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芳发表评论(0)编辑词条
主人公语录:
我喜欢登山,尤其是高峻的山,我坚信,山再险峻,只要看好脚下,一步步坚实地向上登攀,一定会登上风光无限的山巅。
想象中,一位统帅10余万人的大型钢铁企业的女性该是何等的威风。然而,出现在记者面前的张晓芳——本溪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竟如一位邻家可亲可信的大姐,浑身上下透着朴实厚道和温暖。
“迎着困难上”是国有大企业的风范,言谈间,这种风范在张晓芳身上不时展现。她开门见山地谈起目前国际国内钢铁市场的严峻形势,并客观地分析本钢面临的优势与挑战:“我们拥有两座大型矿山,矿粉自给率达到60%以上,这一点是其他企业难以具备的优势,这是我们应对市场变化的重要资本……”张晓芳用平和的声音诠释着一个大企业迎浪拼搏的信念。
“我是在大家的帮助和支持下才走到今天的。”说到这儿,张晓芳带着一份感动,“作为一名领导者,一个人的智慧和能力是有限的,但一个团队的能量是不可估量的。有时大家的一个小小的提示或一个问候的短信,也足以给我注入一份感动、一份欣慰”。
自古以来,一个人的成长总是伴着荆棘,考验中方显本色。张晓芳在基层一干就是23年,这23年,形成了她踏实的工作作风、对待工作不怕困难和精益求精的态度。童年生长在大山里的她,生性踏实不事张扬,工人们称赞她:“干啥像啥。”的确,从1986年开始,张晓芳就独立承担重大科研和新产品试制项目,由她担任课题组组长的科研项目,总是在快节奏下完成,并均获得了省、部科技进步一、二等奖等高奖项。从1992年起,认真刻苦的张晓芳凭借着出色的技术和科研成果获得了国家中青年突出贡献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先进女职工、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诸多荣誉。
一步步踏实的登攀赢得了支持和赞誉。这个女技术精英40岁时走上了本钢热轧厂厂长的管理岗位,从此,她又在管理岗位上开创了一片新天地!
历史的锤炼在今天又重新上演,张晓芳成为本钢集团总经理的今天又时逢钢铁行业面临优胜劣汰的严峻挑战。这位遇事冷静、张弛有度的女老总再一次进入积极行动迎接挑战的状态:“优势和危机总是并存的,我们企业无论市场形势是喜是忧,从来都把自己放在危机中,从来都用优势战斗,这次又是一场战斗、一次登攀。”
采访中,你会情不自禁地为一个优秀企业女领导者的从容、朴实与坚定所感染:“我们企业还有一份社会责任,要努力提高职工生活待遇水平,要努力保持职工队伍的稳定。同时,本钢要加大节能减排力度,让本溪市的天空越来越蓝,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2003年,本溪钢铁集团改造成功的一米七热轧机产量突破400万吨,超设计能力60万吨,成为国内第一个突破400万吨产量的一米七热轧机。”本钢人自豪地说。
“原本已被国内同行视为落后的本钢一米七热轧机,为何能创造出这样的奇迹?”熟悉本钢的人奇怪地问。
“这其中的一切和一个中年女性紧紧相连……”本钢人神秘地说。
“真没有想到,本钢集团敢起用一位女性主持如此大规模的热轧机改造,而她又能够发挥这么大的作用,在世界钢铁史上真是少见!”韩国浦项制铁李龟泽社长钦佩地说。
然而,这位中年女性却说——
“我叫张晓芳,原原本本就是一个‘小人物’。”
“由一位女性主持本钢建厂以来最大的现代化技术改造、调试、试生产工作,这在本钢的历史上是没有过的,显示出了本钢决策层在用人观念上的突破与更新。”本钢集团公司董事长于天忱对此表示。
由于历史原因,制造于20世纪60年代的一米七热轧机先天不足,产品质量和品种规格满足不了市场需求。2000年一米七热轧机进入现代化技术改造阶段后,这位一直从事技术工作并自称是“小人物”的中年女性在短时间内被连续任命为厂长助理、生产副厂长、厂长兼党委书记。
两年后,由张晓芳主持技术改造后的一米七热轧机又重新焕发了青春,所轧产品的尺寸精度、平直度、表面质量等全部达到设计指标;班产、日产、月产均超设计水平。
