生产历史
1960年左右,美国福特公司制成了镍钼合金粘结的TiC基金属陶瓷硬质合金。在镍中添加钼,烧结时形成Mo2C,并在TiC晶粒上形成不平衡的TiC-Mo2C固溶体,得到一种环形结构晶粒。这种晶粒外壳钼含量高、钛含量低,中间部位缺钼或低钼高钛。由于金属镍对TiC-Mo2C相的润湿性较好,避免了镍和TiC直接接触,使合金性能大幅度提高。这一发现是Tic基硬质合金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突破。为了扩大TiC基硬质合金的应用范围,致力于研制粗加工用高韧性牌号,日本东芝公司1971年在TiC%26mdash;Mo(Mo2C)-Ni中添加TiN有明显效果,使该合金性能大幅度提高。某些国家已研究出许多优良牌号,并已系列化,它们生产的TiC基和TiCN基硬质合金牌号和性能见表1。其应用范围已由精加工、半精加工扩大到粗加工,由切削扩大到铣削等苛刻条件下的加工,从切削工具应用扩大到其他工具的应用,从而使这种材料的生产和应用得到了迅速发展。1989年日本金属陶瓷硬质合金可转位刀片的产量(按片数计)已占所有可转位刀片总产量的28.3%,接近于钨钴硬质合金可转位刀片的产量。
生产工艺
Tic硬质合金生产的工艺方法是将TiC、Ni和Mo(或Mo2C)一起进行湿磨,压坯通常于真空中在1300~1500℃下进行液相烧结;也可以采用熔渗法和高温自蔓延合成法制取。采用熔渗法制取TiC-Mo2C%26mdash;Ni合金时,预先制取TiC多孔烧结体(骨架),然后用Ni%26mdash;Mo熔体熔渗骨架,从而形成致密烧结体;采用高温自蔓延合成法制取TiC-Mo2C%26mdash;Ni合金时,将钛粉、炭黑、钼粉和镍粉进行配料球磨、干燥和压团,然后在石墨模内进行高温自蔓延合成反应,并在燃烧波通过之后旋加0.05MN的载荷下保持6~10s。TiCN硬质合金实质上是Tic硬质合金的变种,其制取工艺基本上相同,包括混合料的制备、成形、烧结或热压,混合料制备时,Tic和TiN既可以TiC和TiN混合物的形式加入,亦可以Ti(C,N)固溶体的形式加入。
特点
TiC硬质合金和WC-Co硬质合金一样,合金的组织结构和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26delta;(Tic)+%26gamma;(Ni)两相区的形成,碳含量过高或过低都会生成第3相%26theta;相(游离碳)或%26epsilon;相(TiNi3),使材料性能明显降低。这一情况也适应于添加钼(或Mo2C)的TiC%26mdash;Ni硬质合金,随着Mo2C含量的提高,两相区向低碳侧移动,并且,两相区的宽度也增大。TiC%26mdash;Mo%26mdash;Ni硬质合金的性能,即使在两相区范围内也受到镍含量、Mo2C含量、碳化物量和%26gamma;相成分(合金碳含量)、碳化物粒度、结构缺陷及其尺寸的影响。TiC硬质合金的密度是一项极为敏感的性能,密度稍许降低,能使合金性能明显下降。在TiC%26mdash;Mo%26mdash;Ni合金中,当钼含量一定时,随镍含量增加合金抗弯强度升高、硬度下降;当镍含量一定时,合金抗弯强度和硬度随钼含量增加而提高,当钼含量增加到一定范围后,合金的强度和硬度则随钼含量增加而降低。当合金的碳含量为理论含量的94%~96%时,合金具有最高的强度和硬度值。
与“碳化钛,耐材,合金”相关的词条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