“一米七热轧机技术改造的过程,也是我们用人观念改造的过程。按照过去的观点,无论是资历还是当时职务,张晓芳都不可能在两年的时间内,从科长提拔到厂长位置上来。对她的破格提拔是本钢改革用人机制的成果。”本钢集团公司总经理于天忱说。
2003年,这个被破格提拔的“小人物”带领全厂职工创造了如下一组本钢历史上没有的数字:全年完成产品产量402万吨,同比增长82万吨,相当于在原有的条件下增加了一个中型轧钢厂的产量。
历史曾赋予本钢以无比辉煌和骄傲。然而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本钢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举步维艰,1993年至1996年,本钢就外流本科生学历的技术人员454人,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受到了较大的冲击,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目前,众多的“小人物”却为本钢的持续发展积蓄了后劲——
刚刚30岁的技术科长郑中成了全厂最年轻的中层干部;
34岁的荆涛2003年被提拔为精整车间主任,管理这个全厂最大的车间。用他的话说:“这在以前根本是不可能的。”
……
1997年以来,本钢实施以“筑巢引凤”为突破口的“栽树工程”,实施“双五百”“双一千”人才工程,建设高层次人才队伍。在这一过程中,一批按照论资排辈不知何时才能提拔的“小人物”脱颖而出,成了这个厂的中坚力量。目前,本钢已经建立了一支拥有15000余名专业技术人才的队伍,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才保障。
钢魂铁魄力千钧。一位经常与本钢打交道的外地客户说,像本钢这样的大型国企,其实是不缺人才的。关键是要改革用人机制,拓宽选人用人渠道,老国企的人才优势才会真正发挥出来,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也就指日可待。
我喜欢登山,尤其是高峻的山,我坚信,山再险峻,只要看好脚下,一步步坚实地向上登攀,一定会登上风光无限的山巅。
想象中,一位统帅10余万人的大型钢铁企业的女性该是何等的威风。然而,出现在记者面前的张晓芳——本溪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竟如一位邻家可亲可信的大姐,浑身上下透着朴实厚道和温暖。
“迎着困难上”是国有大企业的风范,言谈间,这种风范在张晓芳身上不时展现。她开门见山地谈起目前国际国内钢铁市场的严峻形势,并客观地分析本钢面临的优势与挑战:“我们拥有两座大型矿山,矿粉自给率达到60%以上,这一点是其他企业难以具备的优势,这是我们应对市场变化的重要资本……”张晓芳用平和的声音诠释着一个大企业迎浪拼搏的信念。
“我是在大家的帮助和支持下才走到今天的。”说到这儿,张晓芳带着一份感动,“作为一名领导者,一个人的智慧和能力是有限的,但一个团队的能量是不可估量的。有时大家的一个小小的提示或一个问候的短信,也足以给我注入一份感动、一份欣慰”。
自古以来,一个人的成长总是伴着荆棘,考验中方显本色。张晓芳在基层一干就是23年,这23年,形成了她踏实的工作作风、对待工作不怕困难和精益求精的态度。童年生长在大山里的她,生性踏实不事张扬,工人们称赞她:“干啥像啥。”的确,从1986年开始,张晓芳就独立承担重大科研和新产品试制项目,由她担任课题组组长的科研项目,总是在快节奏下完成,并均获得了省、部科技进步一、二等奖等高奖项。从1992年起,认真刻苦的张晓芳凭借着出色的技术和科研成果获得了国家中青年突出贡献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先进女职工、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诸多荣誉。
一步步踏实的登攀赢得了支持和赞誉。这个女技术精英40岁时走上了本钢热轧厂厂长的管理岗位,从此,她又在管理岗位上开创了一片新天地!
历史的锤炼在今天又重新上演,张晓芳成为本钢集团总经理的今天又时逢钢铁行业面临优胜劣汰的严峻挑战。这位遇事冷静、张弛有度的女老总再一次进入积极行动迎接挑战的状态:“优势和危机总是并存的,我们企业无论市场形势是喜是忧,从来都把自己放在危机中,从来都用优势战斗,这次又是一场战斗、一次登攀。”
采访中,你会情不自禁地为一个优秀企业女领导者的从容、朴实与坚定所感染:“我们企业还有一份社会责任,要努力提高职工生活待遇水平,要努力保持职工队伍的稳定。同时,本钢要加大节能减排力度,让本溪市的天空越来越蓝,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2003年,本溪钢铁集团改造成功的一米七热轧机产量突破400万吨,超设计能力60万吨,成为国内第一个突破400万吨产量的一米七热轧机。”本钢人自豪地说。
“原本已被国内同行视为落后的本钢一米七热轧机,为何能创造出这样的奇迹?”熟悉本钢的人奇怪地问。
“这其中的一切和一个中年女性紧紧相连……”本钢人神秘地说。
“真没有想到,本钢集团敢起用一位女性主持如此大规模的热轧机改造,而她又能够发挥这么大的作用,在世界钢铁史上真是少见!”韩国浦项制铁李龟泽社长钦佩地说。
然而,这位中年女性却说——
“我叫张晓芳,原原本本就是一个‘小人物’。”
“由一位女性主持本钢建厂以来最大的现代化技术改造、调试、试生产工作,这在本钢的历史上是没有过的,显示出了本钢决策层在用人观念上的突破与更新。”本钢集团公司董事长于天忱对此表示。
由于历史原因,制造于20世纪60年代的一米七热轧机先天不足,产品质量和品种规格满足不了市场需求。2000年一米七热轧机进入现代化技术改造阶段后,这位一直从事技术工作并自称是“小人物”的中年女性在短时间内被连续任命为厂长助理、生产副厂长、厂长兼党委书记。
两年后,由张晓芳主持技术改造后的一米七热轧机又重新焕发了青春,所轧产品的尺寸精度、平直度、表面质量等全部达到设计指标;班产、日产、月产均超设计水平。
“一米七热轧机技术改造的过程,也是我们用人观念改造的过程。按照过去的观点,无论是资历还是当时职务,张晓芳都不可能在两年的时间内,从科长提拔到厂长位置上来。对她的破格提拔是本钢改革用人机制的成果。”本钢集团公司总经理于天忱说。
2003年,这个被破格提拔的“小人物”带领全厂职工创造了如下一组本钢历史上没有的数字:全年完成产品产量402万吨,同比增长82万吨,相当于在原有的条件下增加了一个中型轧钢厂的产量。
历史曾赋予本钢以无比辉煌和骄傲。然而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本钢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举步维艰,1993年至1996年,本钢就外流本科生学历的技术人员454人,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受到了较大的冲击,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目前,众多的“小人物”却为本钢的持续发展积蓄了后劲——
刚刚30岁的技术科长郑中成了全厂最年轻的中层干部;
34岁的荆涛2003年被提拔为精整车间主任,管理这个全厂最大的车间。用他的话说:“这在以前根本是不可能的。”
……
1997年以来,本钢实施以“筑巢引凤”为突破口的“栽树工程”,实施“双五百”“双一千”人才工程,建设高层次人才队伍。在这一过程中,一批按照论资排辈不知何时才能提拔的“小人物”脱颖而出,成了这个厂的中坚力量。目前,本钢已经建立了一支拥有15000余名专业技术人才的队伍,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才保障。
钢魂铁魄力千钧。一位经常与本钢打交道的外地客户说,像本钢这样的大型国企,其实是不缺人才的。关键是要改革用人机制,拓宽选人用人渠道,老国企的人才优势才会真正发挥出来,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也就指日可待。
与“张晓芳,本钢”相关的词条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